同构关系在许渊冲、林语堂英译本中的体现

2014-04-10 23:43
关键词:原词许渊冲同构

张 欣

“衔接”是英汉语篇对比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关于语篇的衔接手段,韩礼德(Halliday)和哈桑(Hasan)有过系统的论述,他们将其划分为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两大类。Halliday和Hasan在其论述语篇衔接的专著《英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中指出“语篇与非语篇的根本区别在于语段是否具有语篇特征(texture)”。他们认为,语篇特征包括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特征,非结构性的语篇特征指在不同的句子中出现的不同成分之间的衔接关系。Halliday和Hasan将英语的衔接手段概括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语法衔接又分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又分为: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和词汇搭配。在阅读中发现胡壮麟先生的分类更为细致具体,也更具可操作性。胡壮麟先生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中列举了指称性、结构衔接、逻辑衔接、词汇衔接四项作为衔接的主要手段。结构衔接具体分为替代、省略和同构关系。所谓同构关系,又称同构衔接,与修辞学中的排比相近,胡壮麟指出:“不能光指形式上的相似,也不能光指语义上的相似,而是要求形式与语义的统一。”具体表现为重复、添加、交替、拼合。同构衔接是胡壮麟先生对Halliday语篇衔接理论的拓展。他认为在语法衔接中应增加同构衔接这一语篇衔接功能。

一、关于同构关系的涵义及内容

所谓同构关系,又称同构衔接。胡壮麟对Halliday的衔接理论进行了拓展,在语法衔接中补充了“同构关系”这一衔接手段。他认为,在Halliday&Hasan的衔接模式中,简单地把一些重复现象归入词汇的重复里,而这些重复的现象重复的不仅仅是词语,而是结构。因而他把同构衔接定义为:在一个语篇中,重复同样的结构(即重复),或在同样结构的基础上,增添词语(即添加)或以同类词语置换原结构中的某一词语,达到强调、补充或修辞的效果(即交替);或者在会话语境下,一个人的某一句话由另一个人接茬,使结构完整、语义相连(即拼合)。

胡壮麟认为,所谓“同构衔接”指的是相同或近似结构的重复。同构衔接与修辞学中的排比相似。但是修辞学的概念不等同于语言学的概念。同构衔接不能光指形式上的相似,也不能光指语义上的相似,而是要求形式和语义的统一。同构关系可以是对文字和结构一丝不改的重复,也可以是替代掉部分或全部文字,但句法结构不变的重复。它类似于修辞上的排比,但所涉及的范围更广,包括重复,交替,添加和拼合四种具体方式。重复性同构指英汉语篇中句子结构和词汇都相同。重复比较容易理解,即同样的词汇同样的结构出现几次,起到强调和突出的作用,这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较普遍。交替性同构指原结构和基本词语不变,只是置换了个别词语,且只是同类词语的置换,它是英汉语篇对照中最常见的一种。添加式同构是在同样的结构基础上,添加若干词语,添加的词语起补充作用。拼合性同构指上下文各属同一语义语法结构的一部分,要合在一起语义语法才能够完整。添加和拼合比较复杂,有时会涉及到跨级阶和跨层次衔接现象,所谓“跨级阶衔接是同一层次内,如语法内部,不同级阶的单位之间形成的衔接关系;而跨层次衔接是属于不同层次的项目之间形成的衔接关系”。

二、《声声慢》原词的简要背景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而此首《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此时正值外敌入侵,她在故乡山东的房子也被敌兵付之一炬。丈夫已病死,而夫妻二人费尽半生心血所收藏的金石文物也在慌忙避难过程中丢失殆尽。作者当时已经年近五十,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于是在深秋的某一天,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该词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与清新可人的风格,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字里行间哀愁满目,令人读之心酸。《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三、《声声慢》原词及许渊冲、林语堂英译本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这里给出许渊冲老师和林语堂老师两个完整的译本:

TUNE:SLOW,SLOW TUNE(许渊冲)

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so drear,

So lonely,without cheer.

How hard is it

To keep me fit

In this lingering cold!

By cup on cup

Of wine so dry

Oh,how could I

Endure at dusk the drift

Of wind so swift?

It breaks my heart,alas,

To see the wild geese pass,

For they are my acquaintances of old.

The ground is covered with yellow flowers,

Faded and fallen in showers.

Who will pick them up now?

Sitting alone at the window,how

Could I but quicken

The pace of darkness that won't thicken?

On plane's broad leaves a fine rain drizzles

As twilight grizzles.

Oh,what can I do with a grief

Beyond belief!

Forlorn(林语堂)

So dim,so dark,So dense,so dull,

So damp,so dank,So dead!

The weather,now warm,now cold,Makes it harder

Than ever to forget!How can a few cups of thin wine,

Bring warmth against The chilly winds of sunset?

I recognize the geese flying overhead:My old friends

Bring not the old memories back!

Let fallen flowers lie where they fall.

To what purpose

And for whom should I decorate?

By the window shut,Guarding it alone,

To see the sky has turned so black!

And the drizzle on the kola nut

Keeps on droning:Pit-a-pat,pit-a-pat!

Is this the kind of mood and moment,o be expressed

By one word“sad”?

四、同构关系在原词《声声慢》及英译本中的体现

1.交替性同构。交替是在不更动原结构和基本词语的情况下,以同类词语换置原结构中的某一词语。

①第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句被后世的很多读者认为是整首词的精华所在,一口气用了14个叠字来加强该词忧伤的氛围,属于交替性同构。最后一句“without cheer”,更是创造出了全文“愁”的基调,实现了奈达所说的“精通母语和源语,了解译语与源语文化的差异”,以及“还在译文中表现出匠心独具的艺术创意”。这样一来就让第一节成为了作者孤独凄惨、颠沛流离生活的最好的指示器。

在许渊冲的译文中,采用了相类似的词句:“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也属于交替性同构。

②“乍暖还寒时候”和“三杯两盏淡酒”两处是交替性同构。

③“如今有谁堪摘?”、“独自怎生得黑?”这两个问句属于交替性同构。

④“点点滴滴”用叠字是属于交替性同构。

⑤“怎敌他晚来风急?”和“怎一个愁字了得!”利用相似的结构来表达,属于交替性同构。

⑥在许渊冲的译文中,“Of wine so dry”和“Of wind so swift?”互为交替性同构。

⑦在林语堂的译文中,“now warm,now cold”具有同构关系,是交替性同构。

⑧“Bring warmth against The chilly winds of sunset?”和“Bring not the old memories back!”这两处运用相似的结构,属于同构关系中的交替性同构。

2.重复性同构。重复是指同样的结构,同样的词汇在语篇的两个句子中出现。以体现中心思想或主题,最后达到强调的目的。

① 在许渊冲的译文中,“I feel so sad,so drear,so lonely”,属于重复性同构,通过相同的结构来替换不同的形容词。

②与许渊冲的版本相对比,林语堂模仿原诗的结构,用了头韵和重复性同构“So dim,so dark,So dense,so dull,So damp,so dank,So dead!”来体现原文的第一节。译者所应用的七个形容词“dim,dark,dense,dull,damp,dank,dead”,词义一个比一个深刻,生动地再现了作者绝望、悲伤、凄苦的心情。特别是最后一个词“dead”,如同一柄猛击在读者心上的大锤,在读者与原作者之间产生了无尽的回响。

3.添加式同构。添加是在同样的结构的基础上,添加若干词语。添加的词语起补充作用。具有强调意义,是新信息。

4.拼合同构。拼合是指在会话语境下,一个人的某一句话由另一个人接茬,使结构取得完整,使语义相互衔接。产生拼合又可能是因为说话者一时语塞或欲言又止,听话者便接过活茬在顺势自己说下去了。

虽然英汉语篇衔接中的“同构”现象有很多,但是,由于英汉思维和表达习惯的不同,语篇衔接手段的运用具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英汉语篇在翻译过程中都可以达到结构上的完全一致和统一。总之,衔接是正确理解原词的关键,是传达原词信息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李清照《声声慢》及许渊冲和林语堂英文译本的比较和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同构关系在原词及英译本中的体现,以便我们更好的了解同构关系,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

[1]董晖.李清照“声声慢”英译文之比较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5,(6).

[2]胡壮麟.有关语篇衔接理论多层次模式的思考[J].外国语,1996,(1).

[3]林语堂.林语堂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4]林语堂译.扬州瘦马[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5]潘家云.“声声慢”翻译赏析与试译[J].外国语言文学,2003,(3).

[6]谭秀梅;任怀平.同构关系在英汉语篇中的衔接及其翻译转换[J].绥化学院学报,2007,(2).

[7]许渊冲选译.唐宋词一百首:英汉对照[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2007.

[8]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9]杨宪益.戴乃迭.古诗苑汉英译丛(宋词)[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10]张德禄.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原词许渊冲同构
元 日
巧用同构法解决压轴题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指对同构法巧妙处理导数题
同构式——解决ex、ln x混合型试题最高效的工具
高等代数教学中关于同构的注记
三姐妹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当成语中的“心”变成“薪”
折桂令·客窗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