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A 和纤维素对 NR/废弃PS海绵共混物物理性能的影响

2014-04-14 02:29潘宏丽编译
世界橡胶工业 2014年8期
关键词:丙三醇胶乳马来酸

杨 英, 潘宏丽 编译

(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 《石化技术与应用》编辑部,甘肃 兰州 730060)

PVA 和纤维素对 NR/废弃PS海绵共混物物理性能的影响

杨 英, 潘宏丽 编译

(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 《石化技术与应用》编辑部,甘肃 兰州 730060)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等手段,考察了聚乙烯醇(PVA)和纤维素对以过氧化苯甲酰和马来酸为交联剂的天然橡胶(NR)与聚苯乙烯(PS)海绵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 PVA后,共混物的溶胀比显著降低;而加入纤维素则会导致共混物的硬度降低。废弃PS海绵及 PVA 的加入可改善NR的应力;将丙三醇作为增塑剂,把它添加进共混物后可降低其应力;纤维素在高聚物基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天然橡胶;废弃聚苯乙烯海绵;聚乙烯醇;纤维素;溶胀;应力-应变;微观结构

0 概 述

天然橡胶(NR)具有良好的弹性、回弹性和阻尼特性等,被广泛应用于轮胎、胶管、手套、避孕套和气球等橡胶制品,但应用的同时还需考虑其较差的耐环境性及加工性能。聚苯乙烯(PS)常见于日常生活中,如包装品、容器、海绵块、家居用品等。PS主要用于制造盛装冰淇淋、酸奶、果酱或干果的杯具,这是由于其具有易加工性,熔融范围宽,刚性及透明度高,热成型收缩率低,且成本低的优点,但PS易碎。PS海绵耐烃类溶剂性差,易遭受来自周围环境的应力破坏,软化点低,不适用于微波炉或冰箱中使用,需对其耐冲击性能进行改性。另外,由于PS不能自然降解,因此会造成环境污染。通过与NR共混,可改善废弃PS海绵的性能,同时也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由NR/PS共混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具有良好的加工性、抗冲击性及柔韧性,并具有橡胶的特性。共混物的性质取决于制备方式。通常,废弃 PS海绵主要应用于混凝土的制备,经热处理后将其加入混凝土中。采用发泡PS海绵对泡沫陶瓷过滤材料进行改性,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材料耐温性高达1450 ℃。经PS海绵改性后,铝矾土的吸水性大幅度提高。通与NR共混,废弃PS海绵的性能亦得到改善。

文中研究了废弃PS海绵、NR胶乳及纤维素共混物的制备方法及性能。在室温下,将NR胶乳与废弃PS海绵溶液混合,制备出共混物,并对该共混物的拉伸性能、硬度、微观结构及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

1 实验部分

1.1 原材料

NR 胶乳,干胶含量为60%,氨含量高,由Chalong胶乳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纤维素,取自玉米叶(由泰国产),使用前需在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24 h,然后用水洗涤至中性,并于80 ℃下干燥之。废弃PS泡沫取自本地。聚乙烯醇(PVА)系Sonal 公司产品。马来酸和丙三醇为Fluka 公司产品。二乙烯基苯(DVB)和过氧化苯甲酰(BPO)来自Merck Schuchardit OHG公司。

1.2 共混物制备

在室温下,将废弃PS海绵溶液(质量分数为10%)与NR 胶乳(质量分数为60%,其中含有5 g质量分数为 10%的PVА)混合,连续搅拌至混合均匀。然后依次加入BPO(0.5 g),5%丙三醇以及DVB 或马来酸。将混合物倒在玻璃表面上浇铸成厚度为0.55 mm 的板材,然后在环境温度下使之干燥,接着再在80 ℃下干燥6 h。干燥后的试样在 150 ℃下模压(成型)10 h。成型后的试样置于环境温度下停放,待第二天使用。

1.3 分析与表征

称取适量共混物(比表面积为 2.5 cm×2.5 cm,平均厚度 0.5 mm),在32 ℃下于甲苯溶剂中浸泡5 d,然后再置于50 ℃干燥箱中烘干(24 h)至恒定质量。溶胀比按下式计算:

式中:W1,W2分别为试样的初始和溶胀后的质量。

采用由Jeol公司制造的 JMS-5800 LV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于加速电压为6 kV的条件下,观察试样断面的微观结构。共混物试样在液氮中脆断,用双面胶带将其断面固定在SEM上,于12 Pa真空度下喷金。采用Rheometrics Scientifi c公司的 DMTА V 型动态力学热分析仪(DMTА)测定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测试条件为:拉伸模式,30 ℃,10 Hz,应变在不同条件下获得试验结果,DMTА装置在负加载模式下运行。

采用由Lloу Intruments公司制造的万能试验机,按АSTM D 412 中的方法对胶乳干膜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分别从每个试样上切取 5 个哑铃状试样,计算其平均厚度,然后把试样固定在拉伸试验机的夹具上,以 500 mm/min 的速度拉伸。共混物的硬度按АSTM D 2240测定。使用高压GPC设备(Waters),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聚苯乙烯废弃海绵试样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多分散性。配置了M 2410型差示折光检测器,测试条件为:30 ℃,以四氢呋喃(THF)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

2 结果与讨论

2.1 纤维素及废弃PS海绵的性质

图1为废弃PS海绵的GPC谱图。废弃PS海绵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104g/mol,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与Shin等公布的数据相吻合。废弃PS海绵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6×104~2.6×105)g/mol。

图1 废弃PS海绵的GPC 图谱

利用 FTIR 对经处理后纤维素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 2。

图2 经处理后纤维素的ATR-FTIR 图谱

由图2可知,1085 cm-1和1238 cm-1处为经处理后纤维素的酯键或OC=O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321 cm-1处的吸收峰归属于C—O的伸缩振动。这些现象说明对玉米叶已成功地进行了改性。

图3示出了经处理后玉米叶中纤维素的微观形貌。由此可知,从玉米叶中提取的纤维直径约为15 μm。

图3 经处理后玉米叶中纤维素的 SEM 照片

2.2 共混物的溶胀

依据试样在甲苯中的溶胀比,计算其交联密度。PVА含量不同的NR/废弃PS海绵共混物(50/50)、采用马来酸在120 ℃下硫化60 min,再将交联物浸渍于甲苯溶剂中5 d,而后测定其溶胀比。由图4可见,加入PVА可使共混物的溶胀比略有降低。当共混物中 PVА 含量分别为25,50,75,100份(质量,下同)时,其溶胀比依次为 4.0,3.2,3.5,2.1。这表明在 PVА网络与马来酸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图4 PVA 含量对共混物溶胀比的影响

2.3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对含纤维素的 NR/废弃PS海绵共混物的应力-应变曲线和硬度进行了测定。由图 5 可见,加入NR可使共混物硬度降低。当共混物中NR 含量分别为0,30%,50%,70%,100%时,试样的邵尔А硬度依次为 92,90,88,85,100。由图6可见,加入纤维素后共混物的硬度显著降低;当共混物中纤维素含量分别为 5%,10%,15%,20%时,试样的邵尔А硬度依次为 82,78,74,72。这可能是由于纤维素的应力低于PS的缘故。

图5 NR含量对共混物硬度的影响

图6 纤维素含量对共混物硬度的影响

由图7可见,NR的应力值最低;含PVА(质量分数为25%)的共混物的应力低于废弃PS海绵。当应变为1%时,NR、废弃PS海绵、含PVА(质量分数为25%)的NR/废弃PS海绵共混物(50/50)的应力依次为1.5×104Pa,5.0×104Pa和2.2×105Pa。

图7 几种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

图8 PVA 添加量对 NR/废弃PS海绵(50/50)共混物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图8示出了PVА对共混物应力的影响。由图可见,随着PVА添加入量的增大,共混物的应力增大;当应变为0.5%,PVА加入量分别为0份,25份和100份时,共混物的应力依次为 1.0×105Pa,5.0×105Pa和1.08×105Pa。

图9示出了丙三醇对共混物应力的影响。由图可知,含丙三醇的试样的应力低于不含丙三醇试样,这是由丙三醇的粒径所致;当应变为1%时,含丙三醇(质量分数为5%)的混合物的应力为 1×105Pa,而不含丙三醇的则为 8×105Pa。

图9 丙三醇对含PVA(质量分数为25%)的NR/废弃PS海绵(50/50)共混物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2.4 共混物的微观结构

图10和图11示出了共混物试样断面的微观形态。由图10可见,纤维素可以均匀地分散于共混物基质中。由图11可见,高PVА含量的共混物的断面形态较低含量者粗糙。这可能是NR/废弃PS海绵共混物与PVА的化学结构不同,致使共混物不互容。

图10 不同纤维素含量的共混物的 SEM 照片

图11 不同 PVA 含量共混物的 SEM 照片

3 结 论[1]

a. 以NR胶乳、废弃PS海绵、纤维素或PVА为原料,马来酸和过氧化苯甲酰为交联剂,制备出新型共混物。其中废弃PS海绵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104g/mol,纤维素的直径约为10 μm。

b. 加入PVА可改善共混物的溶胀性。

c. 共混物的邵尔А硬度为90,加入纤维素导致共混物的硬度降低。

d. 共混物的应力值取决于PVА和丙三醇的添加量。

e. SEM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在聚合物基质中分散均匀。

[1] Sa-Ad Riyajan. Effect of PVA and Cellulose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NR/PS Blend[J]. Kautschuk Gummi Kunststoffe, 2012,65(1-2):41-44.

[责任编辑:翁小兵]

TQ332.5

B

1671-8232(2014)08-0029-04

2013-03-27

猜你喜欢
丙三醇胶乳马来酸
叶丝气流干燥过程中水分和丙三醇迁移特性
丙三醇制丙三醇碳酸酯催化研究进展
强抑制高润滑丙三醇基钻井液体系研究与性能评价
掺杂胶乳快速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
废旧胶粉胶乳用于微表处的研究与探讨
丙三醇对氧化铝陶瓷支撑体性能的影响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第5章 胶乳的基本性能和试验方法
新型无氨保存剂HY对鲜天然胶乳及橡胶性能的影响
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