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低年级护生首次专题临床见习后学习感受分析

2014-04-15 04:17皋文君吴菁崔静邓娟叶旭春
军事护理 2014年9期
关键词:专职护患科室

皋文君,吴菁,崔静,邓娟,叶旭春

(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 基础护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护理教育·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低年级护生首次专题临床见习后学习感受分析

皋文君,吴菁,崔静,邓娟,叶旭春

(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 基础护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目的深入了解护生首次专题临床见习后的心理感受。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第二军医大学2012级41名护理本科生首次专题临床见习后的心理感受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共归纳出5个主题:护患关系比想象中融洽;护理职业认同感和价值感加强;有利于将所用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感觉自身知识储备不足,今后需更加努力;护患沟通很重要。结论首次专题临床见习有助于护生正确认知医疗环境和护患关系,帮助护生巩固专业思想和发现自身不足,从而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激发其学习动机。应适当增加早期临床见习机会,充分发挥专职老师和临床带教老师的协同作用,并加强护生职业情感的培养。

护生;临床见习;内容分析法;学习感受

[Nurs J Chin PLA,2014,31(9):70-73]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本科生接触的第一门护理专业课程。为了促进护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增加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我校自2006年开始对《护理学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增设了“课间专题临床见习”和“课程集中临床学习”两种临床学习形式,并指导学生采用反思日记的形式及时记录临床学习感受。现采用内容分析法将2012级护理本科生首次专题临床见习后的心理感受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便利抽样选取我校护理本科2012级学生,共41人,均为女生,年龄18~24岁,平均(21.44±1.58)岁,其中19名护生为应届高考学员,22名护生为军队战士学员,均为全日制。

1.2 方法

1.2.1 教学实施方法 本次专题临床见习是护生入学以来首次接触临床,共半天,5个学时。学习内容为:护士主要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护患沟通及护患关系,病区环境及消毒灭菌要求,床单位准备,入、出院护理及见习下学期的护理基础技术,如注射术等。临床见习期间,学生8~10人一组被分配至不同科室。采取护理学院专职老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共同负责的“双师带教”模式。由护理学院专职老师提前联系临床科室的专职带教老师,详细说明本次临床见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与临床专职带教老师共同制定带教实施计划,并提前在该科室代职,以熟悉该见习科室的环境、业务特点等,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双师带教”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学校专职护理老师的作用,而且在护理人才的培养中促进校本教学和临床教学的有效对接。相对于目前临床单一的跟班跟人制教学,双师带教更利于教学标准的统一,实施因材施教,教学相长[1]。

1.2.2 资料收集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为自由、直接地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感受,临床见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自由撰写对临床见习的感受,内容及字数不限,并及时回收。参加本次临床见习的护生共41人,共回收41份首次专题临床见习感受,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护生首次专题临床见习感受进行分析。内容分析法是对资料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将非定量的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可以避免与被研究事物接触所带来的主观影响[2]。本研究由2名编码员对资料进行编码、分析,事先对两名编码员进行培训,掌握编码的流程和技巧,以统一的方式进行编码。编码员首先对意义相近的词语进行归类,析出分析单元,然后对分析单元进行统计,最终析出主题。

2 结果

2.1 主题1:护患关系比想象中融洽 学生对于首次专题临床见习前的感受主要集中在对护患关系和对病房整体氛围的主观认识上。有36.59%的护生通过临床见习改变了对临床的恐惧和害怕,认为护患关系比想象中融洽。见习前,很多护生觉得“患者可以随意使唤护士,甚至可以辱骂护士,而护士只能言听计从”。如有护生这样写道:“见习前觉得病房里是肃穆的,没有生气的,患者总是对护士呼来喝去,患者是没有笑容的,甚至可以随意辱骂护士、攻击护士”。首次专题临床见习后,护生通过自己的临床观察发现护患关系其实并没有外界传言或媒体报道的那么复杂。如一位护生这样写道:“通过这次首次专题临床见习,我发现护患之间关系非常融洽,就像朋友一般,气氛非常和谐,患者对护士都是非常感激的,和我之前的认识完全不一样。所以,增加了自身作为一名护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觉得作为一名护士真的很伟大。”

2.2 主题2:护理职业认同感和价值感加强 46.34%的护生认为首次专题临床见习改变了既往对临床护理、护患关系的片面认识,帮助她们建立护理职业认同感和价值感。通过首次专题临床见习,护生对护士职业的认同和热爱程度有所增加。如有护生在反思日志中这样写道:“半天的临床见习让我从之前抵触护士这个身份转变为慢慢接受护士这个身份。看到护士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带来欢笑和安慰,顿时感觉护士这个职业真的好高尚,改变了我之前对护理这个职业的认识,对自己选择护理这门专业和即将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而感到自豪。”

2.3 主题3:有利于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 39.02%的护生指出,通过首次专题临床见习有助于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既复习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在实际操作中较好地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

2.4 主题4 :感觉自身知识储备不足,今后需更加努力 46.34%的护生在首次专题临床见习期间发现自身知识储备不足,今后需更加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为将来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通过这次早期接触临床,让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所以,将来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护士。”

2.5 主题5:护患沟通很重要 19.51%的护生在首次专题临床见习后,发现护患沟通很重要,意识到自身沟通能力欠缺,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要加强沟通能力的训练。如一位护生这样写道:“临床护士和患者的沟通是那么的自然,很自然地和患者沟通,没有一点生疏、工作的痕迹,完全就像两个朋友之间的聊天,但是该做的健康宣教内容一点都没漏掉。我想几位患者可以这样,可是一个病房下来,从第一位患者到最后一位患者,护士都能如此,真的很佩服。”

3 讨论

3.1 有助于护生正确认识医疗环境和护患关系 当今社会,医患矛盾不断加剧及部分媒体的失实报道使得整个医疗环境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而紧张的医疗环境已严重影响到医护人员的执业环境和执业心态,这不仅让医务人员自身对医疗环境十分担忧,同时也使得未接触临床的在校护生感到对临床工作的恐惧。大学阶段是护生形成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必定会对其造成深远影响[3]。本次临床见习结束后的反思日记中,很多护生提到去临床前很是恐惧紧张,而在首次专题临床见习后,护生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护患关系并没有自己想象地那么糟糕,相反,护患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护生通过自己见到的真实的临床医疗环境和护患关系,树立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加了作为一名准护士的职业荣誉感,这对帮助护生早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有助于护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普遍采用1年临床实习模式,最初安排1周至8周的基础护理实习期,这种模式使得大部分护生在临床基础护理实习期对护理专业所需要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缺乏较为正确的认识,不能适应临床与学校的差异[4]。有学者[5]研究显示,本科毕业5年内有离职经历的护士在离职前除了一定的客观因素外,都有一些与认知相关的心理因素影响他们的抉择,其中缺乏职业价值观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护理教育者在教育期间要注意帮助护生培养合适的职业期望,在强调他们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注意提高英语能力、补充科研知识的同时,应努力引导护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本次专题临床见习采取“双师带教”模式,充分发挥临床专职带教老师的示范作用和护理学院专职老师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学生巩固专业思想,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早期建立正确的护理理念。

3.3 有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动机 低年级本科护生刚刚踏人大学校门,由于环境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且所学的医学基础知识专业性较强,很容易影响到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此外,在学校课堂里,护生面对的是自己同学扮演的患者或者是死气沉沉的模型,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所说的语言也是机械模仿老师操作演示时的语言,缺乏相应的情境性和灵活性。通过首次专题临床见习,护生们看到临床护士熟练的操作技术、真诚流畅的护患沟通和专业的健康宣教,能激发护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激发其自身的学习动机,更加努力地投入后期的学习生活中。

3.4 首次专题临床见习的注意事项

3.4.1 充分发挥“双师带教”的作用 有研究[7]显示“双师带教”模式更能促进护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能提高护生对科室带教的满意度,让护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早期临床见习的学生都为低年级护生,还未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而本次临床见习是护生第一次以护士身份接触医院环境,近距离地与患者沟通,体验护士职业角色与价值。带教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给学生以指导作用,其言行可直接影响护生的职业理念,因此要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择与培养。一般要选择熟悉本课程教学且与学生沟通较好的任课教师作为护理学院专职带教老师。对于年轻带教老师,教学组要有计划地提前在上一次临床见习中让其进行带教见习,并做好相关带教老师的培训工作[8]。选择具有一定临床带教经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担任临床带教老师。同时,不管是专职带教老师还是临床带教老师,都要树立正确的人文护理榜样,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使学生做到以人为本;并且要及时和护生进行沟通,对护生存在的困惑加以正确剖析与引导,对其的点滴进步予以鼓励和肯定,适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情感,帮助学生确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使其对护理事业充满向往和热爱。此外,还要加强带教老师之间的有效沟通。护理学院专职老师和临床带教老师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在学生下临床见习之前,护理学院专职老师至少提前3 d前往负责带教的科室将学习安排交给科室护士长和临床带教老师,并及时熟悉该科室环境、工作特点等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通过临床带教老师和护理学院专职带教老师之间的沟通协调,尽量满足不同护生的见习要求,以促进首次专题临床见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3.4.2 适当增加早期临床见习机会 本次临床见习后,个别组的学生反映见习内容和实践机会比其他组相对较少,这主要与各科室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不同有关,如在神经内科ICU,同学们就可以见习到较多吸痰、翻身拍背等护理技能;在消化内科就可以见到较多灌肠、肛管排气、洗胃等护理技能;而在有些科室可能只见习到一些专科操作。因此,可以适当增加护生早期临床见习的频次,如科室对调学习等,以保证每位护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见习机会。同时,在见习中,带教老师应该多创造条件,主动和患者沟通,或鼓励护生自己和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争取他们对于学生临床见习的配合和支持,同时鼓励护生动手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以提高其综合能力。

3.4.3 加强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 护理职业情感是指与护理工作相联系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学生对护理职业所持的情感和态度不仅影响了其专业思想的稳定性,还影响了其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热爱,进而影响其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促进或限制其自身能力的发展[9]。不管是临床带教老师还是专职老师,在带教过程中都要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启发学生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护理专业的价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老师角色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专业情感具有内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专业态度和良好的临床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临床专职带教老师应充分发挥其引导和示范作用,学院专职老师应充分发挥及时点拨和正确引导作用,促使学生由专业认知向专业情感转化,使学生喜爱本专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10]。

[1] 汪丽琪,姜丽萍,董超群,等.护理专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8B):16-18.

[2] 胡勇,陈丽.国内高等院校异步文本内容分析研究述评[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2):22-31

[3] 赵华翔,梁蓓蕾,范娅琦,等.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医学生影响的量化分析与质性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5):570-573.

[4] 高颖莉,卢彩霞.护生基础护理实习期的现状及临床带教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4(4A):915-916.

[5] 毕玉娟.80后本科护士毕业五年内离职经历的现象学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3):415-417.

[6] 辛青,刘莲芳.低年级本科护生早期临床实践的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6):65-67.

[7] 费素定,徐金梅,王小丽,等.临床实习护生对ICU双师带教的体验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2,19(12B):10-12.

[8] 沈洁,叶旭春.护理本科《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进行临床见习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研究,2007,21(3B):736-737.

[9] 黄白华,肖春秀.护理大专本科生职业态度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18(9):662-664.

[10]陈焕芬.职业情感教育在护理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13):14-16.

(本文编辑:陈晓英)

AnalysisofPsychologicalFeelingsoftheNursingStudentsaftertheFirstTimeSpecialClinicalPracticebasedonContentAnalysis

Gao Wenjun, Wu Jing, Cui Jing, Deng Juan, Ye Xuchun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Basic Nursing,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CorrespondingCorresonding author:Ye Xuchun,E-mail:ye_xch8639@163.com

ObjectiveTo deeply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feelings of the nursing students after the first time special clinical practice.MethodsBy content analysis,psychological feelings after the first time special clinical practice of the 41 nursing students of grade 2012 from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analyzed to refine the themes.ResultsFive themes were refined,including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strengthening of profession identifaction and value,providing chances to apply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clinical practice,stimulating the learning motivation,and finding out the importance of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ConclusionThe first clinical practice may contribute to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medical environment and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strengthening of professional thought and finding out one’s deficiency,so as to set up the correct professional value and stimulat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We should increase the chances of clinical practice and fully play the role of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clinical nursing teachers,and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emotion cultivation for nursing students.

nursing students;clinical practice;content analysis, learning feeling

2013-06-28

2014-02-14

皋文君,硕士,助教,主要从事护理教育工作

叶旭春,E-mail:ye_xch8639@163.com

10.3969/j.issn.1008-9993.2014.09.026

R47

A

1008-9993(2014)09-0070-04

猜你喜欢
专职护患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爱紧张的猫大夫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