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宗教生态发展对社会影响及对策

2014-04-15 11:58那孝伟吉林医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信众信教吉林市

那孝伟,王 勇 (吉林医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政府和民众对于宗教的态度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近些年来吉林市的各种宗教此生彼长,逐渐发展,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去注意和思考的现象。

1 吉林市宗教生态变化

1.1 多元混融状态仍旧占主体

吉林市宗教状况总体上来看,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与基督教五大宗教并存,混糅儒释道的民间信仰亦有存在。佛教、道教正式信徒主要集中在吉林北山寺庙群、龙潭山寺庙群和朱雀山寺庙群,在家修行的信众无从统计,但仍可以从大型宗教或准宗教活动中窥见端倪,例如北山佛诞、庙会等活动时,参与人员数以万计,其中不排除有一部分非信教群众,但主体仍应为信众。伊斯兰教的民族性非常明显,信众基本为回族,吉林市的回族主要集中居住在清真北寺地区,礼拜等活动也集中在此地区,但影响相对较小。天主教和基督教信徒近年来快速发展,特别是基督教,各区新建教堂日益增多,家庭教会更是无从统计。民间宗教一向不为政府所承认,但在民间仍有一定影响。例如北山寺庙群中实际上就包括了关帝庙和药王庙。此外土地神崇拜、狐黄白柳灰等所谓迷信(在笔者看来其实主体上仍是民俗宗教文化内容)崇拜也有一定市场。

1.2 基督教信众快速发展

基督教是一种制度性结构很强的宗教,组织性严密,排他性强烈,扩张性突出,这就决定了其在争夺信众中的优势。当然从吉林市的情况来看,基督教的快速发展有其特定的原因。一是吉林市有较多的朝鲜族群众,而从近代史来看,基督教在东北地区朝鲜族群众中传播较早,影响较大。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有传教士来此,随着20世纪初朝鲜对外开放门户,基督教在朝鲜迅速发展并对外扩大影响,而与朝鲜有着族缘与境缘关系的吉林省朝鲜族成为其首要目标,受其影响极大。从这个角度看,吉林省朝鲜族群众信仰基督教是有着历史传统的,从而对吉林市的基督教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影响。二是国外宗教势力特别是韩国影响。吉林边境与韩国接壤,而韩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传教大国。韩国基督教会传教热情高涨,资金基础雄厚,教会培训形式和宣教策略富有特色,实效性强,对于吉林市基督教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3 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对社会影响进一步加大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历史现象,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生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吉林市多元混融的宗教生态在各个方面都对吉林市有着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基督教的快速扩张对吉林市的影响比较突出。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人际关系方面、传统文化方面和社会经济方面。从人际关系这个角度来看,各宗教特别是基督教所提倡的宽宏、忍让、谦逊等教义对于社会人际关系有一定正面影响,有利于缓和和减少人际冲突,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例如“拉教徒”引起的亲戚朋友反目,过于封闭的宗教内部活动带来的去社会化等;从传统文化这个方面来看,佛教等比较本土化的宗教起到的是保护和传承作用,尽管效果并不大。而基督教对于传统文化主要是消解作用,例如乌拉满族镇的信教群众已经基本上放弃了满族传统风俗习惯;从社会经济这个方面来说,近年来的宗教建筑扩展对于建筑业会产生一定促进,但总的来说各宗教组织很少有自己的盈利性实体,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信教群众的捐赠。但由于大部分信教群众来自社会底层,这些捐赠活动不可避免会对其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2 带来的挑战

2.1 不同宗教信众的观念冲突

吉林市有不同宗教,各宗教之间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联系和互动。宗教信仰不同,信徒对于不同宗教之间关系的看法差异很大。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实际上异枝同源,排他倾向比较明显,都认为自己的宗教才是真理所在,舍此之外无拯救,特别是作为西方文化形态,与佛教道教相对本土化的宗教容易产生碰撞和冲突;佛教和道教信徒则表现出一定的兼容性,大多会承认其他宗教也有一定的价值,但总的来说对于其他宗教抱持一种互不干涉的态度,不归化不仿效不吸纳,只是致力于强化自己的宗教信仰。民俗宗教则一向是包容兼蓄,与时俱进,不断接受甚至主动吸纳其他宗教的理论、观点为我所用,表现出很大的兼容性。

2.2 信众与非信众的观念冲突

从各宗教的情况来看,佛教、道教的本土化成分很高,同时又没有明显的扩张性,因此较少与非信众产生冲突;伊斯兰教由于其民族性比较突出,与其他民族群众的文化关系相对淡薄,产生冲突的可能性也小,吉林市地处东北,本地回族群众受东突势力影响的可能性亦相对较小;天主教和基督教由于扩张性较强,与非信众产生观念冲突甚至实际冲突的情况比较多见。例如一个家庭内如果有信基督教的同时又有党员的话,几乎不可避免要产生剧烈的观念冲突。基督教徒向他人传播福音、宣传教义的愿望强烈,如果对方对此不接受或有强烈反感,也容易产生观念冲突。再比如按照教义,信徒与非信徒不能够通婚,也容易引起一定的冲突,等等。

2.3 对青年学生的影响

吉林市近些年宗教组织的快速发展对于青年学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是青年学生宗教暧昧的情况日益普遍。所谓宗教暧昧是指虽然并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但对于宗教现象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批判,态度模糊、蒙昧,甚至在心理和行为上趋于认同。从我个人对于我校学生的调查来看,能够真正认识到宗教的本质,完全不相信神灵和命运的学生不到受调查人数的两成。这是比较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的问题。其次是学生当中开始出现了有组织的宗教活动,尽管这些活动常常会改头换面打着其他活动的幌子来进行。上学期开学时笔者就曾在火车站遇到过青年学生打着“大学生团契”牌子去接新生。

3 对策研究

3.1 加强依法管理

当前吉林市的宗教管理应当说是不尽如人意的,宗教问题较多。这里面有各种原因,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当前各国宗教都不稳定,信众增长过快,带来活动场所、教职人员配备等各方面的问题。从对宗教活动的认识来看有错误认识,或以西方标准来认识正常宗教活动,或简单视之为愚昧落后;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力量薄弱,人员少,部分宗教管理干部和人员也有不敢管、不愿管或不会管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完善宗教管理体制,依照《宗教事务条例》精神,严格执行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同时应加强地方性宗教管理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从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宗教事务条例》已经远过不能满足我国宗教发展实际的需要,制定一部宗教基本法同时完善地方性法规的要求比较突出,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应该考虑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问题,使得宗教管理工作真正有法可依。

3.2 积极引导

宗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因此我们除了积极宣传教育群众,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来制约宗教的发展,还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发展和稳定服务。从吉林市的情况来看,主要是要积极引导信教群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引导信教群众充分发挥其在人际关系中的正面作用,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引导信教群众在社会慈善事业和公益活动中各尽所能,充分发挥宗教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有益力量。

猜你喜欢
信众信教吉林市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服务信众与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探微
吉林市粮食局 推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不该举手时别举手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印度“神庙”:保佑美签
“ 90后”大学生宗教信仰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产品销售信息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产品销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