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手术治疗41例

2014-04-15 13:39冯镜吾海门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江苏226100
交通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硬膜外伤性脑膜

冯镜吾(海门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江苏226100)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手术治疗41例

冯镜吾
(海门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江苏226100)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41例,均急诊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根据术毕颅内压骨瓣复位18例,去骨瓣减压23例。结果:治愈25例,硬膜外血肿21例全部治愈;20例硬膜下血肿或合并脑内挫伤血肿、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治愈4例,伤残12例中植物生存3例、智力障碍8例、肢体瘫痪10例、失语6例、外伤性癫痫3例、脑积水3例,死亡4例。结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病情危重,伤残率及死亡率高,在患者具备手术指征时早期手术可提高治愈率,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骨瓣开颅

颅脑损伤是最常见的机械性损伤,急性颅脑损伤约占人体各种损伤的21%[1],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多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打击等。颅脑损伤手术绝大多数属急诊手术,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2]。我院自2007 年1月—2013年12月共手术救治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41例,效果良好,现将相关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18~75岁,平均48.5岁。交通事故34例(82.9%),高处坠落7例(17.1%)。受伤至入院0.5~4小时。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5~7分8例,8~12分33例。头疼19例,昏迷24例,烦躁13例,一侧瞳孔散大30例,双侧瞳孔散大7例,呕吐31例,大小便失禁19例,肢体瘫痪17例。合并颅骨骨折26例,四肢骨折5例,肋骨骨折4例,肺挫伤1例。41例患者入院急诊头颅CT发现颅内血肿37例,6~20小时后根据病情变化复查CT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4例。血肿分别位于颞部、颞顶部、颞极及颞底,额顶部及额极和额底,其中硬膜外血肿21例,无明显脑内挫伤血肿的硬膜下血肿合并硬膜外血肿2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内挫伤血肿18例中有3例同时有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幕上硬膜外血肿量40~90mL,颞区血肿量>20mL,幕下血肿10mL以上。硬膜下血肿厚度>0.5cm,中线结构移位。

1.2 手术方法 术前根据患者头颅影像学资料,且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决定手术入路,设计切口类型及大小,并用记号笔画出手术切口线,防止手术部位发生偏差。术前20%甘露醇250mL加地塞米松10mg快速静脉滴注。急诊全麻下气管插管,摆放体位,使手术部位尽量处于最高位,同时避免颈部过度扭转影响颅内静脉回流。头架固定头部,常规消毒、铺单,硬膜外血肿取马蹄形手术切口,分段切开头皮,头皮出血用头皮夹止血。翻转肌皮瓣,根据骨瓣大小钻骨孔5~6枚,以铣刀切开或线锯锯开颅骨,为手术操着方便取下骨瓣,骨蜡封堵颅骨板障出血,用剥离子或脑压板轻轻将血肿从硬脑膜上游离下来,或用吸引器从血肿边缘逐步吸除,仔细止血。脑膜中动脉出血以双极电凝止血,如血管断于骨管中以骨蜡封堵止血。静脉窦出血在破损处以明胶海绵压迫并悬吊硬膜,较大破口进行静脉窦修补,上矢状窦前1/3破裂给予结扎。在清除血肿后,颅骨内板下硬膜外置入明胶海绵,进行硬脑膜悬吊,缩小硬膜外间隙,以防再出血。硬膜剪开一小口,检查有无脑挫伤及硬膜下出血,并做相应处理。一般血肿清除后,骨瓣复位。如果脑疝较久或脑肿胀明显,硬膜减张缝合并去骨瓣减压,硬膜外置硅胶引流管外接负压球,逐层缝合头皮。急性硬膜下血肿采用额颞部标准外伤大骨瓣“问号”切口,复合型血肿同时做好对应部位的联合切口,开颅时要做到暴露充分,并兼顾可能的减压要求。脑内血肿及挫伤坏死的脑组织也需清除,脑功能区及深部血肿可不予处理。硬脑膜缺损以颞肌筋膜或人工脑膜减张严密缝合,根据颅内压、脑搏动及脑组织挫伤水肿情况决定骨瓣复位或去骨瓣减压。硬膜外置硅胶引流管外接负压球,硬膜下置9号导尿

管外接引流袋引流。常规缝合肌肉,皮下,头皮,为减压充分颞肌筋膜可不予缝合。术后根据引流情况72小时内拔除引流管,脑内血肿腔不放置引流。

2 结 果

本组治愈25例。硬膜外血肿21例中14例手术后骨瓣复位,7例采取去骨瓣减压,出院后3~6个月再行颅骨修补,全部治愈。20例硬膜下血肿或合并脑内挫伤血肿、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硬膜下血肿无明显脑挫伤,手术后骨瓣复位,16例术后行去骨瓣减压,治愈4例;伤残12例中植物生存3例,智力障碍8例,肢体瘫痪10例,失语6例,外伤性癫痫3例,脑积水3例;死亡4例。

3 讨 论

颅脑损伤后颅内出血在颅腔的一定部位聚集达到相当的体积后,造成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外伤性颅内血肿[3]。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是指受伤72小时内发生的颅内血肿。各种类型的交通事故是导致颅脑创伤发生的第一因素[4]。本组41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交通事故34例(82.9)%,远高于坠落导致的颅脑损伤(17.1%)。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最多见于颞部、额顶和颞顶部,通常因脑膜中动脉撕裂引起。上矢状窦破裂出血形成血肿常在上矢状窦一侧或两侧。横窦出血形成血肿多在颅后窝或骑跨于颅后窝和枕部。头颅CT检查为颅脑损伤患者首选检查方法。急性硬膜外血肿CT影像学示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双凸镜形或梭形高密度影。急性硬膜下血肿脑表面呈新月形高密度、等密度或混合密度影。脑内挫伤血肿为脑实质内高密度灶周围伴低密度水肿带,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蛛网膜下腔呈高密度影。

目前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死亡率已降至10%左右。单纯的急性硬膜外血肿因原发性脑损伤轻微,及时明确诊断,尽早施行手术,彻底清除血肿,解除血肿占位效应及对脑干的压迫,控制出血源后通常预后良好。手术时一般不以电刀切开头皮,防止切缘烧灼发生术后头皮愈合不良,甚至发生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本组21例单纯急性硬膜外血肿,全部治愈。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大多数由对冲性脑挫裂伤所致,好发于额极、颞极及其底面。因伴有脑挫伤,伤后常立即出现昏迷,且病情发展迅速,一般情况下只要头颅CT检查发现硬膜下血肿厚度>0.5cm,有明显的占位效应和中线移位需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5],不可错失手术机会。本组20例硬膜下血肿厚度> 0.5cm,中线结构移位,均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问号”切口,其优点∶(1)暴露范围广,能满足大部分血肿的清除;(2)外减压充分,有助于有效缓冲颅内高压;(3)骨窗位低,从颞叶底面减压,改善侧裂区血供及静脉回流[6]。20例中治愈4例(20.0%),伤残12例(60.0%),死亡4例(20.0%)。

GCS评分5~7分8例重型患者,其中硬膜下血肿合并脑内挫伤血肿5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内挫伤血肿及硬膜外血肿3例,术后重度残疾4例中植物生存3例、完全认知障碍及大小便失禁1例,死亡4例,死亡率和致残率均为50.0%,说明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效果不佳。文献[6]报道26例特重颅脑损伤,双瞳散大,经额颞顶枕超大骨瓣减压,结果死亡11例(42.3%),良好10例,重残5例(19.2%),其效果比标准大骨瓣减压更充分,更有利于对损伤的处理,可有效提高治愈率。迟发性颅内血肿指首次CT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出现脑内血肿者,对于首次CT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而意识进行性恶化者,及时CT复查发现并清除血肿可挽救部分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本组4例迟发性颅内血肿,于入院6~20小时复查CT明确诊断,术后无1例死亡。

[1]王保捷.法医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51.

[2]王忠诚.神经外科手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13.

[3]高宜录.中枢神经系统急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78-196.

[4]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65-448.

[5]雷霆.神经外科疑难问题解析(主任医师·教授查房丛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31-232.

[6]袁从华,吴良发,惠小波,等.经额颞顶枕超大骨瓣减压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致双瞳散大(附26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2)∶119-122.

R651.1+5

B

2014-08-08

1006-2440(2014)05-0475-02

猜你喜欢
硬膜外伤性脑膜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家畜的脑膜脑炎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外伤性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诊治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148例手术治疗体会
不同病因致脑膜强化特点的MRI分析
三管法治疗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