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麻柔论成才

2014-04-15 14:19唐旭东杨晓红许勇钢张姗姗杨秀鹏麻柔
吉林中医药 2014年10期
关键词:名医立志中医学

唐旭东,杨晓红,许勇钢,张姗姗,李 柳,杨秀鹏,麻柔*

(1.中国中医科学院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血液科,北京 100091)

麻柔主任医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原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第四、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全国首批中医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麻主任认为,中医药学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一门医学,它与西医学不同,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既古老又神密,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再一次展现了勃勃生机。我们理应为继承发展祖国医学而努力。中医学的发展伴随着一代代名医的辛勤努力,中医优秀人才的辈出是中医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麻柔主任作为当代名医,对中医学的现代化和发展进步十分关注,也很注重中医学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已经有10余位经麻柔主任培养的博士、硕士毕业,很多目前已经成为专科梯队的骨干力量。麻柔主任通过多年的人才培养,总结出中医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现简述如下。

1 立志勤奋是良训

中医学博大精深,要成就一代名医不能只靠一朝一夕之功便可以达成。麻柔主任性情沉静,对事业专注如一,追求执着。麻柔主任指出,要成才,首先要“立志”。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又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志长”,说的就是要有献身歧黄医学的精神和刻苦钻研的恒心。明代·大医家李时珍决心随父学医时写下“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的感人诗句。唐代·朱丹溪少年时求师于罗知锑,“蒙叱骂者五七次”,但从不灰心,“志益坚,日拱立于其门,大风雨不易”,终成大器。立志难,但立志后,坚持到底更难,需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1]。麻柔主任指出,医学之巅,只有那些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顶点。麻柔主任常说,古代兵荒马乱,百业凋零,但艰苦的条件正好激励了他们勇于攀登、开拓进取的斗志。有了坚强的意志,接下来就要付诸实施,所以其次必须勤学。勤学,即指经典著作要读熟、背熟,宁涩勿滑,扎实入细。麻柔主任认为这需要付出常人几倍几十倍的努力。麻柔主任好学,精勤不倦,常是青灯黄卷,勤学思敏。他能够熟读背诵中医经典著作,并要求弟子学好《内经》《伤寒》《温病》等经典,并认为这是医学之本,医学之源,如果学好经典,可受益终身。麻柔主任医师还博览群书,认为东汉以来的历代各家学说亦应学习,认为这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医学之流。

2 高尚品德须兼备

麻柔主任精钻业术,恪守医道,视事业重如山,淡泊名利。他秉持“医乃仁术”的观点,认为这是作为医者最起码的行医准则。麻柔主任常说,“德技双馨,德才兼备,方为良医”。他推崇先贤,认为古往今来,名炳医林、光照后世的名医无一不是医德高尚之人。他的座右铭是“志道、养德、精艺”,即是由孔夫子的“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提炼和升华而来。他教育弟子们,“小成靠智,大成靠德”。麻柔主任从医数十年,严于律己,以救患者于病痛中为第一要务。凡来求医者,不论男女老幼,贫贱富贵,皆一视同仁。麻柔主任在带教弟子时十分重视道德教育。目前,社会上存在着的“金钱至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倾向,导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义医德规范背道而驰的现象,如收红包、拿回扣、乱开药等。麻柔主任要求他的弟子,都要熟读并深刻领会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之的《大医精诚》,树立“一切从病人出发”的观点,做到“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计较个人得失,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正正派派做人,兢兢业业做事[2-3]。

3 古文扎实是基础

麻柔主任认为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厚的内涵,它们对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常说: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中医经典《内经》不仅是一部医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哲学巨著,书中所体现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是当时哲学思想最好的总结。 中医学受儒家“宁静致远”的中庸思想影响很深。儒家的“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行为准则,对中医的预防医学影响很深。中医“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病已成而药之,……不亦晚乎?”直接脱胎于儒家思想。中医与《易经》有紧密关联。《易经》的太极图寓意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冲气以为和”的哲学思想。中医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消阳长、阳长阴消和气机升降等皆在其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麻柔主任指出,要学习中医经典,离不开对文言文的学习,古文深奥难学,如果没有坚实的古文基础,医古文不过关,中医学很难学懂弄透,就不可能读懂书中的智慧,最终也就不可能在祖国医学上达到顶峰。反过来,真正有学问的医生必然饱读诗书。在古代,具有根蒂深厚的文学之士,医学上往往入门易,造诣高,大凡有成就的医学家大都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即是其真实写照[4]。所以,麻柔主任积极提倡学国学,学习中国文化。国学是我国固有的文化,是中国传统的文史哲。麻柔主任说,要学习传统文化,以至于仁人志士的文章、诗词、歌赋,汲取精神食粮。真正的大医、名医无一不是“下笔如有神”的文学大家。

4 扎根临床是成才

麻柔主任认为,中医学是一门经验医学、实践医学,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和认识都来源于临床实践。再缜密的理论,如果不经过临床的检验也是空谈,毫无用处。中医学2000多年的发展史也说明了临床的重要性。对于中医大家或名医来说,只有临床才能获取到有用的经验和方证,才能使中医理论充实提高,最终促进中医学的发展。所以几乎所有的名医都非常注重实践,重视临证。如陶弘景、王清任有着严谨的科学求实精神。名医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正由于他“搜罗百氏”“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调查,才写出了《本草纲目》这样的宏篇巨著。所以,麻柔主任非常重视临床治疗,总结临床经验,麻柔主任认为临床实践可以增其阅历,扩大眼界,加深对医学知识的理解。麻柔主任提出既重视中医经典,精研历代中医古籍、文献,从读《内经》《伤寒》《金匮要略》《温病》,一直到历代医学名著,又带着问题学习,从临床实际出发,志在不断提高临床疗效,解决临床诊断治疗中的难点。麻柔主任推崇张仲景等古代医家、先贤的治学精神和学术主张,敬仰他们的丰功伟绩[5-6]。这又是麻柔主任成名的心理基础。

[1]沈其霖,李正荣,谭亚萍,等.李孔定成才之路及经验特点[J].山西中医,2010,26(6):6-7.

[2]刘宁,王国玮,李文刚,等.当前中医教育再思考—从京城名医王鸿士成才之路谈起[J].中医文献杂志,2008(5):26-27.

[3]孙龙,刘庆彬,王春妍.吉林名医杨世忠[J].吉林中医药,2005,25(1):8-9.

[4]高飞,徐述,孙淑贞,等.麻柔教授病证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浅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3):401-403.

[5]朱会兰,高飞.大爱无限:记血液病专家麻柔老师[J].家庭中医药,2013(2):5-6.

[6]李柳,麻柔,.麻柔辨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9):6-8.

猜你喜欢
名医立志中医学
立志乡村振兴的筑梦人
姚立志绘画作品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苏梦飞
便秘应该怎么吃?名医这样告诉我们
让名医们上线
古代凤毛麟角的女名医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