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军队院校管理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2014-04-16 01:05沈延安李琴李俊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6期
关键词:部队创新能力工程

◆沈延安 李琴 李俊

作者:沈延安,陆军军官学院管理工程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装备管理系统工程;李琴,陆军军官学院管理工程教研室讲师;李俊,陆军军官学院管理工程教研室讲师(230031)。

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应用等实际能力。

人才培养顶层设计要突出以部队管理工作系统化、精确化、信息化能力训练为重点的实践创新内涵着眼部队任职以及管理工程人才需求,从专业教学训练出发,重点需要突出培养学员的综合实践能力,在专业基础训练中,紧紧围绕工程实验、系统操作、调查技能和定量与定性分析内容模块,从顶层设计上建立符合管理系统化、精确化信息化内涵和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践训练科目体系,在教学训练的全过程中强化学员科学思维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养成;积极提倡启发为主的教学和探索为本的学习,引导学员在思考和探索中掌握知识,在课外活动和管理实践中锻炼本领,四年内完成普通本科学历教育和指挥军官军政基础训练,达到总部规定的“合训”阶段培养质量标准,掌握学科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

课程内容体系设置要强化以部队管理工作系统化、精确化、信息化知识掌握为目标的实践教学环节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学员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员全面素质的提高。构建工程技术基础加专业业务基础的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工程技术基础课程,主要是注重理论性和技术性的统一,重点培养学员系统性思维创新能力。要让这些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变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需要在精讲基础上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启发研讨和工程训练。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以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牵引,鼓励学员着眼管理工作实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案例驱动法”,选择一个适当的部队管理系统,以帮助理解课程内容为主,此系统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作为案例展现系统构建和开发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员将所学的理论与技术运用到管理创新实践过程中的基本能力。

课外教学活动开展要紧扣以部队管理工作系统化、精确化、信息化技术为中心的实践能力训练为了切实锻炼和有效提高“合训”阶段管理工程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学员更好地贴近和满足部队第一任职岗位的现实需要,

1 管理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需求分析

近年来,由于我国军事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的“合训分流”模式日趋成熟,毕业学员任职去向集中到指挥、管理、工程等应用性工作岗位,“合训”阶段对学员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自然也随之日益提高。管理工程专业作为“合训”阶段的专业教育之一,经历了多次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育教学内容上走过了模仿地方同类专业、强调军事管理工程、突出专业基础特色等三个阶段,但在管理工程专业作为工程实验内容偏“软”的领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健全。

军队院校作为军事人才输出方,如何围绕部队岗位需求,实现“院校向部队靠拢”的基本指向,在重视专业学员“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学员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应用能力的培养,便成为了其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来看,提高管理工程专业学员实践创新能力,需要着力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通过实践训练平台解决学员分析和规划管理系统能力偏弱的问题,挖掘学员认识和掌握部队管理系统运行规律的潜力;

二是要解决学员把专业理论和技术转变为现实管理工具或技术手段能力不足的问题,切实提高学员做到学用一致的水平。

2 构建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点突出管理科学领域军事特色

着眼部队管理信息化需求,管理工程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受到基础科学实验和管理科学研究训练,更注重实践能力和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具备从事军事信息管理、管理系充分挖掘和发挥院校教育过程中蕴藏的教学潜力,不仅要突出课程内实践性教学环节,更要以课外活动为平台,突出部队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和管理信息化手段开发能力的培养。在课外教学训练中重视引导学员发现管理与决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部队管理系统模型,运用课堂教学知识开发和构建精细化管理系统,使课外教学训练成果作为课内教学的实践补充。

课外教学训练内容还要体现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员能够构建起适应终身教育和军队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

3 搭建管理工程实践教学平台,着力培养工程领域实践创新能力

依托工程实验建设条件,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了切实解决专业建设中实践创新能力训练不足的问题,建立和运行“管理工程实验俱乐部”是个有效途径。针对当前管理工程专业实践能力不足和部队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现实矛盾,结合管理工程专业学员自身特点,科学确立管理工程实验俱乐部的建设目标,重点以教学资源集成与共享为基础,以专业课程设计实验、专业兴趣实验、专题创新实践等创新项目开发为手段,积极探索建立管理工程专业学员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支持和激励学员进行管理工程领域应用创新,将管理工程实践俱乐部建设成为学员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开放式平台,不断承担课外创新与工程训练、军内外专业能力竞赛、军事信息系统建设等自主设定实践选题、自主实施系统综合设计,不断在实践中强化学员独立思考、协同工作的素质和攻坚克难的能力。

加强毕业设计质量管理,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毕业设计选题上紧密结合部队管理实际和学科专业承担科研任务,通过学员参与指导教员研究课题或自主拟题,开阔学员的思路,活跃其思维,促进学员提出富有创见性的新思想和新见解;系统分析设计过程中,必须加强系统分析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指导和把关,提高学员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部队管理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毕业设计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高学历指导教员知识引领和创新驱动作用,引导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和新方法、新思路提高研究开发质量,使学员通过毕业设计环节增强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毕业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即针对设计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也就是确定一个系统,并以此系统为任务,来完成其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实施与测试、运行与维护各个阶段的制作及文档的编写,在实践中去体会信息系统的整体开发过程,从而培养学员将所学的理论与技术运用到实际的创新能力。

结合重大活动运行管理,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一是结合重大活动开展联合性教学。发挥学历教育院校多学科专业的优势,借助专业实习、毕业综合训练(演练)等重要时机,开展专业训练互补、毕业综合演练互动,提高学员多专业交叉及重大活动组织管理和协调控制能力。

二是结合重大活动扩展实践性平台。借助重大技能比武竞赛活动平台,增设管理案例分析和系统设计项目;利用新学员入学入伍强化训练时机,选派管理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高年级学员担任教练班长;利用部队实习参与基层管理,切实把管理知识与能力教学训练带进部队客观环境,让学员自主提出管理实践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选题,推进实践教学的应用性。

三是结合重大活动拓展模拟性训练。教学过程重点防止理论讲授偏多、过程训练偏少、实践性教学中技能训练不充分等问题。要在开展教员指导、案例分析、系统开发、技术培训等系统环节基础上,积极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管理能力训练模拟平台和信息系统开发案例库,拓宽专业实践创新能力训练途径,从而增加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的有效性。

[1]庄志军,苏显春.地方工科院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38-40.

[2]郑春玲,汪海波,张正宇,等.轻化工程特色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化工高等教育,2012(1):54-58.

猜你喜欢
部队创新能力工程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俄部队军演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老部队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子午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