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科技园对哈尔滨市产业发展推动作用的研究

2014-04-16 17:35葛英伟刘滨伟
决策咨询 2014年3期
关键词:科技园大学企业

葛英伟 刘滨伟

提升大学科技园对哈尔滨市产业发展推动作用的研究

葛英伟 刘滨伟

报告介绍了哈尔滨市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情况,分析了与地方经济融合不够、园区建设发展资金不足、园区企业普遍感到融资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待完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发挥大学科技园的产业引领作用、注重发现和培育“明日之星”、完善支持科技园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对科技园的财税政策扶持、积极拓宽科技园融资渠道、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对策建议。

提升;大学科技园;推动作用

近年来,哈尔滨市大学科技园发展较快,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不仅搭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平台,也对哈尔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起到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一、哈尔滨市大学科技园发展情况

目前,由在哈大学创办的科技园共有5家,其中已认定为国家级的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和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省级的有黑龙江大学科技园和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另外,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院校也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科技园或产业园。截至2012年末,哈尔滨市大学科技园孵化面积总计73120平方米,共有创业企业459家,从业人员7197人。哈尔滨市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大学生创业、就业活动的开展,也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搭建了科技转化的有效平台。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实现产学研结合及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依托大学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不断优化园区创新创业环境,发挥集聚和辐射效应,努力打造增值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平台。哈工大科技园成立于1999年12月,2001年5月经国家验收合格被正式授予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称号。2005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11年度顺利通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复核;2011年度国家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荣获A类(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一家。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累计申请专利4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89项,实用新型296项,外观设计1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项,已经推广应用和转让的专利技术已占50%以上。

二是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哈市大学科技园通过不断改善园区孵化基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创新创业内外环境等措施,为入园孵化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内首家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大学科技园,不断凝聚优秀的创新项目和创业人才,为加速实现科教资源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工程大学科技园创业基地成功创办企业的研究生、大学生已有20多人,从事的行业主要分布在嵌入式设备开发、太阳能及新能源产品开发、机器人及其相关产品开发、计算机软件、电子产品、通讯产品开发等技术领域,多数企业年销售额已达100万元以上,有的超过了1000万元,一些企业的产品还销往海外。

三是培育发展了一批科技龙头企业。在哈市大学科技园发展过程中,一批有代表性的科技型产业化龙头企业脱颖而出。这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为哈尔滨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新的靓点。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是面向国防重大技术升级、高端装备需求投资成立的科技型企业,主营船舶装备制造及相关产品的技术开发与服务。其自主研发的多项产品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公司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在创业板上市。哈尔滨智能电力光学设备有限公司是哈工大科技园的一家企业,主要生产面向我国智能电网应用的高品质电子式互感器、光学电流互感器、光学电压互感器,以及舰船用光学互感器,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公司产品已在全国电网挂网147台,实现了挂网世界电压等级最高(上海徐行变电站)、世界运行规模最大(辽宁大石桥变电站)。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哈工大科技园首家上市公司。该公司成功研制开发出全自动称重、包装、码垛生产线及系列衍生产品,应用于国内大型石化骨干企业,成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四是带动了大学生创业和就业的开展。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并且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以发展农业生物产业和现代农机装备开发为特色,2012年被哈尔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创业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哈尔滨市创业培训基地”。2013年3月,被教育部、科技部认定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即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创业、就业的综合服务平台,简称“双实双业基地”)。哈尔滨理工大学把打造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平台作为创新科技园综合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以黑龙江创业网为信息发布载体,以呼叫中心(创业114)及创业导师辅导团为服务支撑,以“双实双业基地”为依托,为大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创业、就业的全程解决方案。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通过鼓励有创业激情、有自有技术、有研发能力的学生进入大学生创业基地创业,累计吸收接纳近30个创业团队入驻,其中成功创办企业的研究生、大学生已有20多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与地方经济融合不够

总体上看,哈尔滨市大学科技园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学科技园对城市产业发展,特别是对战略新兴产业形成的促进作用潜力尚待深入挖掘。2012年,哈尔滨五家大学科技园年销售收入总计为9.13亿元,这与哈市4550.1亿元的地区经济规模,与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900多亿元相比还十分弱小。目前,在哈高校大学科技园内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较多,与地方企业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少。这种“体制内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科技园的“溢出效应”,也影响了其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对地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的发挥。另外,哈市对如何更好发挥大学科技园对地方产业发展,特别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形成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方面,重视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对大学科技园的长远发展,缺乏从全市角度统筹考虑和战略谋划。

(二)园区建设发展资金不足

大学科技园在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主要包括园区建设资金和企业(或项目)孵化资金这两个方面。从调查的情况看,在哈高校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资金大多来源于高校自身。高校是非盈利机构,仅能满足对科技园启动资金的扶持,对于科技园的后期建设经费往往力不从心。而目前各级政府对大学科技园给予的支持性投入也主要用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真正用于那些高投资、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资金只占很少的一部分。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社会资金,尤其是风险投资基金进入大学科技园的十分有限。建设发展资金不足,是目前在哈高校大学科技园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制约。

(三)园区企业普遍感到融资难

在哈高校大学科技园内的企业主要以小微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大多依托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进行创业,具有资源投入不足、企业规模小、实物资产少等特点。从调查情况看,园区企业成立的初期资本金基本依靠自筹,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想扩大再生产、购置固定资产时,则往往面临资金瓶颈的制约。园区内企业多数为高校教师牵头创办,学生参与经营管理,不同程度存在着管理不规范、财务信息不透明、市场开发能力弱,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差,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情况。以上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机构的对企业的贷款意愿,企业融资难的困难十分严重。同时,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大、资金需求量小、频率快的特性,也增加了银行放贷的管理成本和信贷风险,进而影响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四)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从全国来看,国家对大学科技园在基本建设、工商管理、人才激励等方面尚未出台明确统一的扶持和激励政策,地方政府和依托大学制定的相关政策有些也还需要进一步落实。目前,大学科技园可享受的政策基本都是套用当地高新区或经济开发区的优惠政策。然而,大学科技园与高新区或经济开发区在功能定位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高新区或经济开发区的一些政策并不完全适用于大学科技园。在科技园用地指标审批、科技园基础建设投融资、科技园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引进等方面,尚需要制定与其特点相适应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例如,各级政府部门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但是针对在大学科技园从事创业的大学生缺乏有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国家有关方面已经出台的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税收减免等政策,由于可操作性不强,造成大学科技园在很大程度上还难以真正享受,许多方面亟需进一步细化落实。

三、对策建议

(一)发挥大学科技园的产业引领作用

国内外实践表明,大学科技园由于集聚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较多的智力资源优势,其对所在城市和区域的产业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哈尔滨市应考虑尽快制定出台支持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并在战略上积极谋划依托大学科技园,培育和壮大战略新兴产业的有效措施。要加强市校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机制、提升合作层次,真正使大学科技园成为哈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策源地、生长点,成为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引擎”。

(二)注重发现和培育“明日之星”

对于大学科技园中对哈市产业发展有带动作用、极具发展潜力的企业,应该提供特殊的政策支持。目前,在哈高校大学科技园中不乏一些科技水平较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某些领域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优质科技企业,对于未来哈尔滨产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和培育的。建议市科技局、工信委等相关部门,从全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与在哈高校大学科技园的沟通协调,有针对性地建立“重点企业信息库”,定期交换信息,及时发现和跟踪了解有发展潜力企业的发展状况,帮助企业解决用地、资金、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提供“面对面”的便捷服务。

(三)完善支持科技园的政策法规体系

政府部门在对大学科技园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扶持的同时,还应完善扶持大学科技园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为大学科技园的有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委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战略研究和宏观指导,正确把握发展方向,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策体系:积极推动将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建设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并出台系统的鼓励优惠政策;制定大学科技园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发挥政府在区域整合中的管理和协调作用,全面强化大学科技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全市产业发展的地位和功能。

(四)加强对科技园的财税政策扶持

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不仅需要短期的财税扶持政策,更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政策环境。建议市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在现有财税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大学科技园的支持力度,建立财税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一方面,对大学科技园载体本身在用地、办公厂房租金、营业税、所得税等方面给予更多财政扶持,以便调动大学科技园开展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的积极性,实现其服务社会的功能。另一方面,建议由市财政出资设立“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基金”,基金初始规模应不低于每年5000万元,为大学科技园孵化和培育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对有市场发展前景、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替代进口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术改造项目,要优先发放贷款,并给予一定的贴息支持。

(五)积极拓宽科技园融资渠道

一是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引导其改进对大学科技园内的企业,尤其是小型微型科技企业的信贷服务,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建立相应的授信制度,增加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扩大科技信贷投入;二是鼓励大学科技园和其他担保机构为园内企业提供信贷担保, 支持园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三是鼓励各种类型的风险投资基金进入大学科技园,利用风险投资为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四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广泛募集社会资金,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园区的创业投资,多方位地为园内企业争取资金方面的支持。

(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要在不断改善大学科技园硬件基础设施的同时,更加注重软环境建设,积极营造适宜创新创业的良好创业投资环境。一是完善人才激励制度。要充分调动创新创业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各类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入园创业,制定有利于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到我市大学科技园创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二是制定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科技园内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法规,使园区内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强化入园企业和创业人才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三是完善服务支撑体系。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简化园内企业注册、纳税、项目审批等有关手续,以便于大学科技园为企业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葛英伟(1982-),女,哈尔滨人,哈尔滨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刘滨伟,哈尔滨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主任。共同研究方向:宏观经济。

猜你喜欢
科技园大学企业
“留白”是个大学问
企业
企业
企业
《大学》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大学求学的遗憾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