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治理导向的安徽省县域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2014-04-16 22:39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徐一峰李姚矿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17期
关键词:县域安徽省集群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徐一峰 李姚矿 曹 颖

一、引言

产业集群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已经引起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所谓产业集群,即以业缘关系为纽带,具有产业关联性的企业及相关机构在特定地域集聚的现象。①张聪群:《论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及其结构》,载于《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4期,第142~146页。发展产业集群对于地区在全球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意义重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就极力提倡地方产业集群战略。②毕磊:《中国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及模式分析》,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从浙江、广东等发达省份的发展经验来看,县域经济的繁荣与当地产业集群的兴起密不可分,以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几年安徽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根据课题组前期的研究,虽然发展潜力大,但安徽省县域产业集群仍存在龙头企业带动不够、分工协作不够细致紧密、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采取能够协调集群成员间关系、促进集群升级的集群治理行动。集群治理的目标在于通过各行为主体的互动、协调和博弈,维持或提高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③易明、杨树旺:《基于治理导向的产业集群发展:问题与对策》,载于《管理世界》2010年第8期,第175~176页。本文通过对安徽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研究,从集群治理的角度,提出适合安徽省情的产业集群升级对策,为提升安徽省县域经济的竞争力提供新的思路。

二、安徽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安徽省在地理区位、资源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基础、政策机遇等方面具有培育和发展县域产业集群的良好基础,国家先后出台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设立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一系列发展战略给安徽产业集群的兴起带来了极大的机遇。2008年起,安徽省还推出了产业集群专业镇的评选认定,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各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从经济规模看,安徽省县域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比重逐步提升、活力不断增强,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社会贡献看,安徽省县域产业集群增加了创业机会和就业机会,促进了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

(一)发展现状。

1.产业集聚步伐加快。当前以专业镇为代表的安徽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迅猛,中小企业高度集聚,已形成了一大批特色鲜明、成果显著的县域产业集群,涌现出了无为县高沟镇“电线电缆”、马鞍山市博望镇“刃模具”、天长市秦栏镇“电子元件”等一批颇具规模和影响的县域产业集群,推动了资本、劳动、技术和品牌的有效聚集。

2.经济规模不断加大。截至2011年9月,安徽省政府认定的100个产业集群专业镇已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06亿元,工业增加值达659.4亿元,上缴税金82.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0%、39.6%、44.3%。④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20727/977382.html。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一些产业集群立足当地的传统产业优势、资源优势,正逐步成为全国有名的产业基地。

3.专业市场逐步形成。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加速了地区专业化市场的形成,如天长市秦栏镇电子市场、繁昌县峨桥镇茶叶市场的建立就较好地发挥了区域性、全国性专业市场的功能和作用,集群和商品贸易的相互促进作用日趋显现,带动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中。

4.品牌建设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通过科技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发明专利数量和驰著名商标数量屡创新高。集群内企业纷纷建立了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来塑造品牌价值,并充分利用各类国际贸易平台来拓展贸易区域,打造品牌国际影响力。

5.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县域产业集群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协作逐步细化,以享有“安徽服装第一镇”美誉的繁昌县孙村镇的服装产业集群为例,已经由传统、单一的服装生产、加工,向服装产业两头延伸,逐步形成集织造、漂染、加工、印绣、制线、包装、物流配送为一体的服装加工体系的产业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集群发展水平偏低。安徽省县域产业集群很大一部分是由乡镇经济发展而成的,产业集群规模小、数量少、层次低,与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相比差距很大。2010年安徽省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专业镇仅54个,远低于同期浙江省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400个、广东省2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专业镇300个的发展规模。①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安徽省“十二五”产业集群专业镇发展规划》,http://www.aheic.gov.cn/info_view.jsp?strId=13770790557506628,2012年6月21日。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集群中不少企业存在“一流设备、二流工艺、三流产品”的现象,科技含量、专业化程度、产品附加值、企业创新能力等要素都处于较低状态。如肥西县桃花镇家电集群内企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导致产业集群整体处于产业链的较低端。

3.龙头企业带动不够。安徽省虽然培育了一批龙头带动型产业集群,但总体上看,一些产业集群中龙头企业的自身资源、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有限,与集群中其他中小企业协作关系不紧密,对集群整体的示范、带动能力较弱,存在“孤军作战”现象。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阻碍了集群整体的发展。

4.分工协作水平偏低。安徽省县域产业集群往往存在着恶性竞争激烈、内在关联度较低、协作配套能力不强等问题,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并不明显。在一些产业集群内,更多的是企业在空间上的相对集中,相互配合少,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未能充分作用,集群内部有效的合作联络机制尚未形成。

5.配套服务支持不足。县域产业集群内部的技术、人才、信息等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发展滞后,普遍缺少融资担保、资产评估、人才培训、管理咨询、检验检测、物流配送等中介服务机构,现有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远不能满足产业集群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

因此,通过集群治理来实现县域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就显得尤为迫切。产业集群的升级不仅是指集群在价值链上由附加值低的环节向附加值高的环节攀升,还包括解决和摆脱阻碍集群成长的问题,实现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性提升。②李亚林:《产业集群升级研究成果综述》,载于《价格月刊》2011年第7期,第60~63页。集群治理正是通过协调集群成员间的关系、行为和利益,使各行为主体充分发挥与其资源和能力相匹配的价值,进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的采取集群治理措施,有助于更好地探索安徽省县域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

三、促进安徽省县域产业集群升级的对策建议

县域产业集群是在当地企业和相关机构协同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创造附加价值的生产链将相互联系的企业、知识机构、服务机构等联结起来(王缉慈,2010)。企业包含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的制造商(产)、供应商(供)和客商(销)等;知识机构是提供与本地优势产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术的机构,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技术创新中心、技术标准机构等;服务机构即为行为主体提供服务的机构,包括商会、行业协会、律师事务所、技术转移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以及促进企业间互动合作的地方政府。③王缉慈等:《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30页。

(一)企业层面。

1.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安徽省大部分产业集群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产品的同质性、生产工艺的模仿性以及核心技术的缺失使得集群内企业很容易陷入低价竞争的陷阱。因此,产业集群内企业应加大自身的技术创新力度,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在关键技术、关键工艺上进行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进而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产品附加值。

2.发挥龙头带动效应,引导中小企业集聚。龙头企业是集群内规模较大、技术较先进及资源整合能力较强的企业,应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龙头作用。由于处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龙头企业可以借助零部件和配套件的生产,凝聚、带动专业化配套的中小企业发展,从而集中精力打造自身核心技术,提高集群整体竞争力。

3.提高合作交流意识,发挥集群关联优势。集群内企业要积极参加企业之间以及与行业协会、政府等其他机构的互动,加强正式或非正式的联络与交流。企业要依托产业价值链,加强技术、资金、信息、市场等方面的互动和融合,保持适度合作竞争,发挥集群的产业关联优势。在集群成员频繁的正式或非正式互动中,产业规模经济效益、产业链精细分工等优势不断扩大。

4.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内部预警机制。一些对产品时效性要求高、对市场情况需要作出快速反应的企业,必须要建立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预警机制,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和创新风险。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和预警机制的建立,加强对产业集群升级的保障。

5.加大商标培育力度,提升品牌建设水平。集群内企业应积极申请凸显企业竞争力的证明商标、体现集群凝聚力的集体商标和扩大区域知名度的地理标志商标,采取商标国内外注册、商标许可使用、商标权投资、商标权质押、驰著名商标争创等方式充分发挥商标价值。此外,企业应通过产品升级、技术创新和国际贸易来提升品牌建设水平,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在塑造商标信誉和品牌效益的同时,加强对商标和品牌的保护。

(二)服务机构层面。

1.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产业集群形成、发展和升级的关键,这是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角色定位。一方面,集群成员间的共生与互动依赖于政府政策法规、公共设施等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保障;另一方面,政府行为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可能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也可能带来干预经济的负面效应,因此政府层面的治理就成为必然。

(1)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规范集群运作秩序。政府治理的重点就是为产业集群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力量,不断进行体制创新。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诚信监督、质量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证等方面的制度,①王核成、姜秀勇:《本地网络、外部知识联系及浙江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探讨》,载于《经济论坛》2007年第2期,第16~18页。从而提高集群内成员间的信任度,保障产业集群整体运作的高效有序。

(2)完善集群服务体系,扶持中介机构发展。地方政府要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充分整合当地各类资源,完善产业集群的社会服务体系。地方政府应为集群发展提供包括交通通讯、配套生产服务设施在内的公共产品,并采取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等方式,大力发展生产力中心、管理咨询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物流配送中心、行业技术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同时,建立与中介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规范中介机构的资格认定和市场化运作。

(3)构建信息支持系统,提供公共信息平台。集群内成员间细致精密的分工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护,需要相应的信息系统支持,非正式渠道获取的信息往往是有限的、不全面的、无效率的。因此,各地政府要加快建立信息咨询服务平台,通过多层次的公共信息系统的建设来增强信息透明度和信息服务效率,提升集群内成员间信息共享程度和凝聚力。

(4)推广循环经济技术,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当地政府应鼓励企业开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能源资源消耗低、污染物排放少的产品,在产业集群中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大力推广循环利用、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等循环经济相关技术。通过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改造和优化,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转变。

(5)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一方面,各地政府在增加集群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本地产业集群可以不断获取更多的技术、知识和市场准入资格,有助于本地产业集群的升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联合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引导企业通过举办国际展览会和交易会、建立外贸公司等集体联合行动,不断拓展国际市场,有效扩大集群产品经营范围。②李姚矿、余其礼、阮美梅等:《县域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的定位与功能研究——以安徽省为例》,载于《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第6期,第4~7页。

2.中介服务机构。产业集群内企业面对同样的资源和市场,往往处于直接或间接的竞争中,存在激烈的行业纠纷和利益冲突。在没有第三方机构协调的情况下,企业间自觉的合作和互动一般是不现实的。从这个意义讲,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在集群升级过程中起到了其他主体无法替代的作用。

(1)增强企业互信,建立集群信任机制。目前,安徽省一些县域产业集群中企业相互不信任,行业协会里大小企业之间地位悬殊,行业协会力量的发挥严重受阻。改变这一现状,当地行业协会必须在企业之间建立信任机制,协调行业纠纷,公平对待、公正处理集群企业间矛盾,使企业间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良好机制。从交易效率来看,信任机制显然有利于促使交易双方很快达成并履行契约;从交易成本来看,集群成员间的彼此信任可以节约企业搜索市场信息的时间和成本。因此,建立信任机制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节约交易成本。

(2)发挥中介效应,推动企业交流互动。商会、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等中介机构,在促进实用技术扩散、企业家精神培养、集群内合作氛围营造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介机构要积极扮演“牵线搭桥”角色,搭建集群成员间关系网络,推动企业间互动交流,促进信息与知识的传递,进而提高集群的整体创新能力。作为集群整体利益的代表,中介服务机构应通过建立公共研发平台,组织产品展示会、交易会、博览会等措施来统筹集群内的集体行为,既能提高集群所在区域的知名度,又可以为供需双方进行产品和技术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促进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和有序竞争。

(3)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专业规范服务。现阶段,安徽省县域产业集群仍普遍存在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中介服务机构的形成包括市场自发和行政推动两种途径,无论何种方式成长的中介机构都应积极提升业务水平、增加服务项目,为集群内企业提供包括融资担保、人才培训、信息咨询、检验检测、物流配送、国际合作等在内的各项服务。中介服务机构体系的健全、业务的完善、专业形象的塑造,都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体系应有的功能,是促进产业集群升级的一项可行的治理措施。

(三)知识机构层面。

1.增强知识交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安徽省科学技术资源丰富,具有雄厚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力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知识机构应充分利用自身知识优势为集群内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这些知识机构应经常和集群企业进行知识和技术交流,构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使企业能够及时地获取有关产品创新的新知识、新技术;同时知识机构需要深入了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通过技术攻关开发新产品。此外,知识机构要努力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加速新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2.开展研发合作,构建协同创新体系。知识机构应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平台等措施加强与企业的研发合作,形成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促使企业技术的及时更新和市场化应用。对影响产业链升级的关键性、前沿性和共性技术,科研院所等知识机构可以联合集群内的龙头企业共同研发,避免多个企业对某一技术的重复研发,进而促进产业集群整体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的提升。

3.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培训体系。无论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还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知识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顺应集群发展需要的培训体系,帮助企业建立专业人才队伍。知识机构可以通过经常举办专业性的培训与教育活动等途径,为产业集群和企业培训更多高素质的技术、金融、法律、管理等各类人才。

4.结合实际情况,研究集群发展难题。知识机构应组建产业集群升级指导顾问团,聚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对企业在发展规划、品牌策划、法律维权、转型升级等方面提供帮扶和跟踪服务,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由于地域、资源禀赋、经济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具体到某一集群的升级还需知识机构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同时,吸收借鉴江浙地区的成功经验、探索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探究产业转移背景下的集群升级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知识机构继续深入研究,从而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对策建议和优化方案。

四、结论和展望

产业集群升级的动力来自于企业、服务机构、知识机构间的合作互动,服务机构在产业集群中发挥支持保障功能,知识机构则为集群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者的配合协作有利于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目标并规避风险。因此,对于产业集群升级而言,需要加强对产业集群中企业、服务机构、知识机构三大行为主体的协同治理。通过对集群成员的关系、行为和利益进行协调,加快信息、资本、技术、知识、品牌等各种资源的有效集聚,协同推进安徽省县域产业集群的升级。当然,安徽省各县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差异很大,具体到某一产业集群的升级,则应结合该集群的发展现状特别是目前及今后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探索。安徽省各县市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关键要在企业、服务机构和知识机构的协调互动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提升集群整体竞争力。

猜你喜欢
县域安徽省集群
成长相册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