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如的早期影评《陈燕燕》

2014-04-16 22:55
剧作家 2014年5期
关键词:剧评影星女明星

宫 立

吴小如先生曾提到,“三十年代读初中时,只有十三四岁,曾模仿当时小报文风,老气横秋地学写剧评”,“二十岁前后,我开始用‘少若’笔名发表有关戏曲评论的文章(还用过不少笔名,连自己也记不清了),直到七十年代末,才用本名”[1]。先生曾将“至今还未尽失时效”的早期部分剧评收入《吴小如戏曲随笔集补编》,取名为“旧文一束”,“这只是我三十岁前所写有关剧评的极少一部分(绝大部分文字都找不到了),但基本上可以代表从彼时一直到今天对戏曲艺术(主要是对京戏)始终坚持的观点。至于虽找到或根本找不到的其他那些文字,我自认无异于垃圾,任其自生自灭也,就不必管它们了。”[2]这些剧评,据我所知,集中刊于《立言画刊》《半月戏剧》、天津《民国日报》《戏剧春秋》等报刊,暂且不去说它。查吴小如先生已出的各类集子,不见一篇影评,笔者恰好找到先生22岁时写的一篇影评《陈燕燕》,先照录如下:

我最欢喜的影星为陈燕燕。

这也许人云亦云,因为说这话的不止我一个。但这并无关系,因为我有理由,虽然也是平凡的理由。

先论化装。陈并不美,尤其近年来年事日增,远非“小鸟”故态,然在银幕上并不显得甚老;当然扮少女不及少妇来得更好一些。匀停,稳健,自然,大方,已足够夸奖她的资料了。化装在旧剧里分称为扮相及台风。这里不便引用作电影上的水准。不过,有时别的女明星,被派定穿上一身累赘的西式装束时,就不免格格不入,陈无此病。反之,有些女明星如以素朴简括的服装加诸其身,就显得有些寒伧气,陈亦无之。面目既驻颜有术,装束又“淡妆浓抹总相宜”,已足使人观之生爱美心了。——淡妆尤妙。

再谈表情。这件事鄙意应“无为而治”。固不可若无其事,亦忌火气太足。要知电影非话剧,于特写镜头中尤不宜怒目伸眉。陈在表情方面,确乎成功:低吟,浅笑,凝愁,清怨,于不经意中出之,不惟了无痕迹,而且纤毫毕露,恰到好处。说她娇造,说她矜持,说她淡漠,都不是。她是寓紧张于恬静之中,藏锋芒于情理之外的。西洋人和孔夫子每盛赞“无言之美”,陈的表情,亦可以古语“尽在不言中”形容之,窃谓中国影星中还没有能及她的,必用比例说明之:则美国的女星费雯丽,加上中国的亦是雄妇人之一的程砚秋的作风,殆近之矣。

或谓陈不宜演喜剧,我最不承认。《洞房花烛夜》和《芳华虚度》的几个镜头中都充分地显露出她演喜剧的技能和修养。不过她既是用有含蓄的表演方式,所以演悲剧时有人嫌她太“瘟”,(但还不害于剧之悲哀气氛。)而演喜剧也就被认为不相宜了。其实她的演技,全是从澹泊的轮廓中,刻画出蕴藉的精神来。她的作品,既无鲁莽灭裂之处,也无羁牵冗沓之点,这便是她的长处。男性影星中刘琼有时如此,但刘潇洒倜傥有余,沉着劲快不足,终于被人加上一个“刘派”的绰号风:要知这种载刚载柔的劲头,不是容易成功的也!嗜旧剧者每谓程砚秋不能演喜剧,亦此理,可是程伶的表情,多从电影中偷去,又兼舞台上时代背景之不同,所以有时反不及陈女士为佳呢!

此外,陈的对白口音虽有时轻微,然极清晰;而急徐抑扬处也很得体。声音低或亦有倡言排之者,我却说他们终嫌心浮气躁,遂对她的声音低微有辞耳。

准此,我最喜欢陈燕燕。

考陈之作风及秉赋,似非无主见无人生观的普通影星;她对艺术本身的责任,也甚忠实。尤其在这艺术落伍,人才难得,修养贫乏的现代中国,得一陈燕燕询非易易;故站在广义的观点上看陈燕燕,也应足以承认她是不朽于一时的了。但这都是对艺术一方面的看法,至于她的私生活方面,及对艺术与学问修养等等,却因知道不清与重心不同,不再细说。

这篇影评刊于1944年5月10日出版的《新影坛》第2卷第6期,署名天津少若。查《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新编》,《新影坛》1942年11月14日创刊于上海,1945年4月1日出至第3卷第6期后停刊,中华电影公司编辑发行,第2卷起由中华电影联合公司具名。而这期《新影坛》为华影一周年特辑,吴小如先生这篇影评为“本刊第一次悬赏征文” (“我最喜欢的影星”)之一,“篇幅虽短,却非捧场文字,褒贬取舍,愿略存‘良史’遗风”。吴小如先生写此文时,陈燕燕是当红的电影女明星。1934年初,《电声》周刊曾发起电影明星的单项选举,陈燕燕在“最可爱的女明星”和“我最愿意和她做朋友的女明星”两项中得票第一,在“最美丽的女明星”中位列第二(胡蝶第一),在“我最爱慕的明星”中位列第三(阮玲玉第一,胡蝶第二)。1932年陈燕燕因主演蔡楚生导演的《南国之春》一举成名,她饰演的李小鸿,表情楚楚动人,催人泪下,风靡了不少痴男怨女。由于她在影片中饰演的多是纯情少女,有如依人的小鸟,因此被观众称为“美丽的小鸟”。吴小如先生持续地关注陈燕燕新的变化,不单是“美丽的小鸟”时代。陈燕燕早期饰演的电影几乎都是悲剧影片,她饰演的又都是“悲剧人物”,比如在《三个摩登女性》中饰演殉情自刎的女子,在《暴雨梨花》中饰演一个卖花姑娘因情感受骗上当而含恨死去,在《母性之光》中扮演一个带着儿子被丈夫抛弃的夫人,在《自由天地》中扮演身世凄凉的女伶。陈燕燕擅长于饰演悲剧中的悲剧人物,吴小如先生的眼光不可谓不新,他说“或谓陈不宜演喜剧,我最不承认”。陈燕燕和电影男明星刘琼一起合作过《蝴蝶夫人》《两地相思》《洞房花烛夜》《不了情》等,被称为“银幕情人”。1943年《大众影坛》创刊号封面就是陈燕燕和刘琼的合照。

吴小如先生早年用“少若”笔名除了写有剧评、影评,还写有不少别具一格的书评,“力求立论公允,即使自己所曾受业的恩师,对他们的作品也不一味揄扬赞美,我认为好就说好,认为不足就径直指出”[3]。

作为当代著名学者、古典文学研究家、戏曲评论家、教育家、诗人的吴小如先生著作颇丰,然而他却非常谦虚,他曾说:“综观我这一生,可用‘窃吹黌宇,一事无成’八字作结。我只是一名普通教员,谈不上有专门学问。虽出版了十几册小书,却没有一本算得上真正学术著作,迟早会成为过眼烟云。因此不论在我生前或身后,我绝对不想出版什么‘文集’,更不要说‘全集’了。在我生命结束以前,能做到俯仰无愧怍(这已很难实现),便于愿已足。”[4]

谨以一瓣心香,祝吴小如先生在另一清凉世界里宁静地永生!

注释:

[1]吴小如.《吴小如戏曲文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2][4]吴小如.《吴小如戏曲随笔集补编》[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3]吴小如.《今昔文存》[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猜你喜欢
剧评影星女明星
你的角色
上海沦陷期话剧剧评现象考
民国前期知识界的昆剧存续论*——以1912—1930年报刊剧评中的昆剧中兴论为中心
学女明星“吃草减肥”的人,都变瘦了吗
全球整形观
剧评,映照创作——台湾的戏曲评论
Transition économique
韩国影星金汎空降福州 期待与汤唯合作
被诽谤
美国黑人影星争演泰森好莱坞青睐拳击题材 老泰森筹划年底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