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科急危重症的临床教学分析

2014-04-16 23:32郑秉礼张新军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16期
关键词:体征仪器医生

彭 洁,郑秉礼 ,安 娜,张新军 *

(1.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在医学领域的众多专业中,内科急诊专业是最主要的专业之一。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急诊科室每天会收治大量急性内科疾病患者,这些患者的生命危在旦夕,医生必须在第一时间对病人进行急救,挽救患者的生命。为了提高急诊科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准,在急诊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入手,不但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1 采用教学器材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急诊内科主要承担抢救急症患者的工作,因此,急诊专业的学生首先必须熟悉每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仪器参与抢救工作,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开展仪器操作训练。由于学校的仪器设备有限,而班上的学生较多,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2~4批,分别安排时间带学生到器材室进行训练。常用的抢救设备包括呼吸器、胃部清洗仪器、呼吸道插管设备、呼吸机、心肺复苏机、心电图监控仪器等等[1]。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示范操作仪器的方法,然后让学生一一演练。每批学生可以分为2组,一组进行操作演示(演示组),另一组同学观摩(观摩组)。结束后,观摩组可以对演示组进行指正,随后2组互换进行。例如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按压复苏的同学在抢救过程中,其他同学可观察按压的位置、幅度、频率是否准确,按压是否有效,提出存在的问题。当相互交换后,彼此继续观察,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在临床教学中发现,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教师要来回巡视,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建议。为了提高学生对仪器操作学习的重视,教师可以将仪器操作加入期末考试的内容中,将操作分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

2 定期带领学生参加临床抢救的观摩学习

急诊工作的中心是对患者进行抢救以及快速诊断出患者所患的疾病。在实际教学中,专业教师要将抢救和诊断作为临床教学的重点。目前,急诊科常见的高危重症主要包括:心力衰竭、休克、急性哮喘、昏迷等。在接收到重症患者时,首先要对病人的体征进行监控,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最适宜的抢救措施。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临床观摩,重点培养学生迅速诊断和收集数据资料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见习观摩逐渐养成急诊意识和抢救思维。在观摩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对急诊抢救有所认识,使学生了解到什么是急危重症,怎样对危重患者进行初次评估,生命体征是否稳定,判断病情的轻重急缓。抢救并不是一项单一的医疗操作,而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医生在接收到患者的第一时间,就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疾病史等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要观察病人的症状及采集一切有相关性及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进一步详尽的体格检查,发现有意义的阳性体征。然后医生要结合所有的数据信息进行诊断,并快速制定最适当的抢救方法。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危重症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做出初步判断,下一步应该采取什么检查及治疗方案。让学生在实际病例中,进一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例如一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通过让学生观察患者典型的心衰症状:胸闷、气喘、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大汗、少尿,再结合体格检查,心脏听诊心率快、心音低钝、可闻及奔马律、双飞呼吸音粗、肺底湿性罗音、双下肢水肿等体征,进一步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鉴别诊断与哮喘、气道梗阻等疾病相鉴别,同时抢救治疗,强心、利尿、扩管治疗以及相关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的情况,体征有无变化,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心衰有生动的认识,比死记硬背课本掌握心衰要更有效。

3 通过在临床抢救工作开展急诊教学

急诊专业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观摩阶段,还要进一步开展临床实践学习。学生是临床实践教学的主体,因此在临床急诊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掌握抢救技能。在遇到重症患者时,医生可以带领少数学生一同开展抢救工作。首先,医生要指导学生观察患者的症状、系统全面的体格检查,然后让学生使用仪器监控体征,以此来锻炼学生胆量,加深学生对抢救工作的认识。在临床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当患者症状、体征发生改变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抢救及诊治过程,观察用药后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例如,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过程中,指导学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让学生监测患者血糖,随着血糖波动,调整胰岛素剂量,调整补液方案,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同时掌握糖尿病酮症的治疗。在心衰的治疗过程中,让同学们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症状的改善,例如速尿静推后,患者多久出现了尿量的改变,体征在多长时间后得到改善,让学生在抢救过程中,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有深刻的认识。在结束抢救后,医生和老师要帮助学生对实践工作进行经验总结,对每一个学生的操作和判断进行评价,并给予学生一些提高抢救能力的建议。鼓励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其在学习中充满信心。在治疗结束后,对学生在抢救诊治中的表现予以肯定。要求学生结束实习工作后,继续学习理论知识,次日可适当提问,将大大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相关疾病的认知。在临床实习中,医生和教师不但要将抢救技术教给学生,还要将医生的使命和责任告诉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急救人员的重大职责,提高学生的职业医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参加救护车抢救工作,跟随医务人员一同来到现场进行急救。参与现场急症抢救,可以提高学生的从医责任感,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在实际抢救中,一分一秒都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因此,急诊医生必须争分夺秒,以最快的速度断症、抢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病人的生命[2]。

4 结语

总而言之,临床急诊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急诊内科承担的工作至关重要。急诊科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但会影响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更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教授急诊专业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完完整整地教给医学生之外,还要将实际抢救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告诉学生。同时,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参加临床见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切实掌握抢救技巧。

[1]林锦魁,林元霖.理论指导实践提高临床教学的管理水平[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13.

[2]陈录赐.提高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5-56.

猜你喜欢
体征仪器医生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最美医生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医生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望着路,不想走
卫气营血阶段性与内毒素血症兔不同时相症状、体征的相关性研究
星敏感器用仪器星等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