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下养老基金投资决策与分析

2014-04-17 15:35孙广彪郑军
会计之友 2014年10期
关键词:风险管控

孙广彪 郑军

【摘 要】 面临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未来数十年里,我国的养老金将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风险,养老基金的特点决定了必须特别重视其安全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风险的控制要远远高于对收益的追求,任何形式的运营,只能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基础上追求适度的增值。因此,建立养老基金有效运行的风险控制机制尤为重要,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投资运营,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呢?文章对现阶段我国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有关决策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养老基金; 投资运营; 风险管控; 信息化养老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0-0046-03

一、引言

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养老基金的规模日益扩大,由于社保制度转型、人口老龄化及预期寿命的延长等因素,养老基金未来面临一定的支付危机。如何管理和运营好养老基金,并使其保值增值,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预测到2033年,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上升到25.4%;2050年将上升到1/3,接近发达国家。面对30多年后的人口老龄化高峰,国家管理的公共养老金收支会有较大缺口,尽快推出养老金整体投资运营方案显得尤为迫切。在目前管理运营体系下,我国养老金年均收益率不到2%。2001—2011年,我国年均通货膨胀率高达2.47%。以此推算,养老保险基金此间损失约6 000亿元。此外,目前我国养老金多以存款甚至是活期存款的形式存放在银行,未来养老金投资还需拓展多元化投资渠道。

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至2012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3 941亿元。其中,绝大部分为财政专户存款,高达20 170亿元;协议存款1 058亿元;债券投资仅为196亿元,委托投资运营918亿元。

二、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现状及缺陷

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为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养老基金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以及投资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而从我国现阶段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方式来看,主要还是存入商业银行和购买国债,其他投资方式因其安全性、收益性、社会性和流动性,相关部门一直采取审慎的态度加以约束限制。

存入商业银行的养老基金,大部分为活期存款,按活期利率计息,即使完全按照优惠利率计息,收益率也非常有限。购买国债,虽然安全性较强、收益相对高,但利率是事先确定的,在市场利率变动时,或许发生损失,在没有保值补贴的情况下,收益性也较差。另外,购买国债还要受发行时间限制。很显然,将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仅局限于“存银行、买国债”,并不是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最佳途径。

三、进一步完善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决策

预计“十二五”时期末,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增长到2.21亿,老年人口的比重将增加到16.0%,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因此,如何负担成本转嫁、有效地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就成为异常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国养老基金投资渠道都比较单一,主要是以财政专户存款为主,还有另外一部分购买国债。还包括股票、证券基金、国债、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养老保险累计基金年均收益率不足2%,但是,在过去的11年里,我国年通货膨胀率却高达2.47%,据此测算,损失约为6 000亿元。养老金改革,任重而道远。政策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拓展投资范围,大力发展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未来将面临巨大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因此,需要提前筹划建立稳定、可靠、多层次的养老资金来源渠道。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拓展投资运营范围,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世界上允许养老基金进行投资运营的国家,一般投资于股票、债券、贷款、实体和海外投资等领域,一些国家经投资运营后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2011年部分国家养老资产的配置比重明细表(如表1)。

目前,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拓展养老基金的投资范围,除继续保留一定比例的银行存款和国债外,还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购买企业债券。第二是委托银行发放抵押贷款。第三是投资基金产品。鉴于投资基金“专家理财、分散投资”的特点,可以进行适量的投资。但基金产品投资必须对该产品的投资目标、投资理念、投资策略、选股原则以及基金管理公司的诚信和业绩进行考察,并评估其与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是否相符。第四是投资于实业领域。从近期来看,银行存款和国债将是养老基金投资的主要方式,投资于国债和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应低于50%和10%;股市是拓展投资领域的重要方向,但股市投资不应高于30%;企业债券和实业投资比例都不宜过高,不应高于10%。

一般来说,能源、交通、通讯、公用事业等行业项目投资规模较大、风险较小、发展前景好。因此,当养老基金积累到较大规模时,将一部分养老基金以入股形式投资于国家基础建设事业,取得收益后,按股份提取红利。进行这种长期投资,既解决国家基础建设资金缺口,又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养老基金运用效益,是养老基金一种较为理想的运营方式。而养老金的特殊性质能够为资本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因为其投资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例如,英国和日本的两大养老基金于日前宣布:各自“试水”能源产业的交易。其中,英国养老保障基金(PPF)计划接管英国最大煤炭生产商英国煤炭(UK Coal),日本养老基金协会(JPFA)则与加拿大安大略省政雇员退休基金(Omers)联手购买美国燃气电厂。业内普遍认为,国家大型养老基金涉足能源或将成为全球未来新趋势,标志着以养老基金为首的更多公共基金打算跳出传统领域,寻求多元化投资发展。

2.进一步改革完善资本市场,为养老金投资运营、保值增值做好服务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应抓住机遇让全国社保基金做强做大。一是未来应将国有资产划拨提上日程。“这个特殊的融资渠道已经讨论很多年,应尽快进入实际操作层面。”二是扩大地方基础养老金委托运营的试点范围,按照广东的模式委托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三是做实个人账户资金可以尽快实行委托投资。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保证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过程的顺利进行。一方面,良好的1级市场有利于相关金融产品的发行,保证投资者认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流动性较强的2级市场可以为投资者转让相关产品提供便利的渠道。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监管层也需要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监管水平,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强化保护投资者机制;同时还要发展长期机构投资者,创新和丰富金融产品,为养老金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更好、更成熟的平台,创造更加公平有序透明的市场环境。

3.培育专业的长期机构投资者

我国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投资者现在还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数量相对来说较少,两者比重相差较大。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主要是以投机为主,其投资行为取决于个人对证券产品的投资偏好,这种投资偏好的市场随机性很强,增加了不稳定性;而机构投资者则更注重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选择策略投资对象进行理性的价值投资,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

要加快培育成熟机构投资者。养老金入市不仅需要成熟的市场,也需要一批有经验的成熟的机构投资者队伍。2011年底,我国股市内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保险机构、信托机构等机构投资者占比为15.6%,境外专业机构只有1%。在欧美等成熟市场,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市值达70%左右。可见,发展长期机构投资者,对于实现我国资本市场与养老金良性互动意义重大。

4.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

各国对补充养老保险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往往取决于它在养老金体系中的地位。国际经验表明,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计划往往是养老保障体系的主体。以美国为例,2010年底401(K)资金规模达到3.1万亿美元,占美国养老金总资产31%,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1%。而我国2011年底企业年金累计结余3 570亿元人民币,仅占当年养老金总资产的10%左右,占当年GDP比重不到1%。企业年金计划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补充,但是近年来发展滞后、缓慢。从国外实践来看,税收优惠是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有必要明确和完善相关延迟纳税和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推动企业年金制度发展,使其成为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

5.加强对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监督检查

大力提高常规监管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在完善养老基金财务、会计、统计、审计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监管机制。通过国家立法来完善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监管的法律和制度,加强养老基金监管体系建设。不仅对基金日常收支管理进行监督,而且还要监管各项基金投资运营流程,及时查处投资运营中违规行为,维护基金安全和完整。

6.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信息平台,保证养老基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养老信息化是整个养老体系的技术支撑,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养老服务水平的高低,它能够对养老基金实行严谨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强化养老基金监管的透明化程度,提高监督管理制度的效率和效力。

大力发展信息化支撑网络。通过养老信息平台可以定期收集、核对基金监管数据,对养老基金的征收和利用进行全程的监督与管理,并对基金监管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合理的分析与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且积极地预防、化解潜在的危机。同时,在“十二五”养老服务业标准体系总框架中的业务支撑标准中也把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标准的建立作为核心标准来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养老传统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有效杜绝重复支出养老基金、非法套取养老基金等现象,保证养老基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结论

综上,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的形势下发生的,且呈现加速增长之势。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增加了未来养老支出的压力,要化解老龄社会日益加剧所带来的潜在危机,必须加强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实现养老基金结余的保值增值,为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高峰积累足够的支付资金,以实现我国养老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敏.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1-4.

[2] 韩丽.对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1(21):65-67.

[3] Andreev, A., and Kanto, A. Conditional Value-at-Risk estimation using non-integer degrees of freedom of Students t-distribution, forthcoming, Journal of Risk[Z].2004.

[4] 刘佳.我国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 王勇.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泰勒规则的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 史玉然,等.据现状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及产生根源[J].新财经(理论版),2011(1):78-78.

[7] 尹淑娥.浅析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11):18-19.

[8] 祁守成.中国资本市场制度的变迁及目前存在的问题[J].北方经济,2010(14):49-51.

猜你喜欢
风险管控
企业网络金融融资平台风险分析与管控
众创中心及其资产证券化风险管控研究
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审计浅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风险考量与管控
浅谈集中监控开关实传试验的“三步控制法”
论外聘律师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与风险管控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控及应对策略
核电机组非核蒸汽冲转管控浅谈
地区电网运行风险管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