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探讨

2014-04-17 15:45李雅娟
会计之友 2014年10期
关键词:融资困境转型升级小微企业

李雅娟

【摘 要】 小微企业在山西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融资难问题深深困扰着小微企业。文章分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其原因,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小微企业; 融资困境; 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0-0064-03

一、小微企业融资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山西小微企业(小型微型企业的简称)快速发展,对山西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具体数据见表1)

然而,融资难的问题深深地束缚着小微企业的手脚。小微企业融资难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普遍问题,而作为内陆省份的山西,破解这一问题更是难上加难。

小微企业的基本融资渠道包括内源融资、资本市场融资、银行贷款融资、民间借贷融资和采用风险投资等。

在近九万户山西小微企业中,主要依赖自有资金发展的企业占到70%以上。自身积累、内源融资仍然是小微企业资金的最主要来源。然而,对内源融资的过度依赖难以支持企业快速扩张的要求,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如果得不到外源融资,企业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都很难,更别说扩张壮大的问题了。因此,寻求内源融资以外的资金来源刻不容缓。银行贷款理应是企业外源融资的首选,但是小微企业信用等级低、抵押担保缺乏,获得银行贷款资金有限;资本市场约束条件苛刻,融资难度大;民间借贷门槛低、易取得,但是利率高、风险大;吸收风险投资遇到很大的阻力和挑战。2 000亿元的资金缺口深深困扰着小微企业,对其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图1是山西省某小微企业服务机构最近所做的一项对小微企业融资情况的摸底调查。

由图1可以看出,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有融资的要求。因此,帮助其走出资金短缺的困境势在必行。

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山西是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资源举世闻名,但是资源优势并没有带来经济优势。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力密集、技术水平低,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和工人工资上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融资难的问题越加凸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不规范,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小微企业规模小、治理结构不合理、财务信息不透明、诚信意识淡薄、经营业绩较差、经营风险较高、决策随意性较大、领导者学历素质较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洗礼。主要表现为领导者独断专行、用人方面任人唯亲,财务信息不真实,企业生命周期较短,信用等级低,有效抵押品不足,逃废银行债务现象严重等,导致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热情不高。同时,小微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水平低,税费负担重,降低了其内源融资的水平。另外,小微企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除了向商业银行贷款外,对适合小微企业的其他融资方式和工具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实际采用了。

(二)资本市场准入门槛太高,获得直接融资的数额极其有限

中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发育还很不完善。监管机构对企业上市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令小微企业望而却步;企业债券市场主要服务于大型企业,小微企业一般达不到发债的标准。而2004年启动的中小企业板和2009年启动的创业板,初衷是为中小企业创造新的直接融资方式,然而发展到今天,过高的门槛也仅能解决极少数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被排除在外,无法从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支持。

(三)金融体制有缺陷、信贷营销手段不足、激励机制不健全

由于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凭借信息优势有可能损害处于信息劣势的银行的利益,所以银行更倾向于向大型企业提供贷款,对小微企业惜贷甚至畏贷。市场化的利率调节机制尚未建立,信贷营销手段不足、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培育优质小微企业的动力,使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加之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大、成本高、违约率高,直接导致了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支持的减弱。近几年,金融体系中增加了一些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使小微企业多了新的借贷选择。但是数量毕竟有限,运行不够规范,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四)民间借贷利率畸高、风险大,企业负担沉重

山西是民间资本比较丰富且民间借贷较活跃的省份之一。山西太原一家以生产舞台技术设备的公司只有十几位员工,注册资金只有80万元,在资金短缺而向银行申请贷款无果的情况下,不得不向周围的亲戚朋友熟人等进行民间借贷。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民间借贷门槛低,方便灵活,容易取得,但是月利率高,我们都快负担不起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民间借贷的高利率远远超过了国家限定的利率水平,使小微企业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根据多米诺骨牌效应,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很大,对小微企业构成了严峻的威胁。

(五)起步晚,欠规范,吸收风险投资困难很多

吸收风险投资(又称为创业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然而,风险投资公司在山西省、乃至全国都是一个新鲜事物。在数量和规模上,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经济实力普遍不雄厚、运行不规范,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而且,风险投资的投资数量、运行机制和投资的方向等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一些重要的信息虽然融资有需要,但是由于涉及到小微企业的商业秘密而不能对外公开,风险投资者因为无法掌握相关的信息资料而拒绝对小微企业投资。

三、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建议和策略

山西小微企业应走“专、精、特、新”的创新道路,开发和运用低碳环保绿色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实现产品的高端化。我们应当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着力解决转型升级中的最大障碍——融资难问题。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在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法律保证系统基本形成。特别是2012年7月,山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减轻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缓解融资难问题意义重大。当然,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政府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设立覆盖省、市、县的小企业发展基金。利用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更多的向小微企业贷款、发展小微企业资本市场、加快对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采取风险补偿和减免税费等方式提升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等。同时,政府可以采取专项财政补贴、减免税费、直接投资等方式对小微企业给予金融支持,扩大其内部积累,减少对外源融资的依赖。

(二)加强小微企业的治理结构建设,强化内部管理

小微企业要内外兼修,不断加强资金积累,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渠道。进行所有权的结构调整、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水平;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广纳贤才(包括引入或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具有凝聚力的诚信文化,改善银企关系。

(三)降低资本市场的门槛,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减低准入门槛,完善各项制度(如创业板市场直接退市制度),创新融资方式,切实扩大小微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规模。山西省也积极促成优质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从2010年12月振东制药成为山西省第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开始,截至2013年底已经有五家公司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达50多亿元。

另外,小微企业天然的困难就是没有规模经济,单凭自己的力量势单力薄,独立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确有困难,可以考虑捆绑发债,发行小企业集合债券或集合票据。山西省也在积极探索这一新型融资方式,2012年,交城县兴隆铸造公司和义望铁合金厂在中信银行和县中小企业局的组织下,联合发行了“交城县中小企业第一期集合票据”,成为山西省首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募得资金8 000万元。

(四)改革金融体制,创新信贷产品,改善小微企业间接融资渠道

中国目前的金融体制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加强金融市场的竞争,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大力发展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体系。

商业银行要扭转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歧视,大力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如晋商银行、晋城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积极创新信贷营销手段、改进信贷约束激励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通过政策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大力培育优质小微企业,进一步扩大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比例,对符合贷款要求的小微企业简化手续,提高审批效率。相对于大金融机构而言,地方性的、社区性的、草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有对企业情况比较熟悉的信息优势,更容易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交易监督成本低,更加适合为小微企业服务。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尽量做到:重点县设立村镇银行;县县都能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意见,各金融机构正在积极开发贷款类的金融创新工具,如仓单质押贷款、小微企业抱团贷款、供应链融资等,全力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五)约束和引导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普遍存在,我们要取其所长,去其所短。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通过法律法规政策赋予其合法的法律地位,规范借贷双方的行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并明确区分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加以合理的约束和引导,控制过高利率带来的潜在风险,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六)加快风险投资的发展

吸收风险投资在解决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参与经营管理与战略决策、聚集高端人才、提供咨询服务、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等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山西省要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在采用国外和我国发达省份的风险投资资金的同时,大力发展本土的、多层次的小微企业风险投资公司。山西虽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内陆省份,但相对于其他内陆省份而言,山西有自身的优势: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企业资金实力雄厚,煤老板个人手中也握有大量资金。笔者建议:小微企业加大向煤炭企业和煤老板的推介力度,吸纳他们手中的富余资金,实现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昕.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会计之友,2012(11):22-23.

[2] 魏慧慧,等.中小企业融资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J].财会通讯,2012(5):100-102.

[3] 坍檀.温州金融改革:民间资本的春天来了?[J].财会学习,2012(5):10-12.

[4] 单娇,郭帅.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2012(7):62-64.

[5] 余应敏.小企业内外兼修方可破解当前生存困局[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2):52.

[6] 陈晓红,郭声琨.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7] 王伟.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8(7):64-74.

[8] Stan Scott.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Contextual Financial Analysis In Small Business Asset-Based Lending[J]. The Secured Lender, 2006(5):104-113.

[9] 符剀.山西中小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策略研究[J].会计之友,2012(9):35-36.

政府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设立覆盖省、市、县的小企业发展基金。利用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更多的向小微企业贷款、发展小微企业资本市场、加快对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采取风险补偿和减免税费等方式提升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等。同时,政府可以采取专项财政补贴、减免税费、直接投资等方式对小微企业给予金融支持,扩大其内部积累,减少对外源融资的依赖。

(二)加强小微企业的治理结构建设,强化内部管理

小微企业要内外兼修,不断加强资金积累,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渠道。进行所有权的结构调整、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水平;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广纳贤才(包括引入或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具有凝聚力的诚信文化,改善银企关系。

(三)降低资本市场的门槛,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减低准入门槛,完善各项制度(如创业板市场直接退市制度),创新融资方式,切实扩大小微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规模。山西省也积极促成优质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从2010年12月振东制药成为山西省第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开始,截至2013年底已经有五家公司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达50多亿元。

另外,小微企业天然的困难就是没有规模经济,单凭自己的力量势单力薄,独立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确有困难,可以考虑捆绑发债,发行小企业集合债券或集合票据。山西省也在积极探索这一新型融资方式,2012年,交城县兴隆铸造公司和义望铁合金厂在中信银行和县中小企业局的组织下,联合发行了“交城县中小企业第一期集合票据”,成为山西省首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募得资金8 000万元。

(四)改革金融体制,创新信贷产品,改善小微企业间接融资渠道

中国目前的金融体制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加强金融市场的竞争,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大力发展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体系。

商业银行要扭转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歧视,大力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如晋商银行、晋城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积极创新信贷营销手段、改进信贷约束激励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通过政策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大力培育优质小微企业,进一步扩大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比例,对符合贷款要求的小微企业简化手续,提高审批效率。相对于大金融机构而言,地方性的、社区性的、草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有对企业情况比较熟悉的信息优势,更容易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交易监督成本低,更加适合为小微企业服务。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尽量做到:重点县设立村镇银行;县县都能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意见,各金融机构正在积极开发贷款类的金融创新工具,如仓单质押贷款、小微企业抱团贷款、供应链融资等,全力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五)约束和引导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普遍存在,我们要取其所长,去其所短。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通过法律法规政策赋予其合法的法律地位,规范借贷双方的行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并明确区分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加以合理的约束和引导,控制过高利率带来的潜在风险,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六)加快风险投资的发展

吸收风险投资在解决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参与经营管理与战略决策、聚集高端人才、提供咨询服务、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等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山西省要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在采用国外和我国发达省份的风险投资资金的同时,大力发展本土的、多层次的小微企业风险投资公司。山西虽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内陆省份,但相对于其他内陆省份而言,山西有自身的优势: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企业资金实力雄厚,煤老板个人手中也握有大量资金。笔者建议:小微企业加大向煤炭企业和煤老板的推介力度,吸纳他们手中的富余资金,实现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昕.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会计之友,2012(11):22-23.

[2] 魏慧慧,等.中小企业融资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J].财会通讯,2012(5):100-102.

[3] 坍檀.温州金融改革:民间资本的春天来了?[J].财会学习,2012(5):10-12.

[4] 单娇,郭帅.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2012(7):62-64.

[5] 余应敏.小企业内外兼修方可破解当前生存困局[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2):52.

[6] 陈晓红,郭声琨.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7] 王伟.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8(7):64-74.

[8] Stan Scott.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Contextual Financial Analysis In Small Business Asset-Based Lending[J]. The Secured Lender, 2006(5):104-113.

[9] 符剀.山西中小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策略研究[J].会计之友,2012(9):35-36.

政府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设立覆盖省、市、县的小企业发展基金。利用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更多的向小微企业贷款、发展小微企业资本市场、加快对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采取风险补偿和减免税费等方式提升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等。同时,政府可以采取专项财政补贴、减免税费、直接投资等方式对小微企业给予金融支持,扩大其内部积累,减少对外源融资的依赖。

(二)加强小微企业的治理结构建设,强化内部管理

小微企业要内外兼修,不断加强资金积累,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渠道。进行所有权的结构调整、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水平;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广纳贤才(包括引入或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具有凝聚力的诚信文化,改善银企关系。

(三)降低资本市场的门槛,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减低准入门槛,完善各项制度(如创业板市场直接退市制度),创新融资方式,切实扩大小微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规模。山西省也积极促成优质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从2010年12月振东制药成为山西省第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开始,截至2013年底已经有五家公司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达50多亿元。

另外,小微企业天然的困难就是没有规模经济,单凭自己的力量势单力薄,独立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确有困难,可以考虑捆绑发债,发行小企业集合债券或集合票据。山西省也在积极探索这一新型融资方式,2012年,交城县兴隆铸造公司和义望铁合金厂在中信银行和县中小企业局的组织下,联合发行了“交城县中小企业第一期集合票据”,成为山西省首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募得资金8 000万元。

(四)改革金融体制,创新信贷产品,改善小微企业间接融资渠道

中国目前的金融体制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加强金融市场的竞争,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大力发展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体系。

商业银行要扭转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歧视,大力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如晋商银行、晋城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积极创新信贷营销手段、改进信贷约束激励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通过政策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大力培育优质小微企业,进一步扩大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比例,对符合贷款要求的小微企业简化手续,提高审批效率。相对于大金融机构而言,地方性的、社区性的、草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有对企业情况比较熟悉的信息优势,更容易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交易监督成本低,更加适合为小微企业服务。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尽量做到:重点县设立村镇银行;县县都能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意见,各金融机构正在积极开发贷款类的金融创新工具,如仓单质押贷款、小微企业抱团贷款、供应链融资等,全力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五)约束和引导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普遍存在,我们要取其所长,去其所短。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通过法律法规政策赋予其合法的法律地位,规范借贷双方的行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并明确区分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加以合理的约束和引导,控制过高利率带来的潜在风险,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六)加快风险投资的发展

吸收风险投资在解决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参与经营管理与战略决策、聚集高端人才、提供咨询服务、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等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山西省要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在采用国外和我国发达省份的风险投资资金的同时,大力发展本土的、多层次的小微企业风险投资公司。山西虽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内陆省份,但相对于其他内陆省份而言,山西有自身的优势: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企业资金实力雄厚,煤老板个人手中也握有大量资金。笔者建议:小微企业加大向煤炭企业和煤老板的推介力度,吸纳他们手中的富余资金,实现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昕.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会计之友,2012(11):22-23.

[2] 魏慧慧,等.中小企业融资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J].财会通讯,2012(5):100-102.

[3] 坍檀.温州金融改革:民间资本的春天来了?[J].财会学习,2012(5):10-12.

[4] 单娇,郭帅.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2012(7):62-64.

[5] 余应敏.小企业内外兼修方可破解当前生存困局[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2):52.

[6] 陈晓红,郭声琨.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7] 王伟.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8(7):64-74.

[8] Stan Scott.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Contextual Financial Analysis In Small Business Asset-Based Lending[J]. The Secured Lender, 2006(5):104-113.

[9] 符剀.山西中小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策略研究[J].会计之友,2012(9):35-36.

猜你喜欢
融资困境转型升级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应对策略分析
论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应对路径选择
河南省家庭农场融资困境问题分析
德州市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