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阶段大学生积极教育的着力点*

2014-04-17 03:47潘晶芳
关键词:道德大学生过程

潘晶芳

(淮海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积极教育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教育理念,它立足于学生固有的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致力于通过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在此形势下,确保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迫切需要开发人力资源。高校是思想宝库、人才摇篮、文化中心和社会精神的先导。发展高等教育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必由之路。随着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生活的高度发展,“90后”大学生以全新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行为解读社会,规范自我,塑造自我。他们具有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日渐增强,思维开放活跃,较快接受新事物等个性特点。但由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长的家庭环境相对比较优越,依赖性较强,以及青年人涉世未深、世界观尚未形成,他们在注重自我、参与、创新、独立的同时,认知能力、践行能力、承受能力薄弱。“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1]9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种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品质。因此,教育者有责任融合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努力探寻新阶段大学生积极教育的着力点,用积极视角、积极的态度给予现阶段的大学生以引导。

一、 教师应积极打造精益课堂

课堂是教师生命的舞台,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一种经济和有效的教学形式。大学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训练思维、健全心智、提高能力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场所。高品质的课堂蕴涵着自然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与学两个过程的交集。教的过程,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课堂教学总体优化设计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艺术就是创造的艺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对教学工作进行总体设计,从而做出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选择。但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必须把教育的对象作为首要因素。教育的对象是具有能动性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积极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不仅能能动地、有选择地接受教育影响,而且可以主动地、自觉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去。高校的教学不仅仅是在传递知识,更是在交流思想,并创造着新的知识和思想。因此,高校的教学是一种即时生成的、过程重于结果的活动。对于这样一种教学活动,必须要积极发挥学生的探究欲和创造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受教育者能动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着力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教师应从创设问题的情境出发,积极为学生提供有关他们潜能和完成任务的相关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激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教师可灵活地运用鼓励、指导与解释,对困难任务的完成和值得注意的努力,给予认可并提出真诚的表扬、鼓励和支持;将成功归因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能力,让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今后类似的成功,以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通过解释与价值澄清,使受教育者从一个全新、全面的角度面对自身及周围环境,提高自己的自知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通过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师生互动,鼓励质疑批判和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师生之间建立起积极有效的人际关系,使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帮助成为可能。

二、高校教师应积极地且行且思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而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培养的人能否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高校教师的质量。首先,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的劳动除了使用教材、教具等物质的东西外,更多的,也是最主要的是教师自身——教师所具有的思想、学识、品德、才能和个性对学生施加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作为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自身就是一种能够对劳动对象——学生产生巨大教育作用的最好“劳动工具”。要接受教学内容,学生必须对教师传递的社会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以及教师自身的为人处世、道德品质给予基本的认同,因此每一位高校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首先是教育者。这就要求老师要以严谨的治学高度、求实的科学作风、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度的责任感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表率,这样教师才有道德上的权利来教育学生。现代社会中,高校教师应努力成长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

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形成尊重的自觉和反思的习惯。人的自尊感是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吸收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会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教师只有在与学生深入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发现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合理性成分,帮助分析存在的非合理性成分,发掘大学生的优点与价值。发展个体良好的自尊是实现其积极人格的重要路径,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能帮助学生寻找确认自我价值的自尊点,推进学生自尊的生成与发展的自动化过程。教学中,教师形成对学生尊重的自觉的同时还要学会反思。学生是成就名师的最好专家,而教师的反思促进了这一过程的实现。教师不仅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而且也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得到启发。反思能够帮助教师不断地解构和重构自己的教育教学,在行动中反思能够强化教学的实践特性,使教师的自我评价趋于全面和准确。

三、大学生应在社会主义道德引导下追求自我实现

教育的任务在于促进人的实现。受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强化,他们把追求自我价值和理想的实现作为个人的奋斗目标,更强调个性、自由和权力,更关注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口号在大学教育中已经实实在在地发挥着影响。“自我实现”是一个两重性的命题,“自我实现”的命题如果引导得当,会变为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力量,但如果引导不当,则会变为一种只有自我没有他人的破坏道德的因素。

自我实现包括人的德性、潜能、价值的自我实现。其中道德的自我实现决定着自我实现的性质与方向。道德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实践活动。建立在损人利己个人本位基础上的自我实现是单向的自我实现。背离了道德原则的指导和约束,使得大学生对国家的集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下降。因此,大学生在自我实现过程中要有道德的提升。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与升华,是对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直接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道德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利和义务统一于人民自己身上,每个人都是服务对象,又都为他人服务,全体人民通过社会分工和相互服务来实现共同利益。因而要支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大学生要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引导下促进自我的全面实现。只有在社会主义道德引导下自我实现才具有永恒的价值,才是一种建设性力量 。大学生通过对社会主义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生存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形成自己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并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使自我潜能得以开发,其自身的存在、活动及其成果对人类社会、人类主体所具有积极意义不断得以实现。

四、引导大学生积极的实践以完善大学教育社会化功能

教育,负有实现人的社会化的重任。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的产生,它从社会中相对地独立了出来。而独立的结果,又使它的社会化功能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异化,即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社会、脱离了实践,使其在功能和宗旨上向它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因此,引导大学生积极的实践才能完善大学教育社会化功能。“一个人从那样的小学一直读到那样的大学,毕业了,算有知识了。但是他有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没有参加任何实际活动,还没有把自己学得的知识应用到生活的任何部门里去。像这样的人是否可以算得一个完全的知识分子呢?我以为很难,因为他的知识还不完全。”[2]816只有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才能使人才的培养不囿于书本和学校范围。这里的“实践”,包括必要的教学实践、工程实践和其他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形式,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个人或集体参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无论是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课程,在教学中都不能只体现为纯理论的思辨价值,而必须在此基础上凸显课程的实用价值,通过教学将这些价值传递给学生,为其走向社会、真正发挥学科的社会效用提供条件。青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课堂上、书本中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向前推进,也为青年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去打开了无限天地。在学科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不断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获取经验;广泛接触社会,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状,进而借助社会的教育力量,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在正确的方法与艺术指导下的实践,更能锻炼学生的毅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方法等,并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与他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等社会交往能力不断提高,这些正是青年学生积极人格不断得以提升的具体体现。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3]57。为幸福人生奠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培养人,是教育的社会职能在现时代最根本的体现。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充分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我们以发展性理念为指引,着眼于学生个体的价值培养和潜能的开发,引导大学生以积极开拓进取的意志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给生命一种向上的力量,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道德大学生过程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