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视阈下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2014-04-17 06:52王利华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职教城乡办学

王利华

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这是新时期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实现社会和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而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集中地,如何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其先导性作用,是职业教育发展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在城乡统筹发展中承担的任务

(一)职业教育发展应为缩小我国城乡发展差距服务

统筹城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使城乡居民共享我国改革发展的共同成果。①职业教育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首先,职业教育应着力于缩小城乡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层次较低,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粗放式生产,导致生产效益低下,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这是促进农村生产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转变的重要抓手,能够从根本上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其次,职业教育承担着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历史重任。国内外学者对教育个人收益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经验表明,教育对提升个人收益水平具有直接的正相关作用,尤其职业教育对农民个人收益的提升就更为明显。农民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了一技之长,进而能够融入城镇化建设中,收入水平也随之大幅提升,与城市居民在收入方面的差距也得到进一步缩小。

最后,职业教育应当为缩小城乡之间的文化差距服务。在农村大力普及职业教育,使更多的农村人群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同时,受到科学文化、法律常识、现代化民主文明理念的熏陶,进而在农村地区形成民主文明的社会发展风气,缩小与城市地区的文化发展差距,也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树立新的标杆。

(二)职业教育发展应为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服务

目前,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劳动力市场上也存在城乡分制的二元格局,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因此,城乡统一的人才市场亟待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的构建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职业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国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二元结构的原因是多元的,总的来讲,有两大根源:一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的影响,致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无法受到公平合理的对待,这也是制度层面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②;二是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农村人口整体素质偏低也就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短板问题,农村居民转向城市就业也就毫无优势可言。

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高速推进中,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较为迫切,这就需要发挥职业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够惠及广大农村居民,农村居民在接受职业教育的相关培训后,能够有效地提升其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从而在城乡劳动力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这也是打破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状态的最好途径。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出现松动的前提下,以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口的技能素质来逐渐弥合城乡劳动力市场之间分割的现状,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这将成为最有效、最科学的途径。

(三)职业教育发展应为实现我国“三化”建设服务

根据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精神和内在要求,大力实施“三化”建设,即要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以及农村城镇化的建设步伐。可以说,“三化”建设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着力点,“三化”建设的过程也是我国城乡一体化不断发展的过程。职业教育作为连接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以及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点,要发挥其在“三化”建设过程中的助推器作用。

首先,职业教育担负着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大职责。农业产业化建设是基于市场导向的前提下,不断地将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各个环节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农业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合作经营为依托,以生产基地为纽带,促进农业产、供、销一体化,最终实现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助力器,通过对农村居民开展职业化培训,在农民向职业化农民或市民转换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受益人群越多,农业生产的附加值也就越高。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的层次和水平的重要支撑力量。

其次,职业教育承担着农村工业化发展的重大任务。要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应以农村产业作为重要的突破口,首先实现城乡产业的统筹发展,在农村大力推进高效益、无污染的工业建设。而职业教育发展不仅关系着农村工业的发展水平,而且对我国工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我国,推进农村工业化,必须突出职业教育,努力为农村工业化提供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最后,职业教育承担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历史使命③。我国城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目前(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2.6%,但是任务依然严峻。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要加速非农化建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有效地向城市转移。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强化对农民向城镇转移培训的力度,要将对农村人口的转移培训放在与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并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

二、城乡统筹发展视野下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有悖于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

鉴于城乡统筹发展周期的长期性、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发展任务的艰巨性等特点④,职业教育发展要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方面与其相适应。这就要求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和体制。

城乡统筹发展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具备以下三种办学模式:第一,内涵型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职业教育内涵型发展模式一般是指职业教育根据社会发展的现状,为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而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办学形式和办学结构,通过职教内部结构的调整来提升办学效率和质量的教育发展模式。第二,外延式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就业导向式发展模式)。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和根本目的就是培养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外延式的职教发展模式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对办学的调控作用,同时兼顾学生的就业意向,所开展的一系列教学与培训活动。第三,开放式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城乡统筹发展对人才需求也日趋旺盛,尤其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高素质开放型人才,这也就要求职业教育开放办学模式,帮助受教育者有效地离农、适应多种非农业生产工作。

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有悖于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在很多层面上还无法满足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盲目地进行扩张办学、单纯追求办学规模和数量而忽略办学质量、严重偏离社会发展需求的现象。还有一些职业院校行政力量干预办学过多,是典型的注重行政导向而忽略市场需求的单一式、封闭式、僵化式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显而易见,当前的职教发展模式和体制与城乡统筹发展的需求是相背离的,如何创造与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新模式,是当前职业院校和教育管理者必须深思的现实问题。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数量无法满足城乡统筹发展的需求

城乡统筹发展的直接目标之一就是改变我国人口的城乡结构化水平,提升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改善农村居民的生存与生活环境。⑤当前,我国还存在着农村人口基数庞大、人口素质水平较低、农村生产力较为落后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瓶颈。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从职业教育入手,强化对农村人口的职业教育培训,将农村存在的大量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而我们必须正视这一庞大的职教工程,其涉及我国数亿人口的教育培训问题,需要大量的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师参与。尽管近年来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与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相比,仍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仍然无法满足受教育群体的需求。与此同时,由于历史遗存问题,很多职业教育资源存在着闲置的问题,在职教培训领域也还存在着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问题,直接导致职业教育办学和培训效率低下,职业教育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无法适应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要更好地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以及职教资源的整合力度。否则,以现有的职教规模和数量是无法满足城乡统筹发展目标所需要的庞大规模的教育培训任务的。

(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与城乡统筹发展相背离

从根本上看,职业教育要想更好地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符合其发展需要,在保证满足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下,还要具有一定的适度超前性和针对性。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职业院校和职教培训机构缺乏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宏观把握,自身也缺乏发展的前瞻性战略部署,在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布置上存在着错位、越位的问题,难以与城乡统筹发展相契合,甚至出现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城乡统筹发展相矛盾的问题。以上职业院校的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四多三少”,即职业院校热门专业多、趋同专业多、长线专业多以及投入少的专业多⑥,复合型专业少、新型专业少、涉农专业少。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与复合型并重的人才,并且随着现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需要提供大量的高科技专业人才,人们对新兴专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要更好地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加大对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以及教学内容的变革。

(四)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与城乡统筹发展不相协调

城乡统筹发展要求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必须是城乡统一的,并且能够面向我国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培养相应的人才。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城乡统筹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将由创新驱动的内生型经济增长作为主导。同时,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对我国人力资本的素质也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这也就要求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随之作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要求。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来看,行政性力量过度干预、部门分割的条块化管理体制较为严重,职业教育城乡二元分治,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城乡统筹建设的顺利开展。因此,革新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以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职业教育发展必须考虑的紧迫任务。

三、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步伐

(一)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贯彻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办学观念

职业教育应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资源。然而,当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缺口仍然很大,很多地方特别是东部发达省份遇到了招工荒的困境。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这既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很好的机遇。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住这一战略机遇,树立起为城乡统筹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不断地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教学课程及内容。一方面,职业院校要转变过去以升学为主的人才培养理念,要切实以受教育者技能的培养与提升为根本,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实现有效转移就业服务;另一方面,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立足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同时认真研究城乡统筹发展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对未来人才的需求,从而不断地调整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以提升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契合度。职业教育要主动融入城乡统筹发展中,保持与城乡统筹发展的一致性与协调性。

(二)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体系,以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出发点

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关系着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走向,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如何做好职教规划,对城乡一体化具有重大的影响。城乡统筹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只有紧紧以服务于城乡一体化发展为落脚点,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一方面,要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投入规划体系。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仍较为薄弱,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与城市职教发展差距较为明显,十分不利于教育的城乡统筹发展。鉴于这种现状,首先,政府在制定教育公共财政投入规划时,要适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尤其要增加对农村职教的投入,确保职业教育发展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其次,在进行职教结构化经费投入规划时,要平衡好常规性经费与专项经费之间的比例,在常规经费投入规划中要能够保障城乡职校的日常有序运转,同时在专项经费的投入上保证城乡居民对职教培训的特殊需求。

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⑦。城乡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也适应于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城乡二元发展结构不仅表现在城乡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在教育基础设施层面也表现得较为明显,尤其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因此,要根据城乡统筹发展对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办学设施提出的要求,加大对农村职业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力度,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

(三)强化职业教育城乡之间的联动与合作,作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着力点

城乡职业统筹发展的核心在于城乡之间的联动、合作,在合作中寻求共同的发展,继而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然而,我国职业教育一直走的是分离发展的单行道,城市职教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农村,导致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正如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所写到的:“城市人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农村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她)生活在社会化的生产当中,在社会经济增长中所交往的群体是社会人,而乡村居民是生存于农耕的文化社会中,生产交往的主体是土地。”⑧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化的生产与协作是提升个人产值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要想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让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作和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教育与培训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加强职业教育的城乡联动与合作,共同开展教育培训,才能进一步提升劳动力专业就业的层次和水平,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人口转移。与此同时,在对已转移到城市就业的农民工群体的培训上,要实现城乡职教联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为城乡统筹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资源。

(四)革新职业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提高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水平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是职教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顺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分治、城乡有别、城乡分策”的领导和管理体制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城乡教育之间的发展差距,导致城乡职业教育分别成了两个封闭化的圈层,对城乡统筹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打破职教政出多门、条块化的管理体制,必须对现有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行革新,以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从职业教育管理与领导体制上看,要以地级或以上的省市级政府作为统筹城乡职教发展的管理主体,这既是可行的,又是有效的。相对于县级城市,地级市及以上的城市拥有较为雄厚的财力和广阔的管辖范围,能够对区域的教育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领导、统一运营。以地级以上的政府作为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也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要“强化省、市(地)级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也将更加有力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注释]

①姜作培.城乡统筹发展视野下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J].成人高教学刊,2010(6):35.

②唐智彬,李永红.论城乡统筹发展视野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J].职教论坛,2009(13):5.

③张涛,罗旭,彭尚平.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2(27):5.

④俞启定.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指导下的职业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12(4):75.

⑤姜作培,李汝.城乡统筹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46.

⑥张涛,邓治春,彭尚平.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及机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3(3):7.

⑦潘岳生,唐智彬.试论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城乡观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10):14.

⑧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408.

⑨张涛,熊爱玲,彭尚平.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8):11.

猜你喜欢
职教城乡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城乡涌动创业潮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