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建设路径

2014-04-17 06:52张勤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水平办学特色

张勤

长期以来,受地理位置、管理体制等原因的制约,地方高校的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往往不及位于中心城市的综合性大学,地方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实现整体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策略与路径。

一、立足地方性,促进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协调发展

地方性是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基本内涵和首要特征,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应首先立足地方性,服务地方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地方高校一方面要从宏观上协调好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使学校与社会达到和谐共生,促进校地相融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从微观上处理好内部诸办学要素的关系,营造学校自身生存、发展与竞争的良好机制,合理配制与优化办学资源,促进学校自身的良性循环与协调发展。

1.从外部环境上讲,地方高校应注重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相协调,质量、规模与效益相一致。地方高校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生,其办学宗旨必然是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提供科技支撑,随地方经济建设状况与需要动态发展,使学校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协调一致。从质量、规模、效益三者的关系来看,质量是立校之本,是高校扩大办学规模的前提;规模是效益的基础和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但是规模过大或过小也不利于良好效益的形成。总体上看,质量是前提,规模是基础,效益是结果也是目的,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三者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好高校的办学社会效益。鉴于此,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应首先树立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在地方建设发展中起到先导、带动与辐射作用,为地方建设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使学校成为地方建设发展的“智慧库”。其次,地方高校要注重在确保办学质量逐步提高的前提下适度发展规模。地方高校需要在与地方政府的动态制衡中寻找合适的度,在地方政府控制与地方高校自治之间寻求某种平衡,即在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制衡中探索既适合高校自身发展规律又满足地方建设发展需要的办学规模调控机制,在办学经费投入与管理、办学质量评估、办学宏观监督等方面建立良好机制,从而使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的关系达到协调与平衡。

2.从内部环境上讲,地方高校应尊重高等教育自身规律,注重处理好办学诸要素间的关系,实现高校内部系统的协调发展。首先是学科专业建设如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地方高校要主动将学科专业建设纳入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构建开放性的学科专业建设机制,形成学校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对接。要立足地方经济产业链,根据地方产业结构和产业经济链的需求,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科专业方向,进而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以培养适应地方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其次是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地方高校应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市场真实需求,把握市场对人才需要的基本规律,据此制订契合地方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校地相融与合作,培养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的高层次人才,实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需要的协调一致。最后是科学研究如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地方高校要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加强科学研究,特别是加强对地方支柱产业的跟踪与前瞻性研究,注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为地方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与人才服务,同时也为学校发展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二、坚持高水平,促进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全面发展

高水平是指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方面体现高水平、高质量、高水准。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理念高、教师教学水平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符合度高、科技成果层次高、社会认可度高等诸方面。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就是要使学校成为区域应用科学技术创新的研发中心、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区域人才高地、智库和文化中心。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高水平大学,应从以下方面实现新突破,促进地方高校全面发展:

1.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和措施要有新突破,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职能的全面发挥需要在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上有所创新,要求地方高校首先要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一切可行的方法和渠道,夯实教育教学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地方高校要坚持不懈地将加强实践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重心,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科研管理与创新团队建设要有新突破,提高学科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针对地方高校科研管理与科研团队总体状况不佳、科研创新体系和机制尚不健全的实际情况,目前应主要从科研管理和创新团队建设上加以改革创新。从科研管理上看,主要应构建三个机制,即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科研项目管理包括立项管理、项目过程管理、项目经费管理等方面,地方高校要建立适合学校科研工作特点与规律的良好机制,保证所立科研项目符合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并按既定目标产出成果;科研评价包括科研成果的真实性鉴定、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评价以及成果影响力的判定,科学、合理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有利于调动教师开展科学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科研成果转化是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方高校要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断探索和创新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及时、便捷、高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地为地方服务,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从创新团队建设来看,创新团队可以根据特定的科研任务或具体的科研课题临时组成,解决某个具体的科学问题;创新团队也可以相对长期稳定,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地方高校的地方特色来确定重大创新、科研方向,瞄准国内、国际在本方向的重大科学前沿问题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课题,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开展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有计划地产出系列科研成果,形成战略产品原型或技术系统,并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服务社会,大幅度提高学校在此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培养、造就一批该领域的高层次领军人才。

3.在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上要有新突破,提高服务地方的能力与水平。首先,要强化服务意识。地方高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主动性,以解决地方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在服务上多下功夫。其次,要有良好的政策支持。学校应将服务地方的效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提升、收入分配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问题的重要依据之一,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其次,要在了解地方需求的前提下确立科研方向。地方高校科研应该研究什么?科研人员只有根据自身学科专业特长,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未来发展需要,从中发现问题,把问题凝练成相对稳定的科研方向加以研究,才能达到解决问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特别是要把科研服务地方的战略眼光放到地方未来的发展上,通过认真研究地方未来发展需求,提前做好项目申报整体规划,持续不断地针对地方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项目申报,科学规范地开展项目研究,有条不紊地推出系列科研成果,建立科研服务地方的项目库、成果库,为科研服务地方源源不断地提供智力与成果支持。

三、打造特色化,促进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可持续发展

特色化是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又一内在品质,地方高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打造办学特色,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明显区别于其他大学的独特办学风格,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优良的特点,这种特色具有创新性和竞争性,是大学产生核心竞争力、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在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当中,特色是其保持高校持续竞争力的优势要素,一所大学要形成核心竞争力、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在认清自己实力和职责的前提下,打造办学特色,以特色适应需要,以特色增强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机能,以特色争得自身的生存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讲,特色的有与无,直接决定着大学的兴与衰。

地方高校办出特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是为了提升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因此,办学特色要真正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科学性、独到性、软实力,要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具有可操作性,体现于人才培养模式之中,切实起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从形成过程来看,地方高校办学特色通常是按照“探索积累—局部特色—特色辐射—形成优势—提升特色”的逻辑顺序和层次逐步形成并自我完善,其形成是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办学特色形成后,并不意味着事情的终结,它还应该也必须反哺于学校的办学各环节,继而带动学校新一轮的整体发展,这就是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所在。从形成阶段来看,地方高校办学特色是从局部到整体按阶段产生的。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局部特色与整体特色是相互生成,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整体特色形成后,也会对尚在整合中的局部特色产生影响与统摄力量,促进学校形成更高级别的整体特色。从形成要素来讲,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各种特色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办学特色有一些基本要素,如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过程、校园文化等,这些要素是办学特色的“点”,各种要素的组合构成办学特色的“面”。总之,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培育,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善于找出适合本校办学特色培育的特色点,敏锐地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紧密结合区域发展新要求,形成特色与优势;要善于开拓创新,把握高校教育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重点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寻求创新点,以创新催生特色;要强化质量,以质量求特色,在办学上精益求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出精品、创出品牌,走特色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高水平办学特色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