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研究》评介*

2014-04-17 06:48胡天佑
教育与考试 2014年4期
关键词:考试制度硕士研究生

胡天佑

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的背境下,研究生招生考试已成为教育管理部门、研究生培养单位、广大考生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改革和臻良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领袖和专门人才素质能力提高的迫切要求,乃时代发展的需要。探求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丰富和深化考试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张亚群教授主持撰写的《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版),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系统考察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变革过程,探析其性质、特点与发展规律,为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过去二十余年间,张亚群教授专致于考试理论和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问题,先后出版《中国考试发展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科举革废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版)、《高校自主招生与高考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等考试研究和高等教育史著作。其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近代教会大学招生考试研究》(虞宁宁著,2012年6月答辩),于2013年3月荣获台湾政治大学“第二届思源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奖”心理与教育学门首奖。

《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研究》一书系张亚群教授主持的国家“985工程”二期“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子课题“研究生招生考试与改革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为“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研究综述”,详述研究缘起和相关概念界定,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生招生考试研究成果。第二章“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历史考察”,梳理了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演变,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多样化发展,总结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特点。第三章“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改革与发展”,述及研究生招生考试规模的扩张、重心上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的主要举措,解析综合考试科目,旁及推荐免试制度实施的原因、发展历程及其利弊。第四章“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及其发展”,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历史演变、政策变迁和主要特点,对其存在的问题作了透彻分析。第五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案例分析”,以公共管理硕士(MPA)招生考试为例,详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影响因素、公共管理硕士招考改革的内部调试和外部保障。第六章“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域外比较”,对美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作了比较研究,考察其不同类型学位与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的特点与经验,以资镜鉴。第七章“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问题与改革发展趋势”,明确指出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存在的诸种问题、大众化阶段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演化趋向,以及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的新进展。第八章“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的原则与模式”,审慎地提出了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的原则和几种招考改革模式,以为高层次专门人才选拔制度改革提供必要借鉴。

学术理路:高等教育考试研究视线的上移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研究生招生考试和教育规模急速扩大,在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张的过程中,研究生招生考试面临的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从考试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深入研究。《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研究》一书的出版,就是适应这种理论和实践需求的产物。

对研究机构而言,著者所在的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乃是国内“考试学”和“科举学”研究重镇。多年以来,该研究中心注重从教育史、高等教育学和社会学等角度研究高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科举学”,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考试基本理论和考试制度,已先后出版《科举考试的教育视角》(1996)、《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比较研究》(2001)、《中国考试发展史》(2002)、《中国科举史》(2004)、《科举革废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2005)、《科举学导论》(2005)、《高考改革的理论思考》(2007)、《科举、高考与社会之关系研究》(2007)、《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2009)、《高校自主招生与高考改革》(2013)、《高考改革论》(2014)等著作30余部,发表了大量关于高考制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科举学”研究的重要论文。新近出版的这部《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研究》,将考试研究视线上移至研究生招生考试,可说是该研究中心在高等教育考试研究领域的新拓展。

张亚群教授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问题,同时在高等教育考试领域着力深耕。其前期的高等教育考试研究主要集中于高考问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问题及高校自主招生问题。尤其是在高校自主招生领域,张教授以其深厚的史学功底和高等教育理论积淀,屡在 《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求是》、《中国高等教育》 等主流报刊上就高校自主招生问题发表学术观点,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2013年出版的《高校自主招生与高考改革》一书,就是其近年来研究高校自主招生和高考改革的学术论集。张教授出版的这部新著,聚焦研究生招生考试,将研究视线上移至高等教育考试的最高层次,是其在高等教育考试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深化。

从学术史视野来看,诚如著作者所言,“目前,国内教育界、学术界重视高考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而对于研究生招生考试还缺乏系统的专门研究。”(第2页)近年来,围绕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问题,考试理论研究者和招生考试管理者做了初步探索,从不同视角提出了改革建议。《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研究》一书,探究不同类型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域外比较、存在问题及改革取向。在研究生招生考试规模日益扩大,影响面渐广的情势下,这种考试研究视线的上移,体现了学者关怀社会的问题意识和务实致用的研究取向。

历史底蕴: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的脉络

《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研究》一书专辟一章对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历史作系统考察,让读者对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发展脉络有了清楚的认识。在详述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历史演变的过程中,著者不是简单地叙述历史事件,而是采取了史论结合的方式。除了开辟专章梳理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演变,该书在不同的章节还有专门的历史演变考察。如第四章在论述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时,对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历史演变以及MPA招生考试政策演变等进行了分析。第六章“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域外比较”在论述日本硕士研究生招考制度、国外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等问题时,均采用了历史分析方法。之所以有这样的章节布局,可能是因为张亚群教授具有史学背景的缘故。不过虽然这种历史分析方法的运用确有助于研究这些问题,但从整体布局来看,第二章“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历史考察”的论述略显薄弱,也未提升到“演化规律”(第2页)的高度,这可能是由于该书的研究重点并不在此的缘故。

国际视野: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的镜鉴

从国际视野来研究本土高等教育考试问题,其目的在于借鉴国外高等教育考试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从而助益于本土高等教育考试的完善,最终促进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源于国际视野的镜鉴,不是“剿袭”和“扶墙摸壁”,而是从国际视野来审视本土高等教育考试问题。高等教育考试问题从来都不仅仅是考试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尤其是在具有千余年制度化考试文化传统的国家。高等教育考试改革不仅要植根于本国考试文化传统,还需借鉴世界先进国家的教育考试制度。既要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视野,也要饱含本土情怀,根据其时其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招生选拔方式。

《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研究》一书除了系统梳理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之外,还对境外不同类型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进行了考察。一方面,详述美国、日本等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申请制度及选考制度的概况与特点,分析我国台湾地区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经验与问题,以资借鉴;另一方面,就美国、法国、韩国和新加坡等国MPA招生院校的招生与培养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国外MPA招生考试成功经验。与其他有关研究生招生考试著作的不同之处在于,该书除了介绍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选拔方式外,还专辟一节,以不同国家、不同高校的公共管理硕士招生考试为例,考察和分析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和招生考试特点。这在目前业已出版的少量有关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的著作中是不多见的。

从整体来看,以国际视野来观察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仍不失为该著的亮点之一。不过该书第六章“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域外比较”,虽然详述了各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历程和特点,但在比较和借鉴上却着墨不多,这可能会给人留下意犹未尽之感。倘若再加上比较各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形成的历史与现实原因,有针对性地总结和提炼对于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的若干启示,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现实关照:阐明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问题与演化趋向

高等教育考试是现实性极强的研究主题,惟有深刻洞察现实社会的高等教育考试问题,才能寻求改革的可行路径。正像著者所言,“探讨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问题,不能仅仅就考试论考试,还必须纵观全局,深入分析研究生招生考试与高等教育、社会状况、文化传统等因素的互动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第4页)。

完成该书撰写任务的课题组成员在教学研究之余,还赴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研究生招生处、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考试中心及国内多所高校进行调查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和统计资料。此外,课题组成员还对研究生招生考试机构、招生考试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者和相关研究者进行了工作访谈。同时还对国内十余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据此得出的相关结论,对于推进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可能具有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实践参考价值。

推荐免试制度是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有逐步扩大推荐免试生比例的趋势。《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研究》一书通过考察硕士研究生招生推荐免试制度,认为该项制度存在以下问题:“推荐免试生意味着通过考试竞争入学者机会减少”、“从保送生的选拔标准来看,也存在问题”、“推荐免试制度容易演变成腐败的温床”。该书承认,推荐免试制度在创新人才选拔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同时也认为这项制度容易走向异化。而其原因主要在于社会环境的制约和教育内部因素的影响。“推荐免试制度如果操作得当,可以选拔出创新人才。而如何提高招生选拔的公平性,防止异化,则成为推荐制存废的关键”。而推荐免试制度改革的目标在于“建立规范、科学的测评体系,提高公平性,加强社会监督机制”。(第46页)

《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研究》一书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实践,业已积累不少有益经验,为今后招生考试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在考试的内容与形式、考试的公平与效率、考试的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现行选拔性考试淡化专业性向,将优秀专业人才排除在外。同时现行人才选拔方式注重考试本身,不利于特殊人才的选拔等。还有“研究生选拔的重心应放在专业研究潜能的考查和检测上,而非公共考试科目”、“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缺少科研及学术能力倾向测试这一环节,无法判断考生是否适合进行科学研究”(第147页)等。除上述研究生招生考试问题观察外,该书还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存在的问题、公共管理硕士招生考试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客观叙述和审慎判断,而这些无疑是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过程中应尽力避免的。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迅速成长,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性质、地位、目标、内容和社会影响等随之发生了新变化。这部新著藉由历史脉络梳理、现实观察和理论预见,为我们指明了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演化趋向,即“高等教育考试选拔性考试重心上移”、“学位类型分化与招生标准多样化”、“自主选拔与统一考试的优势互补”、“初试与复试关系进一步协调”、“考查知识与考查能力趋于同等重要”、“创新成为主要目标”(第158-169页)。考察和分析这些研究生招生考试选拔的发展趋向,有助于明确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性质与功能,把握研究生招生与考试改革的正确导向。

本土情怀:探索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的原则与模式

从现实来看,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约为两端:一是培养为准备进入学术领域,将来在高等教育机构或科学研究机构工作的理论性或学术性人才,以适应社会知识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的需要;二是培养为准备进入社会职业领域工作的高层次专门性人才,以适应社会职业发展的需要。研究生招生考试作为研究生教育的起点,决定了研究生教育受教育对象的来源和质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实际条件,制定适合国情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对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生招生考试必须服务于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有益于实现研究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有助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现行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整体上产生于精英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这种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显现了各种弊端与问题。而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改变各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研究生教育发展实际需要的现状,建立新的招生考试模式。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不同类型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发展和演变,还是从现实的角度考察不同类型研究生招生考试存在的问题,抑或是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的国际比较,其最终目的,均在于探求适宜于本土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原则、模式与策略。

张亚群教授等人认为,“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才选拔制度,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统筹兼顾,全面推进,重点发展,注重创新”(第173页)。在此改革总体原则指导下,《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研究》一书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观察,提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遵循“招考分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层分类型选拔”“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等原则,这为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提供了指导方向。同时,该书根据历史与现实面向的综合研究,借鉴和比较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两阶段招考模式”、“综合素质测试型招考模式”、“高校自主招生模式”、“免试推荐模式”等四种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模式。不过,这四种招考改革模式的适应性、可行性到底如何,该书若能根据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指明我国未来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可能会更有说服力。

在“维护考试公平”与“提高考试效率”的关系上,该著认为“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如果缺乏公平竞争既不能选拔真才,也有损于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同样过分追求公平,也会导致选拔制度僵化,从而失去人才选拔的活力。因此,推进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必须以公平竞争为基础,杜绝考试作弊;在此基础上,提高选拔人才的效率”(第146页)。在“统一考试”与“多样招生”的关系上,该著主张“应在维护公平的前提下,逐步实行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建立政府宏观指导调控、社会有效监督与自我约束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并逐步完善考试技术与考试理论”(第153页)。

在该书的结语部分,张亚群教授等人写道,“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应从各类院校人才选拔与培养的实际出发,不能强求全国统一方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旨在选拔具有研究潜质的学术人才,既要注重考试选拔效度,又要保证招考公平、公正。其招考制度改革,不仅要遵循选拔性考试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律,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制约,需要统筹兼顾”(第186页)。上述这些学术观点体现了其一贯的招生考试改革主张,即积极稳健地推进招生考试改革。

对于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方向,该书分而述之,体现了差别对待、实事求是的原则。“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应遵循研究生教育和选拔性考试的发展规律,选择适合国情的人才选拔模式;遵循招考分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层次、分类型选拔等原则,扩大培养单位招生自主权,提高研究生招生选拔的效率,健全自主招生规章,规范选拔程序,为公平竞争和公正选才提供制度化保障”(第187页)。而对于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说,“在考试内容上,应侧重检验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考查;进一步扩大招生自主权,加大复试权重,突出专业学位特色,选拔和培养应用型、具有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这是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变革的基本导向”(第173页)。

该书最后还指明了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的基本方向:“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研究生报考人数持续增加,硕士生招生考试制度与人才培养的不协调问题日益凸显。为此,亟须改进招生考试内容和选拔方式,提高人才选拔的效度,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试体系,扩大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的招生自主权。同时,加强招生考试法制建设,完善研究生自主选拔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保障招生考试的公平、公正。这是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第187页)。

《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研究》一书无疑是一部优秀的学术研究著作,但该书也存在一些瑕疵。例如第七章“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域外比较”部分,虽对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研究生招考制度进行了整体性介绍,但并未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生选拔方式作系统之比较,也没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启示。第七章第三节“大众化阶段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演化趋向”,提到“现阶段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演化呈现以下三大趋向”,实际上正文论述时,实有“六大趋向”。不过正所谓“瑕不掩瑜”,相信读过该著的朋友一定会认同我的观点:《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研究》一书定将助益于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在高等教育考试研究学术史上也将占有一席之地。该书对国家教育考试政策制定者而言,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研究生培养单位来说,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适宜于从事高等教育和考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参考。

猜你喜欢
考试制度硕士研究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浅谈湖北省新高考改革过程中考试制度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新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制度浅析及场地改造方案设计
大学体育课程考试制度改革与实践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