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角落里的研究者

2014-04-17 06:48王海东
教育与考试 2014年4期
关键词:老杜自学考试

王海东

有好几次,年轻同事说起让我给讲讲如何做好研究,有哪些重要的技巧和方法。如果大家不嫌烦,我愿意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把我所知道的好的和不好的经验都告诉大家。但是说这些技巧方法之前,我还是想先说说做研究到底有啥价值。

这是一个更上位的一个问题。当你觉得一件事重要、有价值,才会认真去听去做、去思考、去追求。不用别人提醒,自己就会主动去寻找那些问题的答案,日积月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某一专题领域的专家。否则,即便学了很多方法和技术却不认为其有价值,很容易一转身就去改投别行。如同现在刚毕业的很多硕士博士一样,毕业文凭和工作粮票一到手马上就和研究说白白,多年学术训练抛掷脑后而不觉可惜。官帽、金钱、美色、醴酪甘食等这些人人追逐的东西,对于生活在无比现实社会中的凡人来说,诱惑力要强大得多。与它们相比,学术研究的价值在别处。

我想从最近一件触及内心的经历说起,确切说这是我一个过去的老同事的故事。说来话长,我尽量简洁些。1996年我研究生毕业到教育部下属的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处里有十来个人,老杜是年纪最大的同事。对他来说,我那时大概就是一个刚入职的懵懵而懂懂的小年青。

老杜五十几岁的年纪,高个子,戴眼镜,大肚子前鼓,走路一顿一顿。说起话来带很重的西北口音,讲到激动时嘴巴会哆嗦。当时,处长、副处长都比他年轻,他又是从自考那边转过来的,不好给他安排什么事儿。因此大多数时间他都坐在办公室一角自己干自己的活儿,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他留在我印象里的有两件事比较深刻。有一次是中午和他下象棋,他不小心被我打掉了一个车时急了,用手摁住棋子不让我动,嘴哆嗦着嘟囔“明车暗马明车暗马,咋就不说一声....”,我嘲笑他老杜你耍赖。另一件事是老杜没事时会写一些文章,经常会收到外边寄来的杂志样刊和稿费,这项挣外块的手段令我们年轻人羡慕。

工作稍久,我陆续听别的同事说起老杜的一些背景故事。因为脾气不好,爱跟上级发火,同事关系也不太好。本来是自学考试的早期创建者之一,但在机构合并时竞争升职失利,没处去最后只好安排到这个部门做做研究工作。这些事情在事业单位里司空见惯,这些经历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他没有对我发过什么脾气,我总的来说对他印象平平,除了那次下棋有点急,怕他再急出个身体毛病来,后来处里就不怎么下棋了。老杜显得更加孤独寂寞。

1999年单位机构调整组建自考新部门,我主动请调,从此开始接触自学考试工作。逼自己抽空读了不少国内外开放教育、远程教育的书和论文,逐渐感觉自学考试不是一项普通考试而是一类新型教育形式。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大的全国性教育系统,居然很少有人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政策、调查情况和分析问题。每年一千多万考生、数千家的助学机构以及上百的自考机构就这样被带着向前走,岂不是很危险?我想应该引进开放和远程教育的一些理论和技术来改进自考工作,就开始写了一些文章和报告,逐渐有了一些影响。三年之后还为此停薪留职去美国留学。换了处室之后就很少见到老杜了,大概在我出国学习期间他办了退休回家,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2006年毕业回国以后的这几年里,我写了更多关于自学考试改革的文章,渐渐地把自学考试理论政策研究作为自己耕耘的田地。与出国前一片蒸蒸日上的局面相比,这些年自学考试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高等教育大众化向纵深发展,各类成人继续教育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自学考试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改革转型呼唤新的方案、思路、改革举措、路线图及时间表,但搞政策研究的人依旧少,甚至不如当年。无奈之中只好去求诸文献资料,希望寻到一些济世良方。就在2014年夏天的某个下午,我在一篇期刊论文中偶然看到了老杜的名字,一下子就想起了他,那个当年颇有争议的老同事。我甚至仿佛想起他当年跟杂志编辑打电话讨论这篇稿子时的情景。可惜的是,老杜已于2008年在家病世了。

眼前是他在1996年写的一篇文章,提出了对自学考试本质的认识、系统的改革建议。他提出自学考试是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应该按照办大教育的理念、采用远程教育技术手段改进自考工作等等。总之,认识深刻而富有见地,在当时应该是相当超前的思考。我过去多年的学习和研究,似乎都可以在他的文章中找到对应。换句话说,老杜18年前在办公室里阐述的这些思想和观点,自诩不凡的我直到今天也没能有多大程度的超越。那一刻灵魂上的触动可想而知,我在内心深深地为老杜的才学折服。哦,他原来竟这么的不简单!那个当年在办公室一角毫不起眼的胖老头,他居然曾做出过这么好的研究、有如此深邃的认识! 而愚钝如我者就坐在同一个屋子几米远,却丝毫不知。

我还看到他的这篇以及别的一些自考文章,继续被后来的很多人转载、下载和阅读,他的想法和观点还在继续被人引用。我想无论以后自学考试制度去向何方,只要有人研究中国教育发展历程时查到这一段历史,仍然会看到老杜的文章,并认识到其研究的价值所在。

其实,我们所有人都和老杜一样,总有一天要离开岗位、退休回家、乃至离开这个美好世界,很快地被忘记。没有人会记得你有过什么样的职务职称、开过什么车子、住过多大的房子,有过什么样的恩怨是非。然而,你的研究和思想,你当年绞尽脑汁和智慧才华为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岗位贡献的成果文字,却可以永远地存在下去。如同点亮了黑夜中的一盏盏灯火,必将照亮后来者前行的脚步,从而使得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比以前更加明亮和美好一些。

这就是我同事老杜的故事,和我今天想说的研究的独特价值和永恒力量。研究的价值可能不在于为你换来什么眼前的利益,除了那一点微不足道的稿费薄酬。它是你不满足于日常工作事务而甘愿为它多付出的那一部分时间和智慧投入,你在独自寂寞中用心血浇灌而长成的一朵朵思想之花。它们一旦生成即成永远,足以长久地影响别人,具有一种穿越时空的神奇力量,从而使得个人短暂的生命得以价值延续。古人讲,立德树言,研究的价值可以说都在这四个字里面了。

岁月如轮,无法重来。虽然在一个办公室共事4年,但年轻的我和年长的学者老杜竟从来没有在思想层面上相遇过,遗憾啊。直到18年后我读到他当年的文章时而产生强烈共鸣的那一刻,而斯人已去,再无机会。如果那时能够预见到我后来若干年后的命运和生活,我一定会找个哪怕是中午下棋的时间,和坐在角落的研究者老杜好好聊聊。听一听他的思考和建议,自己可能会少走很多人生弯路。虽然未能晋升高位,学者老杜始终没有停止思考和奉献,在默默中写下了不少有价值的作品,直到多年之后还会被人传阅,让后人继续受教于他的智慧和敬业。

猜你喜欢
老杜自学考试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手机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