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通双融”视域下的地方特色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4-04-17 07:05刘芳
教育与职业 2014年36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资源

刘芳

一、前言

近年来,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各地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徐州工程学院在探索与实践中,摸索出“双通双融”的新教学模式,即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内容上与地方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鲜活案例贯通与融合,在层面上与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贯通与融合,从而形成了立体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并做到广泛参与、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结合徐州工程学院在思政课中的实践,深入探索如何将地方特色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什么是地方特色资源,研究者有不同看法。有人指出地方文化资源是指一定区域因历史文化积淀所形成的资源形式,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三个层次。也有人说地方文化资源包括市、县范围内的文艺人才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同文化发源紧密联结的文化设施、资金等。笔者认为运用于思政教学的地方特色资源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地方物质文化,如历史遗址、遗迹、村落建筑、名人故居、革命纪念地、档案馆、地方企业和民间资料等;二是地方精神、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如地方民俗、地方文化品牌、地方企业文化等;三是地方现实发生的事件和有影响的人物事迹等。

二、地方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贯通与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1.理论依据。中共中央于1994年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就提出:“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非常广泛……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烈士纪念建筑物、革命战争中重要战役、战斗纪念设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遗迹、风景胜地和展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重大建设工程、城乡先进单位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第二十五条也要求“全社会都要支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集体参观一律实行免票。”这些文件表明,国家明确要求各单位包括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地方特色资源,进而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2.资源依据。一是地方特色资源的亲和力强。地方特色资源能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置身于其中、躬临其境而具有不可替代的地域氛围和近距离的亲和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思政课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二是实践可操作性强。面对既熟悉又从未深究的地方文化,学生可去查阅地方资料,观察周围生活,访问历史事件的当事人、知情者或目睹者进行调查,搜集材料。让学生对地方特色资源进行考察、调查、体验,操作起来既经济又简便易行,使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不是停留在有名无实的状态。三是形象直观生动,方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自身生活、社会实际有机地整合起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3.目标依据。“欲放眼天下,应心怀乡土”,从爱家乡上升到爱祖国,将地方特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贯彻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关于爱国主义,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爱家乡与爱祖国在情感上是一脉相承的,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高校学生对于自己的家乡和学校所在地的第二故乡都有着特别的情感。开发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并运用到思政课教学当中,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通过对家乡这些触手可及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了解和认识,由家及国,从而激发起对国家的热烈情感,热爱自己的国家。

三、地方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贯通与融合的策略

1.地方资源进教材、进课堂,内化为理论教学。强化案例教学,建设地方案例教学资料库,弥补现有思政教材的不足。

徐州工程学院针对思政课程教学要求,从革命传统、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三个方面,从徐州丰富的教学资源中选取案例,提炼编写,制订成册,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同时收集、编写徐州地方案例,剪辑、下载课堂辅助教学视频,设置针对课程案例教学讨论辩题,从而形成地方案例教学的丰富资料库,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徐州所拥有的丰富教学资源。

在案例教学中,要精心选择和设计,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讲洋务运动时,以徐州利国驿煤矿和津浦铁路为例,分析民用企业的发展,让大学生感知历史、体味历史、触摸历史。意识到历史不是距离我们很遥远的书本知识,而是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行为,使本身空洞的理论讲述落到具体可查的周边的人和事上。

注重穿插式教学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讲授时,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需求,灵活穿插与之相关的本土人物和本地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地方志、地方史料、人物传记、回忆录、历史图片或者历史与现实中比较热点的重大问题等,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带动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这是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进课堂的主要方法。

2.多参与,多体验,外化实践教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学生来说,没有体验,教育者的观点和结论就没有生命。所以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重视地方实践基地建设。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悟教学内容,形成情感共鸣,徐州工程学院积极努力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四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实践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地方民俗馆;人伦教育基地——社会福利院、孤儿院;现代化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市规划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大型企业集团、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国防、法制教育基地——地方驻扎部队、地方检察院。第二,突出实践主题的精心设计。好的实践主题有利于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完成。如设计“马庄的过去和现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变化,进一步理解改革的必要性。第三,强调实践方式的多样提供。根据实践内容和学生主体情况不同,应提供多种实践路径,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躬行体验式实践教学,主要是利用地方资源的各种物质载体,让学生在客观真实的史迹文物面前去亲自感知和体验。研究创作式实践教学,主要是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开展以地方资源文化为主题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创作活动。欣赏娱乐式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欣赏文艺作品和开展文艺活动,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中受到地方文化的教育和熏陶。第四,强化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要促使学生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就要把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徐州工程学院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街道、社区和军营,参观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并将课外学习心得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受,实现小课堂到大课堂的转变,深化理论渗透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3.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校园文化就是一个重要环节和有效载体。利用学校的校报、学报、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强对地方文化的广泛宣传,特别要加强地方资源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构建地方资源成果网络教育的平台。总之,使地方文化在大学校园中处处可见、可感、可学,从而让广大师生在体验式、情景式、渗透式的地方资源运用的教育教学中受到熏陶,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教育。

第一,以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纪念主题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如每年的清明节组织学生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举行祭奠活动。第二,通过地方文化的“走进来”与学生的“走出去”,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1)“走进来”一是在学校网站和学校社团刊物上开辟地方文化特色栏目,诸如历史名人研究、文化遗址、地方山水文化、文学名篇等对地方文化进行推广;二是邀请地方有关人士来校讲学报告,宣传地方文化;三是组织社团成员搜集记录地方文化,整理相关历史文献,采集本地区有价值的民俗与乡风,适时举办图片资料展,让学生对地方文化有更感性的认识。(2)“走出去”是组织社团成员参加地方文化活动和调研活动。如徐州非物质遗产传承和两汉文化演变情况调研、徐州现代企业文化调研等。

四、地方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贯通与融合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地方文化资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思政教学的重要资源,但它也具有地域特征。因而我们在运用地方资源时,不能仅就事论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要能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将一时一地之事放到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中、整个中国的视野下来分析。地方资源应与其他思政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使教育教学资源形成一个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实践育人体系,共同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

2.适度性原则。地方文化资源必须运用得宜,如果运用过多,时机不当,便会本末倒置,严重脱离教学大纲,而且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政课是高度统一的国家课程,地方文化资源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要服务于教材大纲。教师对于地方案例、录像和图片等使用的时机和方式要准确恰当,要使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能喧宾夺主。同时由于学校在地域特点、师资力量、学校经费、学生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要因地、因时而异,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3.客观性原则。在使用地方文化资料时,一定要秉持一种客观公正的心态。不能因为对家乡的感情而不顾客观事实,任意夸大,文过饰非。在将地方资料运用到思政课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看问题,争取做到不溢美、不掩恶、不苛求、不以偏概全。

“双通双融”就是以课堂和实践教学为支撑、以校园文化为舞台、以实践基地建设为龙头组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具有鲜明的地域感和时代感的地方资源,促进了理论与社会实际的结合,拉近了广大同学与社会的距离,使思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教育对象,贴近实际,育人工作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资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