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式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4-04-17 07:38王萍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4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教学方式理念

王萍

随着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兴起,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不但要转换理念,更新教学方式,还要积极促进教师、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角色转化,充分应用转换式理念进行体育教学,改善传统体育的呆板、枯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所获益,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一、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转换

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转换,是根据素质教育的新要求而进行的体育教学思想改革。只有改变大学生在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压抑状态,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首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价值观,淡化体育教学的生物改造目的、运动技能传授目的、体育能力培养目的等,建立起“健康第一、发展为主”的高校体育教学新理念,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重视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第一,改变高校教师“全权负责”的教学模式,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发挥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第二,完善教学模式,多方面、多层次激发大学生的参与兴趣,以兴趣引导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提高大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第三,丰富教学内容,挖掘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探索精神,让大学生在探索中增强体育运动能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最后,尊重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部分体质较差、运动能力较弱的大学生要区别对待,确保每个大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中有所收获。此外,应针对大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科学、合理化的分析,结合分层教学模式,为每个大学生制订最适合的体育运动计划。例如,部分大学生缺乏运动激情,将所有精力都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体育参与积极性非常低。然而,这部分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强,善于思考、钻研是他们的优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可结合这部分大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趣味性的体育教学。这样一来,一方面增强了体育教学的活泼性、生动性,提高了大学生的参与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锻炼,促进其运动积极性、运动能力的提高。

二、高校体育教学方式的转换

教学理念为教学方式的实施提供了思想指引,教学方式是教学理念的体现和支持。因此,转化式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离不开教学方式的转换,否则教学理念的转换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在高校体育教学方式转换上,首先,纠正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强制性、压抑性,将大学生从被动的、服从的体育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

其次,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过度强调体育教学的生物改变功能及竞技特点,却忽略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传统体育教学枯燥、乏味,难以体现体育运动的活力。例如,提高运动能力就是跑多少圈、做多少俯卧撑等,很少顾及大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甚至有时还出现了不合理的体育运动强度,导致部分大学生运动受伤等。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应积极加以完善。第一,坚持民主、自由的教学理念,尊重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施全面、合理的体育教学设计,给大学生一些自由选择的机会,增强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兴趣;第二,重视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运动体验,激发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探索精神,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灵活性。同时,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结合自身能力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使每个大学生都成为运动的受益者,增强其自身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性等,提高其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注重创新,不断调整高校体育教学方式,保持体育运动的新鲜感。一方面,体育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健身运动总会激发不同人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调整教学方式将体育课堂设计得丰富多彩,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新理念的要求。另外,体育教学设计应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设计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项目,促使大学生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师角色的转换

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十分重要,几乎是整个体育教学的指导者、规划者、实施者,担当着讲解、示范、参与等所有重责。正是教师这种大包大揽的做法,致使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发挥。高校体育教师必须主动转换角色,多处在大学生的位置上换位思考,多听取大学生的意见,才能改变大学生被动接受体育教育的现状。

首先,弱化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转换“教导”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强调以引导、指导的方式进行体育技能的传授,耐心地启发、鼓励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其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发挥创新引导作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创新思考,培养大学生的信心、勇气、恒心和毅力,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安排跳马运动,一方面考验了大学生的勇气,提升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通过这一运动的实践和成功,可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四、大学生角色的转换

高校教育阶段,正是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提升其人生价值观、道德修养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为大学生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动力。转换式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要求从根本上解放大学生,进行自主、自由、民主的教育。

首先,转换大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在发挥学生积极性、参与性的过程中,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个性和特色。重视大学生个体的培养和发展,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创造机会和主观能动性,不断开拓大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发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健康、娱乐、民主等精神,实现大学生和教师的和谐互动,在发扬高校体育教学新理念的同时,不断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次,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大学生开始接受体育教育、服从运动安排,主动关注体育活动和探索健康奥秘,更一步地发扬体育运动精神,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健身、健美、娱乐等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教学方式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呆呆和朵朵(13)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