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化的最早倡导者和奠基者:裴斯泰洛齐

2014-04-17 08:57刘黎明
教育文化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本性科学化心理学

刘黎明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不仅是“教育心理学化”的最早提出者,也是教育科学化的最早倡导者和奠基者,裴斯泰洛齐对教育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首创性的贡献。

一、教育科学化理念的提出

在教育理论界,一提到教育科学化的最早提出者,人们会自然地想到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现行的外国教育史教材几乎都认定赫尔巴特是教育科学化的奠基者。国内的三本探讨教育科学化的著作,即张诗亚著《教育科学学初探—教育科学的反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方展画著《教育科学论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申仁洪著《论教育科学:基于文化哲学的批判与建构》(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突出了赫尔巴特对教育科学的贡献,都把赫尔巴特看做是教育科学化最早倡导者,而对裴斯泰洛齐的贡献重视不够。第一本著作只略谈了裴斯泰洛齐对教育心理学化的贡献;第二本著作根本就没有谈裴斯泰洛齐的贡献;第三本著作只简述了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验的贡献,而忽略了他对教育科学的理论贡献。

我们认为,流行的观点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不可否认,赫尔巴特的确对教育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他提出了教育学的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建构了包含儿童管理论、教学论、德育论在内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被后世教育家广泛效仿。然而贡献大与首倡者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赫尔巴特贡献大并不意味着他是教育科学化的首倡者。教育科学化的探索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过程,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等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其中教育科学化的首倡者是裴斯泰洛齐。他的两段话可以佐证这一点。在1818年他两次强调教育要科学化。第一次是在《1818年对我校师生的讲演》中,他的结论是“教育必须提高到科学的水平,教育科学应该起源于并建立于对人类天性最深入的认识的基础上。……这种预感是那样的鲜明,充满了我的脑海,好像已是既成事实。这不只是我的想法,时代的整个环境已使它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需要。全世界都会认识到这一点的。世界不会拒绝欢迎我——一个年事已高的人——在这欢欣鼓舞的时刻希望将这小小的奉献献在人性的祭坛上。[1]第二次在同年的《72岁生日庆典讲话》中,他指出:“教育艺术的各个部分都应该上升为一种科学,而这种科学是在深刻认识人的本性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此基础上我才献身于大众和贫民教育,对此我要感谢上帝。……这种科学似乎是我灵魂中的一种既成预感。但这种预感却很活跃,它充满了我整个灵魂,好像是一种成熟的真理。”[2]这两段话的意蕴十分丰富,至少包含如下几层意思:第一,教育艺术的各个部分都应该上升为一种科学。这种认识充满了他的灵魂,好像是“灵魂中的一种既成预感”,又“好像是一种成熟的真理”。第二,裴斯泰洛齐最早提出教育科学要以心理学为基础。因为理论界普遍认为,裴斯泰洛齐所理解的人的天性就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天性即心理。由此观之,“教育科学应该起源于并建立于对人类天性最深入的认识的基础上”的真实内涵就是:教育科学应该起源于并建立于对人类心理活动最深入的认识的基础上,应该以心理学为基础。这一观点对裴斯泰洛齐来说,不是模糊的,而是“鲜明”的。第三,裴斯泰洛齐不仅对“教育要科学化”的认知是明晰的,而且认识到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因为“时代的整个环境已使它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需要。全世界都会认识到这一点的”。第四,教育要科学化是裴斯泰洛齐长期献身于大众和贫民教育的坚实理由和坚定信念,因为他是在认识到教育科学应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才献身于大众和贫民教育”的。

由上可知,教育要科学化的最早倡导者和奠基者是裴斯泰洛齐,他还最早进行了系统的教育实验,从实验到理论对教育要科学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首次提出了以“教育要心理学化”思想为内容的教育科学化理念,对教育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首创性的贡献。这种贡献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献给人性祭坛上的“小小的奉献”。

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验互动:教育科学化范型的确立

裴斯泰洛齐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地位很特殊,他既不像卢梭、康德主要是教育理论家,也不像维多里诺和巴泽多主要是教育实践家,而是两者兼具。这决定了他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紧密相联的。由于各种原因,尽管他的数次教育实验以失败而告终,造成了他悲壮的命运,但这些教育实验为心理化自然教育思想、要素教育论、和谐教育论等的建构提供了思想源泉。他在布格道夫建立的实验学校,为他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使他有可能发现和检验合乎自然规律的重要手段。这个活动天地和在布格道夫取得的经验鼓舞着他,使他在很早就在《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一书中,“向公众提出这段时间蕴于自己内心的全部观点、想法和对合乎自然规律的教育的希望。”[3]。在《改进教育的观点、经验和手段》一文中,他总结了源于教育实验的自然教育思想,他说,在教育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对完善合乎自然规律的教育方式的手段已日益了解,并提出这些手段之间普遍存在着的内在联系。显而易见,这些手段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将一致用于培养人的天性力量。”[4]“这些手段引起学生精神和心灵上最活跃的内心活动,使它按人类精神和心灵的必要和永恒规律自由发展。这些手段正是学生身上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并觉察到的这种内心生活的流露。”[5]众所周知,在裴斯泰洛齐之前就已存在自然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的贡献就是,结合自己的教育实验经验,注入了“心理学”这一新鲜的血液,从而使自然教育思想发生质的变化,进入了心理化自然教育思想的新时代。他的和谐发展的理论突出了心、脑、手的和谐发展。可以说,没有教育实验,他的教育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自己也肯定了教育实验经验的重要性:对于从事教育工作来说,丰富的经验和事业心比起严谨的哲学见解来要重要得多。[6]。而从教育实验中提炼的教育理论又服务于他的初等教育实践。他“不断地把自己的教育理论加以提炼并付诸实践,又从实践中重新加工自己的理论”[7]。“从方法上讲,他的研究活动客观上符合了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这一科学的认识路线。”[8]。正是这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验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他的思想和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教育科学的探索。更为重要的是,它已成为后世教育探索者普遍认可的教育科学化的范型,是探索教育科学发展规律的有效模式。

三、教育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教育遵循儿童天性的发展规律、教育要心理学化:教育科学化理念的建构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科学化理念包括:教育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使教育和教学与自然机制的法则相协调”; 教育遵循儿童天性的发展规律,“使教育和教学与我们的内在本性的情感相协调”; 教育要心理学化,使教育和教学与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相协调。最后一点是教育科学化的核心理念。

(一)教育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夸美纽斯和卢梭都强调大自然规律对教育的意义。裴斯泰洛齐继承和发展了这个思想传统,也强调教育应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在他看来,大自然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法则。这可以从树木的生长说明这一点。“树种在大自然的作用下,长出肉眼很难发现的芽。这个芽每日每时地生长,逐渐长出树干、树枝和叶子来。模仿树的本性吧!像它那样培养和保护每一个已长出的部分,像它那样连接新生和原有的两个部分。你看看树的本性的作用吧!在它的作用下,树芽里长出鲜嫩的绿叶,然后生命的光泽慢慢地消失,但长出了嫩弱的却又是完整的果实。这个果实一天天发育。几个月后,果实终于成熟,从树上掉到地上。在树的本性的作用下,发芽的同时,根也随着发育了。根是每颗树的精华,它深深地扎进土壤;树干从树根上长出来;本性给予树身的各个部份的力量恰如其分,不多也不少。”[9]。也就是说,树的发芽、生长和成熟根源于自身的法则和规律,取决于树木的内因。他断言,“从本质上说,人的本性也遵循着同样的发展规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按照这些规律,把一个学科的基础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里,然后教授次要一点的内容,逐步地、不间断地把次要的内容同主要的内容联系起来,那么每个学科所要传授的每项具体内容就会生动的、准确地串联起来。”[10]。

裴斯泰洛齐把教师比作园丁,认为教师没有赋予任何人以什么外力,也没有给何种力量以生命和呼吸。“他注意的是,人的各种力量的自然进程免遭外力阻碍和破坏,他关心的是,各种力量按照自身的法则得以发展,从而找到一种畅通发展这种力量的进程”[11]。他要求教师多观察大自然在一颗树上发挥的崇高作用,模仿大自然的活动,使教育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必须时刻保持与大自然的朴实过程相统一,必须遵循无论何处都发挥指导作用的原则——大自然统一原则。他强调,人类必须采取跟大自然相结合的教育训练,运用智慧领导社会,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公民的使命,造就人在世上应有的地位。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裴斯泰洛齐认识到大自然规律的“崇高”作用。首先,它是永恒的、可靠的真理,不可违背。他说:“只有大自然对我们来说才是最可靠的,唯有它清白廉洁、毫不动摇地指引我们径直去获取真理和智慧。我越是准确地遵循它的轨道,我越是努力将自己的行为与她的行为结合起来,尽力使自己紧紧跟上自然的步伐,我就越觉得与大自然的步伐无法相比。”[12]。“通过周围的事物,她限定了我接受什么样的感觉印象。通过我的需要,她激励我去行动。通过我与他人的关系,她扩大了我的视野并将其上升为洞察力和预见性。通过我周围的事物、我的需要、我与他人的关系,她奠定了我的知识、我的工作和我的正确活动的基础。”[13]。“我永远委身于大自然的引导”[14]

其次,大自然规律奠定了教育艺术的基础。在裴斯泰洛齐看来,人类的心理发展和自然规律的发展具有相同的发展进程。“它们跟物质自然的规律一样,并且相信从中能找到一条普遍的心理学化的方法的可靠线索”[15]。人的所有的教育艺术就其实质而言,都是心理的自然机制规律的结果。

基于上述认识,裴斯泰洛齐要求教育者把教育艺术奠定在大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作为我们人类需要的发展形式的源泉的大自然灵魂,其本质是不会动摇的和永恒的。它是、并且必须是教学艺术的永恒而不可动摇的基础。”[16]。教学艺术的效果,取决于它的工作和结果跟大自然基本活动方式的协调。因此,教育者必须细心地思考大自然的规律,教育活动应模仿大自然的活动。“这样,你的一切活动,尽管外表上彼此不同,但都可以成为达到这个主要目的的手段。”[17]。不仅如此,而且能使教学艺术和教学活动的结果都具有自由和独立的特征。

由此可见,裴斯泰洛齐对大自然的规律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作了精辟的阐释和高度的重视,但他不像他的前辈夸美纽斯和卢梭把大自然规律过于理想化,认为大自然规律并非完美无缺,它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既有永恒性,又有偶然性,教育不能机械地模仿或消极地遵循自然。这就深化了夸美纽斯和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二)教育遵循儿童天性的发展规律

裴斯泰洛齐把对儿童天性、身心特点的认识、研究、把握和尊重的程度看作是衡量教育科学化的重要指标,要求教育和教育科学建立在儿童天性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因为儿童的天性决定教育成功与否,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出发点。儿童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儿童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他指出,“孩子具有人的自然天性的一切资源,只是还没有得到发展而已,如同未绽开的蓓蕾,蓓蕾一旦绽开,所有的花瓣都会舒展开来,人的教育亦如此。对人的天性的资质必须仔细观察,只有调动这些天生资质才能确保成功”[18]儿童在道德上、精神上和体力上之所以能够协调一致,其基础就在于具体天性的统一性,因而,真正的教育应以这种天性的统一性为前提。对裴斯泰洛齐来说,只有当人为影响和本性有机结合时,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人为影响是指通过培养和教育对儿童产生的影响,它非常重要。不过,施加人为影响要与本性的发展过程相适应。如果施加人为影响违背了儿童本性发展规律,儿童就会重新回到野蛮状态。施加人为影响的规律是从研究本性发展过程中推演出来的。本性永远是施加人为影响最重要的基础。人为影响与本性之间的关系犹如一座房子和岩石地基之间的关系,只要这座房子同岩石地基结合成一体,还可盖几间厢房;但是一旦这座房子同岩石地基的结合部出现了裂缝,这幢房子终有一天会倒塌。

正因为如此,他要求一切顺乎自然地发展人的能力和才能的人为手段建立在下列基础上,即每一个教育者必须了解和理解本性在发展和培养我们各种能力时经历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以一些永恒不变的法则为基础,这些法则是与同一种永不熄灭的发展欲望相联系的。这种发展欲望存在于人的各种力量的本质里。在这种欲望的支配下,本性才为发展我们的力量和才能去做一切事情。他强调,“要教育儿童,我们就应当研究儿童,研究儿童的本性。[19]教育追求的理想就存在于儿童的天性之中,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发展儿童的天性和才能。

(三)教育要心理学化

难能可贵的是,裴斯泰洛齐的理论并没有停留在“儿童天性”的视野上,而是把儿童的天性确切地理解为儿童的心理活动,天性即心理。他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既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科学要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家,也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要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家,他明确指出:“我感到我的实验已经证明民众教育可以建立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可以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建立起通过感觉印象获得的真正知识,……我感到我能解决的是那些具有洞察力、没有偏见的人的问题。”[20]为此,他在《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的命题,这一核心的命题具有丰富的心理学的意蕴,主要从如下方面彰显出来。

第一,教育的理论基础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基础的核心是包括了心理学在内的人性学说。他在《天鹅之歌》中阐释了他的顺乎自然的初级教育思想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思想。他说:“我的人性不是由我的并非永存的肌肉和鲜血组成的,也不是由人类的欲望这样一种动物的感觉所组成的,而是由我的心、精神、技能组成的。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初级教育思想是一种关于顺乎自然地发展和培养人的德、智、体的主张。如果采取顺乎自然地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及才能的手段,那么我们动物本性的要求从总体上要服从于天性本质的高要求,服从我们的心、精神和技能的高要求。这意味着我们的血肉要服从于我们的精神。”[21]也就是服从于人的心理活动机制及其规律。在裴斯泰洛齐看来,初级教育要顺乎自然地发展,也就是顺乎儿童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发展。教育活动只有以心理学为基础,才能促进儿童各种力量的均衡发展,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因而,他坚信,只要我们本性的基本力量能顺乎自然的发展,各种力量就能达到平衡。第二,教育目的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心目中的教育目的就是促进人的道德、智力(精神力)、体力的发展。它们和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人的心灵的觉醒产生感觉,精神的觉醒产生思考,眼睛的觉醒产生看,耳朵的觉醒产生听,脚的觉醒产生走,手的觉醒产生拿。这一切不是由外来的、人体以外的意志和外来的奋发力促发的,而是由每个人自己的意志和他的各种力量中的奋发力促发的。奋发力的觉醒导致道德力量、精神力量和体力的发展。”[22]这三种基本力量就其本性而言,是按照各自的发展规律独立进行的。但它们的发展规律是内在统一的,彼此并不矛盾。“任何人的教育艺术都无权阻止或破坏这三种力量的特性或连接它们的神圣纽带。相反,教育艺术对于人的各种力量的干预,必须服从人的本性在发展这些力量时所遵循的规律,服从连接这三种力量的神圣纽带。在发展这三种力量时,教育艺术应同发展这种力量的趋向相结合,并以此为基础,教育艺术的参与是为了根据人的本性及其规律发展这些力量。”[23]具体地说,首先,要用自然确定的心理次序排列发展各种力量和才能的手段,根据教育艺术自然地培养各种力量;其次,要十分注意按照符合心理学的方式发展和培养儿童的各种行为能力,用心理训练发展儿童的各种认识能力,促进它们的均衡发展。第三,教育内容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要求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心理学原理实施以简化为特征的要素教育。长期以来,他探索每一门课中应该施加人为影响的心理根源,因为他相信,只有这样,才能根据每个人的本性确定教育方式。他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在人类技能和人类知识的所有科目中打下牢固可靠的基础,使初等教育科目有更好的顺序,有更好的心理学基础,以便增强儿童对每种艺术都能给予简化与概括的能力。他在《方法》中论述了简化教学内容的思想,指出:“我曾经根据这些规律(认知规律——笔者注)去简化人类所有知识的要素,把它们融入一系列典型的范例之中,这些典型范例将传播对大自然的广泛认识,将使人们普遍地了解心智中的重要的概念,并使人体的主要机能得到锻炼,即使最低下的阶级也是如此。”[24]为此,他要求初级读物“必须从人类知识最简单的要素开始,必须用所有事物的最基本的形式给儿童以深刻的印象。”[25]他把教学内容最简单的要素概括为数目、形状和语言。他试图简化教与学的机制,强调选自教科书的、企图给儿童的一切东西都应该十分简单,这样就使每一位母亲和每一位教师,那怕他们只有很少一点教学能力,都能够掌握、解释它们并把它们联系起来。第四,教学过程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试图将人类的教学过程心理学化,试图把教学与他的心智本性、周围环境以及他与别人的交往都协调起来。他对教学过程心理学化作了具体的描述:“这个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犹如一个混乱的感觉印象的大海,其感觉印象相互交融。假如我们仅仅通过大自然而进行的发展还不够迅速和顺利的话,那么,教学所做的事情就是消除这些感觉印象的混乱;把对象相互分离开来;在想象中把那些相似的或相互联系的对象结合起来;用这种方法使所有对象都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时借助对这些对象的清晰了解产生正确无误的概念。教学首先把混乱、模糊的感觉印象一个一个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然后把这些孤立的感觉印象以变化的姿势放到我们跟前,最后把它们跟我们早已有的整个系统组合起来,清晰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这样一来,我们的学习就是从混乱走向确定;从确定走向明白;从明白走向清晰。”[26]应该说,这个过程是完整的,其目标就是从感觉印象上升到清晰的概念。第五,教学方法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认为,“探索有效方法的最基本的起点,以心理学为基础来发展人的能力和才华,这种方法对促进儿童从婴儿期开始发展是行之有效的。”[27]他深信,儿童开始有意识地接受各种事物的感觉印象时,就需要有符合心理学的训练。儿童的智力和技能的培养需要有适合于人类本性的、符合心理学规律的一套循序渐进的方法。而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唤起儿童的各种天赋最内在的能力和普遍的素质。为此,他要求把所有教育和发展的方法简化为反映它们内在本质的简单的形式,还要简化为既符合心理学又和谐的语言的教学形式。第六,教学艺术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长期探寻一切教学艺术的共同心理根源”,因为他确信只有通过这个共同心理根源,才可能发现一种形式和方法,在这个形式中,人类的教养经由大自然自身的绝对规律来决定的。他认定这种形式是建立在心智的一般结构的基础上的,依靠这种心智结构,我们的理解力把感官从大自然接受来的感觉印象中结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概念。在他看来,在儿童这个年龄阶段自然也能使孩子确切地意识到无数的事物。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艺术把言语同一切知识结合起来,使儿童能在更高水平上对这些事物有清晰的理解;这就可以把多方面艺术和真理的基础同自然本身给他的教育联系起来,以自然所教的事物为工具,来解释所有可以与这些事物联系起来的艺术和真理的基本知识。

在裴斯泰洛齐的视野中,教育科学化的这三种理念是相互关联的。他认定,人只有通过教学艺术,才能成其为人。而教学艺术“必须时刻跟大自然的朴实过程相统一”,教学艺术的力量依赖于它的结果和它的工作跟大自然的基本活动方式相协调。唯有如此,才能有符合教学规律的艺术,才能有高效的教学。而教学的规律“它们一定跟物质自然的规律一样,并且相信从中能找到一条普遍的心理学化的教学方法的可靠线索。”[28]由此出发,教学就可以促进人类智力的发展。总之,人类的自然本性的机制,基本上是服从大自然赖以发挥作用的规律的,根据这些规律,所有的教学都应把本科目最基本部分坚决地、牢固地移植到人的心智的实体中,和人的心理活动紧密结合。

四、和谐发展教育、要素教育、感觉教育、主体性教育、教育爱:教育科学化理念的具体落实路径

(一)和谐发展教育

裴斯泰洛齐在《天鹅之歌》中总结他的初等教育思想时指出:“我的初等教育思想,在于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照顾到它们的完全平衡。”[29]。这种完全平衡也体现在人的各种力量和能力,尤其是心、脑、手的协调发展。心指道德,脑指智力,手指实践能力。追求三者的和谐统一和平衡是裴氏的教育目标。“孤立地只考虑发展任何一种才能(头脑或心灵或手),都将损害和毁坏人的天性的均衡。它意味着使用非自然的训练方法产生片面发展的人。仅仅注重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或仅仅注重智力教育,都是错误的。”[30]。要长久保持和不断发挥人的能力不能靠突出一种能力而忽视另一种能力,而应和谐地、适度地刺激各种器官的活动。

和谐发展教育是自然教育思想的具体展现。裴斯泰洛齐认为,他的“初级教育的思想是一种关于在发展和培养人的才能和各种力量时顺乎自然的思想”[31]。真正的合乎自然发展的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为了追求人的完善,追求各种力量的完善。“如果片面地培养某种力量,这种内部紧密的力量,真正顺乎自然地产生这种追求的力量会被削弱和扼杀。各种力量的统一是教育手段的基础。”[32]。自然教育所关心的问题,就是人类对人类各种力量的思考和认识。“从根本上说,人的教育和培养是和发展人类各种力量的欲望共同起作用的。培养的影响和人的各种力量增长的永恒法则相协调;而教育应该和人的各种力量增长的永恒法则相一致。”[33]。因此,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该知道,发展我们的力量所使用的真正的教育手段,要符合这些力量自行发展应遵循的法则。这是教育的艺术之所在。

实现和谐发展教育的路径有:(1)应挖掘人的天赋力量,促进其和谐发展。他说,如果我们能使先天素质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毫无疑问地能使完整的本性更加高尚。人的其他一切活动必须受其指导和激励。孩子们身上的这种爱、这种智力构成了共同的、不可改变的起点,各种天赋才能一定能从这个起点开始发展起来。唤起各种天赋内在力量,是他的教育方法的本质。(2)活动教育。在他看来,人的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是以爱为源泉,以活动为基础,以自由为联盟。活动和人的和谐发展息息相关。“促进能力发展的练习要随不同的能力而变化。眼睛要看,耳朵要去听,双脚要去行走,手要去抓握。同理,心灵要去信任,去爱,智力要去思考。人的内在的任何才能,都是和一定的活动相联系;通过活动使自己的意向得以实现,并发展成为有训练的才能。”[35]。

(二)要素教育

要素教育是实施心理化自然教育的重要路径。裴斯泰洛齐首先论述了要素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要素教育也要遵循大自然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因为“‘要素方法’的问题,就是如何使人的才能和能力的培养与大自然的顺序一致。我多多少少觉察到了这一问题的全部重要性,已花费后半生的很大一部分精力努力解决它”[36]。不仅如此,要素教育还要遵循人的内在本性,与它保持一致,“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个方法的内涵,我们首先必须明白人的本性意味着什么,它固有的本质是什么,它显示的特点是什么,……那么可以说,‘要素方法’的问题就是遵循大自然的秩序,使人的头脑、心灵和手这些特有的能力得以展开和发展的问题”[37]。基于此,他力图简化教育方法,不仅使小学教师容易使用它们,也使家庭中的母亲也能使用这种方法。

其次,他论述了要素教育的基本内涵。这就是,教育的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能为儿童所理解的和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日益复杂的要素,最终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地发展。因为“最复杂的感觉印象是建立在简单要素的基础上的。你对简单的要素弄清楚了,那么,最复杂的感觉印象也就变得简单了”[39]。初级教育的手段产生于简单的自然进程。

再次,他论述了要素教育的基本内容。他认为要素教育论体现在初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主要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体育的目的是通过身体的训练,发展和增进身体的力量和技巧,促进儿童智慧、情感和意志的发展。体育最基本的要素是关节活动,它表现为最简单的体力形式,如搬、打、推、掷、摇、转等基本动作。它们各不相同,但都蕴含着一切可能的行动的基础,蕴涵着构成人类的各种职业的最复杂的行动基础。德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自制能力、道德观念和道德习惯。德育最简单的要素就是儿童对母亲的爱。这种爱的种子是在父母亲对婴儿的爱以及满足其身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德育的基础是在家庭中奠定的。自儿童出生开始,就要培养儿童对母亲的爱。因为“爱、感激、信任和服从的感情的产生,是母亲和孩子之间本能的感情吻合的结果。”[40]。在此基础上,再把这种爱逐渐扩大到爱兄弟、爱邻人、爱全人类乃至爱上帝。智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儿童通过感性经验去获得清晰的概念,并发展他的智力,尤其是思维能力。智育最简单的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这些基本要素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前提。

(三)感觉教育

裴斯泰洛齐从心理学的视角论述了感觉教育。在他的视野中,感觉印象是人类教育的起点和唯一真实的基础。“我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对大自然的感觉印象是人类教学的唯一真实的基础。继感觉印象之后的一切都是感觉印象的结果,都是对它加以抽象的过程。因此,哪儿感觉印象不完善,哪儿的结果就既不会明确、可靠,也不会有把握。”[41]。必须承认,所有知识产生于感觉印象又可追溯到感觉印象。民众的教育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可以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建立起通过获得的真正的知识,这是实验所证明了的。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要发挥作用,一个重要前提是重视感觉教育。因为物体的感觉印象作用于五官,逐步变成清晰的概念,最后达到智力的本能活动,它独立于感官之外,其发展过程与自然机制的规律并行不悖。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这一艺术完全依赖于儿童接受的外部印象同他已发展的能力的精确程度之间的关系与和谐。他视感觉印象的绝对基础作用为遵循自然规律的首要原则:“我已经确立了一个最高的教学原则,即感觉印象是一切知识的绝对基础。除了所有的特殊的教学,我一直谋求发现教学本身的性质和原型,根据这些性质和原型,自然本身已确定了我们人类的教学。”[42]。

发展儿童感觉能力的路径有:(1)把感觉印象上升为教学艺术。尽管自然及其规律在人类的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它有盲目、偶然性的一面,因此,人类的教育要摆脱这种盲目、偶然性,就必须依靠教学艺术。他强调,“被看做一切教学起点的感觉印象,必须与感觉印象的艺术区别开来。感觉印象的艺术教给我们所有形状间的相互关系,感觉印象是所有三种基本手段的共同基础。”[43]。“把感觉上升为艺术,通过形状、数目和谈话引导儿童建立一切感觉印象的全面的意识,对感觉印象的更加明确的概念会构成他以后知识的基础。”[44]。

(2)依赖于心理学的训练。训练感官经验的要素方法简言之就是心理学方案,为的是激励先天的自我发展。即通过鼓励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到物体对象上,从而使感官印象起到教育作用。

(四)主体性教育

主体性教育又称为自动教育。裴斯泰洛齐认为,主体性教育之所以重要,是由儿童本身的发展需要决定的,同时与儿童发展的自然法则相联系。儿童体内有一种自发的冲动的“原始本能”,它支配了儿童各个方面的活动,是儿童的能力和力量和谐发展的首要源泉和动因。因此,教育应始终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法则,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他反对强迫教育。在他看来,如果教育者或父母预先给儿童拟定常规的发展进程,强迫儿童去追求某个目标,强迫儿童去做与他们的直接兴趣不相干的事,就会严重地扰乱儿童本性的平衡,造成儿童的片面发展。

基于此,他提出了主体性教育。所谓主体性教育,就是充分发挥儿童自身的力量,通过激发儿童的兴趣,独立思考,自己教育自己,调动儿童的自我能动性,促进儿童的主动性和各种力量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教学唤起和培养孩子对自己的感情和力量的热情。孩子身上的意志应该升华为坚定的信心,依靠他自己的力量和才能把自己变成在其处境中与其情况相适应的人。教学应使孩子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它作为出色的手段,凭借这种手段,孩子得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从道德、精神和职业上的未成年状态上升到全面自主的状态。”[45]。应当让儿童自己教育自己。“他们尝试着付诸实施我叫他们去做的事情,而且他们也常常能从多方面找到完成这些活动的方法。这样的自我能动性,在儿童学习的初始阶段从多方面发展起来,强有力地促进了我的自信心的确立和发展,我深信一切真理、一切教育指令都应该来自学生自身,在他们身上产生出来。”[46]。为此,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兴趣;实施问题教学,讲究提问艺术;让儿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五)教育爱

裴斯泰洛齐一生能在教育领域辛勤耕耘,为其教育理想奋斗终生,是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教育爱。这也是他有特色的教育思想。所谓教育爱,就是教育者基于教育的理想,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中,毫无保留地关怀和热爱学生。它在裴斯泰洛齐的心理化自然教育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首先,教育爱是教育学构思的基础。“毫无疑问,在我们天生的全部爱中,最接近真正人性的爱不局限于已逝去的事物,而且能激发人的感情,在人的心中萌发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崇高热情!应该给这种爱以热烈的激励;这一思想对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成为全部教育学构想的基础。”[47]。事实上也是如此,他的教育学思想的每个部分,每个方面都有“爱”的支撑。他的主要教育原则就是爱。

其次,教育爱是自然教育的重要构件。自然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育爱。因为“合乎自然的初级教育及其一切手段,只要它是真正存在于真理和爱的护佑之中,便能打动并吸引朝向更高的本性。一般说来,合乎自然的教育可以影响人,促使他容易受道德和精神的刺激,这种教育也适于有效地抵制违反自然的教育产生的刺激和后果。”[48]。他进一步指出,初级教育只是一种人类技艺的协作方式。通过这种协作,通过信仰与爱,把人引向善良和虔诚的愿望,使他获得认识和能够,并引导他采取行动。这是人类教育接近自然进程的尝试。

再次,爱是人性的力量。在裴斯泰洛齐的语境中,爱是认识、能力、知识和行为集中的神圣的中心。通过这个中心,它们才真正成为人性的力量,即真正的人的力量。晚年,他在《天鹅之歌》的总结中也阐明了这一思想:“我除了对我们人民的满腔热情的爱以外,没有其他的力量。”[49],可以说,教育爱是他从事教育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五、裴斯泰洛齐对教育科学化的理论贡献

综上所述,尽管裴斯泰洛齐不像后来的赫尔巴特那样建立了包括儿童管理论、教学论、德育论在内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但他是教育科学化的首倡者和奠基者,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他对教育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首创性的贡献。

首先,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要以心理学为基础,“教育要心理学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在18世纪,卢梭改变了夸美纽斯客观化自然教育思想的致思取向,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儿童的自然本性上,直接以儿童的本性来论证教育原理,建立了主观化、真正具有儿童视野的自然教育理论体系。不过,他的理论有其局限性。尽管他对儿童地位的认识、儿童概念的发现、儿童特点的揭示,无不昭示出他对儿童心理的关注,但他对儿童心理活动的认识是模糊的。真正使“教育心理学化”理念明晰起来的是裴斯泰洛齐。他的重大创造是:把人的自然本性直接理解为人的心理活动,赋予了人的自然本性以心理学的内涵,明确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的口号和理念,并从教育理论基础的心理学化、教育目的心理学化、教育内容心理学化、教学过程心理学化、教学方法心理学化、教学艺术心理学化等维度进行了论证。他对“感觉”、“直观”、“共同心理根源”的论述,对“教育要心理学化”途径和方法的寻求,展示了以心理学的立场提出和研究教育问题的自觉努力,实现了教育与儿童自然本性关系理论的自我超越,同时意味着人类对“儿童天性”认识能力的自我提升,推进了自然教育理论基础的人性论向心理学的转变。尤其重要的是,这一口号和理念的提出,使西方教育思想从“客观化”和“主观化”的自然教育思想中超拔出来,形成了新的独立的理论形态和研究范式——心理化自然教育思想,使自然教育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如果说,夸美纽斯的客观化自然教育思想的特征是探索外在世界的“秩序”,卢梭的主观化自然教育思想的特征是探索儿童的“原始自然”,那么,裴斯泰洛齐的心理化自然教育思想的特征是探索儿童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因而他的认识与前两者相比更为深入。正是从裴斯泰洛齐开始,教育中的心理学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并逐渐占据了近代教育学的中心地位,一跃成为自然教育思想研究的主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由此带来的变化是,裴斯泰洛齐“把西方教育史上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研究推向了一个科学化的新阶段。”[50]。

其次,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育科学化的理念,即教育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教育遵循儿童天性的发展规律、教育要心理学化。最后一点是教育科学化的核心理念。他对教育科学化理念的建构,开启了十九世纪上半期欧美“教育心理学化”运动的先河,深刻地影响了十九世纪赫尔巴特、第斯多惠、福禄培尔、斯宾塞对教育问题的致思取向,促进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联姻,使教育科学的发展日益走向合理化,走向心理学的新境界。第一,赫尔巴特之所以能系统地探索教育学的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建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成为教育科学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与裴斯泰洛齐为其提供的理论准备分不开。第二,导致了教育心理学这门新型学科的诞生。正是在裴斯泰洛齐的启发下,“福禄培尔、第斯多惠和赫尔巴特等人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教育心理学化思想,使教育心理学化形成了一种趋势和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了解和掌握教育对象心理活动规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教育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这种思想倾向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了教育心理学的产生。”[51]时代的环境已使以“教育心理学化”为核心的教育科学化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需要,全世界都会认识到这一点。”。

再次,裴斯泰洛齐最早进行了系统的教育实验,从实验到理论对教育科学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仅提炼出以“教育要心理学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科学化理念,而且提炼出和谐发展理论、要素教育、感觉教育、主体性教育、教育爱等有效路径。这些理论又反过来进一步指导教育实验。这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验的互动,不仅为后世的教育家献身教育改革树立了榜样,而且为后世教育家提供了一个普遍认可的教育科学化的范型,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教育家探索教育科学化的模式的建构,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总之,裴斯泰洛齐是教育科学化的最早倡导者和奠基者,他对教育科学化的范型的确立,对教育科学化理念的建构,对教育科学化路径的探索,奠定了他在西方教育科学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

[1][12][13][14][15][16][17][19][20][24][25][26][27][28][30][34][35][36][37][38][39][41][42][43][44][46] 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M].夏之莲,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39-340. 35.200.76.79.78.80.231.22-23.199.33.88.34.79.426.475.427.425.425.445.377.200.141.147.147.21.

[2][3][4][5][11][18][21][22][23][31][32][33][45][47][48] 阿图尔·布律迈尔. 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二卷)[M].尹德新,组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16.164.164.165.212.232.342.327.328.342.343.208.309.254.359.

[6][7] 毛祖桓.从方法论看教育学的发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116-117.114.

[3][8][50] 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M].夏之莲,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中译本前言31.20.

[4][9][10] 阿图尔·布律迈尔. 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一卷)[M].尹德新,组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340.340.

[5][29][40][49] 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C].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06.194.194.

[6][51] 高觉敷,叶浩生.西方教育心理学史[M].厦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55-56.

猜你喜欢
本性科学化心理学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保持本性方能异彩纷呈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论现象学时空的实践本性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本性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