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鹤《唐风集》叠音词研究

2014-04-17 08:48高亮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唐风叠音叠字

高亮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1331)

杜荀鹤《唐风集》叠音词研究

高亮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1331)

叠音词的运用是《唐风集》一大特色,本文主要梳理了《唐风集》中叠音词的使用情况,对诗中所有的叠音词做了注释,并指出了前人释义的问题。

杜荀鹤;唐风集;叠音词

一、叠音词其名及其分类

与重叠式相关的名称还有重叠词、叠词、叠字、重言词、叠音词、叠根词、叠字词等。

古汉方面,赵克勤[1]认为,重言词分两类:一类意义与单字的意义相同,称叠词,如“肃肃,敬也”,只言“肃”亦为“敬”;一类意义与单字的意义毫无关系,称叠字,如“关关”等。王云路[2]同意柳的意义分类标准,将两类都称为叠音词。

现汉方面,葛本仪[3]认为凡是由音节重叠而成的都叫重叠式。周荐[4]指出“所谓叠字词,应该是不仅字同音同并叠合地共处于一个结构平面,而且字的意义内容(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也具有同一性,尽管这些字的意义内容今天看来可能已不像古代那样具有充分的独立性。”

为了不增加新的术语,将叠音单纯词和叠音合成词合称叠音词。将《唐风集》中的3个三音节重叠形式“一字字、一般般、一声声”和1个四音节重叠形式“来来去去”归入叠音合成词。

采用王云路的分类标准,将叠音词按意义分为:状情貌叠音词,拟声音叠音词,表周遍性重叠词,表动作反复叠音词以及表程度、频率、数量叠音词。

二、杜荀鹤《唐风集》与叠音词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唐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晚唐著名诗人,有《唐风集》三卷传世,存诗326首,其中9首重出,另拾遗诗4首,句7联。他的诗体被严羽称为晚唐三体之一——杜荀鹤体,诗歌创作具有苦吟的特色。其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口语色彩很浓,叠音词的运用是其表现之一。叠音词是“汉语里构造特殊而复杂的一种词汇现象,其他一些语言中也存在着类似汉语叠字词的现象,但远不如汉语的叠字词在构造上特殊而复杂。”[4]叠音词的口语色彩很强,使诗歌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叠音词自上古时期就常被运用到诗歌中,《诗经》便是叠音词使用的典型代表。晚唐时期为近代汉语的开端,白话逐渐兴起。此时期的著名诗人白居易主张写诗作文当明白如话,老少皆懂。杜荀鹤也正是受到了晚唐诗风的影响,以“苦吟人”自称,主张继承风雅的精神和传统。前人多从其身世、生平、思想以及诗歌总体特色等方面进行研究。[5]本文主要以杜荀鹤《唐风集》中的叠音词为研究对象,以罗琴、胡嗣坤的《杜荀鹤及其〈唐风集>研究》中的诗歌及注释为底本,共辑录出叠音词42个。其中双音节叠音词38个,三音节叠音词3个,四音节叠音词1个。据统计在《唐风集》中叠音词共使用55次,涵盖46首诗和辑佚的1联,占诗歌总数的近1/7。

三、《唐风集》中重叠词分析

我们将《唐风集》中的叠音词分为5类,如未作特殊说明,义项均出自《汉语大词典》,诗句均引自《唐风集》。

(一)状情貌的叠音词

1.寂寂:状冷静、落寞貌。“寂寂白云门,寻真不遇真。”寂寂,一方面写出白云门(一作白云亭)自然环境的宁静,一方面透露出此门已很久未有访者,也难怪会“访道者不遇”。

2.悠悠:义项较多,后世之训诂学家常据不同语境为词语作注。“悠悠”有很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导致它义项的繁多。我们认为闲适、思念、悠长、众多是其主要义项。

(1)“悠悠无一事,不似属乾坤。”悠悠,状闲适貌。诗歌颔联和颈联描写了结茅、古树、春泉等具有浓郁静谧色彩的事物,道出隐者的悠闲自在、陶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2)“闲与先生话身世,浮名薄宦总悠悠。”罗、胡[6]注为“遥远”。此诗写给一位姓张的隐士,此句当解为“只是和您随便聊聊身世,浮名和薄宦对你我而言总是世俗的。”这其实是对双方的劝慰,与诗人的出世之心并不矛盾。此处当释为“世俗的”。再如晋陶潜《饮酒》诗之十二:“摆脱悠悠谈,请从余听之。”

(3)“客路客路何悠悠,蝉声向背槐花愁。”悠悠,状路途遥远貌。“客路客路”“悠悠”均为重叠使用,可谓“一唱三叹”,真切地表现了诗人对于路途遥远的无奈和怅惘之情。

3.凄凄:指寒凉;悲伤、凄惨;同“萋萋”,茂盛貌。“吟尽三更未著题,竹风松雨共凄凄。”此处,“凄凄”状凄凉貌,不仅指竹风松雨,也指诗人的苦吟之境。

4.悽悽:状悲伤貌、凄凉貌;饥病貌。悽悽:“日日惊身世,悽悽欲断魂。”表现出诗人终日饱受惊吓,凄凉悲伤的情境。此处“悽悽”状凄凉悲伤貌,“日日”谓渐渐,表频率。

5.迢迢:有5个义项:高貌;深貌;道路遥远貌;时间久长貌;舞动貌。“相思不相见,烟水路迢迢。”此处“迢迢”状道路遥远貌,有“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之意,流露出诗人对武瓘的欣赏及希冀会面之意。

6.濛濛:迷茫貌;纷杂貌;浓盛貌。“濛濛烟雨蔽江村,江馆愁人好断魂。”此处“濛濛”状迷茫貌,烟雨迷茫,遮蔽了江村,又如愁绪萦绕诗人。

7.腾腾:有7个义项:升腾;不停地翻动;比喻盛,旺盛;形容某种情状达到很厉害的程度;舒缓貌、悠闲貌;朦胧、迷糊貌;象声词。这些义项大多与[向上]这一义素相关。

(1)“弟子自知心了了,吾师应为醉腾腾。”向熹[7]认为在中古“腾腾”有两义:休闲缓慢的样子;昏昏沉沉的样子。并将杜诗此句中的“腾腾”释为昏沉貌,不同于罗、胡的注释“悠闲”。“醉腾腾”绘出“吾师”的悠闲自在之状,但“腾腾”当状“吾师”醉后的昏沉貌。

(2)“子细寻思底模样,腾腾又过玉关东。”我们认为,此处“腾腾”并非象声词。“腾腾”本身有上升、飞跃之意,此联中当状“快速前行之貌”,并不一定发出很大的声响。

8.漠漠:有6个义项:寂静无声貌;密布貌、布列貌;迷蒙貌;广阔貌;冷淡、不关心;茂盛、浓郁貌。

(1)“一帆程歇九秋时,漠漠芦花拂浪飞。”此处“漠漠”状芦花密布貌,写诗人泊浦江之上,看到密布的芦花的拂水情景。“漠漠”二字,也透露出一丝凄凉、孤寂之意。

(2)“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罗、胡注“霏霏”为“雨雪纷飞”;“漠漠”为“天地迷茫”。我们认为“霏霏”“漠漠”都状雪,诗题即为“春日山中对雪而作”,且该句后半句“散还凝”亦指雪。“霏霏”状雪花纷飞貌,“漠漠”状雪花纷飞的迷茫之貌。

9.小小、大大:“二雏毛骨秀仍奇,小小能吟大大诗。”此处“小小”与“大大”前后对比鲜明,盛赞顾云二子“年龄尚幼”,却有“大大诗才”。

10.苍苍:有6个义项:深青色;天;茂盛、众多;灰白色;茫无边际;迷茫。

(1)“岂堪久蔽苍苍色,须放三光照九州。”“苍苍色”即深青色,雪终究会停,终究无法掩盖天空的颜色。

(2)“头上苍苍没瞒处,不如平取一生心。”罗、胡注为“苍天”。我们认为“苍苍”表灰白色,“头上苍苍没瞒处”意指人老之时。

11.累累:音léi。“《广韵》力追切,平脂,来。”有4个义项:瘦瘠疲倦貌;不得志貌;联贯成串貌;行列分明貌。王云路[2]“重叠貌,连绵不断貌。”“遍看原上累累冢,曾是城中汲汲人。”此处“累累”状坟冢连绵不断貌。“汲汲”状心情急切貌,指为功名利禄而奔波。此句言诗人看淡功名,感叹匆忙一世,最终不过是一抔黄土,归于方寸之地。

12.孜孜:有9个义项;勤勉、不懈怠;专心一意;急切、恳切、一再;不停歇貌;凝神貌;和乐貌;美好貌;孑孑;形容词结构中的叠音附加成分。“故人多在芙蓉幕,应笑孜孜道未光。”此处状诗人自己勤勉苦吟貌。老朋友大都做了大臣,诗人料想他们会嘲笑自己依然勤勉不怠却未见前途半点光明。

13.星星:泛称夜空中发亮的天体;犹一点点;一点一点遍布的样子;头发花白貌。“白发星星筋力衰,种田犹自伴孙儿。”“星星”状头发花白貌。

14.平平:音píng。《广韵》:符兵切,平庚,並。有2个义项:普通、寻常;均平、公允。“官苗若不平平纳,任是丰年也受饥。”此处“平平”指公平。

15.了了:音liǎo。《广韵》:庐乌且,上蓧,来。有3个义项:聪慧、通晓事理;明白、清楚;拍打谷物用的一种农具。“弟子自知心了了,吾师应为醉腾腾。”此处“了了”表示明白、清楚。

16.絮絮:音xù。《广韵》:息据切,去御,心。有2义:语繁不断貌;连绵不绝貌。“旧衣灰絮絮,新酒竹蒭蒭。”颜师古:“新者为绵,故者为絮”。“絮絮”应为名词连用,状旧的、布满灰尘的棉絮貌。“篘篘”查无此词。篘,音chōu。《广韵》:“楚鸠切,平尤,初。”滤酒用的竹具;过滤(酒);酒;无底竹筐。我们认为“篘篘”也是名词的重叠,与“絮絮”对文,表示滤酒用的竹具。

17.鬣鬣:象声词;形容物体随风飘扬的样子。“旌旗鬣鬣汉将军,闲出巡边帝命新。”全唐诗注:“一作猎猎。”罗、胡注:“犹猎猎,风吹旌旗飘动声。”我们认为“鬣鬣”此处不是象声词,而状旌旗随风飘扬之貌。“鬣鬣”常与“旌旗”义的词连用,状随风飘扬貌。作象声词的时候多表鼓声、风声以及雨声。

(二)拟声音的叠音词

1.萧萧:象声词;萧条、寂静;凄清寒冷;稀疏;简陋;萧洒。二、三项可合为一个义项:凄清貌。四、五项可合为一个义项:疏陋。可见“萧萧”既可拟声,又可状貌。“寒雨萧萧灯阎青,灯前孤客难为情。”此处“萧萧”拟雨声。“萧萧”描写的环境,往往带有冷色调,这也是为什么它的相关词义具有凄清、疏落的原因。独坐灯前,寒雨萧萧,又时值闹日,更加思念远在他乡的兄弟。

2.窣窣:音sū。《广韵》:“苏骨切,入没,心。”象声词,细小的声音。“怀君劳我写诗情,窣窣阴风有鬼听。”“窣窣”拟阴风声。

(三)表周遍性的重叠词

1.处处:音chù。《广韵》:“昌据切,去御,昌。”“未遇应关命,侯门处处开”;“朱门处处若相似,此命到头通不通?”;“如仇雪月年年景,似梦笙歌处处声”。以上3例,“处处”皆表各处,并未发生引申。“处处”还可表示各个方面,如《儿女英雄传》:“这毛病人人易犯,处处皆同。”

2.家家:人人;每家。“荒凉客舍眠秋色,砧杵家家弄月明。”此处指“每家”。

3.事事:“此院重来事事乖,半欹茅屋草侵阶。”事事,指每件事,言重来此院,诸事不顺。

(四)表动作反复的叠音词

1.行行:不停地前行;指情况进展或时序运行;犹言走一走。“行行复垂泪,不称是男儿。”“行行”状不停前行貌。

2.步步:一步一步;每步。“步步入山门,仙家鸟径分”;“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两处“步步”谓“一步步”,副词做状语。

3.来来去去:“溪山不必将钱买,赢得来来去去看”。“来来去去”为动词的重叠,副词做状语修饰“看”,写出了诗人在溪山间来回穿梭游玩自由恬淡的心境。

(五)表程度、频率、数量的叠音词

1.看看:估计时间之词。有渐渐、眼看着、转瞬间等意思。“看看”是唐诗里特定词语的重叠,前代未有,在唐诗中共出现38例。[8]“故国看看远,前程计在谁?”此处“看看”并不是表示动作的重复,古代“看”和“望”分得很清楚,若表示动作的重复,此处当用“望望”。“看看”在这个诗句里已经语法化,成为表示逐渐之意的频率副词。下面这句诗表现得就更为明晰,“看看水没来时路,渐渐云藏望处山。”“看看”与“渐渐”对文,都表示频率。诗人春日登楼遇雨,眼见雨水渐渐淹没来时之路,云朵渐渐藏于所望之山的后面,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之境。

2.年年:“年年越女溪,相忆采芙蓉”“唯有前溪水,年年濯客尘”“年年名路谩辛勤,襟袖空多马上尘”“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4处“年年”均为时间副词作状语,表示时间长久,总是。“如仇雪月年年景,似梦笙歌处处声。”此处“年年”作定语。

3.夜夜:“秋来忆君梦,夜夜逐征鸿。”“夜夜”为时间副词作状语,表示时间长久、总是,表现了诗人对顾云的思念。

4.篇篇:“篇篇一字字,谁复更言诗?”“自小僻于诗,篇篇恨不奇。”两处“篇篇”皆指诗篇,表示数量多,每篇。“一字字”相当于“字字”,指每一字。

5.丛丛、叶叶:“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丛丛:形容人或事物聚集的样子。在此和“叶叶”对文,表数量,谓一丛丛。“叶叶”,谓片片。

6.时时:“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时间副词作状语,谓常常。此诗为一首哲理小诗,写泾溪虽险,鲜闻倾覆;反而平流无石处,常听说有船沉沦。

7.声声:“楚天空阔月成轮,蜀魄声声似告人。”表示杜鹃鸟的啼声多。“兄弟无书雁归北,一声声觉苦于猿”;后一句的节奏组为“一声/声觉/苦于猿”,但从意义角度划分,为“一声声/觉/苦于猿”,“一声声”即每一声啼叫。可见,杜荀鹤嗜用叠字,甚至不顾意义与节奏组的冲突。

8.一般般:是现在方言中用的重叠。有2义:多种多样;一样、相同。“天道不欺心意是,帝乡吾土一般般。”此处“一般般”指一样、相同。只要天道不欺我,在长安和在家乡都一样。

本文主要对《唐风集》中的所有叠音词分类做了注释,指出前人释义的问题,有利于对诗歌的正确理解。

[1]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王云路.中古汉语词汇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466-482.

[3]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4]周荐.现代汉语叠字词研究[J].南开语言学刊,2002(创刊号).

[5]胡巧英.大陆近十年来杜荀鹤研究述评[J].聊城大学学报,2011(2):93-94.

[6]罗琴,胡问涛.杜荀鹤及其〈唐风集>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5.

[7]向熹.简明汉语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484.

[8]崔应贤.汉语重叠的历史考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105-123.

A Research on the Reiterative in the Collection of Tangfeng by DU Xun-he

Gao Lia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China)

The use of reiterative is a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the Collection of Tangfeng.The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usage of the reiterative in the collection of Tangfeng and annotates them.Besides,the paper corrects some annotations made by the predecessors.

DU Xun-he;collection of Tangfeng;reiterative

I207.23

A

1674-5078(2014)06-0087-04

10.3969/j.issn.1674-5078.2014.06.028

2014-07-23

高亮(1988-),男,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汉语。

猜你喜欢
唐风叠音叠字
纽约联合国总部和平雕像
宋朝女孩取名偏爱叠音词
宋朝女孩取名偏爱叠音词
咏费城自由钟
奇特的叠字联
印象唐风
我也会
叠字家园
叠字话趣
现代汉语词汇的叠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