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与纠偏: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重构研究

2014-04-17 15:42林旦玲
继续教育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素质考核体系

林旦玲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团委,浙江温州 325011)

【林旦玲: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团委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因其难以全面、准确和规范化地记载学生个体接收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表现,无法客观全面合理地对受评价个体进行评价,也无法很好地发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本应具备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换言之,一套符合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具有良好可操作性和科学合理多元化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将是非常必要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现状

从实际效果来看,各高职院校普遍实施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单一化的评价载体,不能明显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目前的评价载体一般以考核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为核心,通过卷面或者现场操作考核的形式,加上学生的操行进行评价给分,这种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只能片面地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效果,不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全面考核。从一定层面上来看,这种单一化的评价载体只能考核受高职教育的学生作为社会公众所应具备的素质,而无法评价一个专业技能人员所需的职业素养。

2.单一化的评价对象,不能有效地促进高职学生自我发展。专业任课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是制定和执行现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主要决策者。上述两者的考核权限过大,学生自身、学生所在群体、学生实习单位等参与程度或比重较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很难避免过于主观评价或者过于片面地评价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给出的反馈效用将会降低,认为这是不符合实际的评价,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享受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学生也无法按照学生综合评价体系进行自我规划和自我挖掘。

3.单一化的评价指标,不能积极引导学生朝着综合和个性方向发展。现行的评价体系一般情况下只对能进行横向比较的指标进行考核,比如,学业成绩、文娱活动等操行行为。这种统一化的评价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所考核学生的分数先后顺序,但无法考核作为个体的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突发情况应变、动手操作能力等,更加无法考核学生作为个体所具备的个性发展状况,例如,人格是否独立、创新意识是否强烈、兴趣爱好健康与否、自主创业能力强弱等,这让学生不能展示个性魅力、个人特长,失去拓展和深化的机会。

4.单一化地重视结果,无法提升评价体系的内在功用。评价体系原生功能在于:一是引导和励志;二是甄别和奖惩。不言而喻,评价体系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对受评价学生进行客观考核,然后根据考核结果,受评价学生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和自我拓展方向,使自己能在今后得到充分发展,在未来职场上实现自我目标,体现个人所追求的价值,这就是无法体现的引导和励志作用。但是轻视过程只注重结论的评价体系,无法有效地甄别学生,无法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因此,无法合理给出指导建议和实施奖惩措施,让结果的作用替代了整体过程的事实,这就无法体现评价体系甄别和奖惩功能。学生所能看到的无非就是简单的分数,无法体会到教育者施教过程中的育人作用,也无法从中得到有用的反馈。

二、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创新应坚持的原则

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评价体制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综合发展,也能起到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教学管理、教学实施和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基于高职教育特性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将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也将是有效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以实现的原生力量。当然,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创新时应该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1.坚持动态衡量原则。所谓动态衡量,就是对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执行不一样的评价标准,在时间维度上体现出评价标准是一个逐渐更新、逐渐符合客观事实情况。有效地对接受高职教育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学校为了体现人才培养计划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也是为了考核学校所实施的教育是否合理、科学与否。在考核过程中,我们需要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身体素质、职业素养、行为品德进行记载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客观体现,对学生在后续的发展中起到指挥棒的作用,为学校制订校级层面的素质教育实施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为学生在校期间及离校之后的评奖评优升学就业提供考核依据,为学生准确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提供最准确的数据。

2.坚持多元化衡量原则。多元化是指,在衡量和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因素时,需要考虑到多方面、多层次的因素。在考虑评价目标时需要多元化,在考虑评价方法时也需要根据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方法。施行多元化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可以更加充分发挥体系的导向作用,更加注重挖掘学生的意志力、情商、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健康发展;可以更加注重过程形成性考核评价和结论性考核评价相结合,全面、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学生,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发展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也有利于学校、家长、学生和社会形成一体教育好学生的终极目标。

3.坚持适时反馈原则。适时反馈原则的提出,起因在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实效性,这不仅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个性发展不断变化的特点。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也不例外。科学客观的评价结论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和教育进步;反之,则会使得教育资源浪费、人才培养受到副作用。实践证明,适时反馈机制的建立,能够将评价体系的最大效用发挥出来。一方面,促进学生的德育修养形成、行为操守纠正和健康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也能起到对德育教育实施者及时更新实施措施的督促作用。在评价内容上,“评价互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在评价方式上,“评价互动模式”做到民主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原则上,“评价互动模式”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做到客观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并存。

4.坚持特性个体关注原则。特性个体,是指其他条件基本达标,但某一方面发挥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明显的个体。我们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时不能忽视这一群体。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综合评价,更要考虑个体差异,实现对特性(具有某方面特殊技能或优势)个体的倾向性考察。这一群体可能符合现行教育主流评价思想,也有可能在主流评价体系之外,但是只要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符合人才发展方向的,我们就要积极进行包容、引导和纠偏。多元化评价原则要求我们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共性,更要考虑学生的个性。

三、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重构应避免的方向

1.避免单一化的评价指标衡量。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学生的发展,传授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养,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和服务社会的理想信念。但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已经呈现出偏离这一终极目标的趋势,使考试成绩成为衡量与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只重视知识灌输,忽视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包括健全人格的塑造和良好素质的培养。

2.避免一成不变的静态衡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所采用的指标或评价标准相对比较固定,类似于国家标准的制定。这种评价方式就是把学生个体按照标准逐一与评价标准比对,给出一个静态的分数值,然后按照分数进行评判学生优劣。这种考核方式好的一面在于比较客观,对所有参评个体相对公平,其能明显地看到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差距。这种评价体系相对于过程评价其缺点尤为突出,因其不能准确反馈评价结果,其引导和励志功能得到削弱,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育水平的进步。换言之,在制定和创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其评价主体、评价客体的动态变化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起到评价体系的引导和纠偏作用。

3.避免只坚持横向衡量。评价要体现可持续发展性,注重纵向评价。学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人,排名、座次总有前后顺序,我们的教育评价者需要在评价过程中尽量考虑每个学生自我的对比,即“今天的我要比昨天的我优秀,明天的我要比今天的我进步”,这种纵向的比较会让我们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参与者保持长期的进取力量。很多学生在进行横向对比,即和身边的同学比较后,因其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发现同学间各方面差距较大,心理落差明显,进取欲望减退。但是若将高职学生纵向对比因素考虑进来,例如,考虑其进步名次或者百分比,那么,受评价的高职学生将会找到成就感。在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时,就必须考虑到分为不同的层次去评价学生。

4.避免唯认可主流化思想。这不是说不认可主流思想,主流思想是我们进行学生综合评价主要的坚持方向。但是我们必须认可目前占非主流地位思想能对学生起到良好引导和感化的作用。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思维,既然形势是不断变化的,那我们必须意识到现在是主流的将来也有可能淘汰,现在是主流思想的,在将来特定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变成非主流思想。在当前各类社会思潮中,大学生不仅受到主流思想的感染,让他们拥有惩恶扬善、疾恶如仇和伸张正义的能力;也受到一些非主流思想的影响,这些思想往往让他们更加具有朝气、阳光和创新力,也让他们对社会具有更加多样化的关注和思考。他们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有责任;他们不仅渴求知识,而且热爱生活;他们在继承传统优良文化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化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创新创造力量,承担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责任。

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基本模型的构建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以“四个服务”(即服务教学改革、服务教学管理、服务学生管理、服务社会需求)为基础。在通盘考虑公民所应具备普遍标准以外,突出培养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让学生得到合适的个性化教育,而非让学生去适合统一教育。具体建议如下:

1.以生为本,探索建立动态平衡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式。新的考核评价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动态性、综合性的发展型评价模式。以生为本,帮助学生做好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习计划;关注并记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结合社会人力资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兼顾情感、技能等学习成效;在培养以综合职业能力强、突发应变能力快、可持续发展能力深为标志的高职院校人才时,需通过整个教育活动全过程才能实现。评价活动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促使高职院校培养富有职业能力的劳动者、问题解决者和终身学习者。

2.以可执行性强为优先,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评价指标和实施细则。将综合评价指标按照自我行为记录、客体评价记录、专业学习成效、通识教育记载、个性发展行为记录、团队活动角色参与、组织管理行为等一级指标,然后根据一级指标制定实施细则,细化一级指标,特别是指标考查可随时更新,全过程记载。在进行评价时,可看到学生整个发展过程也能看到最终的结果,同时多方的评价均得到体现。

3.建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建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1)全过程信息记录。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全面记载受教育者在接受高职教育期间所发生的各类的行为和活动,既有量化的计量,也有陈述性的描述,正、负面信息均记载在内。

(2)建立模型化评价机制。通过前期大家数据收集与统计,构建出基本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综合素质评价数据模型,后期不断根据参与受评价个体进行调整和修正,使全面评估和事实记载兼顾。

(3)建立云端信息共享。利用移动设备作为客户端,在云服务器端运行虚拟主机,将所有数据存于虚拟主机,教师、学生、教学管理部门、企业人事部门、家长等多角色在授权前提下登录客户端查看、添加和修正信息数据。

因此,要评价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有科学、合理、公正、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结合、专业技能与公民素质相结合。充分利用云存储和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对学生进行经常性、日常化的可操作记载。实行家庭、社会、学校多角度记载相结合的测评机制,实行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多方督评相结合的多层次评价系统,使人才素质的评价科学、合理、准确。使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不断对学生发展、学校教学管理等进行监控,促其及时修正方向,使评价的过程和结果成为激励人才提高全面综合素质的动因。

[1]李小银.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3(6):145-147.

[2]阮成武.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2(17):1 -7.

[3]王历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改革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3(10):132-133.

[4]张晓维.高职高专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动态研究实践与探索[J].中华文化论坛,2009(2):96-98.

[5]王燕琦.应改变社会对人才的单一评价[J].人才资源开发,2013(5):52-53.

猜你喜欢
素质考核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家庭年终考核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