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

2014-04-17 15:50尹达
基础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专业课堂教学能力

尹达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

尹达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是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诊视”与“判断”,发现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和技能,诊断视角为人际关系、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反馈等。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具有的自我审视与自我完善的能力,也是教师专业核心能力,却是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短板”。只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诊断能力,才能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创新学习能力,从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诊断;教师专业发展;专业核心能力

人的生命源于父母,而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医生就成为呵护其一生健康的重要他人;人的成长源于自觉,而从入学的那一天起,教师就成为影响其一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正处于追求优质的全球性教育变革浪潮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或培训的现实诉求[1]。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如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过分强调教师主导作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师生缺少深度对话、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一线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阻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重要因素。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开发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承认差异、注重能力和促进发展”是现代课堂教学必须坚守的核心理念[2]。然而,常规性的教研活动依然是传统的听评课和繁琐的课堂观察技术,无法满足当前课堂教学问题解决的现实诉求,更无法推动教师专业能力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发展。因此,促使一线教师掌握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方法与技能,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理论渊源与政策支持

课堂教学自我诊断融于自我教学实践,强调教师高度的自我感悟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发展,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来源于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系统论以及哲学等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不但为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提供了方法论和目标论,而且还提供了动力源泉和体系建构启示。同时,课堂教学自我诊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具有较强的政策支持。

(一)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理论渊源

教学病理学、中医诊断理论、课堂生态理论和协同学以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主要理论来源。教学病理学认为教学未必全都神圣,课堂教学系统本身就具有易患病的特性,并且确定了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充分发展为健康课堂教学的标准。中医诊断理论源远流长,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确定了望神、察色、闻声、问病、切脉等诊断方法与内容,经过历代医学家和医学工作者的实践总结,形成了以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断方法,以及八纲辨证、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等辨证方法。生态课堂是一种回归自然、唤醒人性、崇尚自主、整体和谐和动态发展的课堂,探求问题导向动态发展的教学目标、致力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生拓展教学内容、营造温馨民主的教学环境、完善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协同学(Synergetics)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意为“合作的科学”(Science of Cooperation),强调在开放的系统中通过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健康的有序的结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强调的是“人”作为生命主体的重要性,认为主体性是人的基本特性,教育的本质在于挖掘并发扬“人”的主体精神和主体价值。

(二)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政策支持

课堂教学自我诊断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省悟的方式,以实现教学重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政策支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保障措施之一,提出“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目标,强调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性,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专门设置了“教学诊断”模块课程,要求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经验与优势,调动教师反思与总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教师促进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关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家标准,体现了国家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2012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包括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在内的《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把“反思与发展”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合格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成为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对于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课堂教学自我诊断作为一种教学研究的方法,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更是一种研究教学的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

二、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内涵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也是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是基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一种研究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去诊断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实施是否高效、教学诸要素是否和谐;更是基于教学自我评价与教学自我反思的一种技能与方法,需要教师的自我体验、自我观照、自我感悟与自我思辨。课堂教学诊断是指诊断者通过看、听、问、思等手段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诊断,发现教师教学特色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的教育活动[3]。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主体是“我”,即教师本人,客体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是教师本人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诊视”与“判断”,发现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和技能,基本目的是促进执教教师专业提高和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课堂教学包括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反馈和教师7大要素。[4]8-10进行课堂教学自我诊断,就是教师自觉主动地客观发现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4]11,具体来说,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视角如下:

(一)诊断人际关系

在课堂教学系统诸要素中,“人”是最为活跃的要素。学生与学生的人际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人际互动,构成了课堂教学系统两大最为重要的动力,而理清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首要视角。

1.学生与学生目的性竞争合作关系

在课堂教学特定的时空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目的性竞争合作关系。人与人的交往不可能具有无目的性,学生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交往,首先具有目的性,这种目的性以主动参与为形式、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学会学习为景愿。学生及其学生之间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广度与深度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其次,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往具有竞争性,或者说具有潜在的竞争性,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争先发言、提出异议、无视同学求助、取悦老师等形式[5]。这种竞争性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没有目的性的竞争是不存在的,集中表现为强烈的“利己”性。Dearden,R.F认为,竞争存在的三个条件是:双方都想达到同一目的;一方达到目的,就会排斥另一方去达到;双方都为达到目标而竭尽全力[6]。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竞争很有必要,通过竞争,不但能够看到自身不足,还能发现自身优势。第三,学生长期处于竞争状态会产生焦虑,这就需要合作来“降低甚至消除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5]。课堂教学自我诊断,首先应当诊断学生人际关系的目的性、竞争性与合作性是否处于动态平衡发展状态。

2.教师与学生协商性共赢合作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协商性共赢合作关系。尽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作为一种围观政治活动而存在,但“不能把运用谋略战胜学生当做目的”,教师应当支持处于不同社会关系的学生,即指导被拒绝的学生、帮助受争议的学生、关爱被忽视的学生,同时让普通学生更好地融入班集体、让“受欢迎”的学生真正受欢迎[7]199-201。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会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与学生在合作中实现共生,在共生中实现共赢,在共赢中一同成长。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首先是协商性关系,这种协商性是建立在需要基础之上的,需要也就奠定了师生合作的基础。协商性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必须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但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对教师的选择,这就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其次是共赢关系。共赢是师生合作的目的,表现在两个方面:教师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学生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了教师。这种共赢关系决定了师生交往的目的性与现实性,也决定了教师与学生的共生性。第三,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是基于协商性共赢的合作,更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合作。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应当积极组织、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8]

(二)诊断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只有转化为学习目标,该教学目标才有价值,否则,只能是悬在空中,而无法落地。师生协商性共赢合作的新型的关系,也决定了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的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在学生身上的落实与应用,就变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目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目标,是立足于学生、限定于课堂教学之中的学生的具体学习方向与学习目的,是师生合作的共同追求。同时,学习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这种变化发展应当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发展状态。学习目标的确定与达成,是东西方有效教学研究公认的基石,也是指导学习、提问答疑、布置作业等教学行为的方向,正确处理预设目标的达成和课堂生成的关系[7]35-37,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关键。学习目标是否符合师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目标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环节是否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学习目标是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而最重要的是为了能够达成学习目标,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资源的特点、教师的个体特征、教学时间等,指导学生设计数量合理、目的明确、逻辑结构科学的教学环节[9]。因此,定位准确恰当、表述清晰规范是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

(三)诊断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要解决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学习内容的选定,是师生协商性合作的重要结果,也是能否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凭借。学习内容也并不仅限于学生的实际问题,教学毕竟是一种社会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拥有处理课程教材的能力,与学生通力合作,确定适合学生本身又能够实现个人社会化与社会个人化的学习内容。由此可见,学习内容的选定,教师有较大的裁量权,但也有很强的规定性。诊断学习内容,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诊断学生应该学什么、能让学生学什么、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等问题。教师自我诊断学习内容时要注意四点:首先,合理加工教材,加强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方法。其次,提供知识呈现的最佳时机与形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形式呈现给了学生恰当的内容。按照黄厚江的解释,对“时机”和“形式”的审视,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通透理解以及对学生情景认知的深刻洞察[4]181-182。第三,合理利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学习资源,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生成者。第四,合理选择学习内容,正确运用学习资源,所选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特定要求。

(四)诊断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10]183。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得,主要依靠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身经验的积累。教师的指导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而学生自身经验对学习方法的实践性至关重要。师生的协商性共赢合作的重要目的就是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以实现学习目标,这种有效方法一旦落实到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上,也就实现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内化与掌握。教师从学生入手诊断学生的学习方法其实也是在诊断自身的指导方法,即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本身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自我审视也是基于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需要。学习方法的动态平衡主要是基于适应学习内容、学生已有经验和教师的指导能力而言,从根本上来说,学习方法即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法,也是学生接受与内化指导学习的方法。诊断学习方法,首先要注意方法的适用性与有效性,其次是学习方法的多样性与科学性,还要注意该方法是否有利于优化学习过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合理性,同时,学习方法要服务于学习目标的达成与生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五)诊断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师与学生应当尽量优化学习环境,尽力使学习环境传递出正能量。学习环境包括物理环境、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等。就目前来看,大多学校都忽视了课堂学习心理环境的营造。学习环境的动态平衡,主要是指与学习环境相关因素如物理环境、文化环境、心理环境等的和谐统一,从根本上来说,是人际的和谐、精神的和谐与心理的和谐。优化师生的心理环境是当前学习环境诊断的重要内容,因为心理环境是人以自我感悟为方式的最直接最亲密的环境,远远超出了“物理意义、生物意义、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的环境”,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能够“在心理上分离出自己所处的环境”,并且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去“调整或调节自己的心理行为”[11]。在课堂学习环境里,人的因素只有教师与学生,这就要求师生一同努力,去营造适宜学习的学习环境。良好学习心理环境的标志如下:师生关系融洽;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具有学习的强劲动力;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

(六)诊断学习反馈

李秉德、李定仁把教学反馈分为教学评价与教学管理,把教学评价分为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与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10]307-384,以学生的学习质量来折射教师的教学工作。基于教师课堂教学工作反馈而言,主要诊断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等等;基于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反馈而言,主要诊断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学习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由此可见,学习反馈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学生对教师所发信息的反应两个方面。即学习反馈诊断是诊断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学习反馈主要是师生双方围绕着学生的“问题”以“学习方法”为内容呈现出来的,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去捕捉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学生也应及时地进行自我反馈:在学习反馈中解决问题预设、推动问题生成,实现教学过程学生问题的动态平衡。教师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反馈的自我诊断的重要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形式是否多样,学习内容是否丰富;教学过程是否得到有效调控,学习过程是否积极高效;实施教学是否指向教学目标,学习环节是否指向学习目标;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习是否张弛有度;教学语言是否规范有效,学生接受信息是否准确;教师是否及时捕捉生成问题,学生学习是否自主高效;教师多媒体运用是否合理,学生学习目标是否达到等等。

三、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将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教师专业能力是由若干个能力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组合而成的具有不同功能的有机整体[12]38-40,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创新学习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等,而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是教师专业核心能力。教育教学是教师对学生指导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研究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学反思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教学诊断是促进教学反思深入开展的重要方法与能力,创新学习与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学诊断能力的重要渠道。

(一)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也是教师之为教师的重要标志。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王丽珍称之为“教师专业基础能力”,即教师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根本性和专业性的能力,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与基础[12]41。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材处理能力、课程整合能力、学情掌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班级组织能力、教育评价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学习指导能力等。课堂教学自我诊断,能够“透视”教材处理是否恰当,课程整合是否科学,学情掌握是否全面,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实施是否对路,班级组织是否健全,教育评价是否有效,师生合作是否和谐,学习指导是否到位,从而使教师不但能够及时判断和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而且在课堂自我诊视的过程中,便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教学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学科研的起点与归宿,不但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案例,也为检验教学科研的效果提供了舞台。教学科研是优化课堂教学实践、有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教师即研究者,其起点就是课堂教学自我诊断。课堂教学自我诊断通过对课堂教学各要素的分析与诊断,提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除了要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之外,教师必须具备课堂教学自我诊断能力。只有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才能更深入地诊视和判断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才能有效提升教学科研的质量与效果。同时,应当注意的是,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本身就是教师教学科研的一种形式,而且是“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不但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品质,促进了学科研究自身的发展和教学科研能力,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三)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提升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自我觉察力的重要途径,包括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对行为过程的反思、对教育活动的反思,教师反思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问题)、了解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经验)、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学习)、获得新的认识(反思)[13]210-211。课堂教学的自我反思,使教师由“局外人”转为“局内人”,成为一个“不断反思的研究者或参与观察者”[13]209,更成为课堂教学的自我诊断者、自我促进者、自我发展者。课堂教学自我诊断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反馈,促进教师的自我觉察与自我反省,引起教师“对原有专业实践认知和行为之间的不平衡”,进而实现教师对原有认知与行为假设动机的“批判与质疑”[14],从而“迫使”教师不得不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改进。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教学自我诊断不是教师对自我认知与行为的批判,更不是对自我认知与行为的否定,而是对自我原有认知与行为的自我改进与完善,是一种自觉性的领悟与反省。通过这种领悟与反省,提高了自我反思的深度与广度,提升了自我反思能力。

(四)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提升创新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是本世纪最重要的三大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本质即实践能力。创新学习能力是在实践基础上通过学习形成的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创意,能反思并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发展[15],其本质是会学习、会创新。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使命就是真正持续地关注每个作为生活者的学生的利益。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指导”出高水平的学生;只有具备创新学习的教师,才能“指导”出具备创新学习的学生。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必须具备创新学习能力。课堂教学自我诊断不但为教师学习提供更为合理的建议,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课堂是教师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能力。

四、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策略

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核心要素是“诊断思维”(前提)、“自我诊断”(方式)、“教学重构”(途径)、“师生发展”(目的)。当前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着缺乏诊断思维意识、诊断标准泛化、诊断方式单一、诊断体系缺失等问题,集中表现为课堂教学自我诊断能力不足。因此,探寻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策略,必须以提高和优化教师教学诊断思维品质为基点,以构建和完善诊断标准为关键,以掌握自我诊断方法与技能为重要手段,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点。

(一)优化教师教学诊断思维品质

诊断思维原是医生从收集临床资料到确诊病症的思维活动过程,且贯穿于诊断与治疗的始终。自从将医学术语“诊断”引进到课堂教学领域,为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对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对象是课堂教学系统中的诸要素及其关系,也需要动用诊断思维诊视和判断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综合,推断事理,做出决策。课堂教学并非全都神圣,课堂教学中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治,并且相信通过诊治能够改进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应该神圣,这是由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功能决定的。我国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研究与实践才刚刚起步,东部沿海地区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实践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加强教师诊断意识,教研活动建章立制、课堂教学自我诊断常态化等等,而最重要的是提高和优化教师教学诊断思维品质。所谓教师教学诊断思维品质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师专业标准、学科教学规律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与诊断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自我省悟、自我诊视、自我判断、自我改进的思维活动过程,具有强烈的动态目标方向性、问题解决导向性、主体协同发展性、理论实践融合性等特征。提高教师教学诊断思维的有效途径是运用“4W”法进行反思与总结:“Where”——“在哪里”,确定病位,探寻问题出在了哪里;“what”——“什么”,确认病性,分析问题属于哪类性质;“Who”——“谁”,认定病理,诊视出现问题的本质;“Why”——“为什么”,推断病因,判断出现问题的缘由。通过提高教师教学诊断思维品质,来拓展思维时空、改善思维水平、优化思维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16]

(二)构建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标准

构建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标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必须明确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基本理念,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而教师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尤其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基本理念。其次,要明确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依据,现行的教育教学价值观是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重要依据。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标准的构建,必须以学科课程标准为基本准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师实际情况,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第三,要明确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内容,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教学反馈与学习反馈的高度适合,构建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适合的教与学的关系。第四,掌握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自我诊断除了运用传统的反思总结和听评课方法之外,还要适时采用考试测验法、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录像分析法、师生访谈法、团体会诊法、四诊(望、闻、问、切)合参法等。尤其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电脑自动操作的现代教学诊断设备,为构建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标准体系、有效诊断课堂教学疾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三)掌握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技能

课堂教学自我诊断以教师或教师群体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是一种自主性批判性思维活动,因而自我诊断是一种自主性行为,是一种“异位思考”,是一种“寻求参照”的过程,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努力,更是一种对自我潜能的有效开发。[17]17-18掌握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技能,首先,要明确自我诊断过程,一般来说,课堂教学自我诊断过程包括诊断准备、收集资料、初步诊断、诊病辩证、治疗处方、验证效用、再次诊断、实践跟进和巩固疗效等10个环节,这10个环节环环相扣,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自我诊断,在自我诊断中实施教学实践。其次,要掌握诊断辨证的步骤与技术,面对教学实践,必须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抓住病症、探求病因、落实病位、分清病性、阐明病机、详悉病势,以实现判病论治的目标,在必要的时候还要采取行为分析技术、作品分析技术、能力诊断技术以及心理测试技术等。第三,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与学习的关系以及影响教与学的主要因素等;二是教学诊断与医学诊断的关系,明确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来源于医学诊断、医学诊断改进了课堂教学自我诊断,分析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影响因素;三是教学诊断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教学实践是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前提,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是教学实践的保障,课堂教学自我诊断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优化课堂教学品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第四,要坚持三大结合,一是自我诊断与他人诊断相结合,深刻理解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必要性和课堂教学合作诊断的必然性,积极探寻课堂教学团体合作诊断策略;二是教学诊断与学习诊断相结合,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行教学自我诊断与学习自我诊断的有效统一;三是诊断自觉与诊断制度相结合,提高教师的自我诊断的主动性,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实现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规范化发展。因此,发挥教师发展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坚持国际视野下的本土化自觉发展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客观要求,一线教师要掌握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技能,以自己坚持不懈的追求、不断创新的教学方式、崇高的师德风范诠释人民教师的深远意蕴[18]。

总之,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是教学诊断的重要形式之一,“从教学诊断的全部活动来看,自我诊断是各种诊断方式的基础,无论什么诊断方式都要转化为自我认同才能产生效用”[17]17。鉴于当前我国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研究与实践要以“发展”为主题,以“懂现实——学理论——重实践——深反思——善改进”为基本路线,以把握课堂教学现状为基点,以分析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现状为必要前提,以掌握课堂教学自我诊断原理为重要保证,以推进课堂教学自我诊断实践为核心,以积极反思课堂教学自我诊断为关键因素,以改善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研究与实践为优化途径。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教师专业能力已经成为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具有的自我审视与自我完善的方法与技能,是教师专业核心能力,也是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短板”,只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诊断能力,才能切实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才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戚万学,王夫艳.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内涵与特征[J].教育研究,2012(02):97-104.

[2]祝新宇.中学多样化课堂教学诊断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3.

[3]代天真,李如密.课堂教学诊断:价值、内容及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10(04):43-45.

[4]黄厚江.语文课堂教学诊断[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5]何基生.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竞争与合作——兼论有效课堂学习小组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9(03):22-24.

[6]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300-303.

[7]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8]尹达,田建荣.学校教育系统师生协商性共生合作平衡机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0):54-59.

[9]崔允漷,沈毅,吴江林,等.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5.

[10]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1]葛鲁嘉.从心理环境的建构到生态共生原则的创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21-126.

[12]王丽珍.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模型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2):38-42.

[13]栗洪武,秦立霞,龙宝新.教师实用教学技能[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

[14]程子悦.简述课堂教学观察与传统听评课的区别[EB/ OL].(2013-09-25)[2014-11-18].http://cfpx.cersp.com/article/ browse/318275.jspx.

[15]游旭群,王振宏.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及其发展[J].当代教师教育,2013(02):5-8.

[16]郭吉刚,王效浣.浅谈医学影像诊断学思维方法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 2012(24):56-57.

[17]严先元.教师怎样作教学诊断[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8]吴薇,熊晶晶, 潘懋元.大学教师发展观与实践探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3(4):63-67.

Self-Diagnosi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Core Competence for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YIN Da
(College of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 Xi'an,Shaanxi,710062)

Self-diagnosi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a method and skill for teachers to find and summarize experiences by themselves through "evaluation" and "judgment" on elements in their own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to analyz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o put forward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Diagnoses are made from many perspectives includ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 learning objective, learning content, learning methods, learning environment, learning feedback, etc. Self-diagnosi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an essential ability that teachers must possess for their self-examination and self-improvement in the course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t is also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However, it is the “short board”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owadays. Only by enhancing teachers’ ability of selfdiagnosis for classroom teaching, can we effectively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pability, self-reflection ability, innovation and learning ability, thereby improv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effectively promo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classroom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 diagnosis;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G451

A

10.3969/j.issn.1005-2232.2014.06.006

(责任编辑:金忠明,朱振环)

(责任校对:姚琳,朱振环)

2014-07-15

基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高考多元录取机制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A880093);山东省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全纳教育教学策略研究”(立项编号:2014XD0089)。

尹达,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E-mail:yinda@163.com

猜你喜欢
专业课堂教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