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公益性认知情况研究:基于患者视角

2014-04-18 06:48军董晶晶刘建张健王力红张为远申昆玲郑东翔周保利李秀兰史培娜尹
中国医院 2014年1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

■ 李 军董晶晶刘 建张 健王力红张为远申昆玲郑东翔周保利李秀兰史培娜尹 娜

公立医院公益性认知情况研究:基于患者视角

■ 李 军①董晶晶①刘 建②张 健②王力红③张为远④申昆玲⑤郑东翔⑥周保利⑦李秀兰⑧史培娜②尹 娜①

【摘 要】目的:了解患者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自编问卷,通过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与被调查者面对面交流,或指导被调查者填写等方式,收集研究对象关于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信息和资料。结果:(1)仅约1/3对公益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2)排在前3项的公立医院公益性行为是:为患者着想;良好医德医风,医患关系和谐;合理的服务价格。(3)仅有约9%认为公立医院公益性落实情况很好,排在前3项的公立医院公益性弱化原因是:政府对医院的投入不足;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政府对医院公益性的监管不够。(4)近94%认为应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排在前3位的举措建议是:政府增加投入、政府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医院监管和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水平。结论:患者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认知及其程度有限,应从加大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宣传力度和增加公益性医疗服务提供等渠道,引导并逐步提高患者认知水平。

Author’s address:Capital Research Bases of Health Management and Policy, School of Health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No.10, Xitoutiao, You'anmenwai,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100069, PRC

近年来,部分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淡化和虚化现象[1]存在加重态势,以营利为目的,对社会公益性服务关心不高,所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甚至产生一些严重违背行业准则和职业操守的行为,从而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和医患纠纷。新医改方案将回归公益性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当前研究主要从医疗机构角度评价公益性[2],一些针对患者的调查则主要测量其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尚未见从患者角度了解其对医疗机构公益性认知程度的研究。然而患者作为医疗服务的接受者,其对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的认知程度,对改善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具有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首先,根据课题研究目的,鉴于医院的代表性和规模,选择综合医院Y与E、D、K三家专科医院为研究对象。其中Y医院为900床以上、2100名员工以上的医院;E医院为600~900床、1400~1500名员工左右的医院;D、K医院为500~600床、700名员工左右的医院。其次,根据医院规模,按员工1/7比例,三类医院3:2:1,确定调查对象的人数,Y医院398人,E医院273人,D医院138人,K医院137人,4家医院合计946名患者。

1.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通过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与被调查者面对面交流,或指导被调查者填写等方式,收集研究对象关于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信息和资料。调查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情况、对公益性的认知和评价情况。鉴于住院患者少于门(急)诊患者的特点,本研究按住院门(急)诊1∶1~2组织调查对象,其中门(急)诊患者采用立意抽样方法,住院患者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录入,用SPSS 18.0 进行统计分析。基本情况部分采用频数、百分比等作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公益性认知及评价部分的多响应二分变量集进行频数分析、交叉表分析及Logistic 回归分析。

2 结果

2.1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46份,回收946份,有效问卷946份,回收率与有效回收率均为100%。

2.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男女比约0.875∶1,平均年龄为45岁,年龄构成主要集中于30~44岁及60岁以上人群,69.45%的调查对象在婚,学历为高中以上超过70%;离退休人员占29.6%,企业员工占23.47%,事业单位人员占15.86%,农民/农民工占10.47%;44.5%的调查对象家庭月收入在2001~5000元之间,低于1000元仅占6%;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主要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6.19%,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1.64%,公费医疗20.6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2.5%,完全自费14.72%。

2.3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认知与评价

2.3.1对公立医院公益性认知情况。作答人群(878人)中,约1/3(298人,33.94%)选择了“知道一些”,322人(36.67%)选择了“认识很模糊”,258人(29.38%)选择了“完全不知道”。对公立医院公益性行为的认知情况,作答人群(930人)的响应百分率和个案百分比见表1(由于篇幅所限,只列出前五位,下同)。“医院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排位倒数第一。2.3.2 公立医院公益性弱化原因认知。对公立医院公益性弱化原因的认知情况,作答人群(934人)的响应百分率和个案百分比见表2。

表1 公立医院公益性行为认知的多反应变量集

表2 公立医院公益性弱化原因认知的多反应变量集

表3 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举措的认知的多反应变量集

2.3.3公立医院公益性强化意向及举措。作答人群(921人)中,864人(93.81%)认为应该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有57人(6.19%)认为不需要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对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举措的认知情况,作答人群(800人)的响应百分率和个案百分比见表3。

2.4各人口学资料与分量表数据之间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七个人口学变量分别定义为自变量,将公益性认知与评价情况的量表数据定义为因变量,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取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FORWARD:LR法,并在纳入标准SLE=0.10和排除标准SLS=0.05的水准下筛选自变量。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部分列出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的情况。

2.4.1公益性认知与人口学数据的Logistic回归分析。由表4可以看出,公益性认知程度与性别、文化程度和医疗付费方式有关。男性对公益性的了解程度是女性的1.583倍;本科及以上的学历者对公益性的了解程度是初中学历者的2.028倍;有医疗保险的人群对公益性的了解程度是完全自费人群的2.083倍。

2.4.2部分公益性弱化原因与人口学数据的Logistic回归分析。由表5可知,公益性弱化原因中对“政府对医院的投入不足”认知情况与文化程度和医疗付费方式有关。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更认可这一因素。参加公费医疗的人群认知率是其他人群的2.598倍。有医疗保险的人群的认知率是完全自费人群的2.688倍。对“政府对医院公益性的监管不够”认知情况与医疗付费方式有关,未参加新农合的人群是参加新农合人群的1.927倍。

2.4.3部分公益性强化举措与人口学数据的Logistic回归分析。如表6所示,“政府增加投入”与年龄和医疗付费方式有关。20岁以下的人群和21-40岁的人群认可率均比80岁以上高,其中20岁以下人群的认可率是80岁以上人群的7.391倍,有医疗保险的人群认可率是完全自费人群的1.608倍。

3 讨论与分析

公立医院是由政府投资设立、向社会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组织。鉴于公益性指社会公众受益的性质,社会组织的公益性就是一定社会组织通过自己有目的的活动,以非营利方式向社会提供某种满足社会和公众基本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行为属性[3-4]。又因为公立医院的日常运营既有政府和社会对其无偿提供各类公共服务,也有政府直接、间接的经济投入(如税费减免等),所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还增加了政府赋予的特定社会目的的公益责任和义务的内涵[5]。

3.1公益性认知现状不够理想

调查显示,仅约1/3的调查人群知道一些公益性,提示公益性的普及程度还偏低。有医保的人群对公益性的了解程度是无医保(完全自费)人群的2.028倍(表4),可能是因为近几年医保报销比例不断增长,使医保患者的经济压力小于自费患者[6]。

针对公益性行为的认知,前3位分别是“为患者着想”,“良好医德医风,医患关系和谐”和“合理的服务价格”。66.34%的作答人群选择了“为患者着想”,可能与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具有较大的主导权,医疗服务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有关。在医患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医务人员能否为患者着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体验质量,这正是患者对公益性最直观的评价,也是公益性的本质要求。56.02%选择了“良好医德医风,医患关系和谐”,可能与当前医疗市场信任危机的负面影响有关,个别人员不良表现影响了全行业形象,医院公益性要求医务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操守。55.27%选择了“合理的服务价格”,可能与“看病贵”现象仍未得到实质性改变的状况有关,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这恰与医院的公益性要求背道而驰。

表4 公益性认知程度与人口学数据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表5 部分公益性弱化原因与人口学数据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表6 部分公益性强化举措与人口学数据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至于对公立医院公益性行为的认知,“医院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排在最后。课题组认为,虽然调查人群对此并不完全认同,但医院固定资产是公立医院公益性得以实现的依托,其保值增值才可能保证公立医院公益性及公益性行为的可持续性。选项的答题情况提示患者可能更注重眼前、相关的利益得失,为今后进一步扩大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影响程度留下可操作的空间。

3.2公益性强弱的指向在政府

调查显示,公益性弱化排在前3位的原因是:政府对医院的投入不足、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政府对医院公益性的监管不够,其中两项跟政府工作有关。公益性弱化原因的认知差异与文化程度、医疗付费方式不同有关。文化程度差异可能左右原因判断,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更重视宏观因素,如政府投入对医院公益性的影响。而医疗付费方式差异导致关注的焦点不同,公费医疗人群医疗费用多由政府承担,报销比例较高,所以较参加其他形式医保或完全自费的人群更关注“政府对医院的投入”,新农合医疗费用支付与新农合基金及参合个人有关,但与后者关系更密切,所以关系到切身利益,未参加新农合人群较参合人群更关注“政府对医院公益性的监管”。

前3位强化公益性的举措是:政府增加投入;政府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医院监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水平,提示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这既是政府职责所在,也是民意所向。政府作为医改最主要的推动力,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者、监管者、资源配置者,能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事关新医改成败。而公立医院作为实现公益性的主体,在强化公益性的过程中,应加强自身学科建设,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改革运行机制。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医院功能的要求使然[7],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然而从调查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公益性作为公立医院的特征并不完全为患者所认知,而且一些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表现的确不够理想。社会营销[8]的理论认为,要提升顾客对品牌的认知水平,除了多渠道地加强品牌宣传外,还应该让消费者切实受益,增加品牌的说服力。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以公立医院的服务作为载体,服务本身即为公立医院的产品。因此,提高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道理相同,我们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4.1加大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宣传力度

为加强人群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认知程度,从而对其产生一定的监督作用,应加强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宣传力度。在医院,社区等地张贴海报,分发小册子,内容有关公益性的内涵,公益性行为的内容等,在社区进行公益性讲座,普及公益性相关知识,欢迎居民监督公立医院公益性工作的开展情况。

4.2增加公益性医疗服务的提供

如今公益性医疗服务的提供仍未普及,许多地区并没有享受到公益性医疗服务,而且种类较为单一,效果不显著。公立医院应提高对公益性建设的重视,定期开展公益性医疗服务,不仅在周边社区开展,也安排去郊区,偏远山区开展,为那些更需要医疗服务的人群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赵虹,苗卫军.基于医患双方认知的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原因及强化措施调查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1,9(2):5-7.

[2] 陈英耀,赵列宾,钱序,等.建立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评价工具的必要性和理论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4):11-13.

[3] 吴新华.公益与私权之辨[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7(7):78-80.

[4] 苗卫军,陶红兵.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内涵及外延的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9,22(4):28-30.

[5] 张明月.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12):8-11.

[6] 粱斐,胡献之,刘文彬,等.1791位患者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评价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4):299-302.

[7] Institute of Medicine. Crossing the Quality Chasm: A New Health System for the 21st Century. 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1.

[8] 叶煜荣,吴凡伟.医疗服务营销实务[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杜,2005:134.

第十二届内地、香港、澳门卫生行政高层联席会议在香港召开

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2013年12月5日,第十二届内地、香港、澳门卫生行政高层联席会议在香港召开,本届会议主要就应对新型传染病、中医药发展、创新医疗科技、人口老龄化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共有40多位来自三地卫生行政部门的主管分享了相关经验。

会议达成共识包括:(1)加强新型传染病的防控,在新型传染病疫情沟通方面建立专家层面的工作机制,共享信息,共同研判疫情的形势、诊治方法、病毒监测,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专家意见,同时推动疫苗研发工作。(2)在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中加强三方合作,共同建立专家协调小组,积极协商,整合资源,共同研究探讨建立三地间中药材标准的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以推进中药材标准的国际化。(3)加强医疗科技创新,三地间加强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传统医药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合作,推动医学科研和创新。(4)合作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三地将共同在慢性病防治、提升老龄人口生活质量、提高对老年人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加强合作。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谦、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张裕分别率团出席了会议。

内地、香港、澳门卫生行政高层联席会议每年举办一次,轮流在内地、香港、澳门举行,商讨三地近一年来关心、关注的重大卫生议题,交流成果及会议共识将对来年三地制定卫生政策有所启迪和借鉴。

①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100069 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西头条10号

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00050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

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100026 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路251号

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北京儿童医院,100045 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56号

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100050 北京市东城区天坛西里4号

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铁医路10号

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京顺东街8号

通信作者

刘 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理事长,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E-mail:goodjian@yahoo.com

[收稿日期2013-10-14](责任编辑 王远美)

基金项目∶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10AbZH186);“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资助项目。

【关键词】医院公益性 公立医院 患者视角

A study on awareness of public welfare in public hospitals of Beijing: from a perspective of patients

Li Jun, DONG Jingjing, LIU Jian, ZHANG Jian, WANG Lihong, ZHANG Weiyuan, SHEN Kunling, ZHENG Dongxiang, ZHOU Baoli, LI Xiulan, SHI Peina, YIN Na// Chinese Hospitals. -2014,18(1):24-27

【Key words】public welfare in hospital, public hospitals, patient's view

【Abstract】Objectives: To realize the awareness of public welfare of patients in public hospitals. Methods: Patient were selected to have a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on the opinion of public hospitals' public welfare. Results: (1) Only about 1/3 of patients aware a little. (2)The ahead three behaviors for public welfare are thinking for patients,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l staffs and patients that due to well medical ethics and atmosphere, and rational service price. (3)About 9% of patients confirm well done showing public welfare in public hospitals, the first three reasons that cause public welfare weakening are scarcity of input to hospitals from government, pursuing overly for economic benefit, and less surveillance on public welfare. (4)Nearly 94% of patients consider that public welfare of public hospitals should be built up, three prior advices are that improving input from government, further surveillance policies and intensifying medical ethics and atmosphere to enhance morality level of medical staff.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 It is limited patients’ awareness of public welfare in public hospitals, in order to conduct and increase patients’ awareness step by step, main aspect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hat raising propagation of public welfare in public hospitals and providing more medical services for public welfare.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促使公立医院达到三个转变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公立医院改革:为何改?如何改?
构建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公立医院改革总攻号
勇破公立医院改革难点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勇破公立医院改革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