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

2014-04-18 09:13郑辉
防护林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林蛙变态蝌蚪

郑辉

(宽甸满族自治县林业局,辽宁 丹东118200)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俗称哈士蟆,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其具有药用、保健、食补等功能。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采用的“人养蝌蚪、天养蛙”的模式,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实践中存在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位置、数量和面积)、种蛙管理差、掠夺性捕捉等问题,制约了其产业化发展。本文通过总结归纳生产实践中的成功经验,系统阐述了中国林蛙养殖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半人工养殖技术,为中国林蛙规范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1 基础设施

由于蛙农缺乏掌握林蛙的繁殖特点和生长习性,经常任选地点随意挖池,既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环境,又投入了较高的成本,却形成不了期望的规模化、高效益的林蛙产业模式。

1.1 产卵孵化池

产卵孵化池修建选择窝风向阳、不漏水、地势平坦的溪流和小河附近,远离人畜车道的地段。原则上不破坏自然植被,尽量利用自然坑洼地,依靠地下渗出水、冰雪融化和降雨等,光照条件100%,林蛙更喜欢老(旧)的池塘或水泡。面积一般3 m×5 m为宜,池中间水深30~40 cm,上下边留灌排水口。周边有树荫下有杂草和较厚的枯枝落叶层,且位置离放养区近的可以兼做饲养变态池。

1.2 饲养变态池

饲养变态池要求均匀分布于放养场内,离水源较近、有植被遮阳的潮湿环境的地段,保证林蛙变态后直接上山有较高成活率。首选在放养场附近和各沟岔中、下部的林下或树荫下,便于控制水温;其次选建在背坡山脚植被好的平坦地方,需搭遮阳网。面积4 m×6 m。池周边水深5~15 cm,中间水深40~50 cm,浅水区占70%,上下方留灌排水口。池壁不能太陡,以备蝌蚪上岸栖息;池边保持湿润,提高刚变态幼蛙的成活率。当蛙场内建有多个且分布较均匀的越冬池时,可不修饲养变态池。

1.3 越冬池

在蛙场内选择放养场的中下游,距主河道10~15 m、确保进出水控制、防洪、预防渗漏或冻干池水。池壁呈斜坡形,防止塌方,深度2.5~3.0 m,保证冰下不冻水层在1.5 m以上,单池面积不低于200 m2。幼蛙上山后把越冬池内的水放干,根据需要,适当调节水位。越冬池可兼作产卵孵化池、饲养变态池,亦可采取植树、种草、割棵子、搭遮阳网和用塑料围栏等,为变态蝌蚪和幼蛙营造阴凉、潮湿、安静的环境。

2 半人工养殖方法

2.1 种蛙选择

种蛙选择最好要在10月中旬—11月上旬冬眠前,其次在春季3月末—4月初林蛙出河期间。种蛙选择要求形好、体健、动作灵敏、无畸形、无损伤。蛙龄:2~4年生林蛙生命力旺盛,怀卵量多,繁殖力强,适宜做种蛙。体型:雄蛙身长5~8 cm,体重15~30 g;雌蛙腹大而丰满,身长6~9 cm,体重为25~55 g。颜色:背部皮肤黑褐色并有黑斑,背上部正脊处多有一“八”字形黑色条纹;雄蛙腹部为黄褐色,由腹至下颌渐为白色;雌蛙腹部红黄色或带有土灰色,肤色明显深于雄蛙。通常林蛙雌雄比例以1∶1.1~1.2为宜。

2.2 产卵与收集

当地一般每年3月中旬开冰,至4月初全化开。中国林蛙自然交配产卵一般在3月下旬开始至4月初结束,适宜水温9~11℃。抱对后,一般在24 h后产卵,24 h内基本停止产卵。中国林蛙卵为黑色,刚排的卵团直径3 cm,含卵粒1 000~2 500粒,体外受精。卵团翻过来呈黑色,为受精卵团;卵粒半黑半白,则是未受精卵团。待卵团吸水膨胀有弹性时再将其捞出孵化。

2.3 蛙卵孵化

孵化蛙卵采用封闭式网箱孵化法,可以避免水中天敌及沉水卵发生。孵化箱的规格为150 cm×100 cm×30 cm,以木板为框,用细窗纱做箱底,上设支架覆盖塑料布封闭。网箱用木桩固定在水里,注意保持上沿超过水面。网箱最多可放5个卵团,3 d内产卵放在同一网箱内。可通过控制水位和光照,来控制水温。

2.4 饲养变态

有研究表明,蝌蚪期食物和营养不良,导致生长迟缓且体型小,蝌蚪期的营养状态也决定变态幼蛙和成蛙的体型大小。蝌蚪孵出后5 d内不必喂饲,吞食卵衣和浮游微生物,5~14 d饲料以豆饼、米糠、玉米面为主,蒸熟投喂,1天1次,不剩为宜。14 d后饲料以羊铁叶、苋菜、菠菜、嫩树叶和草叶蒸煮10 min后混拌玉米面、麸皮、豆饼粉等,调制成糊状、饼状投喂。当蝌蚪长出2个脚后,可以脱离孵化箱。

2.5 放养上山

一般完全变态幼蛙集中在2~3 d即可全部上山。期间注意增加地面湿度,收集行动迟缓幼蛙,数量过多时采取人工分散放养,尽量消除场内的天敌如蛇、鼠等,增加成活率。林蛙食物种类达6纲13目近60种,绝大部分为有害昆虫,其次为腹足纲软体类的田螺和蜗牛;尤其对落叶松松毛虫的防治,有“森林卫士”之称。可设灯光诱引昆虫,种植蜜源植物招引昆虫;秸秆(野草)混合猪圈粪(鸡粪、牛粪、死动物尸体),繁殖昆虫(蝇蛆),增加食物来源。放养的林蛙密度过大会因食物的缺乏造成成活率大幅度下降和部分林蛙死亡,如放养密度过小则回归率亦低。一般每667m2山林可放养林蛙500~600只。

2.6 冬眠越冬

冬眠期从11月初至翌年3月末。林蛙大多数在离河流等水源2 000 m范围内活动。一般9月中下旬开始,林蛙在山下腹林下草里活动。气温10℃以下,林蛙开始入水。越冬池避免淤泥、草或腐败植物多,有机质分解耗氧;避免水质混浊带有污物盖住林蛙背部;避免冰层震动,林蛙耗氧增加;避免水质变绿或变黑,冰上有积雪等,造成林蛙缺氧窒息死亡。必要时除雪或换水。

2.7 危害防治

蛙卵孵化和蝌蚪发育期,防治野鸭、各种鱼类、水蜈蚣、蜻蜓幼虫、水蝎、蚜虫和龙虱幼虫等。幼蛙上山后,森林活动时预防鹰、乌鸦、山喜鹊、狐狸、黄鼠狼、蛇、鼠等。水下越冬预防鱼类、水蛭咬伤致死。

猜你喜欢
林蛙变态蝌蚪
海里的巨头蝌蚪
“八珍”哈士蟆传记
棘胸蛙养殖技术(四)——变态期饲养管理
大纹白蝶如何变态
从蝌蚪到青蛙
冻不死的林蛙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1)
蝌蚪
变态混凝土
林蛙油逆转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