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用药治疗35例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疗效观察

2014-04-21 10:41谢彩霞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间质性尼龙肾炎

谢彩霞

(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大同 037008)

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acute drug-induced interstitial nephritis,ADIN)特指由药物引发肾脏出现的一组临床病理病变性疾病,具体表现为患者肾脏发生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水肿、肾小管损伤以及可伴有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等,其显著的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严重者可恶化为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相关资料显示,大约有15%左右的ARF患者的发病原因可归结于ADIN[1]。此外,多数ADIN患者均具有较明确的服药病史,在早期给予积极去除病因的对症治疗不仅可防止病程向慢性肾功能不全转移,而且更有望实现病情不同程度逆转。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08年3月~2012年3月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甲泼尼龙联合给药的方法对35例ADIN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7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41例,年龄24~68岁,平均(41.5±9.7)岁。所有患者均通过肾活检确诊,均存有抗生素用药史及明确的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尿等,同时部分患者还伴有蛋白尿或血尿。致病药物分别为抗生素38例,非甾体类药物10例,中药及质子泵抑制剂各7例,混合用药6例,9例致病药物不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成组原则确保组间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及药物致病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停用致病药物,对已表现为ARF的患者需先行水、电解质平衡处理以纠正中毒情况。对照组单独采用甲泼尼龙500 mg/d行静脉滴注冲击治疗,3 d后改口服泼尼松0.5 mg/kg·d-1;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加用EPO 3 000 U行皮下注射,3次/周。两组患者的既定总疗程均为4周,结束后进行相关指标[包括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及总体疗效的比较。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的相关标准进行制定。痊愈:水肿消失,白细胞及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尿蛋白转阴,无血尿,肾功能恢复正常;好转:水肿消失,白细胞及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尿蛋白(±1.0 g/d),血尿(±),肾功能接近正常;无效:以上情况均未见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指标变化(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2.2 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总体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临床用药的种类也在日益增多并愈发广泛,此即为近年来DAIN疾病发生率逐渐增高的原因。其具体发病机制为药物进入患者机体后,可作为半抗原而与组织蛋白发生结合,并最终可能导致机体出现超敏反应而发生间质性肾炎[3]。大量临床数据显示,在所有随机行肾活检的病例当中,ADIN的发病率为1% ~2%,且在患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当中,ADIN占据了15%左右的比例。肾间质的改变可对肾小球疾病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相关资料表明,有关肾小球及肾血管疾病的早期肾活检材料中继发性肾间质损伤的存在及严重程度比肾小球和肾血管本身更能对肾衰竭进程产生影响,肾间质纤维化可发生于肾间质炎症出现后的极短时间内,故早期诊断并尽早治疗是影响ADIN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诊断ADIN肾活检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果缺少此环节往往可能导致误诊,比如患者若本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或肾小管功能障碍方面疾病通常会有与ADIN较为相似的临床表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生的判断。此外,本疾病患者经尿沉渣检查几乎均可见颗粒管型和小管上皮细胞管型,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皮疹、发热以及嗜酸性白细胞数量的增加有助于ADIN的正确诊断,尤其当患者尿液中的嗜酸性白细胞计数大于尿白细胞总数的5%时,即可将之作为确诊的最重要临床依据之一。

ADIN的治疗,传统用药多单独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甲泼尼龙等,该药物的主要功效则是帮助肾功能的恢复,并可在一定程度防止肾脏组织及功能发生持续受损,然而此过程却有可能造成蛋白分解加重的副作用,从而削弱机体免疫,并可能在病变的持续中导致肾间质微血管数量减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加重肾功能损伤的程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采用EPO与甲泼尼龙联合给药治疗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74.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 EPO与甲泼尼龙联合给药治疗DAIN有良好协同作用,在减少激素类药物用量的同时也更有利于病情转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陈冬梅.药物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2):122-12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3] 陈秀强.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36例的临床及病理分析[J].广西医学,2011,33(7):838-839.

猜你喜欢
间质性尼龙肾炎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尼龙6的改性研究进展
尼龙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奶牛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电子及汽车用的高热稳定尼龙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