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设项目危险源安全的风险管理

2014-04-21 00:36盛建忠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危险源安全带建设项目

盛建忠

摘要: 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发展十分迅速的管理技术学科,指对风险认识、分析乃至采取防范和处理措施等一系列过程,涉及概率统计、技术经济、财务管理、保险以及管理学科等学科,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安全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部分贯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其目标就是努力去防范、减少和分散安全风险。

关键词:建设项目危险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建设项目安全风险是指造成建设项目达不到预期安全目标的不确定性,或说是指那些影响建设项目安全目标实现的消极的不确定性。由于危险源是导致安全风险的根源,因此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管理成为了建设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与其它风险管理大致相同,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

1建设项目危险源识别

建设项目危险源识别是确认哪些危险因素有可能会影响项目的进展,是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步。

对建设项目危险源进行识别首先需要了解安全危险产生的机理。安全风险的直接表现是事故,事故总是在对危险源控制不利、危险趋势未得到及时控制时产生。根据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事故的发生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a)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人的行为,根据《企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包括操作失误,忽视安全,使用不安全设备,物体存放不当等。

b)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机械、物质的状态,包括物的故障和环境因素。

因此,虽然建设项目的安全风险来源可分为为高空作业、地质条件、环境因素、设备条件、材料因素和人员因素六类。但总的说来可归结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此外,为了方便危险源的识别,人们将施工现场的业务活动进行了分类:

a)施工现场的不同场所,如施工作业区、生活区等。

b)施工阶段、工序、活动,如基础阶段、主体阶段等。

这样的分类减小了危险源被遗漏的机率,也给以后的记录工作提供了方便。

危险源识别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现场调查法、工作任务法等。这里要特别推荐的是故障树分析方法(FTA)。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事故的结果,去寻找与事故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该方法可用于事故的预测、事故的调查分析、安全措施优化决策和安全性设计等多方面,在安全工程中应用较广泛。

作者以工人坠落为例来说明FTA的实际应用。图l描述了工人坠落事故的原因推测。首先,坠落事故是在安全带没起作用和工人失控坠落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第一层)。其次,安全带没起作用,可能是由于安全带失效或工人没带安全带造成的,而工人失控坠落的原因也有两个:工人滑倒或失去平衡(第二层)。最后,第三层分析了安全带失效、没带安全带和滑倒的原因。从整个图中,人们可以清楚的识别出导致事故的有关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分不同层次,从上到下,越来越细化。

人们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a)充分认识危险源的分布情况,以免遗漏。

b)要对危险源进行动态识别。

c)让每位员工参与到危险源识别中来,广泛听起意见。

2建设项目危险源评价

建设项目危险源的评价的目的是对危险源安全风险与影响进行评价分级,弄清楚哪些危险源是高度风险的,哪些是一般风险的,哪些是可忽略的,使后面的风险控制更有针对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应围绕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两个方面综合进行。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专家评估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安全检查法和头脑风暴法等。其中,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G)在建筑企业中应用的较广泛,这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意在量化出各个危险源的危险程度。下面作者将介绍该计算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及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3方面来衡量危险源的安全风险值(D)的。D的具体计算可见:

D=L×E×C(1)

专家凭经验将D、L、E、C按不同程度分为几个等级,并赋予相应的数值。这些数值并不是长期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实际情况会发生变化。因此,作者在这里没有把具体数值列出来。

虽然,专家规定D值大于160分的危险源为高度危险源,但人们在实际评价中还应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进行判定,不应将D值作为唯一的标准。

3建设项目危险源控制

危险源控制是在危险源识别和评价的基础上,将危险源的安全风险降低至可容许程度的措施。危险源的控制分为四个步骤:

a)编制危险源控制计划。“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个有效的控制计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该计划可以从三方面人手:控制危险源、控制事故触发条件以及控制后果。控制措施应广泛听取员工和专家的意见,不断优化,并且对重大危险源,指定相应的技术与管理措施,突出重点。

b)评审控制措施。对控制措施的评审主要是检查: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能将危险源的安全风险降低至可接受范围;控制措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控制措施的成本是否超出事故损失成本;控制措施是否会产生新的隐患等。

c)实施控制措施。将控制措施按照计划严格落实到建设过程中。

图2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循环

d)追踪控制结果。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难以将风险完全消除,而且还可能出现新的风险。追踪的目的在与:检查控制的效果、注意残留风险的变化,进而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控制措施计划。

4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的动态过程

随着工程建设的进行和控制措施的实施,会不断出现新的危险源,有关人员应及时对原有的识别、评价和控制过程进行评审,并不断进行完善和更新,呈现一种螺旋上升趋势。过程每循环一次,就会指定新的控制措施和目标,使得原来的风险管理过程不段改进、补充,达到一个新的状态(见图2)。

5记 录

上面3个步骤完成以后,应按照要求认真填写表格(见表1、2、3)。

表1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评价

序号 施工阶段 作业活动 危险源 可能导致的事故 危险级别 现有控制措施

表2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序号 作业活动 重大危险源 可能导致事故 控制措施

表3 施工现场重点危险源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

序号 重大危险源 技术和目标管理措施 责任部门 相关部门 完成时间

6结束语

建设项目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管理不仅包括前面叙述的几个步骤,还涉及到建设项目管理的其它方面,如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安全监督及安全技术研究等等。因此,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管理需要建设项目各部门及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它的管理水平也是整个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家远,刘春乐.建设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2李世蓉,兰定筠,罗刚.建设项目施工安全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杨文柱.建筑安全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崔德,沈德法.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控制[J].施工技术.2004,(12)

5谈睿.论“风险控制”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建筑安全.2003,(12)

6杜波,迂宝明.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控制与防范[J].建筑施工.2003,(5)

猜你喜欢
危险源安全带建设项目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新形势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对策
湘江鲲鹏计算产业软硬件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期实现厂房交付
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名单
为安全带点赞
高铁的座位为啥没有安全带?
化学工业园区中危险源分级模式浅析
哪些建设项目需进行安全生产条件论证和安全预评价
如何控制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
构建以危险源控制为核心的施工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