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需求在城市规划中的投射

2014-04-21 00:36季梦菁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生理需求城市规划规划

季梦菁

摘要:城市是由建筑、交通、商业、生产等系统在空间上构成的物质经济实体,但透过所有物质形态,可以发现其本质是“人的容器”。一个城市的健康发展,虽然在宏观层面涉及城市整体的经济、科技、文化、影响力等很多方面,但从微观上来说,应该是居于其中的每一个人的个体需求得到不断满足和调和的过程。

关键词:人;需求;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信息化革命以来,世界正以新的速度不断发展和演变。城市,作为“人的容器”,也是承载着这种改变的基本社会单位,不管是城市规划的技术手段还是考量因素都因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与此同时,作为“人的容器”,城市的规划理念重新回归本质——对人本身的关注,就显得更为重要。一个没有对人的问题充分重视的城市发展理念,即使能形成最完整和无懈可击的规划方案,也无法全面、有效地推进落实;即使能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得以实现,也无法可持续地发展城市。

2人的需求

2.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在人的需求的系统理论研究中,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是最受到广泛认可,并具有实践应用性的。需求层次理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其提出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2.2需求理论的应用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因为系统分析了人的需求,从而间接地解释了人的动机和行为的来源,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学,研究组织激励等相关问题。但从本质上来说,包括城市规划在内的所有具有人文导向的社会学科都生发于对人所组成的社会的研究,即使因为社会的群体性构成,使其具有超脱于个人之上的自有特征,但对人的微观研究永远在这些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3人的需求在城市规划中的投射

3.1人的生理需求与城市规划

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包括对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的需求。如果这些需求(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人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而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所关注的早已不只是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

人在城市中最基本的活动是居住,人的各种生理需求也最多地通过居住生活得以实现。因此城市规划越来越强调广义上的居住环境,通过科学地组织居住区的布局与交通、配置合理数量与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医疗卫生设施、预留符合人审美与休憩的绿地和活动空间等各种规划手段,保障居住生活的稳定,优化居住生活的质量。

随着现代人在城市生活中压力的增加和条件的改善,对生理需求中休息和游憩的需求的满足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生存目的,上升为关乎生存质量的问题。城市规划除了通过优化居住环境本身使日常性的优质休憩成为可能,其绿地系统的组织、公共开敞空间的设计意识和水平都开始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人性化指标。

3.2人的安全需求与城市规划

人的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财产所有、工作稳定以及基于未来的安全感和防御实力等方面的需求。人整个有机体具有一套完整的追求安全的机制,包括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在内的各个部分都同时也是寻求安全的工具。

城市四通八达、高度发展的道路系统使得交通安全问题在保障居民人身安全的过程中被越来越多地提及。过去,城市规划基于交通安全的考量所采取的措施,往往局限在与道路和交通设施设计有关的具体技术细节上。然而现在,引发交通安全问题的规划根源已经逐渐被认识和重视,城市规划开始通过路网结构的调整、特定道路的设置、道路开口和立体交通衔接的设计、安全交通方式的选择,满足居民交通安全的需求。

至于灾害防治,虽然不是居民需要时时考虑的日常安全问题,可一旦发生任何形式的灾害,其对人各方面的安全都将产生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因此城市规划在灾害防治方面制定有专项规划,并逐渐将其上升到了城市整体设计的层面。具体来说,就是要确定合理的城市规模和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制定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创造更多的开阔空间和疏散避难场地、建立常设的公共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安全社区做为防治的基本单位,以此达成各个层面的灾害防治要求。

3.3人的社交需求与城市规划

人的社交需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情感的需求,即人人都希望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渴望得到爱情,渴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求,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

积极、合谐的社会交往来源于人对广义的情感的需求,最基础地表现在社区的日常生活交往之中。因此,城市规划要根据不同居民的不同交流需要,在社区中设置各种相应的公共空间和设施。例如,为儿童提供安全的嬉戏场地,为青少年提供文艺体育游戏和竞赛的设施,为中年人提供各种研讨和谈话的场所,为老年人提供闲暇娱乐对话的设施。同时在这些公共环境的设计中,应处处体现关心于人、方便于人的理念,营造亲切和谐的人文氛围。

另一方面,社交需求还包含了高于个体情感需求的归属感需求,对城市归属感的向往就属于这一范畴。城市归属感的深层问题来源于城市文化层面,一种城市文化是否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将极大地影响城市对不同性格、不同层次、不同来源的居民的包容度,因此也将极大地影响这些居民对这座城市的整体认同感和归属感。

3.4人的尊重及自我实现需求与城市规划

人的尊重需求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活着的用处和价值。而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要完成自我实现,必须通过个人努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所采取的途径则因人而异。对于人的这两种需求而言,城市不可能仅仅充当一个模糊的可有可无的空间背景,而是有着无处不在的支撑作用。

满足人的尊重及自我实现需求,对应于城市规划都是追求均等化的问题,一个是资源和服务的均等化,一个是发展机会的均等化。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目标和结果,两个问题相辅相成。因此在城市规划中,优化保障人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从根本上说是具有一致性的。

一方面,在规划的具体内容上,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布局、交通和景观的组织,还是商业中心与住宅区的设计,都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人的使用需求,保证每个居民在城市设计之初就被自然的平等看待,生活以及发展都能得到均等的保障和支持。

另一方面,在规划的宏观架构上,要完善规划体系、实现城乡统筹规划。不成系统、忽视周边发展的孤立的城市规划,不仅会造成规划实施的混乱,更可能导致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利益的不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科学、完整的规划体系,实行绿色、可持续的城乡统筹规划,也将促进城市中资源和服务的均等化,以及人的发展的均等化。

4结语

从表面上看,城市是由建筑、交通、商业、生产等系统在空间上构成的物质经济实体。然而城市因人而诞生,因人而发展,透过所有物质形态,可以发现其本质是“人的容器”,一个由人及人的社会关系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一个承载和整合了人各个层次的需求的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的任何一个部分,都离不开人。因而,城市规划的任何一个细节,也都离不开对人的需求的考量。人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层次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不断发生变化,相应地,从更多关注对人生理需求的满足,到兼顾对人尊重及自我实现需求的促进,城市规划的理念和内容也在不断地趋于成熟。

参考文献:

1刘易斯•芒福德,宋俊岭,倪文彦.城市发展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纪晓岚.论城市本质[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3李阎魁.城市规划与人的主体论[D].上海:同济大学,2006

4李伟国,王艳玲.城市与市民关系的变化及城市规划的变革[J].城市规划,2005(7)

5康艳红,张京祥.人本主义城市规划反思[J].城市规划学刊,2006(1)

猜你喜欢
生理需求城市规划规划
睡着了还能到处走动
湖州特殊人群在公共场所卫生间的使用现状与设计建议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吃货们的世界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