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教室”与“适时撤离”

2014-04-22 23:50何捷
中小学德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孩童教室班级

何捷

看过一篇班主任经验谈的文章,强调班主任要坚守教室。原文中强调“坚守教室仅是形式,意在坚守儿童的德育阵地,精神家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坚守教室考量的是班主任的耐心、毅力、德行,确实是班主任修炼的朴素真义。

难忘坚守教室的初衷

去年9月,我和三年三班的54个儿童相识了,也开始了二十年班主任生涯中最为“惨烈”的坚守。三年级的儿童原本天真顽皮,是小学六年中最为特别的转折阶段,再加上低年级时习惯养成做得不够,因此,在集体活动中就表现为各种零星冲突,事件发生的概率就像冬日里的感冒那样频繁。我的坚守从早上7点40分开始持续到中午放学,之后从下午的校门洞开到清校,大半个学期的坚守,所做的说来细碎:提醒孩童不要打闹;处理孩童之间的各种纠纷;指导孩童随时整理教室卫生……这样的坚守,让我能长时间观察每一个儿童,了解他们的活动情况,团队组合,在事件中的表情反应,交往中的言说状态等。

坚守教室,让儿童和教师有了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化解本不该产生的师生矛盾。一次听写课,我安排同桌互相批改对方的听写卷子。课堂巡视时,我发现一个孩子几乎在交换听写卷后的同时就在对方的试卷上画上一个大勾。我当众批评了她的不负责任,也不给她争辩的机会,要求她回家后写出书面检讨。课后,我习惯性地在教室停留,她见机找我,表述了原由。原来,她习惯于先为对方画上勾,然后再仔细为对方寻找差错。她认为这么做能够给对方以鼓励,让同桌有一种成功感。而恰好那一瞬间被我看见。儿童善良的心居然被我误解,我不由得对她的勇气产生一种敬佩,也为自己感到羞愧。我暗自庆幸,正是坚守,让我没有错失将自己从滑向简单、武断式管理的边缘拉回来的机会……

坚守教室,给教师更多观察儿童的机会,有助于设身处地体察儿童的真实感受。一段时间,根据家长反映,班上流行看言情小说。用家长的话说,看这种书到了“疯狂”的地步。家长要求我下令禁止,我决定坚守教室,好好观察。的确,孩子迷上了这类书。因为我常在教室,就像孩子的伙伴一样,所以他们不避讳,不隐藏,看得那样坦然。我找来几个看得投入的女生了解情况,她们敞开心扉和我交谈。取书,是借阅的居多;看书,是课间的消遣;谈书,是因为内容的吸引。大家知道百分之九十九的家长是不同意看的,所以打起了游击战。我最关心的是:“家长说,看这样的书会早恋哦!”孩子笑笑说:“放心,我们才没那么傻呢!第一,因为里面的内容比较纯洁,是幻想的,现实中可没有这么美好;第二,看书是不会变坏的,除非你自己思想有问题,那又是另一个问题了。”真有意思,坚守教室让我可以站在儿童的视角弄清楚这个问题:其一,儿童认为这些文字中描绘的所谓“爱情”是虚幻的,纯洁的,美好的,善意的,相对于暴力、凶杀、色情的书籍,阅读这样的书籍不说它有益,但无大害是肯定的。其次,儿童心里早就有一把尺子。“因为内容比较纯洁,是幻想的,现实中可没有这么美好”,孩子居然能分辨现实和幻想,这多么可贵。其三,孩子认定变坏可不是阅读造成的,这是多么纯真的发现。例如,一个大人看了侦探小说后触犯刑法,能因此禁止侦探小说么?堵不如疏!最后我开始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同时引导孩子多元选择书目。一场“禁书风波”就这样平息了——是坚守让我有了平稳调解的勇气和理性。

坚守教室的意义重大。其一,坚守有助于我“重新发现儿童”,也让儿童发现我。师生之间需要接触,熟悉,了解,亲近,此时教师坚守教室,无疑为师生相互了解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其二,坚守教室有助于教师更为及时地面对儿童,解决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坚守中,我们可以更为直接地告知此学段的孩童: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什么更合适。“直接正面地告知”——这是儿童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当孩子举起凳子追打时,坚守教室让你第一时间发现并直接制止,告诉他:同学之间可以嬉戏,但绝不能拿各种工具。又如,孩子间互相用脏话攻击对方,坚守教室让你第一时间听闻并能直接告诉他:不喜欢对方可以,但不能用这样的语言攻击对方。其三,坚守最为重要的意义——陪伴儿童成长,促进其自律自控能力的发展。有了教师的陪伴与关注,儿童更容易形成自觉意识,在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等方面,能更好更快地发展。教师的陪伴,是一种无声的关爱,也是一种相对隐性却持久的教育力。而这些,都将转化为儿童自觉发展所需的有益外力。

发现适时撤离的时机

适时撤离,是班主任修炼的又一要义。

适时撤离,“时机”的选择是关键。首先是班主任感觉不对劲时要撤离。“不对劲”可以从儿童的眼神、言语、行为中去感觉,当儿童和班主任之间存在着戒备,即将演变成“在和不在不一样”的状态,就是撤离的时候。其次是感觉顺畅时要撤离。“顺畅”是指班级管理上轨道,儿童自觉性提高后带来的舒适感。成年人在儿童的群体中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前期的坚守能给予儿童适时的引导,对其成长有益。但在班级管理中,群体在进步状态时会产生对班主任的依赖和崇拜,表现为“只听班主任的话”“事无巨细都来问”。此时是班主任撤离的时机。因为,在班级中形成个别崇拜并不利于集体的良性发展。

撤离的方式也有讲究。其一,逐步撤离。不要太突然,一下子撒手不管,要给孩子缓冲期。如:从全天候坚守到半天,再到偶尔出现。我在坚守后期,先从下午到校后的半小时撤离。当我不蹲守班级时,发现他们也能文明活动,上交作业,一切有序,让人放心。之后我再扩展为下午放学后撤离,让值日生自己完成任务。虽然多有扣分,反复,但总体呈现进步状态,撤离有利于锻炼自理能力。其二,若即若离,保持距离。撤离不是消失,要让孩子感觉到班主任的关心。如:我选择经过班级到办公室或其他办公区域的路线,选择靠班级近的洗手间,目的是让孩子偶然间抬起头看到我,心安则性定行端。其三,撤离后要保持联系。我有两个与班级及时联系的渠道。第一个是指定两个班委随时到办公室报告突发事件或者需要班主任处理的事件。第二个是使用“班级日志”记录,按照座号顺序,分上下午两时段记录班级见闻或者自我感受,每天早读课时交由班主任批阅。这样便于我随时了解班级情况。

其实,班主任的适时撤离是一种勇气,勇于放手,不怕承担;是一种智慧,有容乃大的管理智慧;是一种默契,是师生之间互动对接的融洽;是一种信任,相信自己之前的坚守没有白白付出,相信孩子渐渐长大,相信班级会越来越好。也许,更为合适的状态是中庸与融合的班级管理:必须的坚守与适度的释放相结合。在敬畏制度、心存他人之后给予儿童发展的空间,善待他们在错误体验中的逐步成长。

(作者单位: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

福建福州 350001)

责任编辑 颜雪梅

猜你喜欢
孩童教室班级
班级“无课日”
不要在教室打闹
Do Softly Pray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童年之歌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