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肥料引领行业逆风而行中国磷肥工业协会新型肥料分会一届二次会议暨第二届新型肥料高峰论坛在宁波召开

2014-04-22 07:30中国农资贾然然
中国农资 2014年44期
关键词:农化调节剂化肥

□《中国农资》记者 贾然然

新型肥料引领行业逆风而行中国磷肥工业协会新型肥料分会一届二次会议暨第二届新型肥料高峰论坛在宁波召开

□《中国农资》记者 贾然然

11月7日,由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主办的中国磷肥工业协会新型肥料分会一届二次会议暨第二届新型肥料高峰论坛在浙江宁波召开。新型肥料高峰论坛上,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国际锌协会中国项目主管樊明宪、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段留生、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罗文胜等与会专家对新型肥料标准化发展方向、植物生长调节剂最新研究进展、肥料增值技术以及功能性肥料未来发展等课题进行热烈探讨。

与会专家认为,为保证新型肥料市场的有序发展,业内人士应该遵循以下几点:一是发挥好企业之间的纽带关系;二是企业要加强与政府合作、信息交流,为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世界竞争力,共促新型肥料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新型肥料标准化体系亟待调整优化

十八大以来,肥料行业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迎来新的春天,在产品工艺以及肥料利用率等方面大幅提高。目前由于不平衡和过量施肥造成农田中微量元素下降和盐渍化,配料及功能结构亟待调整,肥料用量拐点将出现,新的市场营销变革即将开始。

接下来,新型肥料发展重点要细化行业约束标准,统一评价尺度,规范和引领行业发展,配合国家政策,调控新型肥料未来发展方向和节奏,包括法规性、滞后性、先进性、阶段性以及局限性等多种约束政策,形成有科学可行的检测评价体系,促进新型肥料市场规范运行。

未来我国肥料的标准化将从质量安全、废弃物使用、施用技术,使用安全和农化服务等角度出发,对新型肥料标准制定和标准体系等方面进行引导,进一步调整优化肥料标准化体系,针对液氨、尿素、农用硝酸铵、农用氯化钾、中微量元素等进行标准制修订,实现肥料分类分级使用。

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已经走入化肥用量下降阶段,所以中国未来5年之内必将面临肥料用量的拐点,发展的快慢取决于土地流转政策的贯彻和用肥知识的网络普及等因素。未来新型肥料发展多样化是王道,实用性是霸道,逐步实现水肥一体化、肥菜一体化、肥调一体化等模式,通过对现有肥料与其他物料的组合加工以及对已有肥料功能的再认识、施肥装备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和完善,辅之科学施肥指导细化,以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为核心,通过控制供肥过程,改善作物特定品质,实现肥料、作物、土壤与水环境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重大专项处处长段留生:植物生长调节剂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特殊的农药,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的内源性或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调节剂的出现引领作物科学管理进入新的阶段。在优良品种的遗传基础之上,施肥、灌溉、耕地是为了给作物创造良好的社会生长条件,调节剂的特殊之处是通过调节激素来影响植物的生长代谢,在效益和特点方面都不同于其他常规栽培技术。

截止到2014年10月底,植调剂登记企业309家,然而产品重复严重,单品规模小,调节剂研发、生产、流通、应用、技术服务全程产业化协同能力较差等问题突出。对于有调节功能的肥料来说,如何进行技术创新跟进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多年努力下,植调剂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登记对象涉及75种作物,56种用途,年应用超过2亿亩。植物调节剂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明显,首先是活化了栽培技术,增产增效作用明显,优化了密度和株行配置以及肥水运筹等方面;其次是在一定程度上简免农事操作,提高劳动效率;再次是解决了育种和繁种难题,并挖掘良种的内在潜力,提高了品种抗逆性;最后是满足了更多生产方面的需求,增强抗病抗逆性、提高资源利用率。

调节剂将成为潜力巨大的一类农业生物肥,药物作用独特、不可替代;同时适用作物、地域广,必将成为国家农业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未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由于目前调节剂的用量少、生产规模不大、源头创新不足等多种问题限制其发展,希望在产学研推多种领域带动下,实现其作为新型肥料而带来的高经济效益。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秘书长赵秉强:增效减量成新型肥料发展核心

中国化肥产业发展面临困惑,肥料的用量之大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生产安全。从某种意义上讲,化肥养活中国!没有化肥就没有我国的粮食安全!不仅是中国,任何一个国家对于化肥问题都不敢轻视。所以,未来肥料研究的重点应当是如何提高效率与利用率,在不增加或少量增加化肥用量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效率,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以质量替代数量,发展增效肥料,推动传统化肥全面增值改性是中国肥料产业未来发展的道路。

目前,新型肥料要走水肥一体化道路,而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配套设备装置。传统的经营主体正在发生变化,但这是需要过程的,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居多,现代水肥一体化设备若无规模化经营基础,很难大面积推广应用,而这一矛盾主要取决于我国土地流转速度的快慢。

我们国家在科学施肥理念的指引下,随着新肥料产品在性能的改善以及质量上的提高,化肥用量的拐点将在5年内呈现下降趋势,未来我国化肥用量将稳定在4500万吨左右。中国肥料产业发展拐点即将到来,要赢得持续发展,必须更新观念、打破传统,走质量替代数量发展之路。

国际锌协会中国项目主管樊明宪:功能性肥料顺应科学施肥方向

中国的粮食作物产量是在消耗了大量资源的基础上才得以保证,如化肥、灌溉水、地膜及其他化学药品等。接下来,化肥行业发展将紧紧围绕“科学施肥技术和科学肥料新品种”,减少肥料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全国第二次土壤调查结果:土壤缺锌是中国第二大养分缺乏限制因素,缺锌面积达51%,集约式高产农业种植制度,容易发生中微量元素缺乏,限制作物产量和NPK肥料的增产效益。而科学施肥要从多方面入手,要根据作物需求进行平衡施肥,要平衡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的配方比例,实现精准施用。大量试验数据表明:适当施用含锌肥料,每亩平均增产9.4%,亩收入平均增加42.8元,增产、经济效益明显。

2011年,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4.3亿亩,其中,水肥一体化面积只占总播种面积1.3%。预计到2015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总面积要达到8000万亩以上,需要水溶肥料520万吨,达到节水50%;省肥30%,增产20%的目标。将大量元素肥料作为微量元素的载体,根据不同地区需要,选择不同微量元素肥料,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来实现其更高的经济、社会效益。

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罗文胜:套餐肥+专业服务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90年代以来,化肥用量大幅度增加,作物产量却与其成反比,养分效率持续下降,迫切需要开发新型肥料满足农业发展需求。现阶段,我国农业种植主题转变:从单纯追求产量到要质量、产量利益并存的经济效益。传统肥料存在利用率低,造成土壤酸化、板结,大、中、微量元素间不平衡,连作障碍严重,耗费水资源等一系列问题,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产品创新转型迫在眉睫。

随着种植大户时代的到来,金正大集团企业希望从世界级高端肥料供应商和受人尊重的农化服务商逐渐过渡到世界领先的植物营养专家和种植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未来金正大将全力为新型服务主体提供全程的植物营养解决方案:一是创新产品开发、根据作物全生长周期,制定不同时期的专用肥,实现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类营养物+有益微生物全营养覆盖;二是一站式植物营养方案,从种到收,全程提供作物营养和农化技术的套餐服务,满足作物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营养需求,使得产品组合具有科学性、充分发挥套餐肥效好、价格优惠的特点;三是专业化技术服务,金正大会继续壮大专业农化队伍,扩展标准示范田,完善农化服务设施,拟建设总部农化服务中心及100个区域农化服务中心,使过去流动的农户服务队升级为驻点式的农化服务中心,提供更加专业和周到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未来,金正大将与灌溉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强强联合,在试验示范、实验室建设、产品推广等方面携手,共同引领中国水肥一体化发展。

河北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燕国胜:土壤现状决定新型肥料未来发展

根据农业部推广中心数据显示,中国正在用9%的耕地和6%的水资源生产出占世界26%的农产品,养活21%的人口。土壤作为肥料的载体,其与肥料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关注土壤健康已成为肥料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当下,我国土壤存在肥料利用率低、保水能力差、作物根系不发达、土传病害严重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等多种问题,高产区粮食生产化肥过量使用现象突出,更是给耕地土壤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肥料——土壤——作物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主体。对于一个生产企业来说,如何生产出满足农户以及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肥料才是重点。肥料与土壤就如同食物与胃的关系,再好的肥料都需要土壤来“消化”,未来科学施肥要本着种地+养地的理念。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测土配方施肥,目的在于用对肥,淘汰掉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但用对肥不等于用好肥,通俗来讲就是“改的对,吃的上”才是终极目的,再一次强调了测土配方施肥与土壤密切关系。

化肥保证营养供应,有机肥松土促进根系,生物菌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微量元素减轻生理病害,植物要想保证全营养供应,就要走复合生物菌肥之路。但目前,生物菌肥的生产工艺创新动力不足,生产厂家以小厂居多,质量标准得不到有效统一等诸多问题制约其的未来发展之路。但值得欣喜的是,从现有数据显示看,2004年-2016年,预计有机及生物肥年均递增率将达到28.5%,预计未来微生物肥料行业的发展速度会继续加快,希望业内人士共同努力,以“健康土壤·造福人类”为核心,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农化调节剂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病害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
农化人不谈九九六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
哮喘治疗中白三烯调节剂的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