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电商,尚有桎梏未解开

2014-04-22 07:30中国农资郑晓
中国农资 2014年44期
关键词:农资化肥电子商务

□《中国农资》记者 郑晓

农资电商,尚有桎梏未解开

□《中国农资》记者 郑晓

11月7日,首届中国农资电子商务大会在浙江宁波展览馆举行。来自阿里巴巴、京东、顺丰速递等电子商务界“大佬”与河北根力多、金正大、中化化肥等国内知名化肥企业共同探讨农资电子商务的未来趋势。

农资电商理论上已到来

商务部研究员沈云昌表示,目前电商崛起势不可挡,不仅政策上大力支持、服务远程化加速,网络支付安全性也在逐步提高,农资步入电子商务逐步深入人心。那么,如何利用政策发展电子商务?首先需要专业团队进行包装;其次尽快申请政府优惠资金;再次要加强细分市场的研究,尽快抢位。

近几年,农村上网人数增长速度达到86%,增幅明显。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正在加速融合,利用独特的产业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等改造线下产业,加速二者的结合。目前农资行业痛点有:产能过剩加速,缺乏农化服务、信息不对称、假冒伪劣突出。农资用户也存在一些痛点,例如产品知识了解不全,无法及时与厂家反馈等。

而电商是一个平台,它可以增加与客户的互动、增加产品的价值,可是频繁的发广告并不能够产生足够的广告效应,最重要的是可以建立与客户的联系,增加客户的忠诚度,这恰恰可以弥补农资行业目前的不足。

金正大副总裁罗文胜表示,电商“大佬”进入农资领域势在必行。电商的技术优势强,但是在农资领域尚缺,农资行业对电子商务技术处于迷茫期。农资电商配送与网购在农村越来越流行,网民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网购人群达到4600万人,是相当大的一个群体。目前新一代农民和大农场主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逐渐对互联网的利用非常重视,农资电商时代已经来临。

很多行业通过互联网已经成功改造,从金融、物流、销售等方面提高效率,成为早期电子商务的先行者。农村是一个末梢市场,电商与农资行业要用开放的眼光,共同去开发这片蓝海。阿里巴巴运营人员表示,无论是供应商、经销商还是农民,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阿里巴巴要投资100亿进军电商行业,至少未来3-5年都要进行市场研究,无论是压缩市场还是公开价格,电商与农资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带给农民更大的利益,促进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文认为,目前农资电商的模式只是简单地把线下的交易搬到了线上,远程的农化服务、网络农场的理念都没有实现。农资行业若能结合电商的便捷、高效的服务以及简单的金融理念,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罗文胜也认为,农资产品的定位基本都雷同,但是社区建设与互联网要结合起来,进而强化农民的兴趣点。

农资加入电商尚有桎梏未解开

与电商“大佬”的访谈中,新都化工副总裁刘晓霞当即连发“农资走入电商疑问”,引得现场掌声不断。刘晓霞说,电商走向农资是一种趋势,可不是所有的电商模式都能套用,就拿农资市场来说,必须要有自身特点,这其中很多东西电商解决起来都非常困难。大家不要一味地赶潮,电商虽热,可也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第一,电商之所以火热是因为它方便、便宜,可一旦农资产品也出现了低价,假货就会横行。第二,电商支付平台有支付宝、网上银行等,可目前农资销售都是以赊销为主,如果让一个农民在没有见到化肥的前提下就支付,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三,如果农民买到的化肥质量存在问题,想退货,层层的物流退回到公司要花费很长时间,会影响农民使用。第四,虽然农村上网比例在增加,可大家购买的都是一些快消品,因为不同品牌可以进行比价。如果某一品牌的化肥价格一旦公开透明,那么经销商的利益就彻底被摧毁了,甚至无利可赚。

目前农资交易方式大部分是赊销,可农资电商基本都是线上交易,不存在赊销。传统的农资行业与电商发展存在完全不一样的销售渠道,那么农资进入电商领域后,是彻底进行渠道的改革呢,还是进行微创新?各农资企业也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购买方式、营销模式,收款方式等,清醒冷静的思考,把握好自身的优势,深入洞察数据大时代的变化,积极拥抱互联网时代,避免跟风效应。

猜你喜欢
农资化肥电子商务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