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 品味艺术

2014-04-23 15:45安亚锋
艺术评鉴 2014年5期
关键词:智斗人物性格鉴赏

安亚锋

摘要:“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句话常被用到京剧欣赏当中,透过这句话,就会知道戏曲是比较难懂和不易理解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戏曲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等艺术特点。同时,也正是这些独特性才使得其能够成功地塑造各种鲜活的人物。

关键词:京剧 《智斗》 人物性格 鉴赏

一、京剧《智斗》概述

“京剧是我国综合艺术的典范之一,从形成到现在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长河中,京剧汇集和融化了各地方剧种的艺术精华、博采众长,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成为我国近世纪以来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代表性剧种,因此也被称为国粹、国剧。”①

京剧《智斗》是以革命为题材的戏曲,用戏曲所特有的艺术特征抒发着人民军队大无畏的革命情怀,同时也彰显出广大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拥护和对反动派的憎恶与倒戈。在整部戏中,《智斗》是一段比较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唱段。

二、京剧《智斗》赏析

(一)腔调赏析

京剧的腔调是由多种腔系组成的,所谓腔系就是一种归类系统。京剧的腔调主要是皮黄腔,即西皮与二黄。此腔调的产生早于京剧的形成,西皮、二黄是有北方和南方不同剧种的腔调发展而成,并且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和色彩,这也就是为何每出戏都要以各种腔调表现的缘故。在京剧《智斗》中也是如此,“一开始胡传魁的花脸唱腔,运用“西皮二六”唱腔板式,旋律平直,不加修饰,显示出剧中人即是大老粗草包一个。接着的“反西皮摇板”刁德一唱句旋律低沉,多用颤音、装饰音唱法,显得黏黏糊糊、阴阳怪气,着力刻画出他的阴险、多疑的性格特征。而阿庆嫂反差极大的高音旋律,压到了刁的气势,同时刁的态度引起了阿庆嫂的警觉。而后的“西皮摇板”、“流水”,更是显示了胡的笨拙、刁的狡猾与阿庆嫂的随机应变。在短小的过门之后,是刁德一唱的“流水”,旋律跳动大,节奏稍慢,颤音等装饰音唱的较慢而舒缓,以突出刁的圆滑、刁钻的性格。”②

熟知腔调(西皮、二黄),这是欣赏京剧的前提,而后我们可以从摆字、结构、旋律三个方面入手。摆字是指唱词的节奏关系,京剧不同于歌曲,多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主。七字句常分为2+2+3形式,十字句常分为3+3+4形式。另外,在句逗和拖腔之间,在一种腔调上是有严格定规的,这种定规控制着演奏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结构是指基础结构单位,就是指京剧中的上下句构成,京剧的唱词都是对偶的,在不对偶时会有一个补充使其对偶。在对两句和三句唱词进行处理时,将不对称的地方用打击乐的“扫头”补充,从而发展处不同的板式。西皮可以向快、慢两方面自由发展,慢的有慢板、慢三眼板,快的有二六、流水、快板、垛板。这样就可以适应剧中人物的情感需要,在熟悉了各种板式的发展与变化后,就可以在欣赏时准确把握剧中人物的感情。并且对演员的表演水准也会有一个客观的考量。

旋律是腔调本身的旋法,是唱腔最为重要的部分。腔调的旋律包括腔与字的基本关系,即依字行腔原则的运用问题;上下句落音及各腔节的落音,造成结构上的分解与综合问题;调式色彩变化的问题等。京剧唱腔的结构是上下句,区别上下句的主要手段就是看其落音。例如:西皮原板的上句落2下句落1,这种相差大二度的句式落音,和一般的民歌小调相差四五度的落音用所不同。二黄正好相反,是上句落1 下句落2 ,西皮唱段常为宫调或羽调式,而二黄常为商调或徵调式。由于调式的不同,所表现的基本情绪也就有所不同:西皮唱腔常表现叙事、抒情、写景以及激昂、慷慨的情绪;二黄常适合表现沉思、忧伤、感叹以及悲伤的情绪。即使在同一腔调内如同是西皮原板,生腔和旦腔的落音不同,表现的基本情绪也是有差异的。

在京剧《智斗》中,都可以清楚的看见摆字、结构、旋律的变化。这种程式化的表演,旨在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如胡唱的第一段流水是由四个对偶句组成,前三句是三句体,后一句是双句体,这一唱段具有典型的摆字特征,在句逗之间有着严格的定规。从反西皮摇板“这个女人”开始则注重节奏的变化,主要以拖腔为主,加入了许多扫头,以支撑唱段的归整化发展。并且这段唱段中频繁的转换板式,先后用反西皮摇板、西皮摇板、摇板、西皮流水等。这种板式的频繁转换在理论更好的为剧情服务,彰显了剧中各个人物不同的情感与内心世界,这是典型的结构变化。在后面刁德一的流水唱段中,以典型2+2+3的七字双乐句为主,并且有着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情绪变化。以此来表现剧情,刻画人物性格。

以上这种腔调的变化和摆字、结构、旋律的运用是京剧中所不可或缺的。我们在欣赏京剧时对这种腔调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若能把握腔调,我们的欣赏水平势必会提高一个档次。

(二)音韵赏析

音韵,顾其名,思其义就是指戏曲唱词的韵味。京剧和其他戏曲一样,唱词都是押韵的,这种押韵最早在《诗经》中就有所运用,后期经过演变广泛应用于文学诗词、民间歌曲以及戏曲当中。

在京剧当中,常用“中州韵”,所谓“中州韵”其实是源于元代周德清编著的《中原音韵》一书中。此书是根据当时戏曲用语的规范写出来的,对音韵进行了新的发展。由于京剧承袭了《中原音韵》的语音,所以与现代的语言有所出入,显得有些特殊。例如某些尖、团音的由来就是这样。

除了“中州韵”之外,京剧还用“湖广音”。湖广二字来源于清代以来建制的湖广省,大致指今天的湖北等中南地区,为什么京剧要用湖广音?这和京剧的形成有重大的关系。京剧形成于京城,又是一徽剧为基础,加上徽秦、徽汉的两次合流,尤其是余三胜以湖北口音,对规范京剧皮黄的念白与演唱有极大的影响。于是,首先从老生开始运用这种被称为“湖广音”的戏曲用语,后来在青衣行当也开始使用。

音韵包含了京剧唱腔的所有音与字,在欣赏时如果能掌握唱腔的每个字,我们就能够自如的欣赏。因为京剧中的字并非都是普通话读音,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各种地方语言,故而音韵在欣赏时是比较重要的,关系到欣赏的效果。endprint

(三)唱法技巧赏析

演唱技巧是最能表现京剧艺术魅力的元素之一,从现今美声、民族、通俗来看,京剧的唱法属于民族。京剧唱法是民族唱法的最高境界,最典型的演唱技巧就是丹田气与脑后音。

1.呼吸用气

京剧等传统发声方法,历来强调丹田气。习惯上将腹部脐下的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四个穴位称为丹田。另外,还有气功意守部位的名称,在脐下的叫做下丹田;在心窝的叫中丹田;在两眉间的叫上丹田。一般演唱呼吸用气是指腹部脐下大约三寸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丹田气。在京剧演唱时,我们可以根据表演者的用气观其表演水准和作品的艺术魅力。

2.气量运用

京剧的气量运用是很考究的,有别于传统的美声唱法,不用很大的气量,在不同音区和音上,用气是不均衡的,富于变化的。例如,在唱很高的音时,用气就会变得很细,是在后脑勺反超上去的。京剧唱法中有换气、偷气、歇气、就气等气量方法。在唱段《智斗》中此类例子比较明显,尤其以刁德一的唱段更具有代表性。

3.润腔方法

润腔是润色演唱的曲调和旋律,使其更为悦耳。在京剧中润腔最主要的手段就是使用装饰音,包括倚音、颤音、滑音等等。在唱段《智斗》中,胡的老生唱段主要用“颤音”润色,以此来彰显人物性格,表达人物的情感。

三、结语

“音乐欣赏和其他艺术欣赏一样,所谓欣赏就要先入门。没有进欣赏之门,那只能凑凑热闹而已。当然,广义地说,凑热闹也是一种欣赏,但这是一种低层次的,并不能得其艺术精髓的欣赏。而狭义的欣赏,才称得上是实质意义上的欣赏,那是高层次的,真正能品味出艺术真谛的欣赏。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在欣赏时要有所侧重。可以先欣赏一番场面的布景或开打的舞蹈动作,再看演员的表演欲身段做工等,而后进一步品味演员的演唱。”③

所以在欣赏京剧时,对其腔调、音韵、演唱技巧、表演程式、呼吸、气量、语言、流派都要有足够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的听懂京剧、了解京剧。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把握其独有的风格特点和艺术魅力。

注释:

①庄永平:《京剧唱腔欣赏》,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第1页。

②庄永平:《京剧唱腔欣赏》,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第261页。

③庄永平:《京剧唱腔欣赏》,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第25页。

参考文献:

[1]庄永平.京剧唱腔欣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刘琦.京剧行头[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3]项晨,韶华.京剧知识一点通[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4]王宗敏.京剧名家名段唱腔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智斗人物性格鉴赏
歌剧表演中的“移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效果透视——兼谈两部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表达
智斗
智斗笨贼
智斗笨贼
《水浒传》中的英雄与酒
紫砂陶艺鉴赏研究
紫砂陶艺鉴赏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试论普通高等学校高中学生的专业音乐审美的培养
基于人物图像视觉特征的人物性格隐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