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网络环境下音乐技能P2P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4-04-23 16:02文海良孙金艳
艺术评鉴 2014年5期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学模式

文海良 孙金艳

摘要:网络环境下音乐技能P2P教学是对传统音乐技能教学的一种改良,利用对等网络模式的P2P技术,通过互联网将教师与学生作为P2P网络的一个端点,再通过即时的音视频传输来进行音乐技能的教学。从教师、学生、教学媒介、教学环境等构成因素来分析,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打破时空、地域局限,有效地优化教学资源与教学配置、提高学生技能学习的质量、节约教学成本,从而最终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络环境 音乐技能 P2P 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由来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贯彻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内容。与其它素质教育内容所不同的是,音乐教育因其自身的特点与属性,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特别注重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从这个角度来讲,音乐技能的教学与学生音乐技能的形成,就是实施音乐教育的关键因素了。

那么,音乐技能有些什么样的内涵呢?如果我们将音乐技能看作是个体在音乐活动中感知音乐、参与音乐、享受音乐的基本实践能力,那么,其内涵是非常宽泛的。按照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所定义的,学生个体的音乐基本技能包括歌曲演唱技能、乐器演奏技能、音乐听觉记忆技能、音乐识谱技能、音乐创作技能等。

这些基本技能按照其形成的过程以及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方式,可以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大类。操作技能“它的直接对象不是音乐,而是物质客体或肌肉,通过外部显现的肌体运动来实现表达音乐的目的”①,比如乐器演奏技能,个体直接实践的对象是乐器,通过自己肢体的某个部分或者是肢体与呼吸器官等共同来协作完成乐器的演奏,利用乐器所奏出来的音符来表现个体的内心情感,这就是音乐操作技能。其它的像声乐演唱技能、乐队指挥技能都属于这一类。而关于音乐心智方面的技能,主要是从认知心理层面来进行划分、解释的,属于对音乐本质属性的一种认知、解读、以及智力上的一种交叉运算。比如音乐听觉记忆技能,就是纯粹靠个体的视听器官、如耳朵来对音乐中音符运动的长短、时值、力度、强度等进行感知,并强化作用人脑的认知神经元,以此来获得对音乐音符的听辨、记忆等能力。音乐识谱技能、音乐创作技能都可以归入此类。

在我国现阶段,心智类型的音乐技能课的教学基本上是以班级授课制的模式来进行的,这是由这一类音乐技能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认知类的教学和其它学科门类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可以更多的考虑个体的共通性,而不完全照顾到个体的差异性。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欣赏课、乐理课,以及专业音乐教育领域中的视唱练耳课、和声课、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等等,都可以作为一种大课、集体课来进行施教,这样就可以在同一个教学目标之下追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而操作类的音乐技能课,则是完全根据个体的自身特点与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其一般的授课组织形式为“一对一”模式,由教师专门对个体进行音乐技能的教授与训练,这种教学课也称为专业课。这种教学方式覆盖面很广,无论是少年儿童学习声乐、器乐、钢琴等音乐特长教育,还是专业音乐院校里的专业声乐、器乐等的学习,都是这种“个别课”的教授方式。

这似乎是一种约定俗成、大家都很认同的授课方式与教学模式,那么在当今互联网盛行的时代,是否能够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来改良这种音乐技能的教学方式,特别是操作类型的技能教学,来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技能教学的效率呢?这正是本文要试探研究的问题。要探索网络环境下音乐技能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那么我们首先就从传统音乐技能教学模式的构成分析来作为切入点。

二、传统音乐技能教学模式的构建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形式。”②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看出教学模式是由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素构成。

理论依据就是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以及学习理论等,在某一种程度上来说,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反应与实践,并且不同的教学理论所指导创建的教学模式也是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说在整个教学模式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制约着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操作程序则规定了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的先后次序等。实现条件就是参与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的客观现实对象,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教学环境等。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与评价,是对整个教学模式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从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来分析,传统的音乐技能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一种“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经过凯洛夫等人的改造后传入我国,模式构成的理论依据是心理学,尤其是训练心理学。那么,音乐技能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就可以这样来叙述:首先是回课,复习检查上一次所教授的技能技巧,并且评价学生对于该音乐技能的掌握情况。接下来就是教授新的音乐技能技巧,在学生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进一步提升个体的音乐操作、运用的能力。再接下来就是学生练习,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新技能技巧的技术要点,教师则在一旁进行现场辅导,以帮助学生个体尽快掌握新的技能。最后就是学生的课后练习,这一步骤由个体单独完成,类似于其它学科类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在实际的音乐作品中去应用新学的音乐技能。这大概就是我国现阶段音乐技能教学的一般模式,虽然有些个别具体的音乐技能教学稍有不同,比如声乐教学中的第一个步骤通常为发声练习,但也基本上是这种“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

在传统音乐技能教学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教学环境等实现条件在具体的教学中体现出不同的差异性,并由此相互成为变量而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是一个变量,教师自身音乐素质与音乐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体的音乐技能的获得,这种单向传递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所谓“名师出高徒”,就说明了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效果的关系。其次,学生也是一个变量,在音乐技能教学中特别注重因材施教,那么学生的素质与音乐方面的领悟力、认知能力以及肢体、器官的协调能力都对最终的教学效果起到影响,虽然说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诱导、启发很关键,但最关键的还是学生自己的能力。再次,教学媒介也是一个变量,虽然不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核心变量,但其作用以及对于音乐技能的最初施教还是有很大的影响。教学媒介在心智型音乐技能教学中具体表现为教学辅助设备,如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等,在操作类音乐技能教学中则具体表现为个体实践操作的对象,如乐器、钢琴、人体发声系统等,是学生获得音乐操作技能的工具,因此在这类技能教学中教学媒介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技能操作方式的变化,而最终影响技能教学的效果。最后,教学环境也是一个变量,当然相比较于其它构成因素,教学环境的变量属性要相对稳定一些。比如心智型音乐技能的教学环境,基本上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操作型音乐技能的教学环境要相对不稳定些,比如在我国现阶段的音乐操作技能教学中,教学环境既有可能是教师的家庭,也有可能是社会中介教学场所如琴行等,当然也有可能在学生的自我居住环境里,这些有选择性的教学环境或多或少影响着音乐技能教学的最终效果。endprint

分析传统音乐技能教学模式的各个构成因素,有利于我们明晰其组成部分以及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从理性的角度来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或者改良。

三、网络环境下音乐技能P2P教学模式的内涵

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点对点”或“端对端”,是一种不依赖于网络服务器而直接在两个计算机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对等网络模式。再进一步的解释就是,P2P“是一种分布式网络,网络的参与者(Peer)共享他们所拥有的一部分资源(处理能力、存储能力、网络连接能力、内容等),这些共享资源能被其他对等节点直接访问而无需经过中间实体。在P2P网络中的参与者既是资源提供者,又是资源获取者,同时具有Server和Client两种角色”③。

那么,我们所提倡的网络环境下音乐技能P2P教学模式,就是利用这种对等网络模式的P2P技术,通过互联网将教师与学生作为P2P网络的一个端点,再通过即时的音视频传输来进行音乐技能的教学。

在这种P2P教学模式中,互联网就是一个教学媒介,充当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训练都要借助于网络的中介才能够进行实现。这样P2P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过程就可以如下进行描述,首先教师和学生都同时位于两台计算机的终端位置,学生在电脑前进行音乐操作技能的展示,教师在另一端通过视频能够了解学生的回课状况。接下来,教师通过计算机对学生进行新的音乐技能的教学,而另一端的学生也既能听到教师的语言传授,也能看到教师对新音乐技能的示范演示。再接下来,教师同样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的技能学习进行现场的辅导。这就是P2P音乐技能教学的一般过程,当然,这是单一的点对点的音乐技能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操作型音乐技能的教学。如果是一点对多点的心智型音乐技能教学,那么除了上面所述的过程,还可以有其它的互动形式作为补充,比如网络即时文字互动、课后作业的网络提交等,以此来完善整个的教学过程。

当然,要搭建良好的P2P对等网络,一些必要的硬件还是必需的。首先,要有基于P2P技术的即时通信软件,比如Skype、QQ等;其次,要配上语音、视频输入工具,如话筒、摄像头等,特别是操作型音乐技能教学时,话筒的拾音功能要有一定的质量,因为这时候的话筒不仅仅是作为语音传输来使用,更大程度上因为其对诸如乐器之类的操作对象的录制传输而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个体音乐技能的回馈与评价。

四、网络环境下音乐技能P2P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

和现行的传统音乐技能教学模式相比,网络环境下音乐技能P2P教学模式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也同样是属于“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模式构成的理论依据同样是认知心理学,甚至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都基本相同,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如果我们把最终的教学效果看作是一个总量,将教师、学生、教学媒介、教学环境看作是影响总量的一个变量,那么我们就可以明显的看到,网络环境下音乐技能P2P教学能够有效的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技能学习的质量、节约教学成本,从而最终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从教师与学生这两个变量来看,传统音乐技能教学中这一对变量实际上还是相对稳定的,要进行变换着重要看各方面的条件是否具备与允许,比如时间条件、空间条件、地域条件等。而新型的P2P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依赖关系,对教学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某学生想学习钢琴,传统教学模式下,他可能就在当地寻找钢琴师资,从而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教学关系。但在P2P教学模式中,他就可以不局限在当地寻找师资,可以突破时空、地域界限,寻找中国最好的钢琴师资、甚至是跨国界、世界一流的钢琴师资。这样,随着教师这一变量的升级,教学的最终效果就会得到提升。这是从学生这一角度来提出假设的,当然,从教师这一方面出发,同样可以通过P2P教学模式寻找更优的学生资源。

其次,从教学媒介这个变量来看,P2P教学模式最核心的变化就是互联网的使用,这也是教学过程中最核心的教学媒介,随着各种教学资源的信息化,互联网环境下的音乐技能教学必然会改造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媒介的作用,从而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心智型音乐技能教学中,传统的钢琴、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等,都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并通过一些音乐教学软件来进行辅助教学;在教学评价环节中,也可以借助音高探测软件等来即时测量学生音乐技能形成的状况。这样,在有效节省教学成本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再比如,在操作型音乐技能教学中,如声乐教学,可以利用互联网能够提供的多媒体功能来取代传统教学中钢琴伴奏的辅助教学作用,让学生直接与音乐伴奏进行技能的实践练习,这不但可以使教师从钢琴伴奏的演奏中解脱出来而专注于学生的技能学习状态,也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重发声而轻音乐的坏毛病,可以说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再次,从教学环境这个变量来看,因为互联网的介入,教学环境实际上成为一种网络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可以不受时空、交通、地域、气候等各方面条件的影响,而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教学。这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省总的教学时间,使学生不需要在上课的来回途中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省教学成本,如交通费用,从而给学生减轻经济方面的压力。

总之,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P2P教学模式可以真正做到优化教学资源、节省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

五、结语

通过前面对网络环境下音乐技能P2P教学模式的内涵、构建等的分析,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音乐技能P2P教学是对传统音乐技能教学的一种改良,这不仅是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现代教学迈入网络时代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音乐学科进行现代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当然,网络环境下音乐技能P2P教学的最终实施,还要看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要有良好的网络环境,比如网速、数据流量、以及必要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是要求进行这种P2P教学的双方——教师与学生,都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与应用软件的使用,这样,才能真正的进行得心应手的教学。

注释:

①陈燕秋:《音乐技能教学的再思考》,《中国音乐教育》,2003年第8期,第4页。

②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第一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317页。

③余浩,徐明伟:《P2P流检测技术研究综述》,北京: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4期,第616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环境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