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音乐活动与少年儿童良好个性之培养

2014-04-23 16:04刘七连
艺术评鉴 2014年5期
关键词:音乐活动个性儿童

刘七连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音乐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特别是儿童个性的培育的作用越发重要。与德育相比音乐教育的优势在于它生动、易接受,以情感的力量来支持道德观念和政治观点,从情感上感染人。内容丰富的音乐活动能吸引学生参与到各种体验中,注重少年儿童身心的投入和个性的自由抒发,从而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情感上升到审美,在审美中调节身心健康、完善人格。

关键词:儿童 个性 音乐活动

一、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个性的重要性

(一)良好个性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是最至关重要的社会行为。没有好的学习本领,是很难在社会上有很好的发展的。良好的个性可以促进少年儿童掌握很好的学习方法,以至于在学习中学会更多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二)良好个性有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在人与人中的相处非常的重要。很多现实中的例子显示,一些人品很好、很诚实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却屡屡碰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有时不知道该怎么说话,知道要说话礼貌可是却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或是说话时不注意对方的感受等等,这些都是欠缺人际交往内在能力的表现。良好的个性对于提高少年儿童人际交往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良好个性有利于少儿未来的发展

现在的少年儿童是将来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我们祖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个性是一个民族的财富,有个性的人往往都能独立思想,具有较强的意志和行动的能力。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祖国发展的需要。因此,发展少年儿童良好的个性,对于他们自身的未来,乃至祖国的未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音乐对少儿个性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具有培养良好品德的作用

音乐作为美育中的一种,有着促进德育发展的因素,它是用感受的方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少年儿童的,使他们的情趣变得更加高洁、精神更加愉悦,加倍热爱生活。比如,唱歌可以让少年儿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和团结,培养集体主义感和协作精神。通过歌曲的演唱,能牵绕他们的情思,点燃他们理想的火炬,唤起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创造美好新生活的愿望。

(二)音乐体验可促进个性发展

“一个人如果能够在音乐中体验到美,那么同时他也体验到了生命的美,而当他体验到了生命的美,他也就体验到了自己的积极的生命力。”从音乐角度来讲:美是生命的动力,有生命力的人就有自己的审美观。一个人的审美观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是紧密相连的。而音乐可以培养学生正确而良好的审美观,受到良好音乐教育的人都可以使自己的人格变得高尚起来,在培养良好的人格个性方面起着非常特殊的作用。社会上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然而心态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状态,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少儿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通过多次倾听《献给爱丽丝》、《船歌》、《瓦妮莎的微笑》等平和而优美的音乐作品,可以使少儿解忧愁于欢悦,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使心理获得一定平衡,从而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

(三)音乐具有促进少儿社交能力的作用

现在的少年儿童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住房结构及环境的影响,难免会使他们与人交往、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在家大多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因而养成任性、自卑、好冲动等性格。通过学习音乐,开展音乐活动,特别是集体进行打击乐器的训练,能够使一向性格内向、不善于语言表达、不爱与人交流的少年儿童抛掉羞怯的心理,积极地配合,参与到集体协中来,使他们的情感得以发泄,从而激发了自我表现的欲望。通过各种音乐活动的合作,会使少年儿童的反映变得迅速而灵活,也能让他们了解合作,深刻地体会到个人服从整体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少年儿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高尚情操及开朗的个性,激发他们不甘落后、积极竞争的进取精神。

三、如何用音乐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个性

(一)创造气氛,以趣激学

少儿兴趣的培养是少年儿童创新精神和良好个性的重要前提和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当他们看到一种器乐,就会觉得很新鲜,会迫不及待地去敲敲打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的愿望”。当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能够独自演奏一段小乐曲时,他们会从中获得极大的喜悦感。

我们可以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上课铃响时,听一曲欢快的儿歌,等学生入座后再开始讲课。或在放音乐的同时,伴着音乐的节拍即兴表演,一边表演一边走向自己的座位。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自身的音乐细胞和情感,还可以为随后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做铺垫。

(二)选择适合的音乐作品来创造活动

首先,选择音乐要结合少儿的接受能力。例如,教师可选择乐曲《赶花会》这首歌曲,每当跳动的旋律一出现,孩子们就会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激发起热爱生活的感觉。也可选择《小小蚂蚁》这首歌曲,它会使孩子领会到团结力量大,《拉拉勾》会使孩子体会到友爱的快乐。

其次,要选择有欢快的节奏、旋律优美、歌词积极向上为特点的音乐。因为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还能感化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思想情操、情感世界、道德观念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升华。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营造环境

在音乐节奏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伸出两只手玩拍拍手的节奏游戏。方法是:第一拍由老师和学生两人拍手,第二、三拍两人对拍,边拍手老师边唱谱,唱熟后学生就可以与老师一起唱谱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对学生说学生的节奏错误,或让学生大声数一、二、三,因为会让学生感觉到挫败感。经过多次拍手游戏后,学生就可以熟悉所教的节奏了,也会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另外,为了配合少年儿童的模仿力强和直观形象思维和的特点,教师也可以设计活动律动,根据歌曲的内容、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特点,然后在活动中穿插进行理论教学、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四)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音乐创作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教学活动中有三种学习方法,分别是个人学习、竞争、合作,其中最适合的是合作学习。少儿在合作学习中交流,又在交流中合作,这整个过程就是最佳的学习过程。通过这种合作与交流,可以培养少儿的合作意识和跟与人共处的能力,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创作欲望。在进行音乐创作活动中,教师要把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学生编成小组,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如:在学习《找春天》这首歌曲时,教师要准备的物品:纸、水、细沙、塑料袋、空矿泉水瓶、杯子、米、剪刀等,学生根据自己爱好,挑选这些物品作为发声源,发出鸟鸣、雨声、风声、流水声等。如有的组用吹矿泉水瓶口表现风;用沙或米放进矿泉水瓶晃动来表现雨……每组的表现手段不一样。在宽松的音乐教学环境中,教师应多激励学生敢于自信地表现自我,敢于发表新鲜的意见和观念,敢于创造,勇于探索。在音乐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捕捉和发现学生的创作成果,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人格。

参考文献:

[1]李逾凡.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J].青海教育,2006,(Z2).

[2]朱萍.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J].考试周刊,2008,(04).

[3]赵艺艳.开展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素质[J].教育教学研究考试周刊,2009,(30).

[4]郭媛珠.在音乐活动中树立幼儿良好的个性[J].黄河之声,2002,(05).

[5]刘慧允.试论大学音乐活动课程类型[J].科教创新,2009,(02).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乐活动个性儿童
语言表达重“个性”
在音乐活动中升华幼儿科学素养
玩转音乐 “乐”享精彩
创新音乐教育 同构艺术知识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