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产业背景下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研究

2014-04-23 16:08浦彤伟
艺术评鉴 2014年5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背景人才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音乐艺术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总体来说,现在中国的音乐市场十分活跃。但是,这并不表示我们的音乐发展不存在问题。事实上,在经济高速发展,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的背景下,音乐市场还是存在很多阻碍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问题:音乐产业在发展上盲目的向西方产业风格靠拢;音乐本身仍旧处于保守地位;音乐人才队伍中青黄不接,良莠不齐。所以,为从根本上振兴我们的音乐文化产业,就要审时度势,结合新的文化产业背景,加强对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与研究。培养出真正为中国的音乐事业的发展与繁荣作出巨大贡献的高级复合型音乐人才。

关键词:文化产业 音乐人才研究

在当今社会,要实现这个目标,让中国的音乐人才更加优秀出色,中国的音乐市场更加繁荣昌盛,首先要了解目前我国音乐人才培养的方式和当前的文化产业背景。总的来说,音乐人才的培养已形成了一个系统,而在不同的音乐人才培养方案下,从初级音乐基础的学习到进入各类高校对音乐艺术进行更深更广的研究深造是音乐人才培养最全面正确的方式。要振兴我们的音乐文化产业,必须非常重视在文化产业背景下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研究。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与概念

文化产业的定义是多样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国家背景以及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下,文化产业的意义可能都有所不同。有的观点认为,文化产业是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者服务的行业,这样的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我国的环境与制度下,文化产业被定义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这样的定义来源于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从行业门类上看,新闻出版、文化娱乐业、广播影视、音像、网络、教育等行业是文化产业懂得主体和核心,在这样的基础上,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电影、电视等都是文化产业的外延与发展。

二、文化产业背景下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文化产业背景下,培养出更高水平的高级音乐人才十分重要,但是现在的人才培养现实却处于短缺的一个境况之中。

高师院校音乐专业承担着培养音乐人才的重任,然而在当下的文化产业背景下高校传统人才教学机制和培养模式下的学生仍旧面临着这样一系列问题:就业范围狭窄、适应能力不强。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在进行音乐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时,传授方式的单一,课程安排的设置,讲师教学的方式与态度,学生自发学习的热情以及对专业的深入研究都远远不够,总体来说,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经验都不够丰富和全面,很多学生通过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都仍旧停留在浅层的知道阶段而没有真正领略到音乐艺术的真正内涵,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真正注重对高校音乐人才的正确培养,要知道,音乐是一门艺术,真正步入音乐艺术的殿堂就要认认真真的去想去听和用心学习,通过改变自身学习的态度和培养人才的机制体制,才能改变目前音乐人才缺失的现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慢慢掌握音乐的使用方法直至真正地认知音乐的本质。只有达到这个层次,才可以称得上培养出了高素质的复合型的高校音乐人才。

三、文化产业背景下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策略

在文化产业背景下,想要培养出具备良好音乐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实现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社会对音乐文化服务内容的要求,高校就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手段,深入地研究与调查,努力以繁荣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和服务地方文化经济产业发展为方向,结合自身特点,努力探索适合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创新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手段,进行对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的调整,打破单一落后教学方式,拓宽实践教学途径,逐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高素质复合型音乐人才。加强高校音乐人才培养,可以参考下面几点:

(一)我们要对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目标做出更切合实际的定位。深化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的认识,根据市场需求有目的的加强对应用性音乐人才的培养。改变以往的高校音乐人才培养下的落后单一片面的培养方式,确立好目标,制定出先进灵活多样的培养政策,使音乐人才的培养有正确的方向与依据。

(二)提出新的人才培养课程方案。传统的音乐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在教学的课程中,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掘学生的独特之处和个性优势,而只是千人一面的呆板教学,专业性选修课,实践机会的缺乏。要打破这种培养体系,倡导灵活多样的培养方案,提升主干课、专业课,增设选修课、实践课。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小班式授课方式,定期考查学生的实践成果。制定良好的适合学生成长成才的培养方案。

(三)改变调整原有的教学管理体制。为使使整体的教育能力能够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得以实现,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教师团队,完善师资力量。

(四)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参加社团以及各种形式的音乐比赛来获取实践经验。学以致用是关键,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学习之余的时间,丰富与提高自己,尝试成立自己的音乐工作室,策划或者编排音乐剧,参加社会文艺演出实践,组织音乐晚会,联系文艺团体交流学习,从方方面面台前幕后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在遵循国家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指导思想下,加强对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明确正确的规划,真正认识到音乐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学生只有在实践环节中自己总结出经验和规律,培养自信和音乐技能,才能符合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校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要努力的抓住时机,把握文化发展的时代脉搏,填补音乐学科长期以来存在的高级音乐人才的空缺,加强理论研究,重视实践学习,培养出新一代音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领军人物。

(五)重视个性就业指导,对学生进行全程职业规划。当前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无法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学校在音乐专业的教育教学体系和手段落后;二是因为毕业生缺乏明确的职业和人生定位,缺少对自己能力和优势的正确认识,临时抱佛脚而导致就业困难。高素质音乐人才的培养,仅靠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优化和教学手段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要自己做到真正的思考未来,认真规划职业路径,明确人生目标,努力为自己的人生奋斗努力。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学校的调整和改革真正取得应有的成效,进一步提高对专业音乐人才的能力与实践要求,让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特点与优势能够全面的展现出来。

四、结语

提高对音乐人才的培养,改变现阶段音乐市场的表面繁荣现象,真正使我国的音乐文化产业取得发展与进步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音乐的教育与音乐人才培养在我国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中作用重大,它担负着人才输送、机制研究与创新和繁荣音乐市场,培养新时代的文化背景下音乐人才的中流砥柱等方面的任务。所以,一定要认识到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只有重视和提高在文化产业背景下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才能使中国的音乐产业真正实现繁荣昌盛,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马更.试论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艺术,2010,(01).

[3]冉玉.浅谈高等艺术教育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J].美术大观,2010,(04).

[4]杨吉华.2010 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述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03).

作者简介:

[1]浦彤伟: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背景人才
人才云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