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五国乐器简述

2014-04-23 16:09沈乐
艺术评鉴 2014年5期

沈乐

摘要:本文对中亚五国的乐器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和介绍,旨在从中获得中亚五国乐器的总体风貌,为今后的学习和运用打下基础。

关键词:中亚五国乐器 拉弦鸣乐器 弹拨乐器

一、哈萨克斯坦乐器

提到哈萨克,我们总能想到这样的谚语——“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 “哪里有毡房,哪里就有歌声”。

其中拉奏乐器以库布孜最具代表性,它是哈萨克主要的弓拉弦鸣乐器,也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在古代常伴随着宗教用于巫师给人们占卜或者治病。因其优美的音色也常用于独奏或为舞蹈伴奏。

弹拨乐器主要包括冬不拉、谢勒铁尔、杰特跟等。冬不拉是哈萨克最普遍最流行的弹奏乐器,常用于节日和喜庆日子里的弹奏和伴奏,虽然它音量不大,但是音色优美,变现力十分丰富,更因为它轻巧便于携带,在游牧民族的迁徙生活中深受人们喜爱。冬不拉演奏的方法分为弹和挑,弹用于重拍而挑用于轻拍。谢勒铁尔近似冬不拉,比冬不拉稍短,谢勒铁尔音色优美动听,常用于节日或喜庆的日子演奏。杰特跟是一种卧式弹奏乐器,类似于筝,张七根弦,下置羊骨为琴马,通过左右移动琴马来调试音律。

吹奏乐器有斯布斯额、喀呐依、阿得尔那等。斯布斯额被哈萨克人称作“心笛”可见其重要性,它的制法比较简单,有点类似于汉民族的竖箫,是一种竖吹木笛,通常是用芦苇杆和木头制成,在上面凿三到五个小孔。喀呐依是一种铜号角,由三部分组成,上节中部弯曲呈之字形,吹嘴较小,下节为喇叭口,这样的设计便于发出洪亮的声音,作用于军乐演奏和战争传送信号比较广泛。阿得尔那因其可以发出呦呦的鹿鸣声来吸引鹿而又被称为“鹿笛”,它是远古时期人们人们狩猎时诱捕猎物的工具。

哈萨克的打击乐器种类很多,其中有达布勒、省达吾勒、达吾勃帕孜、当哈拉、阿提推亚克、阿萨塔亚克、玉兹塔克勒达克等。达布勒是哈萨克人的古老战鼓,演奏时用两个锤子击奏。省达吾勒实际上达吾勃帕孜的变体,形制小于达吾勃帕孜,常用于狩猎。而达吾勃帕孜是一种木质鼓腔,一面上蒙有皮革,还可以控制松紧,下面的三个支柱用于支撑。当哈拉与铃鼓类似用于萨满的巫术。用一块树干或薄木板弯曲后制成鼓圈,单面蒙皮,鼓圈上面安装很多可以活动的小铁环,摇动起来叮当作响。阿提推亚克,用一对马蹄壳制作的打击乐器,用两只马蹄壳相互击打发出声音以模拟马蹄声。阿萨塔亚克是握在手中摇感发音的乐器,也是用于萨满巫师做法。玉兹塔克勒达克由两只大小不同的牛角制成,演奏时用木槌敲打,又被称为“牛角音”。

二、乌兹别克斯坦乐器

乌兹别克斯坦的传统乐器也可分为弹拨乐器、拉弦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

弹拨乐器主要有弹布尔、都塔尔、热瓦普等。弹布尔历史悠久,它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新疆都有流行,并都认为是自己的民族乐器。弹布尔外形像一个按了长柄的葫芦水瓢,琴头上有短短的五个弦轴,系五根弦,以前多采用羊肠,现在多为尼龙弦。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拨片弹拨发音,技巧丰富。都塔尔可用于独奏和伴奏,形状和弹布尔有些相似,据说是在14世纪前后从波斯引进。它的琴头上只有两个短的弦轴。热瓦普又称拉瓦波、喇巴布,是维吾尔、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共有的弹拨乐器。这种乐器音箱呈半球形,用整块桑木挖制而成,共鸣箱面蒙上羊皮或驴皮。

拉弦乐器——艾捷克。艾捷克是维吾尔、乌兹别克、塔吉克共同的乐器,又名哈尔扎克。外型独特别致,琴筒呈球形,琴的内侧用蟒皮蒙裹通过音柱与桐木板连接,演奏姿势是将底柱立于左腿之上或夹于两腿之间,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拉奏。

吹奏乐器有唢呐、巴拉曼等。普遍的唢呐是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巴拉曼是维吾尔族和乌孜别克族共有的双簧气鸣乐器。现在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民间流行的巴拉曼,仍保持着古老的形制。管身苇制,是采用当地生长的一种旱芦苇制作而成,管体质地坚韧。巴拉曼多为民间艺人自制自用,各种调子都有,用口含簧哨的方式来改变音高,演奏不同乐曲。

打击乐器主要有萨巴依。萨巴依是维吾尔、乌兹别克等族的打击乐器,过去常多为街头艺人使用,它既是重要的节奏乐器,又是男舞蹈者的道具。在民间,萨巴依多数为演唱《麦西来普》伴奏,增添热烈气氛。现代萨巴依常用檀木制作,演奏时,右手执木棒下端碰打左手和双肩等部位,使大铁环撞击木棒发出声音和节奏。

三、吉尔吉斯斯坦乐器

吉尔吉斯斯坦的传统乐器中最重要的是库姆孜和克亚克。

库姆孜是一种弹奏弦鸣乐器,音箱为木制,琴干为指板,无品,上张三弦。弹奏时左手指按弦,右手姆指、食指弹弦或用五指轮奏。其左手技巧有吟、揉、滑、颤,右手则有扫、弹、勾、拨等。演奏时,人们将琴抱置于胸前,左手持琴颈按弦,右手用拇指和食指弹拨琴弦,或用五指轮奏。库姆孜的演奏形式很多,可用作歌舞的伴奏乐器,也可以独奏、对奏、合奏等。

克亚克:拉弦乐器,外形与短把汤匙相似,琴体用整段松木挖制。演奏时, 用膝盖夹住琴箱,左手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弦外拉奏。多用于独奏、合奏或为叙事性长诗及民歌演唱伴奏。

四、塔吉克斯坦乐器

十六世纪以后,塔吉克被乌兹别克统治, 因此塔吉克开始适应乌兹别克的文化,音乐也和乌兹别克斯坦类似。

弹布尔是塔吉克斯坦最常见的弹奏乐器,与我们过维吾尔族的弹布尔大致相同。除了弹布尔,塔吉克斯坦还有布朗基卡姆、塔吉克热瓦甫、赛吐尔、库姆尼等弹拨乐器。布朗基卡姆是一种中音弹拨乐器,声音宏亮且浑厚,一般用杏木制成。塔吉克热瓦甫是塔吉克人最喜欢使用的弹奏乐器,形状和我国维吾尔族热瓦甫近似,演奏方法也与维吾尔族热瓦甫相同。赛吐尔系塔吉克话“三弦”的意思,演奏方法和维吾尔旅乐器弹拨尔相近。库姆尼是低音弹奏乐器,过去仅用于送葬时演奏送葬曲《卡素依》,现已成为乐队的低音乐器。库姆尼的形制和热瓦甫相近,蒙以马皮,上张7 或11 根弦,两根为主奏弦,其余为共鸣弦。

吹奏乐器鹰笛:鹰笛在塔吉克族语中称“奈依”,它是用鹰翅膀的骨头制成, 长度约为25厘米。鹰笛属于边棱音管乐器,具体吹奏方法为:口半含笛的上端,以舌尖堵住管口的一部分,斜吹。具体哪只手在上面视不同演奏者的习惯而异,大多数左手在上方。塔吉克艺人演奏鹰笛时,绝大多数情况是两人一起演奏,因而两只笛子在音准上必须要保持一致。

五、土库曼斯坦乐器

土库曼斯坦受到伊朗和土耳其古典音乐的影响很小。民间音乐很流行,萨满歌手唱的叙事诗都是用都塔尔伴奏,土库曼的都塔尔的扳指比乌兹别克和塔吉克的同类乐器都稍短,有两根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