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认识通俗唱法

2014-04-23 16:09刘萍
艺术评鉴 2014年5期
关键词:特色目标

刘萍

摘要:中国出现通俗唱法是在20世纪末,它一经出现就博得了大众的喜爱,并以最快到速度在中国流行。其实,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从特点上分虽有不同,但其共性是追求美和抒情的,只不过各种唱法对声音的要求不同,美声的唱法要求声音圆润、明亮、通畅、华丽;民族唱法要求音色甜、清脆、明亮、水灵;而通俗唱法要求声音自然、吐字清晰、亲切随意。

关键词:通俗唱法 特色 目标

从声音的要求方面可以看出各种唱法之间有很多区别。但是,声乐艺术的基本功训练是取得成功的基石。曾经有一阶段有一些原来唱美声、民族歌曲的歌手去唱通俗歌曲了,由于他有深厚的基本功很快就成功了。这正是科学训练的结果。

“通俗歌曲”这个词在中国古代和近代的音乐历史文献中并没有见过,但在三十多年前我国出现了“通俗歌曲”的称谓。“通俗歌曲”的标准被认为凡是歌曲的内容吻合了一定历史时期绝大多数群众的心理需求,曲调流畅、简洁并赋予民族特色,易于社会大众接受喜欢和广泛传播的歌曲,就是“通俗歌曲”。

而当前我们称道的“通俗歌曲”起于80年代初,是在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后在中国大陆掀起的一股“通俗歌曲”热潮,才被重视的。因为“通俗歌曲”的随意、自由、流畅,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很多人从“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中看到了它的新颖、轻松、明快、直白,并感慨于这些流行歌曲所涉及的一个“新”的表演空间,人们从几十年传统的表演模式中苏醒,焕发了极大的表演热情。

通俗唱法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演唱方法。它不是因为“通俗歌曲”而被定立的一种唱法。一般认为,它不过分强调声音的共鸣与位置,也不过分追求音色统一,而主要是以情带声,突出个性,强调真实与自然。很多作品都可以用通俗唱法来演唱,来创造一种新的表演状态。

我国通俗唱法的发展非常迅速,几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正处于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多样性的趋势。由于通俗唱法对歌手的嗓音条件要求不很严格,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的嗓音条件来发挥演唱的技巧和风格,为此,有很宽的发展空间。

我国的通俗唱法正处于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阶段。由于通俗唱法可以吸收所有的演唱艺术的精华,为表演者提供了无限广泛的表演空间,并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又能因人而宜,让表演者在具备一定共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性。当代的通俗唱法的普及和广泛流行,其实也反映了现代青年人对快节奏社会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追求。

由于通俗歌曲大多来自社会生活,很多创作取材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而它要求声音的色彩和表现力更加丰富。通俗唱法繁多的演唱方法,即满足了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的需要,又让作品具备了生活特色,为表演者提供了较多的方便。通俗唱法借鉴许多唱法的技巧和理论,形成了一种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演唱方法,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而推动了通俗歌曲的发展,拓宽了其流传的范围,更为演唱者提供了成功的条件。不少歌唱家由于跨界或改换通俗唱法,充分发挥了特长,获得了较大的成就。如:著名民歌歌唱家李谷一,用民歌的功底来和通俗唱法相融合,采用了“气声”唱法演唱了《乡恋》、《绒花》,产生了特殊的效果,使歌声更具魅力。原来是美声唱法的演员毛阿敏,通过以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相融合,演唱《思念》、《绿叶对根的情意》,博得了群众的好评。

通俗唱法强大的融合能力还表现在原来不是通俗歌曲的曲目上,很多歌手尝试用通俗唱法来演唱原来成形的传统歌曲,让原来的歌曲变成了通俗歌曲的新作。如:刘欢演唱的《今夜不能入睡》、《啊我的太阳》,谭晶演唱的《我爱你中国》、《我的祖国》等,为通俗歌曲演唱拓宽了领域。

在很多音乐会和文艺演出中,通俗唱法表演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很多歌手在表现不同内容的歌曲,采用不同的表演手段,不同的声音色彩,时而粗狂、时而细腻,思想感情极其丰富,即渲染气氛,又感染观众,让演唱达到其强烈的效果。

通俗唱法有很多的表演形式。有以唱功为主的演唱,演唱者充分利用演唱的技巧和唱功来抒发情感,塑造音乐形象,用声音感动听众;有边唱边舞的,用肢体动作和演唱表现作品,整个表演富于激情,使歌声和舞蹈成为整体,更具表现力;还有伴舞或伴唱的表演形式,无论是有伴舞的演唱,还是为舞蹈伴唱,都给舞台增加色彩,增加歌曲的吸引力,促使歌曲表演的情感深化;还有边唱边伴奏形的演唱,这是综合素质比较高的歌手,多半这样的歌手还具备创作能力,能和乐队密切配合,让演唱成为一部作品的演绎。

由于通俗唱法的表现手段很多,有广泛的适应性。对演唱者嗓音条件要求不是很严格,所以为表演者提供很多演唱方法的选择余地。因此,演唱现代通俗歌曲的基本条件是:要有正常的发音和语言能力;具备较好的音准概念;声带及与发声器官有关的生理机能无疾病。演唱者可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演唱方法:声音宽广、高亢有力,可选择喊声或劲声的方法;声音优美、细腻柔弱,可选择轻声或清声方法;声音深厚、音色暗淡,可选择雾声或气声演唱方法;声音沙哑、越感较强,可选择哑声演唱方法;声音明亮、光滑、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可选择美声通俗唱法;声音清脆、抒情、音色甜美,可选择通俗民族唱法;如模仿能力较强,可在模仿中逐步探索出自己的演唱方法,发挥自己的演唱才能。

从事通俗唱法的歌手,要在歌唱艺术水平上提高,除了要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和表演才能外,还要有多方面知识才能和阅历。通俗歌手在加强基本功训练的前提下,还要加强文化修养,特别是文学方面的修养。通俗歌手要多学姊妹艺术,经常阅读小说、散文、诗歌,多看戏剧、电影、电视剧,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扩大知识视野,让自己充分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准确表达作品的思想情感。主动加强舞台表演能力的训练,必须保持严格地身段、表演及舞蹈等方面的专业训练。注重仪表、风度,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事业。加强与乐队的配合和乐感的训练,并适时地学习乐器的演奏技巧,增加自己在舞台表演的手段,为中国通俗唱法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曾遂今.通俗歌曲观念与技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

[2]张铜柱,翟继峰.通俗歌曲理论与应用——作曲·演唱·伴奏编配[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色目标
中医的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的新目标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我们的目标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新目标七年级上Units7—8单项选择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