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钢琴演奏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

2014-04-23 16:10刘洋
艺术评鉴 2014年5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儿童

刘洋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钢琴音乐审美能力的内涵,介绍了演奏者具有的与音乐审美有关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情感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分析了音乐审美能力发展在促进儿童钢琴演奏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探究了儿童钢琴演奏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的过程,认为审美能力的发展对促进儿童钢琴演奏者的演奏水平以及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音乐审美能力 儿童 钢琴演奏

钢琴演奏是一种既复杂又系统的艺术活动,而钢琴艺术的学习是从儿童时期开始起步,通过系统和长期的练习与认知,才能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平。多数的钢琴演奏者侧重于演奏技术和音乐分析方面的学习,而往往容易忽略音乐的认知以及审美能力发展等方面,而这些综合能力的发展对钢琴演奏者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在认知方面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达到准确和完善,而且还能有助于对作品进行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再现。因此这种能力对于刚刚起步学习钢琴演奏的儿童来说有着尤为特殊的意义。作为审美主体的钢琴演奏者,从起步学习阶段,就应该逐步培养其对音乐作品在演绎方面所具有的内在情感能力,以及如何进行意境的表达等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儿童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在儿童钢琴艺术学习过程中,应首先培养儿童具有准确快速分辨美丑的鉴别力,其次培养其善于领悟美的直觉力,而这一过程本身即是对儿童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要发展和完善演奏者对音乐美的创造力,从而升华到提高儿童对音乐艺术的终生鉴赏能力。

一、音乐审美能力的内涵

钢琴演奏者的音乐审美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决定演奏者的审美活动能否顺利展开及展开的程度如何。这种音乐审美能力主要包括音乐审美的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能力、审美理解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最初在于感觉对刺激,之后发展为知觉对感官刺激赋予一定的意义,同时再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这种能力的形成决定于感官对于刺激所产生的敏感度,在某种程度上它依赖于知觉和经验对刺激所作出的一系列判断。在这一过程中,乐谱首先作用于演奏者,使其将音色、响度、节奏等结合起来,使得这些审美属性能够在演奏者头脑中构成较为完整的形象,并最终使审美主体领悟其所隐含的情境表现,并深刻理解音乐中的复杂含义,这种整体性的把握以及合理的解释,在审美者的心理便生成了对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审美想象是主体对审美的各种表象进行再创造之后,又形成新的审美形象的复杂过程。通过审美主体来激活审美对象使想象能力得以产生,并升华到对美感的体验,它能够引导审美主体达到一定的审美境界,形成更为抽象和深化的审美能力。钢琴演奏者为了最终提高所弹奏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可以通过发挥对音乐的想象能力,以演奏时所使用的特有的音乐音响形式,来表现其自身的情感经验以及生活感受,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情感审美能力是音乐存在的审美形式的主要特征之一。审美主体在演奏音乐过程中最先应该把握的是节奏、音程以及力度的细微变化,之后才能对音乐中的旋律、和声以及复调等音乐基本组成因素进行演绎,并在演奏中充分展现音乐技术层面综合运用的特征。其次,主体在审美的过程中会自觉地融入其心理活动,例如意识、理解和想象等等。与此同时,审美主体应该认识到情感是现实生活的抽象折射,并采取主动性方式,来直观性的把握和理解音乐的主体结构,这些都归属于审美主体心理活动范畴。同时,音乐审美情感能力作为音乐本体特征之一,更重要的是它存在于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双向活动中。

音乐审美理解能力是对音乐内部联系产生理性认识的活动能力,它在充分发挥审美想象和审美感知能力的基础上,整体性地把握具有象征意义的审美对象的深层涵义。演奏者的音乐审美理解能力分为表层和深层两种理解能力。前者是对外在形式的整体感知,即对乐曲本身的理解,它也是深层理解得以实现的前提。深层理解具有能够挖掘和把握审美对象所蕴含的深刻意味的能力,它使演奏者能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理解,来发掘乐曲表层和深层所隐含的审美特征表现。

音乐审美创造能力是指审美主体能够直接创造出音乐美感的一种能力,这种美感通过具体的音乐音响组织形式来展现,并完全符合音乐审美的特征。审美创造能力是以感受乐曲美、鉴赏美和欣赏美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完美的技巧与演奏手法是无法实现的,这期间还要考虑到演奏者如何来处理和把握好作品的风格。钢琴演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二度再创作,它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再创作过程中所传递出原有作品的美感意境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而且在此再创作过程中作品新的艺术生命的活力也更加充分地展示给了听众。

二、音乐审美能力发展在促进儿童钢琴演奏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兴趣是一切得以实现的基础,而审美兴趣是把美的需要作为学习的动机,并最终形成人的主观愿望。儿童的审美兴趣具有向往美、追求美并且积极主动地理解美、评价美的审美认知倾向性。因此,审美兴趣是儿童钢琴演奏审美能力发展的前提,审美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儿童钢琴演奏的音乐审美兴趣,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其次,音乐审美能力发展能够有助于建立儿童钢琴演奏的音乐审美理想。音乐审美理想这个最高和至美的境界一直是演奏者所期待、憧憬和追求的,也具体体现出了演奏者在音乐上的人生理想。音乐审美理想产生于生活的实践、审美的实践和艺术的实践之中,它是按照美和艺术呈现出的规律,对音乐理想境地的不懈追求。儿童通过自身在音乐领域或其他相关领域的修养和知识水平发现和寻找自己的音乐审美理想,并在音乐审美能力发展过程中,通过音乐形象、音乐作品的意境以及作品的形式美和思想性来实现自己的音乐审美理想。

第三,音乐审美能力发展有助于逐渐形成儿童钢琴演奏的音乐审美价值观。音乐审美价值观是个体音乐审美心理倾向的核心,是个体根据自己的音乐审美需要对音乐音响及其相关现象和特征作出评价时的观念系统,它具有规范性和导向性的特点。儿童的音乐审美价值观对其听音乐行为有重要的影响。确立正确的音乐审美价值观对儿童树立正确的艺术理想信念,促进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儿童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对其自身的审美情趣、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endprint

第四,音乐审美能力发展可以丰富儿童钢琴演奏的音乐美感体验。在对音乐作品审美感知的基础上,演奏者把自己的情感体验、想象和领悟结合起来领略作品丰富的内涵。儿童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可以丰富和形成其对音乐的直觉美感、形象美感和理性美感。在儿童的审美能力发展过程中,美感体验会使演奏者的心灵变得更加纯净和高尚,并对儿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有重要作用。

三、如何促进儿童钢琴演奏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

儿童钢琴演奏者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预备时期、作品理解时期和审美价值实现时期。儿童钢琴音乐审美能力发展的预备时期是将要进入审美阶段的初始状态,并成为即将进入审美活动实行阶段的首要前提。在先前的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就能够预先掌握一系列的心理能力,包括音乐审美知识、审美定势、审美态度、审美策略和审美价值观等。儿童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其音乐审美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是会受到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的影响,这种状态产生于对优美的旋律的感知或者被其中一些特别的音符所吸引,并有助于儿童在心理上激发出对音乐审美中情感意义以及存在方式等问题进行探索的能力。儿童钢琴音乐审美能力发展的作品理解时期是指在音乐审美感知的过程中直接选择、把握和组织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等方面,它是审美主体在直接感知音乐本身的外在形式特征中而获得的审美第一印象。审美个体心理活动的认知水平是随着这种印象的深化而愈发提高的,于是就转变到审美能力发展的作品理解时期。儿童钢琴演奏者应当将对作品的表层和深层进行理性地认知和梳理,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具有了这种理解能力后,儿童感知旋律和节奏以及深入领悟印象中所体现的情思韵味能力就会愈来愈强烈,并去促进其感受音乐作品本身的思想内涵和所体现的审美意象,最终感悟到愉悦追求的永恒精神。儿童钢琴音乐审美能力发展的最后阶段是审美价值实现时期。审美能力发展最终所产生的效应该是使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具有在审美欲望上得到不断强化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审美价值实现的表现之一,它能使儿童对音乐审美价值的内涵进行深刻探讨,并进一步思考其蕴含出的寓意,最终有利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欲望能力的提高。

钢琴演奏的学习是儿童时期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的智力开发中的优越性众所周知。艺术的本质是审美,学习钢琴的本质目的也应该是提高审美品位,净化心灵,达到道德素养的升华,也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这也是儿童学习音乐艺术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2]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刘兆吉.美育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4]郑茂平.音乐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浅谈如何提高初学者的钢琴演奏能力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钢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