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舞蹈课程专业教学的探讨

2014-04-23 16:13曾小梅
艺术评鉴 2014年5期
关键词:舞蹈教育高校研究

曾小梅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舞蹈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艺术人才逐渐成为各大高校教学办学的目标和宗旨。舞蹈教学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和文化教育活动,包含着多元的社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国民经济、公民审美、大众娱乐、性格修养及其价值取向等等。本文主要浅析了高等院校舞蹈教育如何加强高校的舞蹈教学,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 舞蹈教育 研究

中国舞蹈艺术历史渊源,博大精深,始于奴隶社会,秦汉之际已发展形成一定的特色。舞蹈艺术借助于身体、道具等在三度空间中伴随着一定的音乐伴奏,通过肢体的变化、展示等节奏性的动作传达和展示出艺术文学。因此,舞蹈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被用于社交、祭祀和礼仪等人类文化活动。舞蹈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能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增强身体素质,有助于快速睡眠,保持身体的美感。还可以陶冶人们性情,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舞蹈气质。怎样加强高校舞蹈教育,推动我国舞蹈专业课程的发展和改革?笔者结合多年来的高校舞蹈教学经验,浅析了对高校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和研究。

一、高等院校舞蹈教育现状分析

(一)生源的舞蹈基础情况

在高校课程教学中,舞蹈教学由于本生具有的独特性。因此教学方法以传统的课堂式、讲座式教学存在很大的区别。对于高校舞蹈课程教学,还存在教学理念还不够先进、成熟,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落后等教学现状。在加上舞蹈课程学习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的舞蹈基础和舞蹈能力过于低下,其中大部分舞蹈课程专业的学生都毕业于普通高中,从小并没有接受到良好的舞蹈训练和舞蹈艺术氛围的熏陶。又由于高考的应式教育的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舞蹈课程专业的学生过分看重文化理论课程的学习,对舞蹈教学在学习态度、教学理念上都存在一定的误解,缺乏全面对舞蹈艺术的认知。潜意识里甚至认为舞蹈不外乎就是蹦迪、街舞等形式。另外,对于偏远山区家庭经济较为落后的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条件和机会,没有见过真正的舞蹈表演,对舞蹈常识的认知不足等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影响了高校舞蹈课程专业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课时的设置情况

课时是课程教学的保障和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课时的多少直接影响了专业课程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效果。研究表明,高校舞蹈课程专业在课时设置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现代大学教育的宗旨和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全方面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应变能力等多重综合能力。因此,在高校课程课时安排上,掺杂了如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学、时事报告等多门性学科。然而,总共的大学教课时并没有相应地得以增加,因此,间接性导致了舞蹈课程专业教学课时大幅度的减少。很多教学老师为了完成相应地舞蹈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过于追赶教学进度,教学环节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和教学演练,学生在教学中容易产生教学困惑和厌倦,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舞蹈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对舞蹈教学理论知识教授之后,还需要对舞蹈动作进行系统化的分解和演示。对学生的肢体动作等也学要一对一行的指点和纠正,因此舞蹈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与课时设置存在很大的冲突矛盾。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几点对策

(一)切实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的基本门类,也是课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等息息相关。教育部在学科教学的《课程标准》里,就要求每个参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关注的内容。因此,作为一名高校的舞蹈课程专业教师,首当其冲的是要切实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舞蹈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当以大部分学生的舞蹈基础和学习状况作为出发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舞蹈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成分和价值美感,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气质的培养,树立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本质、价值的全面领悟和理解。比如在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融入舞蹈审美、舞蹈艺术和舞蹈价值等元素,真正发挥出舞蹈课程其独特的教学功效。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有力保障,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对教学起到降低难度的作用,能够使教学过程流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还能够融洽课堂气氛,使教师、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兴趣不仅是高校舞蹈专业课程的有力武器,也是人们的一种精神需要。在教学环节,教师应当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转变学生对舞蹈教学的态度和认知。舞蹈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教师在对舞蹈理论透彻的讲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还应当做到得体和足量的演示和训练,纠正学生常犯的舞蹈错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不断优化师资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支撑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是学校规范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和谐的教师队伍、雄厚的师资力量能够使教师们为学校团队的利益奋斗,有利于实现教学的宗旨和目标,培养良好的教学风气。我国高校舞蹈课程专业的师资力量与理工、文史类学科相比较,确实显得过于微薄。很多高校极度缺乏专业、优秀的舞蹈艺术教师。许多舞蹈老师不得不教授和管理诸多学生,因此缺乏相应的休息,造成老师教学时间过程过度疲乏,教学精力不足。因此加强对高校舞蹈课程教学的师资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具体可以提高对舞蹈艺术教师的表彰力度和待遇条件,定期派遣教师出国深造,开展教师之间对于舞蹈教学的学术研究等课题报告等活动。

参考文献:

[1]白淑湘.舞蹈教育与社会——在香港舞蹈教育研讨会上的发言[J].舞蹈,2000,(05).

[2]邱继.关于普通师范院校非专业性舞蹈教育的思考与教学探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舞蹈教育高校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舞蹈教育对少儿成长的作用与意义
舞蹈在听障儿童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中的运用
从主体间性理论分析舞蹈教育模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