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将“咽音”训练法运用于流行唱法教学(三)

2014-04-23 16:14刘莉朋
艺术评鉴 2014年5期

刘莉朋

摘要:“咽音”是美声唱法中的一种发声方法,本文着重讲解如何将“咽音”的训练方法运用于流行唱法教学的第三个步骤——演唱训练,通过对如何在歌唱中应用“咽音”的音色,如何加入气泡音以及极限音这三个问题的阐述,解决如何将“咽音”应用于歌唱这一关键性的问题。

关键词:“咽音” 气泡音 极限音

自从1986年,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将声乐比赛分成美声唱法组、民族唱法组和通俗唱法组三个组别后,通俗唱法的说法就在我国传播开来,自此,虽然争议一直不断,打破“三种唱法”之分的呼声越来越高,乃至后来青歌赛将通俗唱法更名为流行唱法,但是这种“三种唱法”的划分现象依旧存在,本课题也就是在这一前提下提出的。而何谓流行唱法,也有很多专家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流行唱法是一种与美声、民族唱法截然不同的唱法。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都有统一的审美标准,遵循一定的歌唱原则;而流行唱法在演唱技巧、演唱风格上则更加多样与多变,在尊重传统的同时更鼓励创新与个性。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流行唱法是一种极具个性魅力,发声技巧多样,不强调均衡的共鸣,重视电声技巧的运用,具有明显的商业倾向性的唱法。

在之前的两篇论文中,笔者详细阐述了如何将“咽音”训练法运用于流行唱法教学的前两个步骤,通过这两个步骤的练习,学生可以发出正确或比较正确的“咽音”,然而,如何将“咽音”应用于歌唱,这才是本课题的目的所在。“咽音”技法能够为流行唱法教学所解决的问题应该有以下几点:第一,音色问题;第二,气息问题;第三,音域问题。

一、“咽音”音色的应用

“咽音”的音色尖锐、明亮,若直接应用于歌唱,则毫无美感。不过,如果我们把传统的练声法与“咽音”技法结合起来,用适当的共鸣与“咽音”的音色相调合,则可以随心所欲,混合出演唱者想要的音色。

比如,当演唱《青藏高原》这类藏族歌曲时,由于这种民族曲风的风格决定了演唱者的演唱必须往原生态的音色上靠,因此演唱者可以在“咽音”成分的基础上加大口腔的共鸣。由于“咽音”本身音色就尖锐,哪怕是演唱high c听上去也好像是用真声“喊”上去的,因此,只需演唱者加入一点口腔共鸣,并在演唱中带入藏族歌曲所特有的“振谷”唱法,整首《青藏高原》就原滋原味地展现出来了。

当我们演唱某些带有灵魂乐风格的英文歌曲如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 Houston)的成名曲《I Will Always Love You》时,则可以在“咽音”成分的基础上加入口腔与喉咽腔的共鸣,使音色更加浑厚而更具黑人色彩。在副歌的高音部分,可以采用音色的“虚”、“实”对比来演唱,“虚”指的是采用纯假声演唱,而“实”指的是以咽音为声音的“芯”,加入口腔与喉咽腔共鸣的混合声。有人说其实就是真假声的对比,实则不然。对于某些条件好的大号女高音来说,唱到小字1组的降e,用纯真声可以做到,但对绝大多数条件一般的女高音来说是非常吃力的,而用“咽音”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用“咽音”演唱的高音音色与真声相似但绝对不等同于真声,因此我们不说真假声的对比,而用声音的“虚”“实”来形容更为准确形象。

“咽音”在歌唱中的作用如同菜肴中放盐和味精,缺了它,没味儿;但用多了,又没法吃。学生只有首先掌握如何将“咽音”与正常的发声相结合,才能在歌唱中将“咽音”应用自如。怎样在正常练声的过程中参入“咽音”,是如何将“咽音”的训练方法运用于流行唱法的教学的关键。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发“咽音”阶段向正常发声过渡,我们可以采用将“咽音”应用于传统练声法中的母音转换练习这一方法,以下练声曲供同行参考:

二、气泡音的应用

气泡音不仅能帮助发声者确定声带所在的位置,而且能通过练习使声带的敏感度得到有效的锻炼,加强其拉紧能力,同时由于用这种方式发声所用的气息量是最少的,无形之中就让发声者掌握了正确的气息运用方法。

流行唱法还有一种特殊的的气息运用方式——气声,即让气流通过未完全振动的声带,使其震动发声。这是一种违背自然规律,违背声带正常发声原理的发声方式,其音色黯哑、虚婉,带给人飘渺、虚幻或亲切之感,只在流行唱法中被应用。气声练习、演唱不当,有可能会对声带造成损伤,而气泡音则正好能修补声带闭合不良所造成的声带劳损。因此,气泡音在流行唱法中是一种常用的、也很好用的演唱技法,很多港台歌手都是用气泡音作为声音的基点来演唱的,如实力派歌手王力宏、林俊杰,新生代歌手邓紫棋等等。同学们在演唱的练习过程中可以先通过模仿他们的演唱来体会正确的气泡音状态是如何维持的。

我们还可以尝试用气泡音的状态来练习现在风靡世界的流行唱法教程《speech level singing》中的几条练声曲,相信很快就能感受到强强联合的威力:

三、极限音的应用

“咽音”技法能够极大地拓展演唱者的音域,唱出演唱者所想象不到的高度,达到人类生理的极限。在美声与民族唱法中,极限音或者说超高音是很少用或不用的,因为声音太高共鸣腔体会失去均衡,音色会显得尖锐、刺耳而失去美感,但是在流行唱法中没有这样的限制,音色可以通过电声加以修饰,因此极限音是可以被接受的,甚至被用作是一种炫技的手段,我们平时所说的“海豚音”就是这种极限音。对于男声来说,通过练习“咽音”,能够使其快速掌握混声的技巧,音域高低上下都能拓展开,比如张玮在演唱歌曲《三天三夜》中所展示的音域就是常人所难以达到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发高音是声带的拉紧能力是极强的,音色结实、明亮,极具穿透力,这种音色就是“咽音”技法所追求和能够达到的。在发这类极限音时,演唱者就只需要按照发“咽音”的要求来发声就可以了。具体练习方法在如何将“咽音”的训练方法运用于流行唱法的教学的第二个步骤——发“咽音”训练中已有详细的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咽音”技法的确可以为流行唱法的教学做出贡献,可以解决音色、气息和音域多方面的教学问题。“咽音”唱法不仅是我国声乐理论研究界的瑰宝,也是世界声乐史界的财富,将“咽音”技法用于流行歌曲教学的研究,改善了流行歌曲教学的手段,推动了“咽音”运用理论研究的发展,一方面是对“咽音”唱法教学理论的补充和拓展,另一方面也是对流行歌曲教学方法的崭新探索。

基金项目:

本文获2013年湖南省邵阳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科研经费资助(项目编号:2013JG15)。

参考文献:

[1]林俊卿.“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