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2014-04-23 16:19李丹
艺术评鉴 2014年5期
关键词:综合素养培养

李丹

摘要:在新课标的改革之下,以及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显得越来越具有必要性。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竞争务必激烈的时代,综合素质是时代对人才的一个评定标准,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我国国民的综合素养,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综合素养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需要从多种知识角度去培养,本文就中小学音乐教育方面来论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 综合素养 培养

现在,大部分的人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因为美育教育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发挥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音乐教育在美育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对美的表现能力。以下主要从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的积极方面来论述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般来说,人们对综合素养的评价一般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健康”、“审美”、“表现能力”。其中的“审美”、“表现能力”与“公民素养”等都离不开音乐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而现在人们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却是远远不够的,特别在一些比较落后地区的学校教育,他们认为学习音乐不如让学生多学习其他要升学考试的科目,学校与老师的不重视导致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忽视,并扼杀了部分对于音乐具有的良好天赋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目前大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只重在知识性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大部分的课堂都只是在教学生唱一些歌曲(甚至有教唱一些不入流的流行歌曲),或者说传授一些音乐常识,让学生在与人交流时能够得体就行,从而忽略了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音乐的世界是无限大的,也是具有无限魅力的,能够利用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的。

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而要培养出好人才就必须要有好的教育制度。而针对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从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中挣脱出来,不要认为只有语数外物理化学才是重要的,彻底摈弃一些传统教育中存在的思想弊端,重视音乐教育。其次,中小学是处于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他们的综合素养能力都是在这个阶段起到一个重要奠基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根据学生改年龄段的具体性格和需求来制定切合学生成长的切实计划。第三,环境对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及教学设施,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尤其重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音乐素材、乐器及影片赏析等,是学生学习好音乐的前提条件。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一)音乐教育能陶冶中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如果通过一般的说教形式,显得枯燥无味,太严肃,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而如果通过名人事迹或者故事来启发的话,一般的名人故事都太老生常谈,甚至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而如果通过优美婉转的音乐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那则是最好的选择。音乐作品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每一段音乐背后都一定有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不管是贝多芬莫扎特也好,聂耳也罢,他们的故事一定都比“司马光砸缸”“凿壁偷光”更加新奇更加吸引人。况且每一段音乐都是通过艺术手段来抒发人们的真实情感,蕴含着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它不仅能够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官,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二)音乐教育能提升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音乐基本都处于启蒙阶段。而在现今社会风气较为开放的年代,学生容易受外界风气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对正常审美能力的培养。比如说,随着一些朗朗上口的流行音乐流行开来以及追星风潮的普及,学生一味的去追求那些低俗的音乐作品,并盲目的模仿一些摇滚乐人,把自己打扮的“非主流”。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上为学生灌输一些高雅的音乐知识是非常必须的,我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度,悠久并不表现在文化历史上,也表现在音乐上,一些古代人民发明的乐器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也值得学生去继承并永久流传。除此之外,世界音乐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教师也应当通过世界音乐来开阔学生的眼界,打开他们的心胸。最重要的还是,通过课堂上的音乐教育,使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能力,能够分辨低俗与高雅,并能够将审美能力实践到生活中来,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的国家青年。

(三)音乐教育能够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是一个情感是世界,音乐家们把自己对人对世界的情感都融入都音乐作品中,因而才能出现动人心魄的音乐。我们听贝多芬的交响曲,总能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坚韧,我们听阿炳的二胡,却能在泪落中找到生命坚强的理由。美好的音乐是心灵之魂的流淌,是人类至情至性的高度升华,它以独特的方式超越了语言的限制,向人们传达了不一样的思想感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操,是人们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向往。因此,给学生进行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使学生抑制个人的不良嗜好,主动向美好的人或事物靠近,并使人保持愉快的心情,也能排解学生心中的郁闷。这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来说,这是十分必要的,能偶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语

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方式对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音乐教育陶冶中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提升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积极、鲜明的优秀个性及真实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2]杨尚京.浅谈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1).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素养培养
刍议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童诗”也精彩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