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高中歌唱模块中的合唱教学

2014-04-23 16:23刘巍巍
艺术评鉴 2014年5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高中

刘巍巍

摘要:在新课改的内容和标准下,音乐课程中关键的内容是歌唱模块,得到学生的一致喜欢,探索唱歌模块的教育方式是音乐教师的主要教学内容。本文梳理和分析唱歌模块中合唱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误区,并提出改进的策略,将其教学价值进行提升。

关键词:高中 歌唱模块 合唱教学

高中音乐改革后教育内容由音乐和戏剧、音乐和舞蹈、创作、演奏、歌唱、音乐鉴赏六个模块组成。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必修课,其他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选修,在选修的模块中,唱歌的难度较小,学生喜爱程度较高,能够直接表现出人们的情怀。歌唱中的合唱受场地限制较小,能够以这种形式中提高学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一、高中歌唱模块中的合唱教学的现状

合唱体现出国家民族的文化修养和精神面貌,其本身就具有一定凝聚力,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团结精神和荣誉感,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合唱教学教育学生运用正确方式进行唱歌,提高他们节奏、音准以及音乐鉴赏的能力。但是在目前教学中存在一定问题,学生音乐水平和基础不一致,在合唱过程中出现不均衡、不统一的现象,在选择曲目时就要求教师调整曲子的难易程度。因为歌唱板块选择的学生男女比例失调,各声部和谐、统一就出现一定困难,另外学校间的教学设施存在差异性,很多学校不能做到乐器伴奏,给合唱表演带来一定限制。

二、高中歌唱模块中的合唱教学的误区

(一)课程性质定位不准确

首先高中歌唱模块和音乐课教学相混淆,教学目标局限在基础范围内,比较简单。其次将高中歌唱模块和专业院校声乐教学混淆,目标比较专业,难度过高。出现误区根本原因就是对歌唱模块的性质不明确、定位不够准确,造成音乐课程的性质产生一定偏离。

(二)教学观念比较模糊

教学过程比较苍白简单,教学结构松散且目标缺少明确性,缺少比较清晰明确的理念作为支柱。从主观性上对高中音乐课程没有明确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比较传统

将高中歌唱模块雷同于单一的唱歌课,教学方式还处于传统、简单的教歌模式,重复简单的唱词、唱谱、没有体现出音乐真正的美感。另一种情况是教学效仿大学音乐专业课,对专业技巧过分强调,学生对歌唱模块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兴趣难以达成。

(四)教学内容比较随意

教学内容制定的不够严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随意增加和删减,内容顺序随意调整,让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受到破坏和肢解,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是知识的碎片,教学内容难以得到保障。

(五)教学价值比较迷茫

高考的作用让一部分学校没有能够对高中音乐进行深层次的关注,教师、学生在意识上也觉得音乐就是一个非正式学科,教师只负责完成要求的课程,学生目的只在于得到学分,而对音乐课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比较迷茫,缺少认真的思考。

三、高中歌唱模块中的合唱教学的策略

(一)合唱能够提高学生合作的观念意识

首先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合唱里集体和自我之间的关系,对高中生深刻理解和谐美、合作美起到一定推动作用,让他们了解和领悟个人在合唱中的位置,在合唱训练、表演过程中打下比较好的心理基础。其次在合唱活动中对合作意识进行强化。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演唱之前,要对谱上的艺术符号进行必要讲解, 要求学生根据艺术的特殊规定对歌曲进行处理和学唱。在学习的最初时间中,教师要将各个声部特点教授给学生组长,在由组长向组员一一传授,这能够将学生间合作和自学能力进行培养。在练习中要根据声部的不同进行分别练习,练习熟练后进行合唱训练。在排练中学生要特别注意指挥,根据他的手势及时将自己的声音进行调整。教师要在对整部作品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对声音进一步处理提出新的要求。对合唱分声部进行训练,直至达到满意效果。对歌唱曲目进行逐句逐字反复琢磨,对难点和重点要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演唱时加入适合的表情,充分享受合唱带来的艺术体验。

(二)加强综合性合作

合唱要将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统一起来,增强相互间的活力。将合唱与教育工作联合在一起,并逐步渗透到演出和创作中去,逐渐形成有效、紧密的整体。有效运用综合模式,因为每一种教学方式间都有相互联系,不是以单独的形式存在,也不能够单独进行发展,在进行合唱综合教育时不但提高合唱水平,也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锻炼,将学生存储的知识逐步激活,让学生在合唱这项学习中逐渐成长。在以合唱为主体进行综合时,要按照内容要求,将歌唱、欣赏等学科之间的界限进行模糊,形成有效交融的局面,提高教学效率。另外用音乐作为切入点,和多种形式的科学进行交流,在训练时要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手段多样、主体突出,具有文化性、创新性、外延性以及综合性。

(三)在合唱表演时要将感情融入其中

合唱教学中音乐和声音的有机结合是最重要的,学生在进行合唱表演时彰显出音乐方面的修养和素质,比他们理解音乐的内涵体现的更加鲜明。假设学生充分理解作品,并能够从技术和心理上掌握和理解作品的内涵,进而表现在演唱的细节中,那么这时候的表演能够体现出艺术的张力。作品根据不同的内容,表现和处理方式也有所区别,在实际教学中,要理解曲子创作的背景以及表达的感情,以便更好的将歌曲演绎出来。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给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可以使用多媒体设计视频或者图片,这样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感情色彩以及要传达的精神内涵。让作品在演唱过程中体现出形式美和内在美,让艺术在合唱的形式下得到升华。

四、结语

教学是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和新课改一起成长,以身作则并不断实践,在合唱技巧、演唱理论以及教学经验上获得发展和提升。以新课改为契机推广普及合唱意识,让合唱具有的精神能够获得人们的喜爱。教师在学习音乐课程改革时要有探索、改进、探究的精神,提高自身修养,让素质教育能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苗森.浅析职业学校如何有效开展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3,(11).

[2]赵婕.浅谈高中《歌唱》模块教学.现代交际[J].2012,(02).

[3]官思渡.高中歌唱模块教学要求与评价的思考[J].音乐天地,201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高中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音乐合唱教学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