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问题分析

2014-04-23 20:28翟静
艺术评鉴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小学问题分析素质教育

翟静

摘要:“素质教育”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缓解“应试教育”带来的硬伤。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全方位的重视学生的个性基础,从学生年龄段和生理特征的角度入手,灵活的寻找教育教学方式,通过艺术、德育、美育、体育等方面的综合培养,来尽可能的保留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并为智力培养提供良好的思维和情商基础。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素质教育的口号提出了十多年,仍然没有很好的改变应试教育的单调教育模式,反而随着时间流逝,素质教育逐渐被淡化淡忘。近些年来,关于高考弊端和相关的改革被重新提上日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以及新加入的一些考核内容,都让"素质教育"这一话题重新被提及。

关键词:中小学 素质教育 问题分析

一、在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进入到21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而作为“国之根本”的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是具有战略性地位的。相比教育发达且现代化的欧美韩日等国家,正是由于教育提供的巨大人才基础,才使得这些国家的文化、科技乃至其他方面的生产生活都远高于中国目前的社会基准。国家的发展在于创新和改革,创新和改革的基础在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基地在于高等院校的发展。而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意义在于,在人才培养过程占据时间最长的这个阶段,是有效开发和培养人才原始能力的重要承载体。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依然采取这种比较传统的教育模式。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升学率”,课程授课的基础是“会做多少题”,“记住了多少知识点”;从教师的角度说,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了多少的教学计划,教出了多少著名大学的毕业生;从教育监管部门来说,教学的目的更多的侧重于政绩表现和面子工程,比如完成了多少上线目标,上线率在同级教育系统中的排名等。这些事实存在的问题的根本都在于当前的教育系统上下都忽略了中小学教育的实质性目的在于:“育人”,而不在于“教书”。所以全面、扎实的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是刻不容缓。

二、中小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一)面子工程大于教育本质

形象和面子工程是制约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说,中小学当前将“升学率”、“上线率”等作为教育目标的根本性原因就在于学校和当值教育管理部分并没有把中小学的教育看作是“育人”的场所。“上线率”与“升学率”的事实存在,决定了学校的办学基准和方向,那么必然决定了学校的教学方式会倾向于单纯的“分数决定一切”模式。那么进而,学校开设的课程和科目,以及其他相关辅助性具有素质教育性质的教学方式如活动课、课余活动、学生社团、课外实践等内容均沦落成为附庸,层次较好的学校会定期举办相关的内容,但是多数都是做做样子而已,绝大多数的学校直接忽略掉上述辅助性教学方式的存在。即便是一些在贯彻素质教育方针较好的学校中,所取得的一些成功直接被学校放大成为一种政绩概念的教育结果,仅仅留存于对外宣传和邀功的工具。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贯彻和实施,沦为表面文章。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课程规划和设置的相关文件中,明确表示,“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存在价值和重要性,但是落实到地方,还是存在相当一部分的中小学直接采取不开设上述相关课程的方法,直接将所有的时间压缩提供给“文化课”科目。

素质教育的提出,其目的性就是在于提供多元的学生考核和教育方式,以最大可能性的保证学生宝贵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个性。这是与“教育”二字和中小学教育的本质是统一的。虽然长久存在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到了中小学现有的教育方式方法,但是现有的音乐、美术、体育等其他相关的素质教育内容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原有应试教育带来的危害性。即便是开设了音乐等相关课程的中小学,也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依然采用了单一的课堂教唱歌曲和音乐作品欣赏等方式进行呈现,没有完全发挥音乐艺术对于人道德情操熏陶和美学意识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也没有完全了解到音乐教学可以更好的辅助开发学生智力和情商水平。究其上述存在的主要原因,归根到底就在于当前中小学教育系统相关人员对于素质教育本身的了解不透彻,单纯的以面子工程和形象目的为准绳看待中小学教育,而且管理和教师人才的缺乏和落后,是直接导致素质教育无法贯彻实施的重要原因。

(二)口号大于实际行动

根据笔者的简单调查,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对于素质教育实施的方式方法和程度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差距。西部地区由于教育条件落后、教学资源有限,素质教育的实施其实是处于半停滞的状态。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较多,且这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能歌善舞,所以西部地区的大部分中小学都存在着一种自然存在的“素质教育”课堂,他们的课余和文艺表演也更多体现在原生态的才艺才能之上,对于较为科学的素质教育方式的存在有一定的差距。执行素质教育方针最好的地方在于东部沿海城市,这一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中小学的教育水平也相对较高,然而这一地区存在的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两极分化严重。有的学校极为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在文化艺术等素质教育范畴的活动和课堂很多,开展方式也更丰富,学生参与的程度也很高,成果明显。这些学校多数为国家级师范性的高中,有着较高的财政和教师资源支撑。而对于东部地区地方性一般院校来说,表现的则与中部地区的素质教育开展颇为类似,主要表现为“雷声大雨点小”。

往往是教育部针对“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方针一下文,中小学院校就会临时抱佛脚,或临时加开相关课程迎接上级检查,检查完了之后课程不了了之;或针对某种比赛临时组队,聘请相关的专业老师指导参赛,比赛完成之后队伍解散;或者按照文件组织相关活动,但是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并不重视,仅仅是做做门面等。这些现象普遍性的存在于东部的二级中小学院校和中部地区的中小学院校中。这一现象的存在,一方面还是应试教育背景之下唯“唯分数”和“唯升学”论的教育意识的使然,另外一方面的重要原因还是在于大胆创新意识的理念没有在中小学院校中形成,这也和相关人才的培养有着密切联系。endprint

(三)内容丰富大于美育功能

即便是表现较好的东部沿海城市的一些中小学院校,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课程的情况下,依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实用性”。虽然这些学校的老师设计的五花八门的素质教育的课程和活动,看上去具有很好的创新性,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足够高,但是从素质教育的目的角度仔细思考,这些课程的设计虽然新鲜,但是并没有完全发挥“素质教育”应该有的课程表现。

以音乐相关的素质教育课程为例。在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有为数众多的中小学开设了少年合唱团,利用课余时间由专业的教师训练,并在校内外的演出和国内外的合唱比赛中屡获大奖。和其他地区中小学存在着的临时性合唱团不同,这些学校的合唱团是长期存在的,学员每年都在更新,这一点和欧美国家的少年合唱团的存在形式是一样的。这样的合唱团的存在,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才艺和能力上都有着较好的提升。然而和欧美国家的少年合唱团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不同,我国的中小学合唱团的目的性则更多的是为了节假日晚会的演出、参加比赛等,对比欧美国家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团体的实践过程,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开办了数量如此之多、频率如此之高的各类型各级别的比赛活动。这使得原本单纯存在的一种素质教育实践方式进而因为学校、教师和地方教育系统的原因,又转变成了形象工程的工具。

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由于当时社会状况和国情的不同,“应试教育”成为我国中小学乃至高等院校的核心方式。对于早期国民文化素质较低的国情来说,“应试教育”对于提升全民文化基本素质、培养具有一定数量能够为国家建设的专门人才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改革开放三十年间,这种主导“大众式”、“均等化”和“模式化”的教育和考试方式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成就。然而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新的教育模式来适应这种需要。素质教育就是由此而来的,其能够真正将学生培养为全面的、创新的人才。所以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因为教师的重视和努力而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陈云华,傅利民.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04).

[2]赵赞.关于音乐教学基本原则的几点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04).

[3]郑雪飞.浅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职业,2011,(08).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小学问题分析素质教育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啦啦操融入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可行性分析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