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合唱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初探

2014-04-23 20:35毛丹
艺术评鉴 2014年5期
关键词:培养分析审美情趣

毛丹

摘要: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而在合唱教学中关注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不但是贯彻这一理念的重要表现,而且能够使合唱教学质量得到本质的提高。鉴于此,本文从审美情趣的定义和意义谈起,就中学合唱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中学合唱 审美情趣 培养分析

一、审美情趣的含义和意义

所谓审美情趣,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观兴趣、态度和追求。作为中学生合唱来说,中学生是审美主体,合唱艺术是审美对象,而中学生对合唱表现出来的兴趣和态度,就是中学生合唱的审美情趣。在合唱教学中关注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既是音乐教育的本质要求,更是提高合唱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应该也必须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充分重视。

二、中学合唱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一)在合唱作品选择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合理的曲目选择,不但对演唱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更会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产生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学合唱在曲目选择上一直都存有“成人化”的倾向,经常选择一些成人化的作品。殊不知成人和中学生在发声器官上有着本质的不同,让中学生演唱这些作品,不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严重时还会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受到损伤,审美情趣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应该在曲目选择上进行了彻底的革新。具体说来,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审美心理,选择那些学生爱唱、能唱的曲目。如《让世界充满爱》、《乘着歌声的翅膀》等,这类歌曲为学生耳熟能详,所以本身就有一种亲近感,学生会不由自主的投入到其中,并获得与作品的情感共鸣。倘若是一些过于陌生的、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之外的作品,则必定会影响到学生对合唱的态度和信心。其次是要做到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每一个班级或合唱团的情况都各不相同,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作品。如果合唱团里没有出色的领唱,那么就不要选择《歌唱二小放牛郎》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等;如果合唱团的音准欠佳,协调感不强,就不要选择《牧歌》等无伴奏合唱。通过这种合理的选择,使整个合唱团的优势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所以说,曲目选择看起来简单,却是整个合唱的第一步,其选择的合理与否,对于合唱质量和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教师予以充分的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

(二)在合唱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合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虽然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以“审美为核心”,但是并不代表着要放弃知识和技能。相反,扎实完善的知识和技能,恰恰是”以审美为核心”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师首先要对此有一个辩证的认识,然后再将审美情趣的培养贯穿于合唱技能训练的始终。从教学实际来看,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消除学生对合唱技术的陌生感和枯燥感,而将多种合唱技术和生活有机结合,正是一个有效的渠道和的办法。比如在高音方面。很多学生都惧怕高音,对自己唱高音没有的信心。笔者举例道:一大群人看完电影后,有人高呼“哎哟,谁踩了我的脚了”,其中的“哎呦”就是高音。生活中就可以发出来的声音,还有什么可怕的?很多学生们都笑了起来,再唱高音时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又如在引导学生们寻找自然发声的感觉中,笔者曾要去学生想想自己无意识喊叫的状态。或者是在高山上的呼喊,或者是激情雀跃的欢呼,甚至是发脾气时候的怒吼等,都是一种自然的发声状态。这种通俗易懂的引导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就掌握住了要领,继而对演唱好那一段段动听的旋律充满了信心。再如针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笔者常把一些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融入到一些游戏中,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扎实掌握。所以说,要将技能训练和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技能学习。既保证了合唱的质量,又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了丰富和提高,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在合唱作品鉴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著名合唱家杨鸿年先生曾指出:“听好是唱好的基础。”一语道出了作品鉴赏在整个合唱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且除了“唱好”这一个功能外,对作品的鉴赏更是充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渠道。通过教学实践来看,鉴赏作品的关键就在于情境的营造。所有的音乐作品都是对某一个情境中事件、人物和情感的描绘。如果能够营造出作品中的情境,也就实现了欣赏者最本质、最深入的鉴赏。当有了切题的情境之后,学生便会不由自主的参与其中。具体来说,这种情境的营造分为精神情境营造和物质情境营造两个方面。首先是精神情境的营造。教师可以通过背景介绍、相关资料的展示等,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容有大致了解,激发起他们与作品的情感共鸣。有了这种共鸣之后,学生就会更加用心的去感受音乐。如对《黄水谣》的欣赏。该曲主要表现的是日寇到来前后黄河两岸发生的巨大变化。日寇到来前是麦苗儿肥豆花香,到来之后则是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对此教师就可以通过内容介绍或视频资料的播放,让学生获得与作品相一致的感受。这种情感共鸣基础上的欣赏效果,自然是直接播放音乐所不能及的。其次是物质情境的营造。音乐本身就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征,如果能够对作品中所描绘的环境进行复现,则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在欣赏蒙古族的长调时,笔者特意播放了内蒙古大草原的视频资料,眼前是一望无际、满目绿色的草原;耳边是粗犷豪迈、古朴悠扬的长调,将听音乐变为了听、看音乐。既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促使学生有效的参与到其中。

(四)在合唱演唱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舞台演唱正是合唱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审美情趣的重要渠道,当学生们发现他们唱出的声音是如此美妙,并为观众所赞美的时候,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具体来说,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有感情的演唱作品。情感是音乐的灵魂,之所以要歌唱,就是要将心中的情感抒发出来,并获得与观众的共鸣。如果说有感情的演唱是一道味道鲜美的靓汤,那么没感情的演唱则像是一碗白开水。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情感融入有足够的重视。可以利用对比法、鉴赏法等,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重要性。比如前文中提到的《黄水谣》,笔者曾让学生欣赏了两个不同版本的钢琴演奏。一个是Overture这款电脑软件的播放版本。因为是一款软件,所以其只能保证将基本音乐要素完整和准确的奏出,是丝毫不带情感色彩的。然后又让学生们欣赏了又郎朗演奏的版本。两者在情感表现上的差距,让学生在瞬间明白了其中的意义。其次,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心。自信是审美情趣的外在表现之一,是一种审美主体能够把握审美事物的信心和能力。作为合唱来说,这种信心是十分必要的,既能够保证合唱的效果,而且还能让学生们审美情趣得到巩固。所以教师应该经常给学生们以鼓励和赞赏,哪怕是一个很小的进步,也要予以及时的赞扬。有了信心,学生们就会心无旁骛的投入到歌唱中去发自内心的歌唱,获得更佳的演唱效果。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包含合唱在内的多类音乐教学,都陷入了一个误区之中。合唱要么被看做是文化课学习的调剂品,要么以理论和技能的培养为主,其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则没有被充分认知和重视。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贯彻和实施,很多教师都已经对合唱艺术与合唱教学有了更为本质的认识,并有意识的在教学中贯彻“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关注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更为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合唱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希望每一个中学音乐教师,都能够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意义,让合唱成为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重要方式和渠道,同时也获得合唱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秦秋玲.中学合唱教学中审美情趣培养的途径和方法[J].艺海,2009,(01).

[2]辜朝刚.课堂合唱教学的“放”与“收”[J].音乐天地,2008,(08).

[3]杨珂.合唱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22).

[4]张瑞红.新课标下中学生合唱训练的有效方法[J].音乐天地,2011,(06).

[5]李暖.中学生合唱教学实践与思考[J].音乐天地,2011,(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分析审美情趣
微传播语境下圈商广告文化对消费者的培养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分析
基于国画教学中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再认识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论赏识教育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花鸟画中自然格调的应用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培养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