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原子能工业的初创时期(下)

2014-04-24 08:45怀国模
中国军转民 2014年3期
关键词:两弹国防工业专委会

■ 怀国模

1964 年8 月我从二机部调到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简称国防工办)二局当参谋。国防工办成立于1961 年11 月,是国务院统管国防尖端和常规工业科研生产的口子,又是中央专委的办公室。二局是专管原子能的专业局,局长陈一民、副局长许淦都是从二机部调去的。陈一民局长在二机部时就认识我,对我有所了解,又加上专委办公室的任务很重,所以点名把我也调去了。

虽然离开了二机部,但仍然专门从事原子能事业, 不过是在更高的工作层面上。当时正处在实施两年规划的最关键时期,我的工作主要是了解两年规划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专委会准备会议议题,在周总理作出会议决定事项后整理会议纪要,并检查决议的实施情况。国防工办的副秘书长刘柏罗也是专委办公室的专职秘书长,我在冶金部钢铁局时,他是重庆钢铁公司的副总经理,我们就认识。后来他到钢铁局任副局长,可以说也是我的老领导。我到国防工办后就在他领导下工作,办公室门对门,相处十分融洽,他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深得周总理的赞赏。

从我1964 年8 月调到国防工办到1967 年12 月专委办公室由国防工办转到国防科委,三年多的时间内,周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了11 次专委会。(从1962 年专委成立到1964 年8 月以前,还开过8 次专委会。)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每个季度开一次专委会。主要内容是讨论和决策核武器试验,研究和部署加速发展核武器和导弹研制计划,(1965 年2 月第10 次专委会,周总理宣布专委今后除管原子能之外,还要管导弹,专委组成人员相应进行调整和扩大。)调整战略布局,讨论批准三线主要工厂的定点。周总理对专委会的准备工作要求非常严格细致,凡提到专委会上讨论的问题,必须事前与有关部门商量过,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开会前整理好议题要点和建议送到周总理那里,他看了觉得可以,才确定开会。会后要连夜整理会议纪要送总理审阅,他看得非常仔细,用毛笔圈点标点符号,进行文字修改,一点小的错误都不放过。我们再根据经他审阅批准的会议纪要,分别逐项整理专委会议定事项,分送各单位执行。下次会议都要由专委办公室汇报上次会议决定事项的执行情况。这种工作方式使专委会决定的事项都能落到实处。

1964 年10 月16 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试验。试验前夕我同国防科委二局的同志通宵守候在旃坛寺办公大楼值班室与核试验基地的专线直通电话机旁。那时没有实时图像传输,只能依靠与核试验基地的专线直通电话,随时了解试验准备进展情况,直到历史性的首次核试验成功的喜讯传来,立即向周总理办公室报告。这一刻真是兴奋不已。我为能亲身参与这项为祖国争光的历史性创举而感到万分荣幸。从第一次核爆炸试验成功,到1996 年7 月29 日我到核试验基地参观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其间经历了32 年,这个历史过程凝聚着各行各业千万职工、科技人员、解放军官兵为此而奋斗甚至献出毕生的精力,不禁心潮澎湃。

首次核试验成功以后,周总理提出要继续加快发展,加倍努力,争取时间,使我国的“两弹”事业以更快的步伐赶上和超过国际水平。要搞“两弹结合”试验、氢弹试验,一年一个新花样,还要搞核潜艇、人造卫星。工作重点,一方面继续抓紧氢弹、导弹的研制试验,另一方面调整战略布局加紧第二套基地建设。我作为专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除了继续做好专委会议的准备工作,督促检查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外,还经常到二机部参加每周的调度会,了解科研生产情况,每个月都写出简报向周总理报告。还和二机部同志一起到三线地区现场勘查了解四川广元、峨边、夹江等地的选厂定点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专委提供决策参考。

1966 年10 月27 日,我国成功进行了原子弹、导弹结合的核武器试验,在本国陆地领土上进行导弹全程核试验,这在世界上还没有过。周总理在试验前召开专委会做了周密部署,确保万无一失,同时做了发生意外情况的应急准备。1967 年6 月17 日成功进行了氢弹爆炸试验,我国从第一个核装置爆炸试验到氢弹试验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时间;而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苏联用了四年,英国用了八年零六个月,法国用了八年零六个月,我国的氢弹试验赶在了法国的前边,发展速度是最快的。

1966 年5 月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周总理在复杂的斗争中排除干扰,力保“两弹”的科研、生产建设能继续正常进行。但是极左思潮无政府主义和派性斗争使原子能这样重要的事业也未能免受灾难。1967 年8 月23 日,原子能联合企业发生了武斗,死亡20 余人,生产建设陷于停顿。周总理立即派出中央调查组到现场,调查事件真相,制止武斗,恢复正常秩序。中央调查组组长为兰州军区副参谋长杜绍山,调查组成员有国防工业政治部副主任高德西、二机部副部长李觉等,我也参加了调查组工作。在现场工作了两个月,看到当时的厂长周秩、党委书记王候山等都已被靠边站,只有总工程师姜圣阶还能坚守工作,(我在永利宁工作时就认识他,他本不愿离开工作几十年的永利宁公司,但一听说是周总理批准的,他就毫不犹豫地告别他卧病在床的妻子,只身赴戈壁滩。)他独力支撑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以至后勤保障的组织领导工作,但处境也十分困难。有一天中午我遇到他独自一人拿着饭盒去食堂打饭,没有人照顾,我内心深感不安,但无力改变这种状况。调查组耐心地说服两派群众团结起来,“抓革命,促生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局势,但在当时客观形势下,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调查组还经常受到造反派的围攻。即使在这种严重干扰的情况下,在中央专委的坚强领导下,两弹结合试验、氢弹试验有条不紊的进行,并且都取得了一次成功。

我在专委办公室的工作紧张有序,我亲身体验到周总理运用马列主义、辨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指导科学技术,为我国发展尖端事业创立了指导思想,他深入、周到、严谨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既有思想性、原则性,又十分注意工作方法,使我终身受益。

回顾与思考

从我1958 年进入二机部,到1969 年底国务院将国防工办转为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我从事国防尖端事业历经12 年。这12 年正逢国防工业的蓬勃发展时期,建立了国防工业的基础,实现了常规武器的仿制和自主生产,自力更生突破了尖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凝聚着一代人的艰苦努力和无私奉献,形成了优良的传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以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英明决策是决定国防工业发展的关键。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我国的经济力量还很薄弱,科学技术还很落后,党中央把国防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提出了建设独立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的战略目标,以及集中力量、突破重点;“两弹”为主、导弹第一;质量第一,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求数量;军民结合,以军为主;自力更生,立足国内等一系列方针。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奋斗,基本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初步具备了生产各种常规武器装备的能力,与世界各大国相比,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经费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和导弹,加强了国防,确立了大国地位。实践证明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和采取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国防科技事业的基本方针。在我国建立国防工业的一开始,党中央就确定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正是由于坚持贯彻这个正确方针,才使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不受制于人,经得起国际风云的变幻,打破来自各方面的封锁和破坏,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坚持自力更生,并不是要闭关自守,在可能条件下,还要争取外援,吸收世界上先进的科技成果。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在建立之初,确实得到了苏联的帮助,而上世纪60 年代初苏联停止援助、撤走专家,给我们造成很大的损失和严重的困难,但这并没有动摇我们独立自主地建立战略核力量的决心。毛主席在1960 年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上说:“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中央关于自力更生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的决策,得到国防科技战线广大职工的坚决拥护,他们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打消一切依赖思想,克服在技术上和材料、设备等物质条件上的困难,终于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发展尖端的道路,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高水平的科技队伍,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的事业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证。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建立国防工业基础,国家先后从军队和地方抽调数百名地师级干部、上千名县团级干部充实和加强各级和企业的领导。以后又从民用部门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抽调大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支援国防工业。其中有不少是冲破外国封锁,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毅然投身于国家的国防建设,如钱学森、钱三强、朱光亚等。也有解放后国家派往苏联等国学习,学成归国的科技人员。他们都具有为中华民族奋起,为国家强大不计个人名利,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埋头苦干,默默奉献自己聪明才智的高尚品德。他们有的为了研制武器而致伤致残,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事迹罕为人知,他们的崇高品德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发扬。

四、加强集中统一的领导,统一组织全国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同德、大力协同、联合攻关是克服一切困难的有力源泉。社会化大协作是现代科学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1962 年中央成立专门委员会,由周恩来总理任主任,遵照毛主席“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的批示,统一组织和动员国防工业部门、中国科学院、各工业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科研单位五个方面的技术力量,组成全国规模的协作网,解决了“两弹”研制中的许多重大技术关键、人力资源和物质条件问题。各部门一路开“绿灯”,不讲条件,不讲价钱,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这是贫穷落后的新中国能研制出“两弹”的根本原因。

贯彻大力协同需要有坚强有力的领导能调动各方,统筹安排。1961 年11 月中央决定成立国防工业办公室,其主要任务是根据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对常规武器、国防尖端的生产建设、科学研究、干部和技术力量的培养等问题,进行统盘规划,全面安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加强国防工业各部门之间、国防工业同其他有关工业部门、各军兵种之间的联系,组织其相互间的协作。国防工办是国务院主管国防工业的口子,在党内对中央书记处和中央军委负责,编制列入军队序列。办公室主任是罗瑞卿,他当时是党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实现了党、政、军、民的高度集中统一,后来大家都称赞和怀念国防工业在领导体制上的“黄金时期”。(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两弹国防工业专委会
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委会
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碳减排科技专委会成立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内科专委会召开2020年学术年会
美国国防工业供应链对外依赖情况
美国巩固提升国防工业供应链能力的举措及启示
中国妇幼健康大会暨母婴健康管理专委会年会纪要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周恩来与“两弹”的情怀(上)
周恩来与“两弹“的情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