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竹乡 绿影摇曳
——临安弘扬竹文化做大竹产业

2014-04-25 02:37
浙江林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临安竹子学校

魅力竹乡 绿影摇曳
——临安弘扬竹文化做大竹产业

◆撰文/许丽娜

竹种园一角

在长江三角洲南翼,有一座被竹子覆盖了的城市——临安。不论是沟谷幽深的山地,还是平缓的丘陵,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青青翠竹,碧绿如洗。

临安位于浙江西北天目山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级市。在临安31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98.7万亩竹林。这里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竹文化资源。竹,宁静而典雅,身居其中的临安人,开门见竹,睁眼是竹,闭目养神还思竹。临安悠久的种竹、食笋、赏竹历史为人们创造了无数的物质财富和文化财富。竹,已经渗透到临安人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物质财富:太湖源竹种园竹产业“金名片”

除了享有“江南第一菜竹园”和“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临安也是全国最大的水煮笋加工基地、最大的笋干集散地和食用笋基地。这些美誉,凝聚了无数致力于临安竹笋事业和追求中国竹子之梦的人们的心血,太湖源观赏竹种园有限公司便是一例。

杭州竹文化园,即太湖源竹种园的办公场所是一个四面环竹的小庭院。茂盛的竹林里,菲黄竹嫩叶黄白相间,紫竹秆紫古朴,鹅毛竹叶片绒绒似鹅毛。另外,还有高的花毛竹、中的黄纹竹、金镶玉竹,低的辣韭矢竹,矮的鸡毛竹等等,高低错落,井然有序。无论走到哪儿,满目都是竹,郁郁葱葱的,让人恍如置身竹的王国。

“这些竹可以用于园林、庭院的美化。”竹种园负责人王安国介绍,“我们园区现有面积1050多亩,搜集各类珍稀观赏竹、笋用竹180余种。而对于这些搜集到的竹子,我们还要对它们进行筛选、繁育。”据了解,目前园区所筛选的珍稀观赏竹有30个品种,笋用竹15个品种。而在观赏竹中,地被类竹种就多达十几个。王安国自豪地说:“观赏竹因为四季青翠,颇受人们喜爱,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起着配景、点缀作用。而我们所筛选、驯化出的十几个地被类竹种,填补了园林绿化种类的空白。”

例如,地被类竹种中的“美丽箬竹”,最初只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的3小丛,被王安国等发现,移植到竹种园。如今,“美丽箬竹”已从引种过来的3小丛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亩,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种源。竹种园的工作人员说,“美丽箬竹”的市场需求量大,每年销量在30万盆左右,每亩地“美丽箬竹”竹苗产值有12万余元。

在优良笋用竹种方面,竹种园筛选繁育了四季竹、黄甜竹、乌哺鸡竹、白哺鸡竹等多个品种。如四季竹既是观赏竹,又是笋用竹,它弥补了沪杭地区5—10月夏秋季无笋期,现在不仅冬天有春笋,夏天也有鲜笋。同时,竹种园还通过实施“耐寒园艺用竹筛选”,择出20多个适宜北方种植的竹子品种,为南竹北移提供了技术依据。

除了从事竹种资源搜集和保护、种苗繁育的工作,竹种园还是一个集竹子技术研究和推广、竹子科普、生态环境教学实践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农林科技示范园区。

近年来,竹种园围绕竹笋产业转型升级,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浙江农林大学竹类研究室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开展以竹子为主的技术研发,总结出了一系列高品质竹笋生产技术,并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园区承建单位和园区培养的100多名科技示范户共同组建了临安高云竹笋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社员首先示范科技成果。“合作社社员邵观夫家门前一块1.1亩的退化雷竹通过改造,最多时产值高达6万元。”王安国微笑着说。

此外,园区科技人员多次到海南白沙、广西百色、重庆忠县、四川通江等地开展科技服务,上门指导竹农。同时,园区还接待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代表参观考察,为他们举办课堂讲座、进行现场指导等,促进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届竹文化艺术节

文化财富:学校寓教于乐,弘扬竹文化

竹产业不仅是魅力竹乡临安的一个生态产业,同时也是临安竹文化的重要内涵。竹子自古就是正直无私、顽强向上、不畏艰难的象征。竹,值得我们恒久地去欣赏、品读、仿效它。

横亘浙皖两省交界的天目山下,有一所山村小学——对石小学,至今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2012年,这所小学突然热闹起来,中外来访者纷至沓来,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学校有浓郁的竹文化特色教育。

对石小学位于天目山镇西端,是一所小规模的农村小学,周围竹林遍布,环境宜人。在清晨的微风中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自然清新的“竹文化”气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竹子圆球上“天目竹韵”四个字;古朴典雅的“竹文化展览室”让人既能领略竹的风采,又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匠心独具的竹种基地“绿筠园”成为了新的景点,徜徉其中,趣味陡增;花坛竹篱笆简洁、明快,富有美感;走廊墙壁上的字画诉说着有关竹的诗文、典故、名人故事;教室里处处可见竹文化的教育元素。这些景观与符号丰富了校园竹文化的内涵,让学生沉浸在竹文化的氛围中。

“我们学校的学生对竹比较熟悉,可以说家家都有竹。加之现行的国家学科课程中包含了不少有关竹文化的内容,如写竹的诗与文章,美术中的竹,音乐中的竹等都为学生接受‘竹文化’的学习提供了资源。”对石小学校长陈国平一谈起竹文化特色教育,就显得十分投入。“我们不仅带领学生去认识佛肚竹、慈孝竹,了解竹荪、竹簧的价值,竹炭的功效,欣赏竹雕、竹刻、竹摄影作品,还带着学生走访和调查家乡竹地板行业状况。这样一来,可以给学生们提供更多参与和实践的机会,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社会生产生活当中……”

为了能让每位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学校围绕“竹文化”特色精心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以“竹品育人品”,用竹子的品性培养学生的气质,塑造质朴无华、宁折不屈、挺拔向上的优秀风范。此外,学校还组织骨干教师多方搜集资料,编写了一套校本教材《校园竹文化读本》。教材集欣赏、绘画、手工剪纸、立体造型、竹刻、竹画等为一体,一共六册,每个年级一册。

陈国平介绍,学校还将竹文化融入到其他学科教学之中,渗透到学校活动之中,作为少先队活动、课外活动、校本课程、综合课程及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为给学生提供劳动实践与科学实验活动场所,学校在校园内建成了占地600余平方米的竹种基地“绿筠园”,园内共种下23类竹子,让学生们在劳动课种竹、养竹,加深对竹的认识。

学校一楼的作品展览室,陈列着每个年级的手工艺作品,有竹签制作的小木屋、铁锹,毛竹笋壳制作的蓑衣,竹筒制作的小船等等,各式各样的竹工艺制品凝聚着孩子们对竹的了解和热爱。

太阳渐渐高挂,此时,教室里传来了悠扬动听的竹笛声、葫芦丝声;操场上,学生们跳着学校自编的竹竿舞,发出“啪啪啪”有节奏的声响。校园里回荡着音乐声、竹竿敲击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声,呈现出一派生机与活力。

对石小学的“竹文化”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竹藤组织曾先后两次前来考察。2013年,来自比利时、肯尼亚、南非、乌干达、印度、缅甸、泰国等亚、欧、非30个国家的60多位政府官员、教育官员、林业专家来这参观,并对学校的办学特色大加赞赏。

5月28日,恰逢对石小学第二届竹文化艺术节,这一天,同学们跳竹竿舞、吹葫芦丝、吹竹笛、抖空竹、跳民族舞,校园里热闹非凡……

手工制作

魅力竹乡临安的吸引力,在于其一手抓“塑竹”为主的竹产业文化,一手抓“咏竹”为主的竹子文化,为竹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增值服务和文化支撑,从而进一步服务竹产业、弘扬竹文化、提升竹业软实力、发展竹业生产力。

猜你喜欢
临安竹子学校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杭州,下一个一线城市?
学校推介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浙江临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启示
临安37吨电镀污泥倾倒者被查处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