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扎格雷钠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4-05-01 13:23何来鹏张远之
药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奥扎复合物急性期

何来鹏,张远之,王 欣

(1.广东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2.广东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进程,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并且均明显高于心血管病,已成为三大致死原因之一。其中脑梗死发病率为110/10万人口,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 ~80%,极大地威胁了人民的生命健康。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体内的变化,并观察阿司匹林和奥扎格雷钠对其表达的影响,以期为指导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用药和一、二级预防提供客观指标和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组均为2012年7月~2014年1月东莞常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共85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26例,年龄36~86岁。

1.1.2 病例组纳入标准 符合1996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通过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排除颅内出血患者;急性脑梗死发病6~72 h内入院治疗。

1.1.3 病例组排除标准 脑血管畸形,风心病,房颤等心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发病前2周应用过抗血小板药物;发病2周内患感染性疾病或有明显感染迹象者或外周血WBC>10×106·L-1。

1.2 实验方法

1.2.1 干预方法 A组脑梗死患者选用阿司匹林100mg qd po;B组脑梗死患者选用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bid,ivgtt,控制血糖、血脂,调整血压,余治疗给予改善循环药物并酌情使用神经营养和脱水剂等。

1.2.2 检测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 患者入院第1、14天进行样本采集,用大号针头采血,不扎止血带,于10min之内完成血小板染色步骤。在对照管中加入CD41-PC5、IgG-FITC、IgM -PE 各 5μL,在试验管中加入 CD41-PC5、PAC -FITC、CD62p-PE 各 5μL,两支试管各加入血标本5μL。孵育、固定后,30min内上流式细胞仪分析。

1.2.3 神经功能评分(NIHSS)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IH Stroke Scale,NIHSS)的标准进行评分对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

2 结果

2.1 药物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2.1.1 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膜标志物的表达变化 A组脑梗死患者选用阿司匹林治疗第14天,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比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注:与治疗前相比,*P <0.05,**P <0.05,△为失访6例

组别 n GPⅡb/Ⅲa P -选择素A组治疗前46 2.49% ±1.39% 4.15% ±1.76%A组治疗后 40△ 1.80% ±1.14%* 3.22% ±1.52%**

2.1.2 奥扎格雷钠治疗前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膜标志物的表达变化 B组脑梗死患者选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第14天,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比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2。

表2 奥扎格雷钠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和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表2 奥扎格雷钠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膜GPⅡb/Ⅲa和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注:与治疗前相比,*P <0.01,**P<0.01;△为失访5例

组别 n GPⅡb/Ⅲa P -选择素B组治疗前39 2.58% ±1.13% 4.86% ±2.53%B组治疗后 34△ 1.18% ±0.52%* 2.01% ±1.49%**

2.1.3 阿司匹林与奥扎格雷钠治疗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膜标志物的比较阿司匹林组与奥扎格雷钠组患者治疗前(即发病48 h内),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第14天奥扎格雷钠组的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均比阿司匹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果见表3。

表3 阿司匹林与奥扎格雷钠治疗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膜标志物的比较()

表3 阿司匹林与奥扎格雷钠治疗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膜标志物的比较()

注:与 A 组相比,*P <0.05,**P<0.05

?

2.2 药物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NIHSS)的影响 A组脑梗死患者选用阿司匹林治疗第14天,NIHSS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脑梗死患者选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第14天,NIHSS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阿司匹林组与奥扎格雷钠组患者治疗前NIHSS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第14天,奥扎格雷钠组NIHSS下降比阿司匹林组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4。

表4 阿司匹林与奥扎格雷钠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NIHSS的影响()

表4 阿司匹林与奥扎格雷钠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NIHSS的影响()

注:与阿司匹林组相比,*P >0.05,●P <0.05;与治疗前相比,△P <0.05,▲P<0.01;☆失访6例,★失访5例

?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很高的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其治疗包括溶栓、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方面。但是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由超早期(发病1~6 h)进入急性期(6~24 h)阶段,患者多已错过超早期溶栓治疗的机会,故目前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已成为治疗脑梗死的重点。阿司匹林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其用于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循证医学证实有效。阿司匹林是一种强效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抗栓作用主要基于对乙酰化环氧合酶(COX-1)活性部分的不可逆性抑制[1],继而抑制血小板内前列腺素H2(PGH2)的生成,从而阻碍血栓素A2(TXA2)生成作用,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小板作用。但阿司匹林同时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PG合成酶,使前列腺素I2(PGI2)生成减少,PGI2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解聚和扩张血管作用,因而部分抵消了其抗血栓形成作用。奥扎格雷钠为TXA2合成酶特异性抑制剂,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能阻碍PGH2生成TXA2,促使血小板所衍生的PGH2转向内皮细胞,用以合成PGI2,从而改善TXA2与PGI2之间的平衡异常,而发挥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结果使凝血过程受到抑制。因此奥扎格雷具有高度选择性,对PGI2无抑制作用,相反可促进PGI2的生成,其抑制血小板作用较阿司匹林强。在本研究中,A组脑梗死患者选用阿司匹林治疗第14天,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P-选择素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阿司匹林作为目前唯一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抗血板药物,可以有效地减少血小板活化程度,降低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的表达,在脑梗死早期治疗及二级预防中有效,从而使其成为治疗及预防血性脑卒中的经典药物。B组脑梗死患者选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第14天,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均比治疗前(2.15% ±1.10%)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奥扎格雷钠组的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均比阿司匹林组下降更明显(P<0.05)。说明奥扎格雷钠降低血小板活化的效果更为突出,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尤其是在患者出现“阿司匹林抵抗”或者胃肠不良反应和出血倾向时,可以代替阿司匹林用于抗血小板治疗。

目前抗血小板药物用于脑梗死患者有效的研究结论中,主要着眼于降低死亡率上,而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方面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尤为重要,因此应予足够重视而将其作为判定疗效的重要标准。本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治疗14 d后,脑梗死患者NIHSS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奥扎格雷钠治疗14 d后,脑梗死患者NIHSS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应用奥扎格雷钠14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阿司匹林相比降低更多(P<0.05)。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的机制除抑制血小板聚集外,还有促进脑血流量增加,促进血栓溶解;选择性扩张病变血管,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保护缺血性神经细胞;减轻脑缺血在再灌注后神经元损伤及减少缺血性凋亡[2,3]。可以认为急性期使用奥扎格雷钠在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方面,优于阿司匹林,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证实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用奥扎格雷比阿司匹林更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临床应用奥扎格雷治疗提供了相应的实验室指标和理论依据。FCM检测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和P-选择素表达特异、敏感的反映了血小板的活化,对脑梗死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用于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筛选及评价。

[1]Bradberry JC,Fagan SC,Gray DR,et al.New perspectives on the pharmacotherapy of ischemic stroke[J].J Am Pharm Assoc(2003),2004,44(2 Suppl 1):S46-S56.

[2]赵晴,于挺敏,方乐,等.奥扎格雷钠对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表达及抑制细胞凋亡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7):457 -458.

[3]魏麓云,董晓英,陈琳,等.奥扎格雷钠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596.

猜你喜欢
奥扎复合物急性期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的形成规律
白杨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脑血栓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钠治疗的临床分析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临床分析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在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