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的欧洲"中国宫"

2014-05-02 09:46撰文那颜
海洋世界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二世王后

撰文/那颜

"漂洋过海"的欧洲"中国宫"

撰文/那颜

↑ 普鲁士无忧宫的中国茶亭

17世纪,法国巴黎是欧洲的政治文化中心,法王路易十四是欧洲上流社会的灵魂人物。1670年,他下令修建俗称“中国宫”的特里亚农瓷宫。这座拥有众多中国元素的宫殿一建成,就吸引了整个欧洲的眼球,继而引发了追捧与仿效的狂潮。一时间,拥有一座“中国宫”成为了最流行、最有品味的风尚。

写给母亲的信中,露依莎王后详细描述了这座中国宫的内部陈设:每处门口都悬挂着风铃,风一起就叮当作响;墙纸是极具东方格调的丝绸,家具也是中式的;负责警戒的宫廷侍卫,穿着满清武官的服饰……

斯德哥尔摩“中国宫”:情深意重的“爱之礼”

1753年7月24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近郊的爵庭夏宫,正在为王后露依莎举行盛大的生日宴会。宴会结束后,国王佛雷德里克邀请妻子一起去花园散步。王后欣然答应了邀请。夫妻俩手挽手走向花园,参加宴会的绅士淑女也随同前往。当来到树林里时,王后惊呆了:那里竟凭空冒出了一座造型奇特的建筑。

上图、左图:瑞典卓宁霍姆宫的中国宫,即斯特哥尔摩的中国宫

露依莎王后的家乡在普鲁士,那里中国文化十分流行。她一眼就认出这座具有双层屋檐、塔式外形的建筑是一座中国茶亭。这份“爱之礼”极大地取悦了王后,但是它所带来的困惑也同样巨大。王后一向有散步的习惯,几天前才刚来过这里。她记得很清楚,那时还没有这座中国茶亭呢。国王究竟使了什么魔法,才让这座中国茶亭凭空冒出来呢?国王哈哈大笑,说起了此中的秘密。原来这座中国亭子先在附近小镇造好,再拆解开,运到这里进行安装。为了达到惊喜的效果,所有知情人都被严令保密。“小规模、木结构”的设计理念,也使这座中国亭子具有轻巧与易拆装的特性。从而保证了计划的顺利进行。

木头不像石头那样容易保存,中国亭子的麻烦由此而来。才只过了10年,这份“爱之礼”就不得不整体重建了。为了让这份“爱之礼”能保存得更久,中国茶亭放弃了之前的全木结构,改用更易保存的木石结构。新建成的中国宫整体建筑呈弓形,屋顶模仿中国式宫殿的装饰,并雕上了龙。或许是因为工艺的限制,屋顶并没有铺设琉璃瓦。它延续了之前的双层结构,主殿分为上下两层,每层都有前后殿,各有5~6间房。主殿两侧各有一座侧殿,以回廊与主殿相连通。门窗两侧都有用来书写中国对联的边框。室内装饰也极为中国化,除了来自中国的瓷器、漆器、宫灯、文房四宝和书画作品等外,还能看见算盘和秤的身影。露依莎王后很喜欢这座中国宫,只要在夏宫,就会在这里消磨时光。

与中国宫同时建造的还有一座“广州村”。这是一座由十几幢木屋所组成的迷你村落。国王夫妇雄心勃勃地从广东引进了养蚕技术,计划将这里打造为集养蚕、缫丝、织丝绸为一体的蚕丝基地。正当他们打算大干一番时,不远万里引进的蚕种却因为无法抵御冬季的严寒而死亡,养蚕缫丝计划也就此终结。

前民主德国曾发行过—套有关古典建筑和园林的邮票,其中一枚面值20芬尼的邮票上印着一座“蒙古包”。这便是位于德国波茨坦无忧宫内的中国茶亭。它的正式名字为“Chinesisches Haus(中国楼)”,但因为外形酷似中国圆亭,腓烈特二世又喜欢在此品茗消遣,因而俗称“中国茶亭”。

波茨坦“中国宫”:最金碧辉煌的中国茶亭

腓特烈二世是路易十四的铁杆粉丝,他的无忧宫就是仿造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修建的。嫁到瑞典的普鲁士公主露依莎,早在1753年就获赠了一座中国茶亭。此时她的第二座中国茶亭,也正在如火如荼地修建着。身为普鲁士国王的腓特烈二世,哪肯落后呢?于是,修建中国茶亭的计划被提上了日程。

下图:普鲁士无忧宫的中国茶亭

被腓特烈二世委以重任的是宫廷建筑师约翰·布灵。这位设计师既没到过中国,对中式建筑也没啥了解,接到这任务后简直两眼一抹黑。所幸法国凡尔赛曾有过“样板房”,以腓特烈二世对于路易十四的推崇,以及曾“山寨”凡尔赛宫的经历,想必不介意再“山寨”一下特里亚农瓷宫。只是“山寨”特里亚农瓷宫并没成功,因为它早在1686年就被拆掉了。最后约翰·布灵“山寨”了法国著名建筑师赫勒所设计的杜·泰富勒别墅,并加入自己的想像,“拼凑”出一座似是而非的中国茶亭。设计图稿通过后,修建工程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就在这时,“七年战争”突然爆发。

所谓“七年战争”,是一场由欧洲列强之间的对抗所驱动的争霸战争。几乎当时各大强国都卷入了“七年战争”,普鲁士也不例外。战争是最烧钱的,前方战事吃紧,腓特烈二世的荷包也跟着缩水。中国茶亭的修建工作一直断断续续,一拖就是9年。直到“七年战争”结束,主体建造才刚完工。

9年太久,腓特烈二世都等不及了。约翰·布灵只好采取了分批交付的方式,最先交付的是供休闲、宴饮之用的内部会客室。为了营造中国氛围,必须用到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饰物。在当时任何从中国过来的舶来品都是烧钱的奢侈品。为了节省开支,中国茶亭放弃了昂贵的中国丝绸,改用本地产的丝绸。

这座中国茶亭集碧绿筒瓦、伞状盖顶、落地圆柱等中国元素于一身。与传统的中国亭子不同,它不是八面来风的敞开式结构,而是一种介于楼与亭之间的状态。约翰·布灵吸取了特里亚农瓷宫的惨痛教训,放弃了工艺不成熟的“瓷”屋顶,改用铜来轧制屋顶。4根结实的砂岩圆柱,被用来支撑沉重的铜屋顶。屋檐下悬挂着许多金色风铃,风刮过时叮当作响。自从尼霍夫的《荷使初访中国记》出版后,风铃就成了不可缺少的中国元素。

特里亚农瓷宫的设计师勒沃以“中国花瓶”代替外表狰狞的中国神兽,站到了屋脊上;约翰·布灵也以一位盘膝而坐的中国智者雕像,取代了“中国花瓶”。砂岩圆柱的四周也环绕着人物雕像:男人们头戴尖顶圆帽,身着长袍;女人们则身穿长裙,一身珠光宝气。他们或奏乐,或交谈,或对饮,或聚首,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乍一看这些塑像都是中国人,可仔细再看就会发现这些人物雕像也是中西合璧的:既有白种人的高鼻梁,又有中国人的山羊胡须。值得一提的是,这座中国茶亭颇具土豪本色,无论砂岩大圆柱,还是人物雕塑都镀了一层金,颇有点不闪瞎眼不罢休的意味。

除了人物雕像,装饰中还不止一次出现猴子的形象:卧室的窗上有手持乐器的猴子雕像;天花板壁画里,也有猴子。这不禁让人联想起那只鼎鼎大名的猴子——孙悟空。《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从现有资料可以断定最迟在19世纪中叶就已经有了法文译本。它曾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书名也五花八门,与猴有关的就有:《猴与猪;神魔历险记》(法译)、《猴》(英译)、《猴子历险记》(英译)、《猴王》(捷克译)、《猴子取经记》(德译)……。在腓特烈二世的时代,完整的德译本《西游记》自然是没有的,但有关这只猴子的神奇故事完全可能随着欧洲传教士漂洋过海。

腓特烈二世对这座中国茶亭很满意,将它的定位从装饰性建筑“晋升”为小型社交场所。为了与它的新功能相匹配,还为它修建了一座配套的厨房。几年后,在它的北部又修建了一座“中国宝塔”。

腓烈特二世的中国茶亭建成后,这种法国洛可可式建筑和中国式建筑的混搭风格,很快就引发大众的追捧。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移植”纯血的中国宫才是他们的终极追求。无奈远隔重洋,想要达成这一目的困难重重。契机出现在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

布鲁塞尔“中国宫”:最原汁原味的中国宫殿

1900年,法国巴黎举办了盛况空前的第五届巴黎世界博览会。这届巴黎世界博览会的举办者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特地雇用一批中国工匠,精心建造了一座中国宫、一座八角亭以及一座日本方塔。

从17世纪始,欧洲大陆兴起了中国风。几百年来,各种形状的中国宫、中国屋相继出现,却从没有哪一座像眼前这座这样正宗。这次宣传策略无疑是很成功的,大家都争相来看原汁原味的中国宫,这其中就有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比利时在当时是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欧洲国家之一,国力雄厚不差钱。只一眼,利奥波德二世被这座典型的中国式楼阁建筑吸引住了。

上图:布鲁塞尔中国宫

在中国宫正面有4根粗大的金漆木柱,每根柱身都盘踞着蟠龙,工艺巧夺天工。在中国宫二楼,一对木雕彩凤振翅欲飞。屋顶竖着4根旗杆。整座建筑朱栏玉砌、雕梁画栋、极尽华丽,就像一件巧夺天工的工艺品,让人有放在掌心把玩的冲动。按照中国习俗,门前还镇守着一对石狮子。狮子利奥波德二世可是见得多了,欧洲贵族还有用狮子为家族徽章的。但即便是他见多识广,从没见过如此别致的石狮雕像。那座同样精美绝伦的八角亭,则作为中国宫的配套建筑,被安置在宫殿前的草坪上。它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八角亭结构,飞檐上挑,四角悬挂风铃,四周围着朱栏,8根木柱都雕刻着蟠龙。

利奥波德二世对这两座“尤物”一见倾心,萌生了占为己有的念头。凭借着雄厚的国力,这位不差钱的国王向主办者提出购买中国宫、八角亭以及师出同门的日本方塔。收购进行得很顺利,万国博览会一结束,这工匠就将这三座建筑一一拆解开,运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利奥波德二世为它们指定的“新家”就在拉肯宫的御花园内。安装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中国宫和配套的八角亭被建在同一处,日本方塔则在稍远些的位置。至此,比利时王室终于拥有了一座私家中国宫。即使放眼欧洲,像这种原汁原味的中国宫也是独一份儿的,它们都说是比利时王室的荣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比利时政府要在布鲁塞尔北郊修建一条公路。根据设计方案,这条公路会从拉肯宫的西北角穿过,恰好割断了中国宫和八角亭与御花园的联系。公路建成后,这两座建筑被单独隔在了公路另一侧,而日本方塔则继续留在御花园内。如今这座原汁原味的中国宫,已经成为比利时最大的中国陶瓷器收藏馆。宫殿前绿草如茵,宫殿后有玫瑰园和杜鹃花园。漫步其中,不时能看到一些形似太湖石、以篆文为纹饰的石凳,极尽东方特色。正是因此,这里成为布鲁塞尔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热点。(责编:沈婷婷)

猜你喜欢
二世王后
红心王后
阿尔贝二世亲王:摩纳哥的招牌
吵啊吵
王后躺枪
医者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90岁生日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90岁生日
先做“贼”再劝贼
头饰王后
他们拒绝做“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