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沙坦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疗效观察

2014-05-02 05:39韩潇许向东
海南医学 2014年20期
关键词:奥美沙坦肥胖型

韩潇,许向东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上海201800)

奥美沙坦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疗效观察

韩潇,许向东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上海201800)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肥胖型高血压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2例。COM组接受奥美沙坦酯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OLM组只接受奥美沙坦酯治疗;MET组只接受二甲双胍治疗。治疗后观察和比较各组患者血压、血脂、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体重指数(BMI)的变化情况。结果COM组的降压作用明显优于OLM组及M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COM组各项指标水平均较OLM组、MET组显著降低(P<0.05),MET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较OLM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M组hs-CRP较MET组有所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和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两者联用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肥胖型高血压;奥美沙坦酯;二甲双胍

肥胖型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血脂增高、血尿酸升高等代谢异常,使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合理干预该类患者的肥胖和血压问题,可以使2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本研究观察奥美沙坦酯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体重、糖脂代谢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肥胖型高血压患者156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76例,平均年龄(58.4±10.1)岁,病程5~15年,体重指数(BMI)平均(37.8±2.3)kg/m2。所有患者均符合ESC/ESH关于高血压的判断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肥胖的判断标准[1-2],同时排除孕妇、哺乳期妇女,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以及对药物过敏反应者。按随机数字表将156例患者分为三组,每组52例。第一组(COM组)接受奥美沙坦酯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第二组(OLM组)接受奥美沙坦酯治疗;第三组(MET组)接受二甲双胍治疗,治疗过程均严格采用双盲法。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病程、血压、血脂以及BMI等各方面具有均衡性(P<0.05),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MET组每日口服两次二甲双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0.5 g/片),OLM组每日口服1次奥美沙坦酯(上海三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 mg/片),COM组同时服用上述两种药物,药量保持不变。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进行相应的饮食、心理等方面的常规护理。治疗以两个月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相应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治疗过程中,除了奥美沙坦酯组发生1例胃肠道反应,联合用药及二甲双胍组分别发生2例、5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胃肠反应及腹泻,经过相应对症治疗,均缓解,无人退出该研究。

1.3 观察指标采用标准袖带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患者右上臂血压,患者休息15 min后,每天7:00及17:00共测量两次,每次测量两次,取其平均值,记录血压。每两个月测1次体重,计算BMI。应用本院检验科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每两个月抽血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1.4 疗效标准降压疗效判定参照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2007年修订版的标准。显效:舒张压(DBP)<80 mmHg(1 mmHg=0.133 kPa),收缩压(SBP)<120 mmHg;有效:DBP<90 mmHg,SBP<140 mmHg;无效:DBP>90 mmHg,SBP≥140 mmHg。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完成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降压效果比较治疗6个月后,COM组、OLM组与MET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6.9%与53.8%,显效率分别为63.5%、42.3%与15.3%,三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降压效果比较[例(%)]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比较治疗前三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COM组各指标较治疗前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组除hs-CRP以外的其余指标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M组仅hs-CRP、BMI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三组间两两比较,COM组较MET组、OLM组各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0.05),MET组TC、LDL、FBG、HbA1c、BMI较OLM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LM组hs-CRP较MET组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比较(±S)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比较(±S)

注:三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aP<0. 05;与MET组比较,bP<0. 05;与OLM组比较,cP<0.05。

指标MET组OLM组COM组TC(mmol/L) LDL(mmol/L) FBG(mmol/L) HbA1c(%) BMI(kg/m2) hs-CRP(mg/L)治疗前5.38±0.32 2.94±0.47 6.01±0.40 5.99±0.42 33.57±1.24 10.41±1.36治疗后4.63±0.29ac2.34±0.18ac5.53±0.40ac5.32±0.45ac28.70±0.87ac9.72±1.12治疗前5.56±0.18 2.89±0.44 6.03±0.33 5.96±0.36 33.93±1.38 9.80±1.58治疗后5.49±0.53 2.97±0.43 5.81±0.26 5.88±0.41 30.29±1.40a7.73±1.45ab治疗前5.43±0.47 2.96±0.56 5.91±0.19 6.02±0.37 34.12±1.21 10.13±1.71治疗后4.70±0.33abc2.31±0.26abc5.21±0.31abc4.98±0.19abc25.74±1.65abc5.42±1.33abc

3 讨论

肥胖是引起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之一,也能最终导致包括冠心病、血脂紊乱、脑卒中、2型糖尿病等在内的各种疾病,其中胰岛素抵抗是导致肥胖症并发高血压的主要诱因之一。以往研究证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人群血压往往高于无胰岛素抵抗的同类人群[3],其机制为胰岛素抵抗造成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从而使肾脏水钠重吸收增强,交感神经活性亢进,动脉弹性下降,导致血压升高[4]。因此,对于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除了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外,还应综合降压、降脂、减轻体重和改善患者体内代谢紊乱等方面同时进行[5]。

奥美沙坦酯作为新型一代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拮抗剂,具有降压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早有报道[6],但对患者的血脂和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却鲜有报道。在本研究中,单用奥美沙坦酯患者6个月后TC、FBG、HbA1C、BMI均有下降,但只有BMI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奥美沙坦酯在血脂及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的作用仍不明朗,而二甲双胍已经有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史,不仅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还具有降脂、减重及减少腹部内脏脂肪等作用[7]。本研究采用奥美沙坦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旨在降血压的同时,针对物质代谢发生紊乱的患者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经过6个月的疗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无论是与二甲双胍还是与奥美沙滩酯的单药组比较上,联合用药组疗效显著,具有明显的协同降压、降低患者体重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同时,显著降低患者的TC、FBG、HbA1C、BMI(P<0.05),减轻了心血管病的多个危险因素。此外,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低度炎症性状态。研究证实,高敏C反应蛋白是慢性炎症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判断患者预后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8]。在本组研究中,奥美沙坦酯组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hs-CRP水平,这与蔡冬梅等[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奥美沙坦酯联合二甲双胍组较单用奥美沙坦酯组能更加降低hs-CRP水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在单用二甲双胍组的患者中没有体现,提示二甲双胍能增强奥美沙坦酯的抗炎作用,但是否能通过这一途径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的预后以及具体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奥美沙坦酯与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协同降压作用,能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BMI,降低hs-CRP。但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患者无明显器质性脏器疾病,以至于入选病例相对较少,因此进一步的结论还有待于大样本、长周期的临床试验证实。

参考资料:

[1]程红,闫银坤,段佳丽,等.儿童肥胖对高血压发病率影响的随访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8(45):696-701.

[2]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2002,23(1):5-10.

[3]李启富,程庆丰.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J].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6,11(6):686.

[4]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48-249.

[5]Kodama S,Inoue Y,Miyoshi K,et a1.Additive antihypertensive and antihypertrophic effects of long-acting Ca blockers in uncontrolled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angiotensin-receptor blocker based treatment[J].Int Heart J,2009,8(5):555-570.

[6]Ferrario C.Effect of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ade on endothelial function:focus on olmesartan medoxomil[J].Vascular Health and Risk Management,2009,5(1):301-314.

[7]Sung KC,Lim S,Rosenson RS.Hyperinsulinemia and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as predictors of hypertension:a 5-year follow-up study of Korean sample[J].Am J Hypertens,2011,24(9):1041-1045.

[8]Sauriasari R,Sakano N,Wang DH,et a1.C-reactive protein is associatedwithcigarettesmoking-inducedhyperfiltrationand proteinuria in an apparently healthy population[J].Hypertens Res, 2010,19(5):857-861.

[9]蔡冬梅,洪虹,马小羽,等.奥美沙坦酯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hs-CRP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3):189-191.

R544.1

B

1003—6350(2014)20—3051—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20.1196

2014-03-04)

上海市嘉定区卫生系统第三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编号:TS02)

许向东。E-mail:haixiaoxiang918@163.com

猜你喜欢
奥美沙坦肥胖型
坎地沙坦改善血管紧张素Ⅱ导致的内皮损伤的机制研究
揿针联合化痰逐瘀方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
Benoit Wiesser升任奥美亚洲首席策略官
随访护理对肥胖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评价
奥美宣布亚太区的几项重要领导层任命
奥美中国晋升滕丽华为奥美北京办公室总裁
奥美中国晋升滕丽华为奥美北京办公室总裁
新型联苯四氮唑沙坦类化合物的合成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奥利司他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